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大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早期应用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96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生大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在治疗前及用药后7、14 d对两组患者进行胃肠功能评分、APACHEⅡ评分和比较,并对28 d后的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MODS患者在治疗后7、14 d胃肠功能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治疗组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患者总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APACHEⅡ评分在8~20分间患者的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生大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早期应用能够改善MODS患者的胃肠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火器多发伤时肠屏障功能损害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时肠屏障功能损伤的特点。方法 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n=6):(1)对照组(C组),不致伤;(2)颅骨切线伤组(H组);(3)双侧股骨干骨折组(L组);(4)多发伤组(M组)颅骨切线伤+双侧股骨干骨折。伤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胃粘膜pHi值、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作门静脉细菌培养;72h活杀,取顺肠作组织学检查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结果 72hM组pHi值明显低于H和L 相似文献
3.
《医学综述》2017,(1)
目的探讨早期肠外营养对多发伤患者能量摄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联合组,每组45例。肠内营养组给予单纯的肠内营养,联合组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在受伤后1周内增加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开始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恢复口服饮食时间,第3、7、14日能量摄入与蛋白质摄入量,以及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时间。结果联合组营养支持开始时间早于肠内营养组[(40.2±11.7)h比(54.9±13.4)h],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晚于肠内营养组[(73.8±21.6)h比(54.9±13.4)h](P<0.05),两组患者恢复口服饮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逐渐增多,且联合组的摄入量均高于同时段肠内营养组,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外营养可增加患者的能量与蛋白质摄入,但并未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8):789-79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液体复苏、抑制胃酸分泌及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6 mg,溶于60 m L生理盐水中,24 h持续静脉泵入,共治疗1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7 d采用胶体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清细菌内毒素(BE)、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D-Lac)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BE、DAO、D-La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治疗3、7 d血清PCT、BE、DAO、D-La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2组患者治疗7 d血清PCT、BE、DAO、DLa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3 d(P <0. 05);治疗3、7 d,观察组患者血清PCT、BE、DAO、D-Lac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生长抑素可有效抑制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黏膜屏障和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普通肠内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通过胃造瘘术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成分的肠内营养7d,观察各组大鼠小肠黏膜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CD3 、CD4 、CD8 和IgA 细胞。结果肠内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的小肠黏膜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内免疫营养组与生态营养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的小肠CD3 、CD4 、CD8 和IgA 细胞数明显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和生态营养组(P<0.01,P<0.05)。结论肠内营养,尤其是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能较好地改善创伤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肠内免疫营养和生态营养在保护肠屏障功能方面具有相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闭合性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不同营养制剂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急诊科2021年5月~2022年5月闭合性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EN混悬液,观察组给予EN乳剂。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期7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第7天血清炎性反应因子,营养生化指标、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数(WBC)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的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APACHEⅡ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N乳剂营养制剂相比于EN混悬液对闭合性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具有积极意义,可降低其炎性反应,抑制高血糖,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122-124+133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的肠屏障功能损伤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ICU的30例脓毒症患者设为脓毒症组,另选3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设为脓毒症休克组,所有患者均行酶法测定患者进入住ICU第1天与第3天的细菌内毒素水平以及血清D-乳酸水平,患者入住ICU第3天的CPR(心肺复苏)、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结果入住ICU第1天,脓毒症组的血清D-乳酸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休克组(P0.05);脓毒症组与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细菌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住ICU第3天,脓毒症组患者的细菌内毒素水平及血清D-乳酸水平均明显低于脓毒症休克组(P0.05);脓毒症组患者入住ICU第3天的CPR、APACHEⅡ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SOFA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均明显低于脓毒症休克组(P0.05);经检测,入住ICU第1天,脓毒症组患者的细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脓毒症休克组(P0.05);入住ICU第3天,脓毒症组患者的细菌内毒素水平、血清D-乳酸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休克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与脓毒症休克患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肠道屏障损伤,肠道屏障损伤的发生与其感染部位无关,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9-13
目的 探讨电针上巨虚联合通腑益气汤敷脐对脓毒症患者在调节肠道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改善预后等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 年9 月~2019 年6 月入住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重症医学科的60 例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促进胃肠动力、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上巨虚联合通腑益气汤敷脐治疗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第1、3、7 天的PCT、IL-6、D-乳酸、DAO 以及肠鸣音、IAP 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及28 d死亡率,并对炎症因子及肠屏障血清标志物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 天炎症因子水平及肠屏障功能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第3、7 天后,治疗组患者炎症因子及肠屏障功能血清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P<0.05),肠鸣音及IAP 水平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ICU 停留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第3、7 天患者炎症因子及肠屏障功能血清标志物水平明显下降(P<0.05),肠鸣音及IAP 较治疗前改善(P<0.05)。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D-乳酸、DAO、IAP 及肠鸣音水平呈正相关(P<0.05),D-乳酸、DAO、IAP 及肠鸣音水平与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电针上巨虚联合通腑益气汤敷脐可能通过抑制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屏障损伤情况,从而改善肠功能,促进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多发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加鱼油肠外营养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加鱼油肠外营养对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本中心收治的2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鱼油组和常规组,入院后即按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方式给药:常规组脂肪采用大豆油1.2 g·kg-1·d-1,鱼油组脂肪采用大豆油1.0 g·kg-1·d-1加鱼油0.2 g·kg-1·d-1,均连续使用5 d.于入院后及治疗后第3、6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CRP、MIF、IFN-γ及IL-4浓度.结果 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CRP、MIF、IL-4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IFN-γ水平较对照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第3大,鱼油组CRP、IL-4水平较常规组显著降低(P<0.05),MIF水平较常规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IFN-γ水平较常规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第6天,鱼油组CRP、IL-4水平均较常规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IFN-γ水平较常规组升高非常显著(P<0.01).结论 常规治疗的同时,补充ω-3 PUFAs可以显著改善多发伤患者机体免疫防御,有效抑制了 Th1/Th2应答模式的偏移,降低了多发伤后过度的炎症反应程度,对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严重创伤患者胃肠屏障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6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监测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患者休克指数变化,测定胃黏膜pH(pHi)、血浆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休克指数监测及胃pHi、血浆D-乳酸、TNF-仅、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休克指数在12、24、48h,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pHi在24、48、72h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D-乳酸、TNF-α及IL-6水平在第3、7天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SF对胃肠黏膜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抑制全身炎性反应程度。其机制是SF能迅速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微循环状态,改善胃肠道黏膜的灌注和氧合、保护肠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阻止内毒素移位及炎性介质释放。 相似文献
12.
