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液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方法:对73例继发不育的IVF—ET患者的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进入周期精液处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梯度离心法处理组(A组)42例;梯度离心上游法联合应用组(B组)31例。结果:两组的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排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A组低于B组,A组分别为18.2%(16/88),26.2%(11/42);B组2.3(20/62),51.6%(16/31),两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梯度离心法和上游法联合应用处理精液比单纯应用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有助于提高IVF—ET患者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常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7个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共3423个卵子,分析异常受精组与无异常受精、多原核受精、单原核受精、晚卵裂受精各组间年龄、获卵数、卵裂率、妊娠率、种植率等的关系。结果:各组比较年龄、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种植率、无显著性差异;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异常受精各组均显著高于无异常受精组;2pn率显著低于无异常受精组。结论:获卵数是影响异常受精的因素之一,异常受精可能导致新鲜周期妊娠率偏低,但可移植胚胎数较高,最终可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3.
妇女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女的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结果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进行IVF-ET治疗的179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人的年龄(≤30岁、31~35岁、36~40岁、≥41岁)分为4组,应用方差分析成x~2检验对不同年龄组的IVF-ET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间的卵泡均数、取卵均数、可移植胚胎均数、移植胚胎均数均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差异有显著性( P< 0.05);卵子回收率、受精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胚胎移植取消率随年龄增大而显著上升( P< 0.05),≥41岁组的取消率高达26.7%,而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则随年龄增大而下降(P<0.05),36岁以下妇女的临床妊娠率可达30%以上,而36岁以上妇女的临床妊娠率则下降至15%以下。结论:妇女的年龄对IVF-ET程序存在着多样的不利作用,这些不利作用共同影响了IVF-ET最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关系。方法对96例进行IVF—ET男性患者的精液在密度梯度离心及上游处理前后分剐检测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动力及精子形态,其中精子形态用Diff—Quik染色后检测,以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5%为A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5%且〈10%的为B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10%为c组。分析各组间卵子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利用率及妊娠率间的差异。结果处理前后精子密度、活动率、活动力及精子形态均有显著性提高,而不同形态组间卵子受精率、卵裂率、胚胎利用率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密度梯度离心并上游处理后的精液密度、活力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有显著性提高,有效地保证了体外受精的进行,并且可以弥补男性患者精子形态畸形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大Y染色体对精液常规、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进行体外受精/单精子显微卵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的410例患者(共423个周期治疗)进行前瞻性研究,筛选出大Y染色体组共20个治疗周期,染色体正常组30个周期,对其精液常规和形态及助孕的各个环节指标进行归纳分析。结果①组间精液常规比较,大Y组精液密度,a、b级,活率及形态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一般资料的比较,男、女方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胚胎发育参数的比较,大Y组受精率(77.15%)显著低于对照组(88.20%),而卵裂率、优质胚胎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间妊娠结局的比较,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死婴出生率、畸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Y染色体对精液常规和临床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对比体外受精(IVF)周期中男方平日精液质量与取卵日精液质量的差异以及IVF的妊娠率、活产率,探究男方平日精液质量和取卵日精液的质量能否作为预估IVF妊娠结局的参考指标。方法:选择200对IVF夫妻,分为四组(每组50例),A组男方平日精液正常取卵日亦正常,B组男方平日精液正常取卵日异常,C组男方平日精液有波动取卵日精液异常,D组男方平日精液有波动取卵日精液正常,对比四组精子前向运动精子率、精子浓度、精液体积、IVF的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A组妊娠结局最佳;B组、D组的妊娠结局类似但较A组低,而D组的妊娠结局最差。