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状  葛圣林  张成鑫 《安徽医药》2014,(7):1340-1344
目的探讨安徽地区汉族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应用于患者的安全性,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给予最佳的华法林抗凝剂量及最佳的INR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509例安徽省地区汉族人群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给予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随访期间,记录其PT、INR值及华法林剂量。统计出血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失访及数据不完整的有40例,数据较完整的有469例,随访1~37个月,平均(18.13±6.02)月,总随访1 960.8人年。男211例,女258例,平均年龄(40.52±13.38)岁,其中行MVR 268例,AVR 115例,DVR 86例。所换瓣膜均为双叶机械瓣膜,其中153枚St.Jude Regent瓣膜,291枚CarboMedics瓣膜,111枚国产GKS瓣膜。结果平均INR为2.11±0.56,平均华法林剂量为(3.124±2.4)mg。共有47例抗凝相关并发症,其中出血事件37例(发生率为1.89%pt-y),血栓、栓塞事件有10例(发生率为0.51%pt-y)。另外,5例死亡,与抗凝相关有3例。术前患者共有316例合并房颤,43例合并左房血栓。结论安徽省人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INR控制在1.8~2.2是合适的,可以有效控制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合并房颤患者及行DVR的患者的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此类患者应加大复查频次,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2.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吴逢波  徐珽  陈泽莲  唐尧 《中国药房》2008,19(14):1093-1094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给药方法和国际标准比值(INR)的关系。方法:对123例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术后使用华法林抗凝,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记录年龄、性别、华法林剂量和INR值等,观察出血、栓塞、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出院发生股静脉血栓1例,牙龈出血11例,泌尿系出血3例。出院随访因抗凝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相近。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5d根据INR给予个体化剂量,控制INR值在1.5~2.0之间可以达到一定的抗凝效果,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手术的抗凝治疗。方法回顾并随访1997年3月-2010年1月在我科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并再次行其他外科手术患者96例,术前2~3d停用华法林,检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术后2-3d恢复服用华法林,并依据INR调整用量。结果全组再手术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未出现血栓、颅内出血及胃肠道等异常出血。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再手术必须合理调整华法林的使用;依据INR值维持一个有效的抗凝强度,可以安全地进行手术,也可以安全地妊娠、分娩。  相似文献   

4.
缪丙荣  张开广  王保毅  张伟  侍巍 《齐鲁药事》2006,25(10):627-628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对妊娠分娩及胎儿的影响,以及妊娠分娩期的抗凝方法。方法选择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期抗凝治疗分析。妊娠期INR维持在1.5~2.0。分娩期给予停用华法林,并可加用维生素K1等抗凝药物治疗。结果调整华法林使INR维持在1.5~2.0。12例中无栓塞及出血,胎儿无畸形。结论单纯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使INR维持在1.5~2.0,既可防止栓塞及出血,又保障妊娠分娩期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临床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给药方法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方法:对11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年龄、性别、华法林剂量和INR值等,观察出血、栓塞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维持剂量及达标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华法林维持剂量范围1~6mg·d~(-1),71.1%的患者维持剂量为2.0~4.5mg·d~(-1),INR稳定达标时间为10~21d。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个体差异大,应在严密监测INR值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华法林抗凝凋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方法,分析年龄、性别、体重和华法林剂量、INR值的关系,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间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规范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用药监护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0月29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随访患者,记录其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分析华法林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术后出现皮肤紫癜1例,死亡2例。随访期间皮肤紫癜1例,妊娠早期流产1例,月经期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4例,拔牙后出血2例,脑梗死1例,出血12例,均治愈或好转。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正确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用药监护,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抗凝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调整策略及年龄、性别、体重与华法林抗凝剂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19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华法林抗凝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方法,分析年龄、性别、体重和华法林剂量、INR值的关系,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过量服用华法林出现颅内出血死亡,1例过量出现严重皮下出血及鼻出血,1例出现腔隙性脑梗死,2例单用华法林效果不佳,合用拜阿司匹林后INR可调整到目标范围,其余患者效果较好,无严重出血及血栓形成。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体重无关;抗凝治疗维持INR在1.8~2.5间较为适宜,不增加出血及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监测与护理要点.方法 以我院心胸外科306例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和护理,92.8%的患者的INR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住院期间仅有4%的患者发生因抗凝治疗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及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华法林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抗凝不足可导致血栓,抗凝过量则有出血甚至致死的风险.加强对口服华法林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产生明显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周玲  包健安 《中国药房》2015,(5):706-708
目的:为临床药师更好地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访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201例患者进行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随访出院后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华法林剂量的调整、与服用华法林有关的出血或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合并用药以及饮食等情况。结果:201例患者在华法林抗凝过程中有130例(64.84%)出院后无不适及华法林相关症状;26例(12.94%)出现电话接听问题;13例(6.47%)出现华法林相关性出血;8例(3.98%)出现华法林INR不稳定;6例(2.99%)出现月经周期及量变化;5例(2.49%)有饮食相关问题;5例(2.49%)出现皮肤干燥;5例(2.49%)患者信息不详;3例(1.49%)有合并用药方面问题。结论: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可减少患者顾虑,提高其对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亦有助于临床药师今后更好地开展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11.
