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都市2000年611例新生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成都市2000年6ll例死亡的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2000年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9.67%,占婴儿死亡的68.58%。新生儿死亡原因顺序: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先天异常、意外窒息。结论:减少新生儿死亡是降低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加强图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加强肺炎标准病例管理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15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县县直医院新生儿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发生的15例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儿、感染、先天性畸形.胎龄愈小,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新生儿死亡也与转运及孕期合并症、分娩并发症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健康宣教,做好孕期保健,减少早产儿、出生缺陷儿发生,作好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防治,建立危重新生儿救治的绿色通道,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城东区2006年-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灵 《中国病案》2011,12(11):45-46
目的了解城东区2006年一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6年-2010年城东区171例0岁~5岁儿童死亡情况、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根据《妇幼卫生年报表》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6年-2010年城东区活产数为6731例,婴儿死亡151例,新生儿死亡131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71例,死亡率分别22.43%o、19.46%“25.40%o.城东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三位依次是新生儿窒息、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结论加强三级保健网络建设,做好围生保健,提高产儿科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重点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石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因的变化趋势,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石峰区2005-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为2.87‰、2.51‰,分别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了77.49%、75.58%。先天畸形、早产低体重、意外死亡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近年来石峰区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加强围产期保健和防止早产的发生、加强早产低体重儿的管理和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加大防护儿童意外的健康教育力度、减少儿童意外死亡发生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吴登康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250-250
目的:掌握汉阴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对各乡、镇卫生院所管辖区、各中心卫生院、县直医疗单位防保科上报的儿童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1.43‰、婴儿死亡率26.94‰、新生儿死亡率19.88‰,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17.82‰、婴儿死亡率15.03‰、新生儿死亡率10.02‰,其中新生儿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8.94%、婴儿占85.43%,4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5位死因为: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畸形、意外。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亡仍以新生儿、婴儿为主。因此,加强新生儿、婴儿监护和保健、减少这两个年龄段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表、婴儿死亡报告卡、年报及补漏调查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334例,平均死亡率10.84‰,2004年与2012年相比,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达到了《十堰市2004年-2012年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的目标。死亡原因排前2位的是新生儿出生窒息、早产出生低体重,先天异常有上升趋势,其他死因顺位变化不大。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新生儿、婴儿监护,提高三级保健网络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急救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及其特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50例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儿、感染、新生儿窒息、各种先天缺陷。结论:早产儿为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提高围生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产前诊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水平,加强危重新生儿监护、抢救措施,减少先天畸形儿的出生,有利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112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及探讨新生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方法:对112例住院死亡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新生儿的死亡率为4.73%。导致新生儿死亡以窒息(25%),早产(21.43%),感染(19.64%),颅内出血(14.29%),寒冷损伤综合症(8.04%),先天畸形为主(5.36%)。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监护,预防窒息,早产,感染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墨江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墨江县2001~2005年4个死亡监测点(三乡一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1年为49.72%0,2005年为37.21%0,下降了12.51%0。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5位死因是肺炎、意外和中毒、新生儿窒息、腹泻、早产低体重。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其中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1.89%,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中有58.92%死前未得到治疗。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围产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产科质量,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重视政府的参与和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惠城区围产儿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为今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时1996年-2003年惠城区各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进行分析。结果1996年-2003年。惠城区围产儿数42424人,围产儿死亡755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7.98‰,其中死胎数377例。占围产儿死亡的49.93%。死产66例。占围产儿死亡的8-74%,新生儿7天内死亡312例,占围产儿死亡的41.33%。结论提倡婚前检查。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时高危孕妇的管理。加强基层单位的产科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围产儿死亡登记,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干预措施,更好的掌握儿童死亡谱,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建立适合长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对朝阳区2008年47例儿童死亡监测报告及死亡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依次排列早产低体重11例、肺炎8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出生窒息4例、先天性异常4例、其他新生儿疾病4例、颅内出血3例、贫血2例、腹膜炎1例、新生儿气胸1例、肺功能不全1例、肝腹水1例、意外窒息1例,意外坠楼1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43‰,其中死胎率为2.41‰,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4.22‰,婴儿死亡率6.42‰。构成比:死胎25.53%、早期新生儿44.68%、新生儿55.31%、婴儿68.08%、幼儿72.34%、5岁以下儿童74.46%。结论:加强孕期管理和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做好高危筛查,对围产期并发症给予防治,预防早产,加强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及喂养。  相似文献   

12.
