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应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35例伴重症下肢缺血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肢静息痛和/或溃疡、坏死,术前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节段性闭塞为TASC C或D级病变。下肢血流重建采用以自体大隐静脉为移植物的动脉旁路手术。结果35例中34例(97.1%)术后患肢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踝肱指数均值由术前0.11±0.13升为术后0.91±0.2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3.5年),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一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1%、80%、75%,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5%、83%、77%。结论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重症下肢缺血,挽救患者肢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7月应用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35例伴重症下肢缺血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肢静息痛和/或溃疡、坏死,术前血管造影显示下肢动脉节段性闭塞为TASC C或D级病变。下肢血流重建采用以自体大隐静脉为移植物的动脉旁路手术。 结果  35例中34例(97.1%)术后患肢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踝肱指数均值由术前0.11±0.13升为术后0.91±0.23,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5年(平均3.5年),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一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1%、80%、75%,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5%、83%、77%。  结论  自体静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动脉硬化性重症下肢缺血,挽救患者肢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中  王岭  祁光裕  凌瑞  边杰芳  陈江浩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193-1194,1204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0例,通过手术治疗前后的比较及12~36个月随访,分析该手术的临床疗效及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物的远期通畅率。结果:28例术后缺血症状消失,1例无改善,1例术后截肢,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消失,皮肤温度变暖,溃疡趋于愈合,踝肱指数均值由0.45升为0.86,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结果表明,术后1~3年移植血管累计通畅率分别为92.8%(26/28),85.7%(24/28)和75%(21/28)。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符合下肢循环重建的解剖生理,移植血管长期通畅率高,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合理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下肢动脉缺血症旁路重建术新的移植材料,1992年5月~1997年5月应用小隐静脉原位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严重缺血症18例24条肢体,监测随访1~5年,近期缺血症状改善显著,临床有效率达88.8%,远期疗效优良率达83.3%。经寿命表法统计分析,移植物1,3,5年通畅率分别为93%,85%,76%。认为以小隐静脉为移植材料重建制备肢体循环具有不受长度限制,无需预破坏瓣膜、不必全程结扎属支,避免了反转与扭曲,减少了损伤等优点,是一种治疗下肢长段动脉硬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月国动脉以下三分支闭塞患者理想的术式,并提出任何循环重建术都并非病因治疗。为提高ASO,TAO的治愈率,降低截肢率,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是最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远期通畅率.方法 选择2000~2010年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其中2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21条肢体行人工血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ePTFE)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其中膝上32条肢体,膝下17条肢体.结果 大隐静脉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85.7%(24/28)、67.9%(19/28);人工血管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76.2%(16/21)、57.1%(12/21).结论 在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中,自体大隐静脉在性能和远期通畅率上远胜于人造血管.该术式应首选自体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Fontaine 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THE BUSHTM瓣膜刀为26例患者行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结果 患者术后近期自觉症状均缓解,25例静息痛消失,皮温明显升高,溃疡愈合,坏死与正常组织间界限清楚。1例患者术后原位大隐静脉内血栓形成,于外院截肢,平均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2提高到术后0.78。6、12、24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6.1%、88.5%、80.8%。结论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长距离、多节段、多平面狭窄或闭塞,临床表现为重症缺血的Fontaine Ⅲ、Ⅳ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
对 3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用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行主动脉、双股动脉 ,股总动脉、动脉 ,对侧股总动脉、同侧股深动脉及股动脉、股动脉耻骨上交叉旁路移植术。结果 :2例并发其他疾病于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疗效评估为优 19例 ,良 8例 ,中 5例 ,差 3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2年通畅率 77% ,5年通畅率 6 3%。结果表明 ,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术式选择应以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显著为原则 ;对流出道内径 >3.5mm ,特别是年龄大、全身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应首选人工血管移植 ;临床Ⅳ期患者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方法:2002年~2005年9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了旁路移植手术。主要方式为:单纯股-腘动脉旁路术87例,腋-股-腘动脉旁路术5例,股-胫后动脉旁路术2例,股胫前动脉旁路术1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2.1%,术后随访1个月~34个月,总通畅率为87.4%。结论: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但尚需长期随访。不断总结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患肢动脉内膜剥脱和(或)人工血管旁路术、自体骨髓干细胞动脉腔内及肌内移植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85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结果185例经闭塞段动脉内膜剥脱、自体干细胞腔内和肌内移植,术后随访3.6、12、18、24个月,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明显,临床症状缓解。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闭塞段内膜剥脱和(或)人工血管旁路术,辅以自体骨髓干细胞动脉腔内和肌内移植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重症下肢缺血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4月-2006年5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重症下肢缺血24例共29条肢体,主要临床症状均为静息痛,其中合并溃疡或肢端坏疽12例(50%)。