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是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中常见的疾病,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病因[1]。以往常采用机械通气(VT)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但存在疗效不稳定、并发症及后遗症较高等缺点[2]。近年来我们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  相似文献   

2.
体质量不足1000g者称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ELBW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最易出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RDS是早产儿患病及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正压给氧: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或者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相对于气管插管,NCPAP因其无创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国外相关报道[1],使用NCPAP对于改善新生儿呼吸功能作用优于气管插管.但国外研究表明NCPAP使用>3d会发生医源性鼻损伤,随访中发现总的鼻损伤发生率为41%.本资料目的在于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护理来预防NCPAP造成鼻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3.
倪益华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928-929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进行性肺不张。机械通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具有无创、效果可靠等优点。自2007年6月-2008年12月对15例HMD患儿采用NCPAP治疗,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 born,NHMD)是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肺泡萎陷,临床主要表现为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多发生于早产儿,为早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氨溴索注射液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生成,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治疗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较无创机械通气更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及并发症,有创机械通气在基层医院应用经验不足,普及困难。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价格昂贵,在基层院不能广泛推广使用,我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应用新型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注射液治疗NHMD患儿3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给20例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行气管插管,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每次100~200mg/kg,然后拔出插管,连接NCPAP装置,给予NCPAP呼吸支持治疗。结果 20例患儿在固尔苏给药后6h,16例呼吸窘迫明显缓解(16/20)。治疗后24h行胸片检查示明显改善为18例,仅1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结论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而言,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了患儿的抢救成活率,且缩短了早产儿吸氧时间,减少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临床通过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20例,在治疗中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使用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NCPAP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可以使用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姜建霞 《中国药业》2012,21(5):84-85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将54例早产儿常规机械通气分为NCPAP组与常规机械通气(VT)组,分别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固尔苏和常规机械通气(VT)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后4,12 h血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NCPAP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VT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VT组,治愈率明显高于VT组(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和NCPAP早期联合用于治疗早产儿NRDS的疗效,明显优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成功率的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2013年4月对具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患者,采用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为先,防治并重原则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在尚未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之前早期上机,观察发病率、抢救成功率、上机率,并和2004年9月-2008年12月未采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比。结果2009年1月-2013年4月收治早产儿140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3例,发病率3.1%、抢救成功率达93%、上机率18.6%,较2004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早产儿118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5例,发病率3.8%、抢救成功率71.1%、上机率40%,抢救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P〈0.01),上机率有了明显的下降(P〈0.05),发病率虽稍有下降,但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预防为先、防治并重原则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高了基层医院治愈率,减少上机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多见于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使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顺应性降低.呼气时功能残气量明显降低,肺泡易于萎陷,吸气时肺泡难以扩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进行性的肺不张。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NRDS的几率就越大。胎龄小于34周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在40%~50%[1],主要表现为生后6~12小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及呼吸衰竭等。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是“欧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指南(2010年)”提出的,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3个步骤。我科采用INSURE技术治疗NRDS,经临床正确细心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固尔苏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春梅 《中国新医药》2004,3(4):119-120
由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导致的肺部并发症和过大的呼吸功,被称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该综合征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30周的早产婴儿中60%可发生。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在低肺容量下的稳定性,并具有抗萎陷或润滑作用。使肺泡保持张开。一旦肺脏完全丧失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即会萎陷,并且肺脏会变得僵硬。肺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常见病,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NICU使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A在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新生儿常见病,多见于早产儿,是肺泡壁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新生肺透明膜病,是由于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致。尽快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治疗NRDS最重要的措施。本文对2006年1月以来我院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6例的护理情况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出生前肺泡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出生后早期最易发生的呼吸系统并发症.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可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科对20例早产儿使用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收到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兰  石碧珍 《贵州医药》2013,37(6):518-51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多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联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虽可以降低NRDS患儿的病死率,但部分患儿过渡至NCPAP模式后因频发呼吸暂停或呼吸较弱,仍不得不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而后者的长期使用增加了患儿院内感染及拔管后再次插管的发生率。本研究针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CPAP联合PS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治疗的肺透明膜病早产儿108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肺表明活性物质(PS)治疗,B组给予NCPAP治疗,C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观察各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气分析等。结果各组患儿治疗后的呼吸、心率、PaO2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儿治疗后呼吸、心率及PaO2、PaCO2、SaO2与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联合PS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MD),多见于早产儿,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临床表现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1]。在活产婴儿中其发生率为0.31%,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2]。因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替代治疗NRDS可增加肺的顺应性和通气量,改善肺氧合功能,提高存活率,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能否达到最好的效果则依赖于良好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多见于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使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顺应性降  相似文献   

20.
钱倩 《江苏医药》1992,18(4):220-22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又称肺透明膜综合征,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合并症。本病与早产儿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e 简称PS)的不足或缺乏有关。在新生儿出生后短时内将PS 浮悬液滴入气管内,作为替代疗法(ReplacementTherapy),10分钟即见肺泡换氧改善,并可降低供氧浓度,减低加压,缩短人工机械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