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AKI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老年AKI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及治疗情况,了解预后及相关因素.结果 导致老年AKI的主要原因为血容量不足循环障碍(52例占41.93%)、肾毒性药物(36例占29.03%)、梗阻性肾病(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24例占19.35%)、原发肾脏病(12例占9.68%),共死亡30例,总住院死亡率为24.2 %.死亡30例中,其中死于: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12例(占40%),多脏器衰竭10例(占33.3%),尿毒症脑病8例(占26.7%).非透析患者72例,死亡12例(占16.7%),透析患者52例,死亡18例(占34.6%).结论 老年AKI患者的主要病因为血容量不足循环障碍、肾毒性药物、梗阻性肾病、原发肾脏病.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衰竭、尿毒症脑病是老年AKI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老年AKI治疗分非透析和透析治疗,透析治疗死亡率高于非透析治疗死亡率,可能与透析患者疾病本身病情重、电解质紊乱、尿毒症脑病、尿毒症心肌病等并发症多有关.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肝损伤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15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15例药物性肝炎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做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中药为最多,占(21.74%),其次为抗结核药(17.39%),解热镇痛类药物(13.91%),抗生素药物(13.04%);临床类型为肝细胞型多见占53.9%。胆汁淤积型占23.5%。混合型占17.54%;主要临床表现有纳差、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严格把握用药指征,注意监测肝功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伟  何成文  潘富林  谭毅 《安徽医药》2013,34(8):1191-1192
目的探讨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构成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AKI患者的病因及预后。结果病因分类以肾实质性最常见,其次为肾前性,再次为肾后性。具体病因构成依次为药物性肾损伤、体液丢失、急进性肾炎等。预后不良病因主要包括急进性肾炎、肿瘤和合并有感染。结论重视AKI常见病因及基础疾病,积极防治,重视高危患者的处置,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4.
斯妍娜  鲍红光 《中国医药》2012,7(2):250-252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综合征,体外循环是AKI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外循环对肾功能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常见的诱因很多,其中肾脏血流量下降导致肾灌注不足引起肾缺血损伤是目前公认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1].近年来提出的RIFLE分层诊断标准和AKIN诊断标准是诊断AKI的两个常用标准,均是根据尿量以及血清肌酐(Scr)为诊断依据,存在一定局限性.尽管目前诊治手段大大改善,体外循环后AKI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AKI未能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1].目前对AKI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替代治疗.因早期治疗受制于早期诊断,临床上还没有公认的疗效肯定的药物治疗方法[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病因、分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238例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中8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肝细胞型149例(62.61%),胆汁淤积型48例(20.17%),混合型41例(17.23%)。引起肝功能损伤的药物主要为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化疗药;87.39%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药物性肝损伤症状缺乏特异性,不能单纯根据症状确定诊断;本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上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很多,但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最高,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诊危重病监护室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相关因素.方法 对急诊危重监护室治疗的22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并发AKI的6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无肾损伤的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导致AKI的原因、临床特点以及芪参活血颗粒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感染、血压控制不佳、应用肾毒性药物因素是导致AKI发生的重要病因;观察组中Al组总有效率(75.8%)显著优于A2组(3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总有效率( 67.7%)明显高于老年组(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8例死亡,非老年组3例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呼吸衰竭、少尿、消化道出血、尿素氮、肾脏替代治疗为影响AKI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急诊危重病监护室患者应针对病因进行及早预防,同时配合中成药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肾功能,降低致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将87例VLBWI分为无AKI组54例和AKI组33例.参照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诊断标准进行AKI分期、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判断.结果 符合AKI诊断标准33例(37.9%)中,AKI1期14例(16.1%),2期10例(11.5%),3期9例(10.3%).AKI组患儿病死率明显高于无AKI组患儿(51.5% vs.5.6%)(P<0.01).病死率:AKI 1期组21.4%,2期组60.0%,3期组88.9%,均高于无AKI组的5.