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8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3~12天,患者临床症状(腹痛、体温)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淀粉酶)好转,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并逐渐恢复半流质饮食,患者腹部体征基本消失,取得满意效果。48例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均无大出血,胆管损伤,胆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无胰腺炎的发生,患者均痊愈出院。在3周后实施LC的成功率高于3周内手术患者。术后随访2个月~12个月,均无胰腺炎复发,无胆总管结石发生。结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首先应针对胰腺炎进行治疗。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3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腹腔镜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2月37例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LC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经非手术保守治疗2~11d后,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成功实施了LC,术后均恢复顺利,当日或次日下床活动,36~72h后进食,无并发症发生。住院10~24d,平均13d。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急性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经非手术治疗病情控制后如能慎重选择病例,做好必要的围手术期处理,实施LC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servere pancreatitis,ABSP)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1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LC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在保守治疗12~27d后均成功行LC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45min,平均63min.术中出血量20~330ml,平均80ml.6例放置腹腔引流管,均于术后24~72h拔除腹腔引流管,无胆漏及出血.住院15~31d,平均19d.16例术后随访4~36个月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可进低脂饮食后,可安全实施LC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并将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这42例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5.4±1.6)min,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5±1.4)天。结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微创、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78例患者在两周内行LC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全组患者均行LC,8例术中粘连较重,经仔细分离,平均手术时间约90min,其余手术难度不大,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随访1年,无一例胰腺炎复发。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LC应选择在两周内,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腹腔镜胆素切除术的治疗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全组病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获治愈,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胆源性胰腺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手术时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回顾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中的资料。方法 :对 1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支持下 ,早期应用LC。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治愈 ,疗效满意 ,随访 3~2 8个月 ,无手术并发症和 /或胰腺炎复发。结论 :LC可用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腔镜治疗的方法及其时机.方法 对我院1986年1月~1995年12月开腹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的43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与1996年3月~2005年12月"两镜"手术治疗455例、开腹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的407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94例胆源性胰腺炎的不同方法治疗过程中,急诊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y cholecystomy,LC)和急诊内镜下乳头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 取石 ENBD的治疗,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最快为(5.4±2.5)d;单纯药物保守治疗和急诊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胆道镜探查术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最长(8.5±3.1)d.结论 胆源性胰腺炎的梗阻型以"两镜"(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治疗为首选;ENBD和EST 网篮取石宜在发病的早期进行,最好是确诊后的48 h以内,72 h后不适宜采取;保守治疗后的择期LC,最好是在病情稳定后的3周至4周为宜.  相似文献   

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1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对8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先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明确胆总管有无结石梗阻,再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进行序贯治疗。结果51例胆总管下段结石行十二指肠镜治疗,46例取石成功,5例因结石无法取出而行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38例未发现胆总管结石,待胰腺炎症状缓解、血尿淀粉酶正常或接近正常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2例因腹痛及感染症状未缓解行开腹手术。87例行LC,4例中转开腹,83例成功,其中5例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89例随访0.3~3年,平均1.9年,无远期并发症及胰腺炎复发。结论先采用MRCP明确结石位置,再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下端嵌顿结石,最后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及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的序贯方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微创、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不同外科治疗方案的疗效,为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0例诊断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鼻胆管引流。比较两组淀粉酶及炎症因子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两组均明显降低了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P0.05)。术后第1天观察组血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明显降低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血降钙素原及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鼻胆管引流两种手术方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综合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治疗更彻底,术后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6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以大柴胡汤为基本方的中药治疗。