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研究病毒致癌机理的日本东京大学医科研究所的以豊岛久真男教授为首的科研小组,首先从鸡身上成功地分离出引起白血病的鸟幼稚红细胞白血病病毒,并确定了癌的遗传基因,进一步解释了世界科学工作者论争的一个重要问题,即病毒致癌并不是病毒  相似文献   

2.
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教授吉田修和已故教授伊藤洋平所领导的研究小组,从人的精液中发现有促进致癌的物质。子宫颈癌在未有过性生活史的女性中几乎见不到,那么精液是否与致癌有关呢?他们的研究就是从这一想法开始的。他们将人的精液加入引起非洲淋巴细胞瘤的EB 病毒基因在细胞内处于睡眠状态的大淋巴细胞中,结果,在10(?)0例人精液中有50%出现EB 病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毒(HIV)的构造电子显微镜观察逆转录病毒的形态,可分为A、B、C、D 四型。A 型逆转录病毒是细胞内的未成熟病毒,无糖蛋白被膜。属于B 型者目前已知有小鼠乳癌病毒(MMTV)。大部分逆转录病毒属于C 型。艾滋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直径约100mm,被脂质双重膜外皮所覆盖。在病毒粒子内部可见棒状、稍浓染的部位。此部位是由2分子RNA(病毒核酸)与病毒基因gag 区域所组成的蛋白质(P~(17)、P~(24))及逆转录酶(RT)所形成的复合体,称为核夹膜。HIV 的核夹膜的明显特征是棒状。HIV 目前仍被分类为C 型逆转录病毒。病毒颗粒被膜上有由病毒基因env 区域合成的糖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的基因诊断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的普及,得以分析血中微量的病毒基因DNA或RNA。这不仅用于检证病毒之存在,更可作为分析病因与病变状态的手段,因而应用于指导治疗.乙型肝炎病霉(HBV)HBV系DNA病毒,其基因为约3.2kb之环状双...  相似文献   

5.
战后四十年,随着病毒感染、增殖机制的研究方法和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的发展,已能逐步阐明病毒颗粒的结构及感染机制。在病毒致癌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了逆转录酶(1970年)。明确了致癌遗传因子的构造和来龙去脉,进一步阐明了致癌机制,甚至搞清了一般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生物学于1940年前后进入了划时代发展的阶段。而1960年左右发展到了一个顶点,迎来了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昌盛时代。这对医学及病毒学的进步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传染病的变迁天花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最为可怕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该病随着战后社会形势好转、生活安定而逐渐消声匿迹,直至1976年日本停止了定期种痘,由于航空事业的发展,可将地球上极少数地区存在的天花传播到其它地区,为此,设法要在某些病菌经常存在的地区根绝危险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肝癌的化学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级预防——对高危群体的预防 虽说同系病毒性肝炎,但乙型与丙型的致癌机制不同,故其化学预防的效果亦有异,故须分别从抗炎与抗病毒观点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     
现已阐明HCV的全部碱基序列,它多易变异并存在亚型,而其病毒学特征又与肝损伤病态相关。当前的热点课题为丙型急性肝炎的高频率转慢机制和HCV致癌问题。1.HCV的结构与功能HCV基因组系由约10kb碱基构成的单股正链RNA,碱基序列上和黄病毒(日本脑炎病毒、黄热病病毒及登革热病毒)与瘟病毒(病毒性腹泻病毒)具相同性。HCV碱基序列有编  相似文献   

8.
近年通过病毒基因研究发现,感染HBV之后是形成无症状携带还是发病,原来与病毒种类略具变异有关。认为这种变异是本来固有的,不如视为病毒在与宿主淋巴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细微“伤痕”更为恰当。HBV虽系双链环状DNA,但其全周之35~50%为单链。负链为全周性,由3200碱基构成,具基因序列开放读枢(ORF)。正链为中断DNA链,可能  相似文献   

9.
朝日新闻1982.2.5.报道:京大病毒研究所日沼赖夫教授研究成人T细胞白血病(因致癌与病毒有关而被注意)。最近绘制成人T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分布图,于1982年2月5日在东京召开的文部省癌症特别研究联合讨论会上发表其免疫学和地理病理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已知为了证明HCV的持续感染状态,必须检出病毒。目前正在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查病毒基因(HCVRNA)作为诊断病毒存在的方法。因在血浆、血清或肝组织等中HCV含量甚微,因此,检查时必须扩增被检材料内的HCV RNA,尔后检测HCV信息。因而进行了RT(逆转录)-PCR(多聚酶链反应)法。一、RT-PCR检查HCV RNA 在RT-PCR,是用强蛋白变性剂处理样品,提取纯化RNA作为逆转录反应的cDNA进行PCR扩增。作  相似文献   