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生期窒息、医院感染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机械通气≥3d是VLBWI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LBWI有较高的AKI发生率,AKIN分期对VLBWI发生AKI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黏菌素B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多黏菌素B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三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使用多黏菌素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版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对AKI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AKI组与非AKI组之间基线资料、合用药物及多黏菌素B的使用情况,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与其他重要临床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101例患者,按照标准排除后有65例,有27例患者发生AKI(发生率为41.54%),其中1期12例(44.44%),2期9例(33.33%),3期6例(22.22%);发生AKI的患者中有5例(18.52%)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CRRT),17例(62.96%)患者最终肾功能恢复,10例(37.04%)患者死亡、转院或出院。单因素分析显示,AKI组合用血管活性药物、给予负荷剂量、低蛋白血症(<25 g/L)的例数显著多于非AKI组(21 vs.20,15 vs.12,20 vs.14,P<0.05),多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物,及保肝药物的应用。结果3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在服药过程中起病;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各种保肝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以中药、抗结核药及免疫抑制剂常见,停用相关药物后,预后良好,加强监测是预防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提醒并指导临床预防、尽早发现、治疗急性肾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老年急性肾损伤病例,统计分析老年人AKI的临床特点、病因、预后。结果老年患者AKI以肾前性为主,其中低血容量为首要因素,占23%,其次为心力衰竭21.2%。肾性因素中感染处于首位占19.5%,其次为肾损害药物4%,原发肾脏疾病12.5%。肾后性因素多为前列腺增生占8%,神经性膀胱占3.5%。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共3例,1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老年人AKI以肾前性因素为主,临床上在遇到可能出现血容量不足的情况时应警惕AKI发生。老年人AKI多伴有系统性疾病和合并症,因此防治多脏器损害在老年人AKI中显得尤为重要,甚至能挽救患者生命。老年患者尽量避免应用肾损害药物,即便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1.
赵海丹  周春华  何萍 《中国医药》2012,7(6):706-709
目的 分析IgA肾病继发恶性高血压(MHT)和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 对12例IgA肾病继发MHT和AKI患者(MHT IgA肾病组)和15例无MHT且肾功能正常的IgA肾病患者(非MHT IgA肾病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MHT IgA肾病组6例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其中4例合并肾病综合征,3例表现肉眼血尿;其他6例表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尿蛋白定量≥1.5 g/d)及AKI;随访期内12例MHT IgA肾病组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损害.非MHTIgA肾病组3例表现肾病综合征,3例表现肉眼血尿,8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为隐匿性肾小球疾病;随访期内肾功能无明显进展.MHT IgA肾病组从发病至肾活检的时间明显短于非MHT IgA肾病组短[(22±16)d比(85 ±62)d,P<0.01],血清肌酐、尿酸、IgA、C反应蛋白及尿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2±92) μmol/L比(85±14) μmol/L,P<0.01;( 486±121) μmol/L比(358±100) μmol/L,P<0.01;(4.8±1.3)g/L比(3.6±1.3) g/L,P<0.05;(13±8) mg/L比(6±4) mg/L,P<0.01;(3.2±1.3)g/d比(2.2±1.2)g/d,P<0.05].肾活检病理示MHT IgA肾病组肾小球、间质、血管病变明显较非MHT IgA肾病组重,MHT IgA肾病组Lee's分级≥Ⅲ级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MHT IgA肾病组[100.0% (12/12)比46.7%(7/15),P<0.01].结论 IgA肾病继发MHT和AKI者临床病情重,肾脏病理病变重、预后差.影响肾功能转归的因素可能包括MHT持续时间、肾活检时血肌酐值、肾脏病理的严重程度和降压治疗是否达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美国国家基金会K/DOQI指南分期与CKD基础上急性肾损伤(AKI)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预后。方法选取30例CKD基础上AKI合并MODS患者,依照K/DOQI指南CKD分期分为A组(9例)、B组(15例)、C组(22例)、D组(24例),给予持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对比分析四组患者脏器功能恢复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CKD1期患者4例,CRRT治疗后脏器功能均基本稳定;2期患者7例,死亡1例,病死率14.29%;3期患者12例,死亡4例,病死率33.33%;4期7例,死亡4例,病死率57.1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照CKD分期,CRRT越早介入则预后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老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行床边IHD的老年AKI患者60例,平均年龄(64.4±6.2)岁。比较患者IHD治疗前后APACHE III评分、24h尿量、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血清肌酐(SCr)、血清氮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的变化及IHD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60例患者院内存活23例(38.3%)。