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龙门县家栖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药性。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对龙门县城区内所捕捉的55只褐家鼠、20只黄胸鼠进行无选择性摄毒抗药性监测。结果龙门县城区捕捉的褐家鼠和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性率分别为0、5.0%,其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0.06mg/kg、102.4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已产生有抗药性个体。结论龙门县城区内开展灭鼠工作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沈阳市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调查。沈阳市共设立3个鼠类监测点,分别为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监测点相对固定。结果2010-2014年沈阳市鼠类平均密度为0.20%,共捕获鼠类77只,经鉴定后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3种。其中主要鼠种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49.4%和42.8%,不同年度鼠类构成比和密度有所不同;沈阳市鼠类在不同生境的平均密度以农村自然村最高,为0.50%;从不同月份鼠密度季节消长情况来看,除了1月和12月外,其余各月均监测到鼠,鼠密度全年基本呈现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5~6月和8月。结论基本掌握了沈阳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和防制对策的研究,有效降低鼠密度,从而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常规监测和专项调查,了解并掌握石家庄市鼠种类情况,为鼠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2010年在全市23个县(市)区开展鼠类监测和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石家庄地区的鼠种结构,监测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中鼠监测方法进行,主要采用夹夜法。专项调查主要采用粘捕法和笼诱法。结果 2007-2010年共捕鼠1 545只,其中褐家鼠859只、小家鼠422只、黄胸鼠222只、黑家鼠6只、黄毛鼠24只、黑线姬鼠4只、黑线仓鼠4只、社鼠4只。褐家鼠占总数的55.60%,小家鼠占27.31%,黄胸鼠占14.37%,其它占2.72%。结论监测和调查发现石家庄现有鼠种8种,其中优势鼠种是褐家鼠和小家鼠,同时调查发现黄胸鼠,这在河北省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4.
陈伟  陈东  张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63-564
目的了解雷州市区鼠形动物的分布及其种群结构。方法按一定比例分层抽样,采用鼠夹法在不同环境捕鼠。结果共捕鼠339只,隶属2目2科3属4种,其种群结构为褐家鼠、黄胸鼠、臭鼩鼱和小家鼠,市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群,在城乡结合部和居民区以黄胸鼠为主,城市绿化带以臭鼩鼱为主。结论雷州市区鼠类防制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主要防制对象,对192只雌鼠进行妊娠斑解剖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2006-2010年武汉市江夏区鼠类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鼠类防治及鼠传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夹夜法。结果 5年内共捕获鼠类165只,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占47.9%、41.8%和10.3%。居民区与特殊行业均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且2种生境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υ=1,2χ=45.81,P<0.01)。2种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不明显,但均以春、秋季节为活动高峰。结论基本掌握了江夏区鼠类种群构成与季节消长情况,根据调查应加强春、秋两季及特殊行业的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掌握2014-2016年荆州市鼠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鼠类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在居民社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3种生境开展鼠密度监测,每月一次。结果 2014-2016年荆州市平均鼠密度为1.28%,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和黄胸鼠,构成比分别为43.44%和36.07%;鼠密度季节消长均呈典型的双峰型曲线,春季和秋季各有一个密度高峰,其中4月最高。不同环境类型的鼠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农村最高,达2.35%。结论 2014-2016年荆州市鼠密度较高,建议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鼠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鼠类群落结构及其生态位特征。方法以Shannon Weaner的群落多样性指数、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Petraitis生态位重叠指数定量描述疫区内HFRS宿主鼠类的种群结构及生态位特征。结果 ① 不同试验疫区内宿主鼠类的群落存在一定差异,两试验疫区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试验疫区小于第二试验疫区,但两试验疫区内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两试验疫区内小家鼠和褐家鼠的空间、时间生态位宽度均很高,褐家鼠和小家鼠的空间、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其余鼠种在自然村内也具有较大的适应空间。