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及相应监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4年5月,本院3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应用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无术后死亡病例,除1例术后服药期间出现迟发性心包积血,2例出现皮肤瘀斑、青紫,调整用量后好转,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正确掌握抗凝治疗是减少患者换瓣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8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监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在教育培训前、后抗凝知识评分分别为(4.78±0.52)和(10.23±0.41)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4.15±1.25)和(10.55±0.20)分(P〈0.05),出血事件13例,年龄、肝硬化与出血事件显著相关(P=0.046和P=0.016);血栓栓塞事件2例。结论:对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能提高使用华法林的依从性,降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农村偏远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为农村偏远地区换瓣患者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抗凝方法。方法近3年30名农村偏远地区换瓣患者(观察组)与31名城镇换瓣患者(对照组)术后抗凝,口服华法林片,剂量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INR)调整,观察组的抗凝监测间隔时间较对照组延长,抗凝强度一样。同时进行抗凝的宣教。结果 61例患者中测得INR共742次,其中观察组329次,对照组413次,INR控制在1.5-2.0的596次。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无严重出血及栓塞并发症,出院后观察组1例1月后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2例牙龈出血,4例月经过多。对照组2例牙龈出血,3例月经过多。结论采用INR 1.5-2.0抗凝治疗强度是安全可靠的,通过加强抗凝的宣教,适当延长检测间隔时间的方法并不影响换瓣术后中短期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妇产科疾病患者再手术时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性。方法1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3例均为机械瓣膜置换,一直服用华法令抗凝。患者人院后均停用华法令,改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调整盯达到或接近正常后,于术前12小时停用抗凝药物。术后12—24小时口服华法令并与低分子肝素重叠使用,3—5日后停用低分子肝素。调整药物剂量,使INR达治疗目标范围。结果1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因妇科疾病需再次手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任何并发症出现。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再手术时只要合理调整抗凝药物种类、剂量及用法,掌握合适的抗凝强度,再次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住院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加安全的抗凝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8月31日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所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采用CHA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栓栓塞危险程度分层和出血风险评估。主要分析指标为接受不同房颤治疗方案(室率控制,节律控制)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分层,出血风险评分,抗凝药物应用情况、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出血合并症、血栓栓塞事件、患者用药依从性等。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34例,男性69例,女性67例;年龄20~91岁,平均(67±14)岁,CHA2DS2-VASe评分为0、1和≥2分者分别为11、23和100例,HAS—BELD评分≥3分者13例。接受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治疗者分别为85和49例。接受室率控制治疗的85例患者中CHA2DS2-VASe评分为0、1、≥2分者分别为1、12、72例。0分者1例使用阿司匹林。1分者12例中2例应用华法林,2例未行抗凝治疗(1例有禁忌证),8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单用或二药联用),其中2例单用氯吡格雷患者头颅CT检查均有多发性缺血灶。≥2分者72例中33例应用华法林,35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4例未行抗凝治疗。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出院时25例INR〈2.0,7例INR为2.0~3.0,1例INR〉3.0。接受节律控制治疗的49例患者CHA2DS2-VASe评分平均为(2.3±1.8),HAS—BLED评分平均为(1.3±1.1),其中25例应用华法林,出院时17例INR〈2.0,5例INR为2.0~3.0,2例INR〉3.0。1例患者未监测INR。134例患者中有15例(11.2%)出现脑梗死,其中8例(53.3%)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出院时INR均未达标。结论住院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比例较低,采用华法林治疗的部分患者抗凝强度不足。临床医师过分担心发生出血合并症是抗凝治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of 60 patients after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to assess warfarin sensitivity. The overall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on day 3 of therapy was 4.1 ± 3.9 (range 1.1–17.1). In a control group of 100 patients who received anticoagu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pulmonary embolism, 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the overall mean INR at day 3 was 1.9 ± 0.7 (range 1.0–4.9).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e conclude that patients receiving warfarin after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drug than those receiving it for other indications, and reduced dosages may be necessary during the first 3 days after valve replac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