结论:平日精液正常稳定的患者,无论取卵日的精液是否正常,其IVF的妊娠结局均较理想,而平日精液不稳定的患者,取卵日精液是否正常其IVF的妊娠结局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年龄因素对不孕女性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科因不孕行IVF-ET的665例不孕妇女的1092个移植治疗周期的临床、实验室和随访资料。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4组(≤35岁、36~39岁、40~42岁、≥43岁),比较各年龄组妇女在不同基础情况、不同获胚情况的临床妊娠结局,分析各年龄组段妇女使用不同超促排卵方案(长方案、拮抗剂和短方案)和不同移植方式(冻胚和鲜胚移植)行IVF-ET治疗的临床结局。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不孕妇女行IVF-ET治疗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年龄、窦卵泡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获卵数、2PN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和移植胚胎数均影响临床妊娠结局(P<0.05)。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OR=2.232,95%CI: 1.315~3.772)是不孕女性行IVF-ET治疗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风险因素。不同年龄组之间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女性窦卵泡计数显著降低(P<0.001),基础卵泡刺激素较年轻女性组明显升高(P<0.001)。≥40岁的高育龄妇女获卵数、卵裂数、2PN数、优质胚胎数明显减少。不同年龄组的移植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长方案促排,≥43岁组活产率明显下降,流产率显著升高(P<0.05),但临床妊娠率无差异。拮抗剂方案促排各年龄组临床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短方案促排,≥36岁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和流产率均显著下降(P<0.05)。年轻女性(≤39岁)新鲜周期的妊娠率高于复苏周期,流产率低于复苏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42岁组冻胚移植妊娠成功率和活产率明显高于新鲜周期。结论 女性年龄是预测IVF-ET治疗临床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GnRH拮抗剂促排能增加高龄患者IVF-ET治疗临床活产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的影响。方法对生殖中心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共6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内异症组)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136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组,从促排卵药物总量、用药时间、HCG日雌二醇(estrogen,E2)、孕酮、促黄体生成素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冷冻胚胎数、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内异症组用药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内异症组HCG日E2水平、获卵数、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冷冻胚胎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储备能力下降,同时其卵子及胚胎质量亦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方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以男方HBsAg阳性而女方HBsAg阴性的不孕症夫妻102对为研究组:双方均HBsAg阴性的不孕症夫妻204对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累积胚胎评分(CES)、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分娩率和新生儿畸形率。结果102例男方HBsAg阳性组与204例男方HBsAg阴性组的累积胚胎评分(52.8e18.7对55.4e16.9)、受精率(66.9%对66.1%)、卵裂率(97.6%对97.2%)、优质胚胎率(34.0%对37.1%)、种植率(40.9%对34.6%)、临床妊娠率(56.9%对50%)、早期流产率(6.9%对5.9%)、晚期流产率(8.60/0对4.9%)、分娩率(40.2%对43.6%)、新生儿畸形率(0对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方慢性HBV感染不影响IVF-ET治疗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的胚胎移植管对新鲜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由同一移植医生完成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完成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 ET治疗的2 064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分为两组,组1采用Cook Sydney IVF移植管(型号:K-JETS-7019 SIVF)移植,共949周期,组2采用Frydman- CCD管(型号:131230301)移植,共1 115周期,比较不同的移植管对IVF结局的影响。结果:在年龄、不孕原因、促排卵方案、平均获卵数、平均移植胚胎数及胚胎评价等基本情况一致的情况下,组1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显著高于组2(34.40% vs. 26.92%,51.21% vs. 41.52%,42.57% vs. 33.09%,P值均<0.05),两组流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1.93% vs. 15.98%, P>0.05),组1的困难移植比例高于组2(5.27% vs. 3.41%,P<0.05),两组困难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移植管可能会影响IVF结局,COOK Sydney IVF移植管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如何在基层化验室推广细菌、真菌检查。处理方法将粉状培养基封入安瓿内,灭菌。用时启开,加入无菌蒸馏水煮沸溶化,再加入其它成分,制成不同的培养基。结果培养基可以在需用时根据用量临时制备,物品不回收,既节约培养基又很方便。结论此法适应于各种类型的化验室,尤其基层化验室。  相似文献   

12.