结论宿主动物的群落结构因地理生态环境的不同具有一定差异,自然村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二者在空间、时间生态位上均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大窑湾口岸鼠类的季节消长情况 ,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及预防鼠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从 2 0 0 2年 3月~ 10月采用夜夹法 ,对大窑湾口岸鼠类的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捕获鼠类10 87只 ,隶属 1科 2属 3种 ,即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 ,其次为小家鼠、黄胸鼠。年平均密度为 5 .0 1% ,高峰期为 7、 8两月。结论 :加强鼠类活动高峰期的防制工作 ,并根据情况进行灭鼠工作 ,把鼠类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防止鼠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海南省2022年鼠类监测结果,了解并掌握鼠的种群构成、分布、季节消长以及鼠密度,并探讨海口市的鼠密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媒介控制和鼠媒传染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夜法,按照《2022年海南省鼠类监测实施方案》,自2022年1月起每隔2个月对17个市县进行监测。采用Excel 2021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及图表绘制,使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鼠密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2022年海南省总体鼠密度为4.32%(1 166/27 008)。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其捕获数量占总捕获数的72.21%(842/1 166)。从地区来看,昌江县鼠密度最高为27.27%(367/1 346),其次为海口、万宁、三亚,鼠密度分别为8.59%(155/1 804)、6.55%(77/1 176)、5.11%(81/1 586)。不同生境类型的鼠密度不同,农村居民区鼠密度最高,为4.49%(402/8 962);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酿造业等)为4.41%(404/9 153);城镇居民区为4.05%(360/8 893...  相似文献   

10.
海军舰艇鼠害防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军舰艇是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重要设施 ,该场所环境复杂 ,灭鼠难度较大。搞好灭鼠工作对保障舰艇正常航行训练、执行战斗任务及确保舰艇舰员的安全 ,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近年来 ,针对舰艇鼠害广泛存在的情况 ,有关部门对舰艇的鼠害防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下面主要从防、除鼠二个方面予以论述。1 鼠种和进鼠途径海军舰艇上鼠种分布由于舰艇的频繁流动 ,南北方差别不大 ,多以褐家鼠、黄胸鼠多见 ,小家鼠次之。舰上鼠类来源有多种途径 :一是在舰艇靠码头时 ,鼠类通过缆绳、网斗和舷梯等处上舰 ;二是在舰舷与码头高低相平时 ,鼠类可直接跳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特殊行业鼠密度及控制状况。方法粘鼠板法调查特殊行业鼠类密度及种群和数量,询问各单位控制鼠类措施。结果调查特殊行业106个单位,1 156个房间,布有效粘鼠板1 832块,阳性捕鼠板数量123块,粘捕率为6.71%。共捕鼠136只,粘捕指数为0.0 742只/块。鼠种为褐家鼠(占45.59%)、黄胸鼠(占27.94%)、小家鼠(占20.58%)、黑线姬鼠(占5.88%)。PCO公司预防控制鼠类效果优于单位自行控制效果(χ2=12.58,P<0.01)。新建开业单位鼠密度显著高于非新建开业单位鼠密度(χ2=33.07,P<0.01)。结论特殊行业是鼠类易侵入单位,提倡PCO公司为特殊行业提供鼠类预防控制服务,并应特别加强新建开业单位的开业前鼠类预防控制措施工作。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各监测点采集的人血清、捕鼠并采取鼠肺脏和鼠血清进行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等相关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全省共报告72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17/10万,病死率为1.39%。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大理州、昆明市和楚雄州。监测点县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94%。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11种537只,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的汉坦病毒带毒率为3.44%,带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绒鼠、中华姬鼠和臭鼯。结论监测区内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以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疫区的进一步扩大是发病率上升重要因素。应在加强监测的同时,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型疫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鼠密度情况以及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灾区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以粉迹法和夹夜法调查灾区鼠密度,取鼠肺、鼠肾标本分别进行出血热病毒和钩端螺旋体检测。