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6~1998年间收治的5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行手术治疗,切除坏死小肠30~300 cm,行肠吻合术.术后抗凝治疗6~8 w,全部治愈.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恰当的手术和抗凝是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提出急诊早期诊治原则.方法 对2004-2008年5月在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患者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1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首诊时确诊5例,余20例在诊断为其他疾病并对症处理病情不缓解后被确诊.首诊确诊的5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治愈,18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行手术取出栓子、坏死肠管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0例及单纯坏死肠切除并吻合术8例;2例因全身情况恶化未行手术死亡.共死亡9例.结论 急诊早期应提高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警惕,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通过总结既往手术、非手术治疗的7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早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治疗,预后良好.1例行取栓、肠切除术,胃肠功能恢复良好,但术后1周死于心衰.结论加深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对自1985年1月至2004年8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6例,死亡3例。手术前确诊4例,2例保守治疗成功。17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240cm。结果表明,厌食、腹部饱胀不适、症状体征不符的腹痛和可能存在的高凝状态是早期诊断本病的线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扫描血管重建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诊断及适当的溶栓抗凝治疗可避免肠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1~2003年我病区收住的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积极治疗和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1例治愈,1例遗留短肠综合症。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抗凝治疗和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尽快对因治疗是改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同时,积极有效的观察护理对促进病人的康复过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腹症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4年间9例急腹症术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肠切除术7例;2例肠切除加肠系膜血管取栓术.术后24~72 h内,预防性应用肝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凝治疗并加用溶栓治疗,疗程7~10 d.9例手术病例中,2例误诊,有2例行两次手术.本组9例中1例死亡.结论 急腹症术后早期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极易误诊,发生机制可能为血液浓缩、血液成分的变化、血管壁结构上的改变等.治疗方面,应强调及时地剖腹探查并配合使用全身性的抗凝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7.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山  马荣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45-1045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通过总结既往手术、非手术治疗的7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早期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治疗,预后良好。1例行取栓、肠切除术,胃肠功能恢复良好,但术后1周死于心衰。结论:加深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10月—2010年10月诊治的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的疾病特点、诊断及治疗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年龄35~82岁,平均62.5岁,手术治疗5例,死亡1例,溶栓治疗1例痊愈。结论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及反复腹穿、CT等检查可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溶栓或手术能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1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诊治经过,结合献分析MVT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 11例病人均以急腹症或肠梗阻收住院,其中发病24h内确诊仅2例。全部患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 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及时手术行肠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切除足够范围肠段及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复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8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中4例为腹部手术后患,4例为不明原因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初期症状重但体征轻。术前确诊2例。所有患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全部经手术治愈,2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术前确诊困难。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本病较为敏感的方法。早期手术切除受累肠管及系膜、门静脉主干出现血栓时行门静脉取栓及恰当的抗凝治疗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八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方法.方法 对1998-2006年11月收治的8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及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腹痛,1例保守治疗,7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300 cm,术后均予以抗凝治疗.住院死亡1例, 1例遗留短肠综合征;治愈6例.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普外科很凶险的急腹症,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马灵斐 《吉林医学》2010,31(15):2274-227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方法:对14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合并急性腹膜刺激症者除1例患者及家属拒绝剖腹手术探查外,余9例及1例保守治疗症状加重者立即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死亡1例,手术后死亡1例。结论:SMVT患者临床诊断困难,死亡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诊断及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的避免因诊断、治疗延误所引发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6月~2008年12月诊治的9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惠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惠者中,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7例,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1例.手术治疗8例,4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转院后治愈,共3例死亡.结论 肠系膜缺血性肠梗阻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困难较大,容易延误诊断,且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预后差.早期诊断是关键,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及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1999年收治的8例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的诊治情况。结果:本组8例,7例有明显易感因素,早期症状及体征不相符,术前误诊7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式为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死亡2例,治愈6例。结论:对有明显易感因素者如出现腹痛程度与体征不成比较,应怀疑本病。肠系膜动脉及腹主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以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效果最佳,应切除足够的肠管及其系膜,术后应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徐木祥 《当代医学》2009,15(2):56-56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栓塞(MVT)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收治的5例MVT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证实,初诊全部为急腹症,症状与MVT体征不相符,多数表现为肠梗阻症状。4例误诊,均手术治疗,4例治愈,1例自动出院。结论该病少见,临床对此病认识不足。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难以做出正确诊断,误诊率高。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早期发现肠系膜静脉栓塞有诊断意义。早期切除坏死肠段及受累系膜,术后抗凝治疗是降低死亡率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急性肠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门脉期扫描及血管重建,2例行MSCT灌注扫描;21例行DSA检查及介入治疗;3例行肠切除手术。结果应用MSCT血管重建技术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肠系膜上动脉狭窄5例、腹腔干狭窄1例。不同病因和不同程度的肠缺血CT间接征象有一定差异: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时,肠壁增厚、肠系膜水肿、腹水多见;肠壁积气仅见于全层坏死,而其他征象均可见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肠缺血。结论MSCT能准确诊断肠缺血并明确病因,有助于判断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血栓形成后,可导致肠道缺血、肠系膜坏死,进一步可发展为严重腹腔感染,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由于该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因此,目前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仍较困难。目的 探讨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腹痛伴便隐血阳性的患者376例,经腹部超声、腹部增强CT、造影和腹腔穿刺等检查最后确诊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1例(观察组),其余35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0、6、12、24、48 h)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结果 不同时间点观察组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6〔95%CI(0.831,1.000),P<0.001〕和0.823〔95%CI(0.691,0.955),P<0.001〕。合并肠道坏死、腹腔感染、脓毒症、广泛性血栓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PACHEⅡ)评分≥10分的重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高于仅有腹痛伴便隐血阳性的轻症患者(P<0.05)。结论 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异常升高,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82~2002年间收治的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总结其诊断、治疗的经验。结果 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术前误诊14例,有9例行CT检查,8例确诊,17例行手术治疗,13例治愈,4例死亡。有5例没有腹膜炎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行溶栓、抗凝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较易误诊,CT是较敏感的检查方法,对诊断有积极的作用。坏死肠段切除要充分,应包括静脉阻塞的肠系膜部分,在没有腹膜炎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行溶栓,抗凝治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致肠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6 ~ 2011年收治的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致肠缺血坏死患者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均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小肠部分切除加肠系膜上动脉探查,1例死亡.6例仅行坏死肠管切除,3例死亡.结论 对于老年伴长期吸烟史或慢性胃肠道症状及消瘦病史患者,突发腹部剧痛应高度警惕肠系膜上动脉硬化狭窄致肠缺血坏死可能.早期行全腹CT或肠系膜上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提示诊断.术中应积极探查肠系膜上动脉使血管再通,快速恢复缺血肠管血供,尽可能保留正常肠管避免短肠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并发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肠坏死的误诊分析及诊治。方法 对 5例妊娠并发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肠坏死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例均行剖腹探查术 ,4例行坏死肠段肠切除肠吻合术 ,1例剖宫产术后发现肠管变紫 ,行温盐水保护肠管 ,静滴肝素 ,血循环好转 ,未行肠切除。治愈 4例 ,死亡 1例。结论 该病少见 ,发病急 ,临床症状与体征不相符 ,诊断困难 ,易被误诊 ,若未及时诊治 ,可危及母体及胎儿生命。对中晚期妊娠者 ,出现腹部不适伴呕吐血水样物 (不含血块 )或剧烈腹痛 ,而腹膜刺激征阴性 ,应迅速排除产科疾病 ,立即按本病剖腹探查 ,达到早期诊断与治疗、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