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对房角结构及房水流畅系数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前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后对眼压、房角及房水流畅系数的影响情况.方法追踪观察50眼植入AC-IOL术前、术后眼压、房角、房水流畅系数的变化,眼部着重检查房角,采用Goldmann房角镜.随访期为3~12个月,平均10.5个月.白内障类型以外伤性及老年性为主.结果术后房角粘连发生率70%,垂直轴向虹膜根部固定的人工晶体眼易发生房角粘连.有青光眼病史者术后易出现眼压升高.结论新型弹性开襻式前房型人工晶体对房角的影响不会造成眼压升高及房水流畅系数的改变.有青光眼病史者应慎行AC-IOL植入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1例(73只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术后随访6~11个月。结果 61例(73只眼)中有69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73只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572±0.314)mm,术后前房深度(3.186±0.217)mm(P〈0.05)。66只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2.42±3.53)mm Hg,术后眼压(13.52±3.24)mm Hg(P〈0.05)。房角镜术后2个月检查有71只眼房角开放,术后6个月房角镜未发现房角再次粘连,64只眼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6例(33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加深(P〈0.05)。33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P〈0.05),术后1个月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均较术前开放角度增加。25例(31眼)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无明显进展。1例(2眼)眼压正常范围,视野损害加重,用苏为坦滴眼液进一步控制眼压。结论超声乳化前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自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2001年3月-2006年6月收治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8例,均伴有晶状体浑浊,未做过青光眼手术,视力〈0.6,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虹膜周边切除术,随访3个月~5年,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变化。结果22眼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1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视力恢复良好;4只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粘连〉2/3,术后近期眼压控制好,术后1.5—2年眼压再次增高,药物效果差,再次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虹膜周边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房角粘连闭合〈2/3)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在白内障摘除术后血影细胞性青光眼是引起眼压持续增高的一种少见而易被忽视的原因。玻璃体内的变性红细胞通过破坏的前玻璃体膜进入房水,阻塞小梁引起房水外流受阻,一旦眼压不能用药物控制,应做玻璃体切割术。用相差显微镜对房水标本的检查可明确诊断。作者报告一例65岁女性,左眼经白内障囊内摘出并置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术后第一天发生了眼内出血,术后10个月视力20/200,房水内有小的棕褐色细胞,玻璃体内有陈旧性出血。前房角镜检查显示房角为开角,滤帘上有中等量的色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晶状体摘出联合术中房角镜辅助直视下机械性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眼科中心接受治疗的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手术摘出脱位的晶状体后在术中房角镜辅助下行房角分离术。其中晶状体脱离范围小于180°的12眼行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直视下房角分离术;脱离范围大于180°的9眼行25 G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切除残留囊膜及皮质,其中1眼术前视力无光感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直接行房角分离术,8眼行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无缝线固定术后再行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粘连关闭范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20眼(95.2%)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术前11眼房角粘连关闭>180°~270°,10眼房角粘连关闭>270°;术后6个月10眼房角完全开放,6眼房角粘连关闭≤90°,3眼房角粘连关闭>90°~180°,1眼房角粘连关闭>180°~270°,1眼房角粘连关闭>270°,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压(38.6±7.4)mmHg(1 kPa=7.5 mmHg),术后6个月降至(17.2±4.0)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1.79±0.15)mm,术后6个月增加至(4.06±0.36)mm,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虹膜拉钩、囊袋张力环及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的应用下,晶状体摘出联合房角镜辅助直视下机械性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陈伟蓉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30-331,I023
目的 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滴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1例(41只眼)的房角改变。结果 虹膜周边前粘连6只眼,瞳孔变形12只眼,均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有关;关非所有非囊袋内固定的人工晶体襻均位于睫状体沟;术后残留的晶体皮质,术后3个月仍存留,较多晶体皮质的残留可引起周连虹膜膨隆、房角变  相似文献   