结果粉迹法和夹夜法的鼠密度分别为24.1%和14.1%,捕获了四川短尾嗣髓和褐家鼠2目2种鼠形动物,四川短尾嗣鼯为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91.8%,未检出出血热病毒和钩端螺旋体。结论地震灾区鼠密度高,四川短尾驹鲭和褐家鼠是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需在灾区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河北省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疫情发展动态,为防治HFR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基因分型。结果 2012年河北省共报告病例687例,发病率为0.95/10万,死亡2例。病例分布在全省85个县(市、区),占总数的48.30%,主要集中于秦皇岛市和唐山市。发病明显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季节高峰,春峰高于秋冬季峰,占发病总数的48.90%。15~70岁人群为高发人群,占发病总数的88.50%,大年龄人群发病有增加趋势;病例男女比例为2.4:1;农民发病占79.48%。居民区平均鼠密度为2.88%,野外为1.08%,居民区鼠带病毒率为10.54%,野外未检出,均高于去年。居民区和野外优势鼠种仍为褐家鼠。阳性血清和鼠肺进行PCR分型,结果均为家鼠型(Ⅱ型)。结论河北省HFRS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重点为河北东北部的唐山和秦皇岛两市,属于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防控应对重点区域采取针对家鼠型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祥云县2003~2012年HFRS疫情资料并采集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检测HV抗体。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鼠肺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结果祥云县2003~2012年共报告HFRS病例100例,平均年发病率2.18/10万(0.88/10万-4.64/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云南驿镇、普棚镇和下庄镇。全年均有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野外以中华姬鼠为优势种。鼠间HV总感染率为6.22%,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和中华姬鼠HV感染率分别为4.38%(14/320)、5.33%(9/169)和13.25%(11/83),其它阳性鼠种为灰麝驹、臭购鼯、小家鼠、大绒鼠。从8份阳性褐家鼠肺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病毒核酸阳性3份,汉滩型核酸阳性1份。结论祥云县不仅存在着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野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HV感染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宿主动物构成、密度、带毒率,为HFR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5-2012年间泾源县的宿主动物监测结果分析.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抗原,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抗体,RT-PCR法进行汉坦病毒基因分型.结果 2005-2012年泾源县居民区平均捕获率为4.27%,野外平均捕获率为3.69%,以2006和2012年为高.居民区以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和灰仓鼠为优势鼠种.在2005-2012年中,有5年未检出带病毒鼠,带病毒鼠指数从2011年开始有所上升;主要带病毒鼠种为黑线姬鼠和灰仓鼠.汉坦病毒基因分型显示均为HTN型病毒.结论 泾源县目前仍为HFRS姬鼠型疫区,近年来鼠密度和带毒率有所上升,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华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情况及鼠类种群密度和带病毒情况。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1990-2007年华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鼠总带毒率为1.47%,室内以褐家鼠为主,为1.20%。野外以社鼠最高,为7.14%,黑线姬鼠为5.71%。室内鼠种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65.93%、31.85%,平均鼠密度为3.93%;野外以黑线姬鼠、灰仓鼠、大仓鼠、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24.14%、23.79%、17.24%、16.90%,平均鼠密度为6.48%。华亭县1990年首次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1991和1994年发病率分别达35.18/10万和98.86/10万,流行强度为高发水平。1995年发病率陡然下降为5.32/10万,之后连年处于低发水平。结论华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需进一步加强相关媒介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盈江县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整理和分析鼠疫监测和疫情资料。结果该地室外黄胸鼠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其它鼠种构成比则逐渐降低,黄胸鼠在种群上占有绝对优势,室内总鼠密度和黄胸鼠密度年度变化基本一致;黄胸鼠密度与总鼠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基本吻合,室外总鼠密度明显高于室内,室内总鼠密度和室内外黄胸鼠密度季节变化不明显,全年保持相对稳定。结论根据鼠类年度变化和季节消长规律,保持鼠疫联防工作的连续性,适时开展灭鼠活动,把鼠密度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降低鼠疫暴发流行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