生存患者经床边IHD治疗后APACHE III评分、CVP、SCr及NT-proBNP显著降低(P<0.01),24h尿量显著增多(P<0.01),SpO2显著升高(P<0.01)。IHD过程中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包括血压异常、急性左心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50.95%)。结论床边IHD可以显著改善老年AKI患者的临床预后。床边透析专科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心血管内科专科知识,透析前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的透析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李家瑞 《天津医药》2014,42(10):1008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伴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456 例CAP 患者为无伴发AKI(N-AKI)组和伴发AKI 组。AKI 组又根据RIFLE 的严重程度级别分为3 个亚组:危险(Risk)、损伤(Injury)和衰竭(Failure)组。比较各组患者CAP 的严重程度,各项临床指标和预后评估指标的差别;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分析影响CAP 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RIFLE 标准在预后评估中作用。结果 456 例CAP 患者中有30%(135 例)伴发AKI,诊断为Risk 61 例(45.2%),Injury 23 例(17%), Failure 51 例(37.8%)。CAP 患者PSI 评分为Ⅰ~Ⅲ级的患者(300 例)中有23.3%(70 例)伴发AKI,PSI 分级≥IV 的患者(156 例)中有41.7%(65 例)伴发AK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伴发AKI 的CAP 患者30 d 病死率随AKI 严重程度增加(N-AKI 患者6.2%,Risk 患者14.8%,Injury 患者21.7%,Failure 患者45.1%)。此外,随着AKI 严重程度增加,需要机械通气、正性肌力药物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比例增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AKI、>75 岁、合并肾外器官衰竭是住院CAP 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CAP 患者伴发AKI 的预后不良。RIFLE 诊断及分级标准可有效评估CAP 伴发AKI 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时间的急性肾损伤(AKI)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连续性入选2011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AHF的患者371例,分为早发型(入院起4天内)和迟发型(入院5天以后)AKI,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AKI定义为48h内血清肌酐水平较基础值≥0.3mg/dl或上升1.5倍。主要终点事件为出院后12个月的死亡率。结果 371例患者中,共有99例发生AKI,早发型AKI为50例,迟发型AKI为49例。迟发型AKI患者入院后血清肌酐最大增幅高于早发型患者(P=0.012),而且这些患者的12个月死亡率高于早发型AKI患者(对数秩和检验,P=0.014)。迟发型AKI是12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39,95%CI:1.84~6.18,P〈0.001)。迟发型AKI与入院时高血尿素氮和静脉注射多巴酚丁胺有关。结论高血尿素氮和静注多巴酚丁胺相关的迟发型AKI与高死亡率有关,而早发型AKI与高死亡率无关。观察AKI发病时间有助于对发生AKI的AHF患者死亡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HA-AK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老年HAAKI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385例老年HA-AKI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导致老年HA-AKI的主要原因为肾毒性药物(88例,占22.85%),感染(76例,占19.74%),肾前性血灌注不足(71例,占18.44%),各种手术(68例,占17.66%),肾后性梗阻(42例,占10.91%).结论 老年HA-AKI的病因复杂,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肾毒性药物、感染、肾前性灌注不足、各种手术及肾后性梗阻,提示对老年住院患者应密切观察,以期早期发现、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物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抗感染药物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有增多趋势。国内资料显示,在药物所致AKI中抗菌药占39.0%~54.0%。引起AKI的抗感染药主要有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多肽类和喹诺酮类等。AKI一般发生于患者用药后数日或数周,临床表现为少尿或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其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间质性肾炎。发病机制与患者机体免疫反应和药物的直接肾毒性有关。高龄、肾功能不全以及合用其他药物等是AKI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生AKI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泼尼松或肾透析治疗。临床医生应重视高危人群的合理用药,避免大剂量或长期用药,加强对患者肾功能监测,以降低AKI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NP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NPE患儿其中颅脑损伤2例(11.1%),颈脊髓损伤1例(5.5%),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11.1%),癫痫持续状态2例(11.1%),非手足口病引起脑炎3例(16.6%),手足口病引起NPE 8例(45.6%),存活6例(33.3%),死亡12例(66.7%).结论 小儿NPE病因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见,预后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甘露醇对脑卒中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卒中AKI患者62例,随机分为甘露醇治疗组(31例),继续使用20%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6—8h1次;对照组(31组)不使用甘露醇,测定两组每个患者第2天、第4天、第7天血肌酐值。结果①治疗组第4日血肌酐(109.3±38.9)mmol/L,第7日血肌酐(118.7±46.3)mmol/L,(t=0.87,P〉0.05);②治疗组第4日血肌酐升高值(37.1±26.2)mmol/L,第7日肌酐升高值(45.4±29.8)mmol/L,(t=0.77,P〉0.05)。结论脑卒中AKI患者使用甘露醇(〈50g/d)是相对安全的,不会导致血肌酐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