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并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1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RDW的差异、以及AMI组中RDW正常者和RDW增高者的院内预后.结果 AMI组R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MI组中RDW增高者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RDW正常者 (P<0.05).结论 AMI患者RDW水平明显增高.AMI患者RDW水平与临床预后相关,高RDW水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维吾尔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36例维吾尔族AMI患者,按RDW是否〉16.0%分组。住院期间,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Killip分级、严重并发症(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Killip分级2~4级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住院心源性死亡率。结果:RDW升高组的严重并发症(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明显高于RDW正常组(P〈0.05),而LVEF显著降低(P〈0.05)。结论:维吾尔族AMI患者RDW升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心源性死亡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3年8月-2013年8月268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病史、实验室结果和心肌梗死溶栓血流灌注(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分级等。依据TIMI分级分为TIMI 0~1组和TIMI 2~3组,定义RDW>14.8%为高RDW。分析各组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TIMI 0~1组和TIMI 2~3组在性别、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Ⅰ)、RDW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DW与TIMI 0~1级存在独立相关性(OR为1.239,95%可信区间为1.130~1.358,P<0.05)。结论高RDW与AMI行静脉溶栓后再灌注不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刘全良 《河北医学》2012,18(8):1054-1056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关系,并探讨RDW作为CHF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近2年来入院心衰患者共200例的资料,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66)、Ⅲ级组(n=58)、Ⅳ级组(n=76);另选182例同期住院无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RDW增高组(n=102),RDW正常组(n=98),比较二者的死亡率.结果:从对照组到心功能Ⅳ级组,RDW逐渐增加,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增高组CHF患者死亡率较RDW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HF患者RDW明显升高,且与心衰程度有关;心衰患者入院时RDW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不良事件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正>脑卒中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第二大常见死亡原因和第三大常见致残原因。红细胞分布宽度(erythrocyte hemoglobin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体现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数值越高,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越大。RDW被应用于临床众多急危重症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肝脏疾病、晚期肾功能不全、肺栓塞等)的预后评估,但目前国内、外少有其与急性脑梗死预后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本文针对RDW与急性脑卒中的关系综述如下。1RDW的概述1.1 RDW的定义和功能人体标准红细胞的直径是68μm,厚度2μm,体积约90 ml,表面积约为136μm8μm,厚度2μm,体积约90 ml,表面积约为136μm2,RDW的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脑梗死及短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急性脑梗死病人90例为脑梗死组,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RDW测定。急性脑梗死病人按RDW中位数分为高RDW组(RDW>13.5%)和低RDW组(RDW ≤ 13.5%)。急性脑梗死病人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在脑梗死发生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 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结果:脑梗死组R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RDW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低RDW组(P<0.01);RDW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预后不良组RDW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用RDW预测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03,最佳界值为12.9%,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73.33%;用RDW预测急性脑梗死发生短期预后不良事件的AUC=0.831,切点为>13.5%时,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71.87%。结论:RDW可能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参数,且对评估病人的严重性及短期预后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配对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时RDW越高,其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χ2趋势=19.808);RDW与并发症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OR=1.565).结论 早期检测RDW能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临床医生可据此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徐央杰  李文峰 《浙江医学》2017,39(22):2008-20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血常规中RDW值,分析术前RDW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前RDW与胃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的浸润深度、大小、临床分期与胃癌患者术前RDW值的高低有关(P<0.05或0.01)。术前RDW值高的胃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显著缩短(13.7vs.19.1个月,P<0.01)。胃癌患者术前RDW值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HR=1.855,95%CI:1.159~2.968,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RDW值有望成为预测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一个新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发病1周内住院的脑梗死患者,共187例,根据患者是否因脑梗死再发住院或死亡分为两组,分析其血常规参数以及血生化指标.同时,按RDW高低分为4级,1级为0~13%,2级为~14%,3级为~15%,4级为>15%,并分析各组预后.结果 再住院或死亡的脑梗死患者RDW水平明显高于只有一次住院的患者(P<0.01).两组的MCV、Cr、TG及LDL水平亦明显不同(P<0.05);用RDW水平不同分组发现,RDW水平越高,其再住院或病死率也随之明显升高,而年龄、性别、MCV、Cr、TG及LDL水平未见明显不同.结论 RDW与脑梗死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可能是判断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较强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以及其动态变化对其病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比较生存组(n=51)?死亡组(n=21)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第1天APHACH Ⅱ评分?SOFA评分?RDW(RDWd1)?降钙素原?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淀粉酶?白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并根据RDWd1水平,以及第3天与第1天RDW水平的差值(RDWd3-d1)是否超过0.2%将患者分为4组?以90 d病死率为结局事件,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4组患者死亡的累积概率,Log-rank检验评价组间差异?结果:重症胰腺炎患者入重症医学科后第1天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RDWd1?降钙素原水平,死亡组均高于生存组(P <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和RDWd1是预测S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6.257(95%CI:1.539~25.440,P=0.010)和2.554(95%CI:1.218~5.353,P=0.013);RDWd1判断患者死亡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4.8(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95%CI:0.652~0.893,P < 0.001);RDWd1超过正常范围,且RDWd3-d1>0.2%时,SAP患者死亡风险最高(P=0.023)?