宁建英  谷强 《农垦医学》2008,30(2):105-106
目的:了解新生儿死亡原因.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1997年8月~2007年8月我院产科及儿科死亡的94例新生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我院新生儿死亡率为7.99‰(死亡新生儿例数/住院新生儿总数),死因依次为早产、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窒息、不明原因、先天畸形、外科急腹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重视对高危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监护,提高产科、新生儿科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002年-2011年平安县妇幼保健院围产儿死亡情况的分析,总结平安县在围产期保健方面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提高国产儿保健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平安县妇幼保健院160例死亡围产儿的病案资料。结果:2002年1月—2006年12月国产儿死亡率21.85%o;2007年1月—2011年12月围产儿死亡率8.00‰;平均死亡率14.69‰。呈逐年下降趋势。2002年1月—2006年12月新生儿死亡60例,其中家中死亡15例,占25.00%;转送途中死亡10例,占16.67%,各级医院死亡35例,占58.33%。2007年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死亡21例,其中家中死亡3例,占14.29%;转送途中死亡2例,占9.52%;各级医院死亡16例,占76.19%。新生儿死亡中出生缺陷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死胎死产中前三位死因分别为: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出生缺陷、内科合并症。结论:加强婚前保健和孕前保健,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加强对农村地区及城市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及规范的产前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继萍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0):125-126
目的为了解普兰店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讨死亡原因及发展趋势,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表及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以下死亡率9.81‰,婴儿死亡率8.49%。,新生儿死亡率6.12‰。儿童死亡率从2001年的12.95‰。下降到2008年的6.87‰。死因顺位以先天性心脏病为首位;其中新生儿以低出生体重为主,婴儿以先心病为主,1-4岁以意外死亡为主。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2.35%。结论预防出生缺陷和减少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 对2005~2009年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各年龄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早产或低体重、出生窒息、先心病、先天异常、颅内出血及意外窒息。结论 降低儿童死亡率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是围产儿和新生儿,只有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产、儿科质量,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加强健康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加强各级产、儿科业务人员技术培训,才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李玉梅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8):163-163
目的:为准确掌握官渡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影响因素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官渡区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官渡区2003~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67‰,婴儿死亡率为6.43‰.新生儿死亡率为14.95‰。5岁以下儿童死亡多发生在婴儿期,而婴儿死亡中的多数又发生在新生儿期。因此。控制婴儿死亡的关键是控制新生儿死亡。结论: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预防早产和畸形儿的发生;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做好新生儿期保健,加强系统管理,预防和控制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加强婴幼儿安全意识的培训。减少意外死亡的发生,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袁萍 《农垦医学》2013,(6):506-508
目的:了解本地区住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特征及主要死因,提出减少新生儿死亡的措施。方法:对本院2008-2013年住院死亡新生儿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住院新生儿的病死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2.96%降至2013年的0.51%,死亡新生儿中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约占2/3,新生儿主要死因顺位依次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感染、窒息、出生缺陷、颅内出血。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监护及早产儿管理,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及机械通气技术,积极防治感染及其并发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海口市2000~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尧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62-1464
目的:了解海口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因、死亡率及动态变化状况,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口市2000~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海口市2000~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80‰;前5位死因是早产、畸形、窒息、肺炎、意外死亡;年龄构成显示新生儿死亡占66.39%,婴儿死亡占84.71%,1—4岁儿童死亡占15.29%。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点是强化孕期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服务质量,尤其是要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3-2009年南京市雨花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分析2003-2009年南京市雨花台区妇幼保健所监测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结果2003-2009南京市雨花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2003年至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先天异常、意外死亡、早产低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三大原因.结论建设完善的儿童死亡监测网络,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重视意外死亡的防护,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儿童死亡率的重要途径.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预防早产和畸形儿的发生;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做好新生儿期的保健,加强系统管理,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死亡;强化婴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减少意外死亡的发生,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李秀燕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59-159
目的:分析江川县近8年儿童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为降低全县儿童死亡率制定有关的政策与措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江川县2001~2008年的儿童死亡资料。结果:2001~2008年江川县总活产数为23981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423例.儿童死亡率17.64‰。死亡原因前5位为:意外死亡、先天异常、出生窒息、肺炎、早产低体重。结论:工作重点应放在农村贫困地区,加强高危人群的管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和接受保健意识,加强围产期和新生儿保健工作质量,积极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采取综合措施采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