8.
潘杰  刘永祥 《眼科》2000,9(3):144-146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对36例(40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进行房角、眼压、视力及眼底等检查。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为82.5%,人工晶体固定形式中囊袋内与睫状沟固定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人工晶体水平位与垂直位之间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本组观察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虽高,但对眼压、视力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Cairns小梁切除三联术为62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术后随访36—84月,平均66.1月,平均视力0.47;平均眼压2.15kPa(16.1mmHg);平均房水流畅系数0.26Cumm/mim/mmHg。与术前视力、眼压及房水流畅系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58)。提示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病例施行三联术的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绍珍  廖瑞端 《中华眼科杂志》1995,31(1):19-21,T001
用Goldmann房角镜观察老年性 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半 年30只眼,结果显示,虹膜周边前粘连17只眼(56%)。15只眼中的20个襻与粘连的部位相应。睫状沟垂直轴位固定的人工晶体眼易发生虹膜周边前粘连,简要讨论了虹膜周边前粘发生的原因及后果,建议房角镜检查应列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常规。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36只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随访3~7个月,32例(36只眼)有31例(35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36只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557±0.338)mm,术后前房深度(3.382±0.197)mm。35只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6.655±3.274)mmHg,术后眼压(13.96±4.045)mmHg。房角镜和UBM术后1月检查32例(36只眼)房角均开放,术后3月房角镜和UBM检查未发现房角再次粘连。26例(28只眼)术后6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2.
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探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恶性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手术方式、术后视力、眼压情况。结果 17例患者(17眼)中,12眼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其中6眼于术后0.5月~10个月病情复发,经分别或联合行激光后囊切开、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甚至房水引流管植入、睫状体光凝术后才得以缓解。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未见病情复发。患者的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得到控制。结论 单纯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对早期或药物治疗能部分缓解的恶性青光眼有效;对弥漫性房角关闭、周边虹膜前粘连的顽固病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为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前房角关闭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收住我院的原发性急性前房角关闭合并白内障38例40眼。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月至12月,平均8.3月。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3月38例40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前眼压(28.4±3.2)mm Hg,术后3月眼压(12.6±2.9)mm Hg,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前房深度(1.85±0.32)mm,术后前房深度(3.10±0.25)mm,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房角镜检查30例32眼房角开放,6例6眼粘连范围〈90°,2例2眼粘连范围为90°~180°,术后随访期间无再次粘连及关闭者。术后有28例30眼视野较术前好转,10例10眼视野无明显变化。结论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有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和开放房角等作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改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比较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前后房角改变。方法本组临床研究对象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病例中,非随机选取不同房角关闭状态及药后眼压低于或高于21mmHg 29例47眼,其中A组19眼,房角关闭粘连<180°,药后眼压低于21mmHg,B组28眼,房角关闭粘连>180°,药后眼压大于21mmHg。术前及术后常规行视力、裂隙灯、Goldmann前房角镜检查,前房深度,眼压检查。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两组47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前房深度增加。两组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组内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术后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房角镜检查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部分患者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其中房角全部开放25眼,仍存1/4~1/2圆周前房角粘连7眼(A组3眼B组4眼),小于1/4圆周前房角粘连15眼(A组6眼B组9眼),随访3~18月未见前房角关闭及粘连范围扩大以及眼压再次升高。结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其房角关闭粘连的范围广泛超过1/2圆周甚至达到3/4圆周以上,仍可达到增加视力,加深前房,开放房角,降低眼压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瞳孔和房角的改变。方法对术后随机随访54眼(42例)进行裂隙灯、眼压、Goldmann房角镜及眼底检查。结果瞳孔变形移位16眼(29.6%)。不同程度的周边虹膜前粘连20眼(37%).其中与切口有关15眼,占周边虹膜前粘连的75%(15/20),与襻位置有关5眼(9.2%)。周边前房发现切口缝线及线结9眼。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周边虹膜前粘连和瞳孔变形移位主要是角巩缘切口和术中损伤引起。  相似文献   

16.
Chen W  Wang N  Li H  Chen X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30-1, 23
目的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1例(41只眼)的房角改变。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6只眼,瞳孔变形12只眼,均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有关;并非所有非囊袋内固定的人工晶体襻均位于睫状体沟;术后残留的晶体皮质,术后3个月仍存留,较多晶体皮质的残留可引起周边虹膜膨隆、房角变窄。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及残留的晶体皮质有关;建议尽可能采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避免过多的晶体皮质残留。  相似文献   

17.
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治疗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48例(48眼),术前查前房角,前房角关闭粘连小于180°范围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分析比较眼压、视功能及前房深度,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48眼眼压全部控制在21.0 mmHg以下,无严重并发症。46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眼视力无变化。术前术后视力及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前房角关闭粘连小于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行单纯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和眼压的变化及手术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病例为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9眼,对26眼临床前期或房角检查动态下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23眼动态下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对有青光眼发作史的所有患眼联合行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随访3mo~2a.结果:术后47眼视力提高,2眼无变化,≥0.5者35眼(71%).术后所有患者眼压明显降低(P<0.01)、前房明显加深(P<0.01),房角增宽.47眼眼压得到长期良好控制.2眼术后1mo眼压再次升高,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高眼压下手术的患者.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使前房加深、眼压降低、房角增宽;但对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应同时行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前房炎症反应及其对眼压和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62眼)老年性白内障及40例(50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15眼无瞳孔粘连35眼有瞳孔粘连,开角型青光眼2例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29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17眼),应用激光闪光细胞检测仪(Laserflarecellmeter,LFCM)测量并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1天、7天、30天及90天房水的平均闪辉值并观察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前,老年性白内障及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房水的平均闪辉值无明显差别。各组术后1天、7天及30天的房水蛋白浓度均较术前为主,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90天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别,而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仍高于术前水平,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天,无瞳孔粘连眼与有瞳孔粘连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眼压控制稳定,青光眼组术后眼压下降,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后眼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炎症反应重,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手术具有安全性,术后视功能及眼压恢复理想,且能进一步降低青光眼的眼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房角的改变及对眼压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36只眼),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术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分组,A组8只眼,房角关闭粘连≤1/2周;B组10只眼,1/2周<房角关闭粘连≤3/4周;C组18只眼,房角关闭粘连>3/4周.术前及术后常规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Goldmann前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和眼压检查.结果 三组36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前房深度增加.除A组外,B、C两组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组内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术后组间眼压差异无显著性.房角镜及UBM检查术后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明显减小甚至消失,部分患者房角重新开放,其中房角全部开放15只眼,1/4周<房角关闭粘连≤1/2周7只眼(C组),房角关闭粘连≤1/4周12只眼(A组2眼B组4眼C组6眼),随访6~24月未见房角关闭粘连扩大及眼压再次升高;房角关闭粘连仍≥3/4周2只眼(C组),术后早期出现青光眼复发.结论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治疗房角关闭粘连的范围超过1/2周甚至达3/4周以上的闭角型青光眼.但是对于房角关闭粘连超过3/4周以上甚至全,闭,且术前用药后眼压仍较高者,术后可能出现青光眼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