结论:RDW基线水平及其早期动态增高可能是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简单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秦嫚  徐琴  王学东 《医学综述》2022,(9):1809-1813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全血RDW、PDW水平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性法分析RDW、PDW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患者治疗28 d后的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全血RDW、PDW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生存曲线分析RDW、PDW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中,轻度脓毒症39例,重度脓毒症26例,脓毒性休克15例。治疗28 d后,生存63例,死亡17例。重度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全血RDW、PDW水平分别为(17.3±1.8)%、(18.4±2.0)%,(13.5±1.6)%、(15.9±1.5)%,均高于轻度脓毒症组[(14.5±1.6)%、(12.1±1.3)%],且脓毒性休克组全血RDW、PDW水平高于重度脓毒症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R)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的105例ARD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28 d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收集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等指标,Cox回归分析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预测价值。结果 纳入ARDS患者105例,死亡组59例,生存组46例,28 d死亡率为56.19%。死亡组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乳酸、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素氮、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RAR、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高于生存组,白蛋白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AR是ARD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06,P <0.05)。ROC分析显示,RAR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0.752~0.907,P <0.001),最佳截断值0.50。当RAR>0.50时,ARDS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 RAR对ARDS患者28 d预...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6):578-58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未并发心房颤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DW、BNP、血红蛋白(Hb)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采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血尿素氮(BUN)、血肌酐及血清铁(Fe)水平,采用超敏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RDW、BNP水平与NT-proBNP、cTnI和hs-CRP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住院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及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RDW、BNP、血肌酐、NT-proBNP、hs-CRP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Hb、MCV、LDLC、HDLC、TC、TG、血糖、BUN及血清F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NT-proBNP、cTnI、hs-CRP、RDW和BNP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P <0. 05)。RDW与NTpro BNP、cTnI、hs-CRP呈正相关(r=0. 308、0. 291、0. 211,P <0. 05),BNP水平与NT-proBNP、cTnI、hs-CRP呈正相关(r=0. 412、0. 253、0. 204,P <0. 05)。结论 RDW、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房颤动相关,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房颤动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范金强  范银强  李振军 《海南医学》2014,(20):3012-3014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OW)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rd)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ICU确诊为脓毒症AKI患者89例,按其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测定动脉血乳酸(Lat)、血肌酐(Ser)、血小板(PLT)及RDW水平,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APACHEII)评分。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存活组RDW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VS死亡组,t=5.16,P〈0.01);存活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存活组VS死亡组,t=12.88,P〈0.01);存活组PLT水平高于死亡组(存活组VS死亡组,t=1.99,P〈0.05);存活组APACHEII评分低于死亡组(存活组VS死亡组,t-=4.00,P〈0.05)。结论RDW可预测ICU中脓毒症AK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估,比较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出血转化(HT)、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3月初次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无锡分院ACI患者267例,根据RDW区分为较高组78例(RDW>15%),较低组189例(RDW≤15%),同时设立对照组,即健康人群30例。检测血清中MMP-9、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同时评估出院时患者NIHSS、ADL评分,再统计患者当中HT以及MODS的发生率,将RDW不同水平与上述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相比健康人群,ACI患者血清中RDW、Hcy、MMP-9及hs-CRP水平较高(P?<0.05);将RDW不同水平组进行比较,发现RDW水平较高组的MMP-9、Hcy及hs-CRP水平均较高(P?<0.05),与此同时,HT发生率也高于RDW水平较低组(P?<0.05);出院时将两组患者NIHSS和ADL进行评估,发现RDW水平较低组患者预后更好(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RDW水平较高;ACI患者中,RDW水平越高,MMP-9、Hcy及hs-CRP水平也越高,同时HT的发生率也越高,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作为血常规中的一项指标,最初应用在不同原因所致贫血疾病的鉴别。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该指标研究的增多,RDW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疾病中有着重要的鉴别诊断及预后提示作用。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近年研究表明,淋巴瘤患者的RDW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有一定的预后意义。现就RDW在淋巴瘤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一项反映血液循环中红细胞形态大小和离散程度的指标,以往多用于不同类型的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近年来研究表明,RDW除用于血液系统相关疾病以外,对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危重症疾病也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迄今为止,很多学者发现RDW对于脓毒症疾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阐述RDW与脓毒症相关性的研究现状,有助于探索脓毒症更为便捷的预测指标,为进一步研究RDW在脓毒症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140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组(62例)和恶化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入RICU 24...  相似文献   

19.
20.
沈鹏远  周庆  钟磊 《现代实用医学》2023,(3):323-325+42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重症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30 d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重症监护数据库中重症监护室(ICU)中住院的成人重症ARF患者的临床数据(2001年6月至2012年10月)。根据30 d时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并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共纳入4 372例ARF患者。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年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RDW、白细胞及肌酐值更高;而动脉血氧分压、血红蛋白值及高血压比例较低,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短(均P<0.05)。KM生存曲线显示随着RDW增加,ARF患者的30 d累计生存率逐步下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高RDW(> 15.70%)是影响ARF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入ICU时高RDW水平是预测ARF患者近期死亡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