11.
一、妇科和分子生物学最近有学者介绍了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属于乳多泡病毒科的小型DNA病毒,多在由性行为感染引起尖锐湿疣时被检出,但近年在子宫癌和子宫摩烂(颈部异常增生)等的组织中也多检出该病毒,因此考虑其可能与致癌有关。近几年通过对HPV的DNA进行无性繁殖,发现该病毒是由约8.0Kb的环状DNA构成的,根据其碱基排列的不同可分为66种以上的亚型,按其特征分别采取(1)dot blothybridization;(2)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3)in situ hybridization;(4)PCR等方法对检出的病毒进行无性繁殖和(或)基因碱基排列情况的研究。结果发现其中dot blot hybridization方法比  相似文献   

12.
红茶预防流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感病毒是具有分节化基因组的负链 RNA病毒 ,分为 A、B、C类型。其中对人有致病性的是 A及 B型 ,两类型病毒基因的突变导致病毒刺突抗原性的变化成为流感大流行的原因。A型流感病毒又进一步分为苏联型、亚洲型、香港型 ,这些流感病毒如果与人以外的流感病毒之间进行基因重组 ,将出现新型病毒 ,可成为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原因。这样极度富于变化的流感病毒是不可能仅仅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的。而且 ,流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短 ,具有感染即发病的形式 ,因此如果能够安全简单地对病毒感染自身进行预防将是最好的手段。作者报告 ,日常饮用的茶…  相似文献   

13.
EB病毒与癌     
姚祯 《日本医学介绍》1996,17(6):266-267
EB病毒与癌一、EBV体外致癌实验Kieff和Liebowitz1993年报道,将Epstein-Bars病毒(EBV)接种于B淋巴细胞,于体外条件下即可使B淋巴细胞无限增殖,而此种EBV转化淋巴细胞中作为质植保有175kbp全长之EBV-DNA。但...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在恶性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巽英二目前认为,所谓多基因的异常聚集引起癌症的多阶段致癌学说是较为妥当的。EBV(EPstein-Barsvirus)在170kb碱基对上具有508个遗传基因,其长期的表达,对宿主基因的结构、功能会造成异常,如若再有很...  相似文献   

15.
ATLV(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是致癌的一种病毒,由于输血很可能引起近10%患者重新感染。这个资料由九州大学医学部的大河内一雄教授于二月四日在东京召开的“癌特别研究公开座谈会”上发表的。这次研究的对象多是感染率高的九州地方的患者,一般认为虽然感染,但发病者在数千人当中仅有一人。日本红十字会血液研究中心很重视上述情况,已开始准备对献血者严格查对。大河内教授从1981年12月开始在一年期间对九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输血的全部患者当中的输血前没有ATLV感染并接受输血50天以后的222名病例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学者威古拉博士与日本同事们,数年来一直进行人类致癌遗传因子的研究。去年8月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从人类膀胱癌的细胞中分离、提取致癌基因并明确了其构造。膀胱癌细胞致癌因子的本质是DNA,博士们为了从膀胱癌细胞中的庞大数目的遗传因子中找出与致癌有关的DNA,将DNA切成断片再重新组合,确定  相似文献   

17.
HCV基因是由9500碱基构成的单链RNA病毒。该病毒基因组两端附有非翻译区(UTR),依含有5’UTR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al entry site,IRES)起动帽非依赖性翻译。本基因组中存在单一的长转录开放读框(ORF),于产生前体蛋白之后,继而通过加工形成不同的蛋白(图1)。此包括构成病毒颗粒的蛋白即结构蛋白(核心、E1、E2及p7)和除此之外的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NS4B、NS5A及NS5B)。  相似文献   

18.
血液疾病     
血液学的进展很快,涉及范围又广。作者仅限目前众所关心的领域,重点论述一年来的血液学动向。一、白血病及其类似疾病和基因1.肿瘤基因肿瘤基因(oncogene)或称癌基因、致癌基因。引起动物各种肉瘤的有RNA病毒,而通过逆转录酶可以复制出与RNA病毒相辅的DNA。在细胞里发现了同此DNA结构相同的DNA,称为细胞肿瘤基因(c—onc)。在人染色体上已发现有17种以上的c—onc位点,并与造血系统肿瘤有关。已确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体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组织培养,以及细菌、生物学等方面分析了金属致癌问题。一、金属致癌的流行病学与动物实验金属致癌是从接触金属的矿山、冶炼厂等工人癌症发病率高的流行病调查发现的,以后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金属因其化合物不同,而  相似文献   

20.
正当人们关注着与致癌机制有关并活动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时候,三菱化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员柴忠義的小组,在果蝇的细胞中找到了与此有关的逆向转录(肿瘤)病毒(retrovirus)样粒子,并在英国的《自然》等科学杂志上做过报道。其特征是带有该病毒遗传信息的RNA,在感染时转化为DNA而潜入被感染者的基因中。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是与九州大学两郷董副教授共同研究的材料,在进行培养的果蝇细胞核中,发现了有与病毒相似的粒子,并经进一步检查证实该粒子含有数种核糖核酸。将其中分子量大的核糖核酸加以提纯进行检查时,得知它是果蝇特有的活动基因复制的模具,就是由复制脱氧核糖核酸产生的核糖核酸。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