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骆遥特  张晓阳  李思友 《中外医疗》2011,30(33):14-14,16
目的评价坦度螺酮治疗青少年考前焦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青少年考前焦虑患者分别用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治疗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的HAMA评分在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坦度螺酮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丁螺环酮为65.0%,坦度螺酮组在疗效上优于丁螺环酮组(P〈0.05);2组在干预前后TESS的评分结果为,坦度螺酮组为(3.24±0.34),丁螺环酮组为(4.35±0.62),丁螺环酮组高于坦度螺酮组(P〈0.05)。结论坦度螺酮治疗青少年考前焦虑疗效及安全性较丁螺环酮较好。  相似文献   

2.
刘从敏 《中外医疗》2009,28(11):5-5
目的了解坦度螺酮对精神分裂症伴随焦虑状态疗效。方法对53例精神分裂症后伴随焦虑症状患者采用单盲对照研究,使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比较坦度螺酮与丁螺环酮对精神分裂症后焦虑症状疗效。结果坦度螺酮治疗组、丁螺环酮治疗组HAMA评分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坦度螺酮耐受性强于丁螺环酮,TESS评分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坦度螺酮较丁螺环酮疗效好,但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常双海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861-2862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坦度螺酮组和丁螺环酮组各41例,均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疗效总体量表(CGI)以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坦度螺酮和丁螺环酮对广泛性焦虑症均有显著疗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x2=0.186,P〉0.05),坦度螺酮组不良反应小于丁螺环酮组(x2=4.986,P〈0.05)。结论: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添加丁螺环酮或坦度螺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TRD患者随机分为丁螺环酮组(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n=37)和坦度螺酮组(帕罗西汀联合坦度螺酮,n=37),治疗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患者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TRD患者明显优于联合坦度螺酮,且起效较快(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且相似(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丁螺环酮治疗TRD起效较快,与丁螺环酮相比,坦度螺酮对添加治疗TRD的增效作用不明显,这可能源于两者对多巴胺D2受体的亲和力不同所致。这些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枸橼酸坦度螺酮和盐酸丁螺环酮治疗第二代抗抑郁药所致性功能障碍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6例符合DSM-IV-TR药物所致性功能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枸橼酸坦度螺酮研究组(研究组)和盐酸丁螺环酮标准对照组(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6周枸橼酸坦度螺酮(40mg/d)或盐酸丁螺环酮(40mg/d)治疗。基线时和治疗第2、4、6周采用亚利桑那性体验量表(ASEX)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ASEX总分在治疗第2、4、6周和基线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TESS总分在第2周均较基线明显增高(均P<0.05);对照组TESS总分在第2周高于研究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ESS总分在基线、治疗第4、6周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枸橼酸坦度螺酮和盐酸丁螺环酮均能有效治疗抗抑郁药所致性功能障碍,且不良反应均较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观察丁螺环酮对焦虑症的疗效。方法 96例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焦虑症诊断标准,用丁螺环酮治疗,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丁螺环酮平均治疗剂量为(20.8±8.9)mg/d,总有效率为81.3%,不良反应主要少。结论对焦虑症,丁螺环酮疗效较好,依从性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有焦虑性抑郁症的患者采用标准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或丁螺环酮抗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病房或门诊诊断焦虑性抑郁发作的60例患者,符合CCMD-3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分≥20分,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标准抗抑郁药物(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坦度螺酮(甲组)30例、合并丁螺环酮(乙组)30例,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HAMD和HAMA评分,两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坦度螺酮与丁螺环酮治疗焦虑性抑郁症均有效,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及其患者。方法从接诊的焦虑症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均分为2组(n=45)。治疗组口服丁螺环酮和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仅口服丁螺环酮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1、3、6、12周后评定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2组病例的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的HAMA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例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独采用丁螺环酮治疗相比,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变化,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神定志汤联合丁螺环酮与单用丁螺环酮治疗地西泮依赖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78例地西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安神定志汤联合丁螺环酮)89例和对照组(丁螺环酮)89例,疗程8周,治疗后1周、4周、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7%、85.4%,对照组为53.9%、67.4%,二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神定志汤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地西泮依赖疗效确切,优于单用丁螺环酮治疗,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抗抑郁类药物。治疗前及达治疗剂量后2周、4周和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并记录结果。结果:丁螺环酮组的治愈率为40%,有效率为65%;帕罗西汀组的治愈率为35%,有效率为62.5%;丁螺环酮组和帕罗西汀组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的HAMA及SAS量表无显著性差异;帕罗西汀组存在副反应15例,主要为头晕5例,发生率为37.5%;丁螺环酮组发生副反应12例,主要为口干4例,发生率为30%。两组副反应发生率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丁螺环酮组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帕罗西汀组。结论:用丁螺环酮治疗GAD的疗效佳,其副反应较帕罗西汀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郑红  郑容 《当代医学》2011,17(6):136-137