结果:62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7~10d,腹痛、腹胀减轻或消失,血、尿淀粉酶降至正常或明显改善,在本次住院期间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胆源性胰腺炎经中西结合治疗,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改善后行手术治疗,既解除胆道原发病灶、防止胰腺炎复发,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早期十二指肠镜技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及并发症.方法 15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72 h内行内镜治疗50例,72 h内行内镜联合乌司他丁治疗50例,保守治疗50例.比较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及肝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 联合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01或P<0.001,P<0.018).三组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352).结论 早期内镜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对于有明显黄疸、感染、结石嵌顿的病例应急诊内镜治疗;对于病情较轻、黄疸不重的患者可先保守治疗后再择期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置管引流减压治疗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为16例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插管至胆总管胆道减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均治愈,无胰腺炎复发。结论:轻型急性胰腺炎早期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减压术,微创、安全,且治疗周期短、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早期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2006年6月对1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分别行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3例,LC联合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9例,LC联合胰腺被膜切开引流5例,LC联合LCBDE联合胰腺被膜切开引流1例。结果1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00~150min,(115.3±15.2)min。10例LCBDE术中取净胆管内结石。无皮下气肿、出血、腹腔脓肿及胆道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8例随访4~40个月,平均28.5月,胰腺假性囊肿2例,1例经内引流手术治愈,另1例3个月后逐渐吸收,无胰腺炎及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对ABP患者早期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行,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应用胆囊切除术对其进行治疗并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情况、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结果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至出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均在住院期间一次完成。结论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轻型非梗阻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先行积极保守治疗,待胰腺炎缓解后,一次住院期间进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时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较胆囊切除术更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复杂类型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类型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350例复杂类型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血吸虫肝硬变伴症状性胆囊结石135例,胆囊结石嵌顿并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177例,腹部手术史38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血吸虫肝硬变伴症状性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嵌顿并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腹部手术史3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3 min(45~250min),68 min(30~220min),45min(30~120min);出血量分别为15.6 ml(10~350ml),80ml(50~350ml),35 ml(25~80ml);住院时间分别为1.2 d(1~4 d),4.5 d(1~26d),3.5 d(1~6 d).中转手术共18例(占5.1%),血吸虫肝硬变伴症状性胆囊结石6例,急性胆囊炎及胆源性胰腺炎10例,经胆囊管总胆管造影及网篮取石失败2例;另有胆总管电凝伤致迟发性胆漏,通过非手术治疗鼻胆管引流后痊愈1例.结论 对复杂类型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采用正确的手术操作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胰腺炎控制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趋势,但病例的选择及手术时机仍有争议。现回顾分析2001年5月~2006年4月我院行LC治疗胆源性胰腺炎33例的临床资料,就病例的选择和手术时机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0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30例ABP患者在抗炎、抑酶等综合治疗基础上,经内镜(1~3d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鼻胆管引流(ENBD)等治疗。结果内镜治疗后22例(73.3%)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ABP)患者3~5d体温恢复正常;8例(26.7%)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患者3~8d腹部体征好转,血常规、淀粉酶及血生化1~2周内基本恢复,平均住院18.7d,3例死亡(10.0%)。内镜治疗过程中5例出现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口少量出血,经简单治疗止血,未再出现其他并发症。与同期开腹手术治疗相比较,症状体征缓解、血常规、淀粉酶、血生化恢复正常及住院的时间更短,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ABP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内镜、腹腔镜序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2000年3月~2003年6月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4例.入院后24 h内54例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取石术,7例因Oddi括约肌狭窄加行EST.所有患者均放置鼻胆管引流,待胰腺炎恢复后,53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中2例中转开腹;1例因胰周脓肿行开腹胆囊切除,胰周坏死组织清除. 结果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3年,无胰腺炎复发. 结论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待胰腺炎缓解后,序贯应用LC,可体现微创手术的优点,不失为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和手术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方法、效果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7年6月5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明确胆总管有无结石梗阻,再用十二指肠镜或腹腔镜或两镜联合进行序贯治疗。结果20例胆总管下段结石行十二指肠镜治疗,其中18例取石成功,2例因结石无法取出而行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10例2~3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2例3~4周行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38例胆囊结石未发现胆总管结石,经保守治疗血尿淀粉酶正常或接近正常,1~2周后行LC。50例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58例随访0.5~3年,平均2.1年,无远期并发症及胰腺炎复发。结论先采用MRCP明确结石位置;非梗阻型,保守治疗1~2周后行LC;梗阻型48h内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下端嵌顿结石或ENBD治疗,3~4周后采用LC及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的序贯方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微创、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