本组29条肢体均接受血管腔内治疗,其中有4条肢体行单纯球囊扩张,4条肢体术中同时行股胭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联合膝下胭胫动脉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21条肢体行支架植入。结果股胭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为100%,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成功率为88%,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静息痛消失,溃疡愈合。围手术期膝下截肢1例,截肢率为3.4%。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重症下肢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动脉硬化造成下肢肢体缺血濒临截肢的外科治疗体会和可行的治疗方案。方法 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糖尿病合并严重下肢缺血病例33例,术前平均踩肱指数(ABI)=O.27,对其中28例31条肢体进行血管重建术,其中人工血管旁路术27条肢体,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4条肢体。结果 手术后均可及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术后平均ABI=O.88,2例术后24h血管通路阻塞,再次行手术取栓及血管重建术。术后随访2-30个月,一期通畅率82.8%,再次手术后总通畅率93%。结论 糖尿病伴有严重下肢缺血造成下肢肢体濒临截肢,血管重建术仍为抢救肢体、降低截肢平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切断胫腓干静脉,近端结扎,移植健侧大隐静脉作为间置血管,倒置后在髂外、股浅、胭动脉与胫腓干静脉远切端间架桥,使胫后静脉动脉化。治疗12例患者(14条肢体),评价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6.6个月,11条肢体效果良好,2条肢体症状无改善,1条肢体坏死截肢后伤口愈合。结论一期静脉动脉化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方法选择FontaineⅢ、IV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4例,采用旁路术、取栓术及股深动脉成形术重建股深动脉血流。结果15例FontaineⅢ期患者于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9例FontaineIV期患者中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7例,减轻1例,无效1例;无效者于术后1周行膝上截肢术,6例足坏死者于术后10天行截足(趾)术。2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6年。移植血管3年通畅率为82%。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严重肢体缺血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的优点,适合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复杂手术以及膝上无理想的用于旁路术的流出道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及疗效。方法选择无理想旁路术流出道,股浅动脉、动脉及其分支全段或多节段闭塞或严重狭窄,股深动脉起始部狭窄、闭塞的FontaineⅢ期、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5例,施行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原位Ⅰ期动脉化。结果23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4年,10例FontaineⅢ期术后静息痛消失,15例FontaineⅣ期术后静息痛消失13例,减轻2例,5例足(趾)坏死者术后2周行截足(趾)术。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踝/肱血压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加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简单、有效,特别适合年老体弱且下肢无理想旁路术流出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血管重建术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正力  郁正亚 《北京医学》2003,25(6):382-38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动脉硬化造成下肢缺血濒临截肢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可行的方案。方法2001年1月至2002年9月收治糖尿病合并严重下肢缺血患者20例,术前平均踝/肱指数(ABI)=0.29,对其中17例21条肢体进行血管重建术,其中人工血管旁路术19条肢体,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2条肢体。结果手术后均可及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术后平均ABI=0.87,2例术后24h血管通路阻塞,再次行手术取栓及血管重建术。术后随防2~20个月,一期通畅率88%,再次手术后总通畅率为94.1%。结论对糖尿病伴严重下肢缺血造成下肢濒临截肢的患者采用血管重建术为抢救肢体、降低截肢平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体静脉移植重建动脉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身体静脉移植重建动脉长期疗效的可行性。方法:12例上下肢主要动脉损伤接受了自体静脉移植,重建动脉14条。其中股动脉8条,腋动脉4条,股深和肱动脉各1条,静脉来源均取自健侧大隐静脉。吻合方法,静脉反向与缺损动脉桥接吻合。结果:14条重建动脉近远期通畅率100%。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四肢动脉损伤疗效可靠,长期随访肢体,血供正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自体倒置大隐静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首选术式之一。我科采用该术式治疗下肢ASO患者3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加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经静脉造影等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24例(29条下肢)予以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结果:本组所有病例的下肢曲张浅静脉手术后均闭塞、消失,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11条肢体(37.9%)发生沿大隐静脉行程条索状硬结或硬块,2条肢体(6.9%)出现淤斑,1例(3.4%)患者发生皮肤浅表烧伤.全组病例术后随访12~36mo,症状完全消失及明显减轻的下肢23条(79.3%),患肢溃疡愈合11条(73.3%),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轻度肿胀2条(6,9%),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者1条(3.4%).结论:腔内激光加高位结扎加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满意,实用性强,具有安全、微创、瘢痕小和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 lerosis ob literans,ASO)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多节段ASO 19例。行髂动脉病变段球囊扩张及内置支架术19例,股→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12例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4例,左股→右股动脉人工血管耻骨上旁路移植3例。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73±0.17),较术前(0.23±0.12)明显提高(P<0.01)。平均随访18个月,与术前相比症状明显好转,行走距离加大(>1 000 m),2例残余间歇性跛行。结论:下肢动脉腔内介入结合动脉旁路术是治疗下肢多节段ASO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对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实施的113次动脉旁路转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15例(3例联合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4例,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 例次,股-腘动脉旁路40例次,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腘-胫后动脉旁路4例次.结果 10例切口皮缘坏死致愈合延迟,5例术后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踝肱指数由术前0.30±0.09增至0.77±0.09(t=3.787,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短段、局限病变以介入方法治疗为首选,长段闭塞或多节段闭塞的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应正确选择流入道、流出道及血管代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