目的观察运用黛力新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运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筛选出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NERD患者32例,随机分为A组16例(实验组)和B组16例(对照组),B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pobid+莫沙必利5mgpotid治疗,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10.5mgqd(清晨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81.3%,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提高率25.6%,优于对照组的56.3%和8.8%,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NERD患者应注意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的评估,对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行常规治疗联合黛力新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可以有效缓解躯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坦度螺酮治疗社交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坦度螺酮和帕罗西汀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观察66例患者。采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副反应量表(TE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价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定期检查患者肝、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血生化(Glu、K、Na、Cl)等。结果:坦度螺酮对社交焦虑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两组患者疗效分别为78.1%,79.4%,(P>0.05)。坦度螺酮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帕罗西汀(P<0.01)。结论:坦度螺酮是一种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的治疗社交焦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头孢丙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群  雷加萍 《四川医学》2009,30(6):872-873
目的评价头孢丙烯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轻、中度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随机分成两组,头孢丙烯组90例,给予头孢丙烯15mg/(kg·d),口服,2次,头孢克洛组90例,给予头孢克洛20mg/(kg·d),口服,3次,两组疗程均为7-10d。结果头孢丙烯组与头孢克洛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24%与85.00%(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元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孢丙烯治疗小儿轻、中度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刘斌  李彬  高建国 《西部医学》2014,26(9):1122-1124
目的观察坦度螺酮应用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114例,按照掷骰子法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对患者抑郁焦虑、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得分、HAMA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完全依从比例以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D得分、HAMA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完全依从比例以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需进行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消失。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坦度螺酮应用于冠心痛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柳斌  李静  潘黎  刘光源  余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48-149
目的观察和评价乌体林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单用乌体林斯胸腔内注射,对照组单用顺铂胸腔内注射,观察近期疗效、活动状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活动状况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仅为发热、胸痛、消化道反应;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乌体林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金水宝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在基础综合治疗后加用卡托普利片,治疗组加用缬沙坦和金水宝片。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肌酐及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缓解率为88.8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金水宝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具有疗效显著、副反应小、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作用量表(TE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疗效、副作用和生存质量评估,并对影响生存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PANSS评分治疗前[(71.7±17.50),(66.03±14.13)]、治疗后[(41.27±9.39),(38.93±7.68)]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同期相互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利培酮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4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氯氮平组,且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精神症状、药物、副作用、病程。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生存质量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尼莫地平与多奈哌齐对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障碍(SIV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SIVCI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患者入选,2个实验组,分别为盐酸多奈哌齐组(给予多奈哌齐5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30 mg,每日3次口服)及对照组。3组均使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银杏叶提取物片,40 mg,每日3次。观察各组患者用药24周后各组间MoCA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尼莫地平组患者服药24周后,MoCA评分提高1.60(P<0.05),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多奈哌齐组患者服药24周后MoCA评分提高4.26(P<0.0001),有显著差异。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多奈哌齐组患者服药24周后,MoCA评分平均提高2.51(P<0.0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均可用于治疗SIVCI,多奈哌齐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自体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36例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联合治疗组,以同期临床特点相近的36例接受单纯化疗的患者作为单纯化疗组,比较2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及组间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毒副作用.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CD4+升高(P=0.00),CD8+无明显变化(P=0.93),CD4 +/CD8+升高(P<0.05),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升高(P<0.05);单纯化疗组CD4+明显降低(P<0.05),CD8+变化不明显,CD4 +/CD8+降低(P<0.05),NK细胞降低(P<0.05).与单纯化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80.1% vs.52.8%,P<0.05),体力下降、食欲降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化疗副作用(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更安全、有效,能提高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