车前子甙镇咳、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车前子甙的祛痰、镇咳作用。方法:采用毛细玻管法和浓氨水喷雾法,确定车前子甙的作用。结果:车前子甙高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祛痰、镇咳作用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车前子甙为车前子中镇咳、祛痰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2014年某教学医院下呼吸道标本首次检出的7415株细菌的类型、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WHONET5.6软件对7415株细菌进行细菌分布、科室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结果 7415株细菌前十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总数的80.2%,其中检出率前三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5.9%),鲍曼不动杆菌(20.5%),肺炎克雷伯菌(18.3%);革兰阳性菌占总数7.9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占6.6%。病原菌的科室分布以急诊ICU最多(29.6%),其次为神经内科(19.2%),神经外科(17.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在73.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已超过60.0%。大肠埃希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75.4%,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则为100%。结论 下呼吸道标本检出菌多集中在重症医学科,多为高水平的多重耐药菌。应当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各种无菌操作技术,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人工饲养树鼩粪便菌群多样性,为树鼩的正常饲养繁殖和微生物质量控制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10份树鼩粪便样品,利用有氧及厌氧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后PCR扩增16SrRNA基因并测序鉴定。结果 本实验从树鼩粪便样品中,经有氧培养分离鉴定出25株、12种细菌,经厌氧培养分离鉴定出25株、10种细菌,包括变形杆菌属、肠球菌属、埃希菌属、志贺菌属、葡萄球菌属、气单胞菌属、拉恩氏菌属、拉乌尔菌属、微小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结论 树鼩肠道好氧菌及厌氧菌具有丰富的种属多样性,普通变形杆菌群、费格森埃希菌群和屎肠球菌群可能是树鼩肠道的主要寄生菌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IVF-ET中发生输卵管妊娠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6年5月在海南省生殖医学中心实施IVF—ET妊娠的584例孕妇的年龄、是否超排卵、机械因素和子宫内膜厚度对发生并住妊娠的影响,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584例IVF-ET妊娠的孕妇中共计胚胎824个,输卵管妊娠率和胚胎异位种植率分别为7.2%和5.1%。按是否是超排卵周期移植、未超排卵周期移植、机械原因不孕和非机械原因不孕,输卵管妊娠率和胚胎异位种植率分别为8.4%和5.1%、2.6%和1.8%,9.1%和6.5%,5.1%和3.6%。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超排卵因素与输卵管妊娠有关联(P=0.041,OR=3.462,95%CI1.05l~11.453),机械因素与输卵管妊娠无显著关联(P=0.292)。以获卵数和注射hCG前子宫内膜厚度与输卵管妊娠行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获卵数量与输卵管妊娠无显著关联(P:0.257),子宫内膜厚度与输卵管妊娠有明显的关联(P=0.022,OR=0.879,95%C10,787~0.982)。结论在IVF—ET中,超排卵可以明显增加输卵管妊娠的风险。增长较厚的子宫内膜有利于胚胎正常位置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2014年某医院下呼吸道标本首次检出的7 415株细菌的类型、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WHONET5.6软件对7 415株细菌进行细菌分布、科室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结果:7 415株细菌前10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总数的80.2%,其中检出率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5.9%),鲍曼不动杆菌(20.5%),肺炎克雷伯菌(18.3%);革兰阳性菌占总数7.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占6.6%。病原菌的科室分布以急诊ICU最多(29.6%),其次为神经内科(19.2%),神经外科(17.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在73.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已超过60.0%。大肠埃希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75.4%,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则为100%。结论:下呼吸道标本检出菌多集中在重症医学科,多为高水平的多重耐药菌。应当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各种无菌操作技术,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广东地区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及耐药性现状。方法应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Bact/ALERT3D120)对2007年5月~2009年4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的10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血液进行培养,并以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VITEK-2compact)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排名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28.6%),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7.1%),大肠埃希菌(14.3%);细菌的产酶率较高,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培养出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是奎诺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烷、和万古霉素,对培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是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替坦。结论广东地区近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耐药菌株明显增多,条件致病菌大大增加,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地选择抗生素对病例治疗和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条件存放已配制好的SS培养基进行试验观察对肠道致病菌的分离检测效果。方法参照国标GB/T4789.1—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结果配制并倾注平板的SS培养基置冰箱冷藏室、恒温葙(18℃-20℃)及室温(30℃左右)等不同温度下存放,在48h内用于分离检测,结果不影响检出率,但超过48h后,冷藏保存对检出仍无影响(检出率仍在99%以上),而恒温箱保存的检测效果已明显下降(检出率82.4%-84.8%),在室温储藏的因水分挥发无法用于试验。结论配制好并倾注平板后的SS培养基用密封筒包装于普通冰箱冷藏室存放5d内,对肠道致病菌的检测效果无很明显影响,控制有效成分挥发是延长SS平板保存期的主要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趋势。方法采用BacT/ALERT 3D血培养仪进行血液培养,VITEK 2 Compact分析仪进行微生物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6 529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835株,阳性率12.7%(835/6529)。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10株(61.1%),革兰氏阴性菌298株(35.7%),真菌27株(3.2%)。革兰氏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性最好。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次之,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因此,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可更好地指导临床的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烧伤创面分泌物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近5年来我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分离出的致病菌应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原菌分布与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所检出的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治疗烧伤创面感染应以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和头孢曲松为主。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降低院内感染,提高疗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