大黄联合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伤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伤患者采用生大黄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中90例重型颅脑伤(GCS<8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入院后早期(24 h内)以生大黄粉3~5 g+30 ml温水胃管内注入,每日2~3次,并给肠内营养混悬液。对照组:入院48 h后给予3 L袋装营养液经中心静脉均匀滴注,营养液量和比例从低量开始,逐渐增加。结果治疗组肠内营养(EN)支持后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较支持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支持后比较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较EN支持前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肠外营养(PN)支持后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较支持前略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ICU期间治疗组肠屏障功能障碍发生率、MODS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创伤早期给予生大黄粉联合EN,方便、经济,能促进胃肠蠕动,有效降低肠屏障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保护肠屏障功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SAP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65例在此基础上实施肠屏障保护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后胃肠功能评分和APACHEⅡ评分、L/M水平、CRP和TNF-α水平,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5、7d的胃肠功能评分、APACHEⅡ评分、L/M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内毒素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TNF-Ⅱ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观察组治疗3、5、7d的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肠屏障保护措施有利于SAP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及控制全身和局部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强化治疗组应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加微生态制剂,连用1周;对照组单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监测肠内营养前1d和第8天两组患者内毒素(E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同时测定前1d和第8天粪便中分泌型IgA(S—IgA),检测两组患者菌群失调情况并分类,并观察比较两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第8天外周ET、CRP、TNF—α)、IL-6水平强化治疗组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强化治疗组粪便中S—IgA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感染等并发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粪便中细菌油镜计数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菌群失调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内营养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肠道菌群失调,增强患者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和肠黏膜通透性等的影响.方法:符合条件的43例患者入院24~48 h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21例),行营养支持.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和14 d的血清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淀粉酶等生化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尿液乳果糖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L/M);观察其APACHE-Ⅱ评分、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结果:EN组患者均能良好耐受早期EN治疗.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血清内毒素、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PN组相比,EN组3 d、14 d后血清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营养支持治疗后3 d两组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14 d后EN组显著低于PN组(P<0.05).治疗前两组尿中(L/M)比值差异无显著性,14 d后EN组L/M比值较PN组显著降低(P<0.05).与PN组相比,EN组14 d后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5),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EN可促进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缓和急性期炎症反应,降低MODS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9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及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组。两组患者术后第24 h开始至术后第8天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双胺氧化酶。结果: 血清双胺氧化酶活性两组都下降,EN组术后第7天即恢复正常(P>0.05),而PN组第14天才恢复正常(P>0.05)。EN组营养支持后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PN组术后(P<0.01)。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和肠道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腹部严重创伤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30例腹部严重创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PN组术后行TPN支持。EN组术后第一天起经鼻饲管输注能全力,剂量由500mL/天递增至1500mL/天。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8天测定血生化、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①术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②经PN和EN支持后,各项指标恢复到术前水平,EN组部分升高明显,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③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P<0. 05)。结论腹部严重创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方面,其作用优于肠外营养;同时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06~2009-06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120例多发伤病人的效果,并与2003-06~2006-05收治的106例非绿色通道组病人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及伤后至入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病死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13.2%)(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救治时间,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15-18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恢复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就诊于我院TICU且ISS评分16分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选择80例分成治疗组40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和对照组40例(晚期肠内营养支持组),分别观察并记录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情况及营养支持第1天、第7天、第21天营养结束后的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前白蛋白(PA)、甘油三酯(TG)的含量、皮下脂肪厚度,观察并记录营养支持后的副作用,如褥疮、感染、胃排空延迟、腹痛、腹泻及胃反流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等,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可以实施,并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