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腔内人工授精技术(IUI)是用非性交的方式,将精子置入女性生殖道内,以期精子与卵子自然结合,以达到妊娠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是不孕症的治疗方法之一。它可分为夫精人工授精(AIH)和供精人工授精(AID)。授精时间的选择是人工授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应用也逐渐得到重视。作者对43例原发或继发不孕患者应用克罗米氛(CC) 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治疗。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采用AIH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工方法用器皿将处理后的精液注入阴道及子宫颈附近的方式使妇女受孕,分为夫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AIH)及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根据注入途径的不同分为阴道内人工授精、宫颈人工授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直接卵泡内授精、经阴道输卵管内受精、腹腔镜下精子输卵管内移植[1].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以来不孕症患者随着空气和水的污染以及性病的增加而增多。不孕症的原因有多种,应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助孕治疗。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useminalation,IUI)是治疗不孕症最常用、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可分为夫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AIH)及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妇女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行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助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61例妇女自然周期或是不同方案促排卵后行AID助孕122个周期,比较不同方案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周期妊娠率20.83%,累积妊娠率40.98%,不同方案比较,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克罗米芬(clomifene citrate,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促排卵的妊娠率最高,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HCG组妊娠率与他莫昔芬(tamoxifen,TMX)/HMG/HCG组及CC/HMG/HC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妇女调整周期自然排卵可以获得较高的妊娠率,CC/TMX与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结合可以增加排卵率和临床妊娠率,减少Gn的应用时间,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丘映  莫凤媚  邓李文 《广西医学》2009,31(9):1249-1250
目的研究比较在自然排卵周期与促排卵周期中施行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的妊娠情况。方法对施行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的1014个自然排卵周期和213个促排卵周期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自然排卵组年龄为(30.4±11.4)岁,不孕年限为(5.6±4.5)年;促排卵组年龄为(30.6±12.1)岁,不孕年限为(5.3±4.8)年。两组年龄、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21.89%,流产率为19.82%;促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16.43%,流产率为20%。两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下施行供精人工授精,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但可以获得与自然排卵周期相同的临床妊娠率,若女方有自然排卵,不必进行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施供精人工授精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预处理对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100例PCO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治疗组(44例),先口服达英-35共3个月,在下一个治疗周期采用克罗米芬加绝经期尿促性素(HMG)促排卵,在排卵前48 h内和排卵后12 h内,进行供精人工授精;(2)对照组(56例),在治疗周期直接采用克罗米芬加尿促性素促排卵,同法行供精人工授精。通过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值、子宫内膜厚度、HMG用量及每周期平均促卵泡数、供精人工授精结局评价达英-35预处理后人工授精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使用达英-35后的血促黄体生成素(LH)浓度、LH/卵泡刺激素(FSH)比值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并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促卵泡数、取消周期数、卵泡过度刺激征(OHS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OS患者行供精人工授精前使用达英-35预处理,不仅增加了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提高了卵泡质量,使人工授精的妊娠成功率明显增加,而且降低了OHSS的发生风险,减少了取消的周期数,减轻了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7.
不育症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现代生殖治疗最常见的是人工授精,包括供精人工授精(AID)、丈夫人工授精(AIH)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中心自2006年2月恢复开展AID工作一年来,共接待要求AID的夫妇636对,签署知情同意书289对,AID治疗524个周期.通过和这些要求AID的夫妇交谈与观察,笔者发现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境.本文对拟行AID的不育夫妇进行心理测评及分析,了解不育症夫妇的心理反应,并给予相应的精神护理和心理调治,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供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sperm,AID)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不仅解决了部分男性患者的不育问题,更为他们的家庭和谐带来了益处.影响AID成功的因素主要包括女性的年龄、授精次数、促排卵方案和冷冻精子复苏前后的质量等.其中女性的年龄对AID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其衍生技术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两大类。人工授精是最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通过非性交方式将精子送至女性生殖道内,以达到女性受孕的目的。根据不同的精液来源,该技术分为供精人工授精与夫精人工授精。本中心对夫精人工授精术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进行追踪随访并严格管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监测供精人工授精技术(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donor,AID)助孕后妊娠患者,了解其子代出生缺陷和遗传代谢病情况,为建立规范的监测子代出生缺陷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访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助孕后妊娠分娩的患者,收集其子代临床资料,部分新生儿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斑标本,进行串联质谱分析,筛查遗传代谢病,可疑对象进行重复检测和专科咨询检查。结果收集分析2007年—2016年通过AID出生的4 261例子代临床资料,360例新生儿采集足跟血进行50种遗传代谢病检测。子代出生缺陷率1.24%(不包括230例轻度地方病地中海贫血症、24例G6PD缺乏症和两病共患5例),360例中未发现重度地中海贫血症、先天性甲状腺低下症、苯丙酮尿症等其他遗传代谢病。本中心建立宣传教育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转诊制度。结论供精人工授精技术助孕后妊娠出生的子代出生缺陷和遗传代谢病发病率低,冻存精子进行供精人工授精助孕,是一种较安全获得健康子代的辅助生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供精人工授精(AID)是目前治疗男性少、弱、无精及染色体异常等所致不育或不宜生育的最重要技术之一,但AID成功率是个不定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作者着重研究促排方案及精子洗涤对实施AID不孕妇女妊娠率的影响,以探讨AID的成功因素。方法对133对夫妇施行AID,共238个周期,平均治疗1.78个周期。促排方案为自然周期、克罗米芬(CC)、克罗米芬加促尿激素(CC+HMG)、促尿激素(HMG)4种方法;精子洗涤用上游法及Percoll梯度离心法。结果56例成功,平均周期妊娠率23.53%,总妊娠率42.10%;四种促排方案妊娠率分别为:自然周期:30.77%(4/13);CC.20.78%(16/77);CC+HMG:28.92%(24/83)HMG:18.46%(12/65),p〉0.05;精子洗涤妊娠率:上游法46.74%(43/92),Percoll 31.71%(13/41),p〉0.05。结论四种促排方案及两种精子洗涤方法对AID妊娠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上游法的妊娠率高于Percoll梯度离心法,总妊娠率从高至低依次为CC、自然周期、CC+HMG、HM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1907个夫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by husband,AIH)周期,明确影响AIH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行AIH的819对夫妇,采用COOK导管行宫腔内人工授精,共进行1907个周期。分析女方的年龄、不孕年限、优势卵泡直径、授精周期数、AIH指征、助孕方式、AIH日内膜厚度、AIH次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女方平均年龄(31.07±4.04)岁,平均不孕年限(3.83±2.31)年,共181例妊娠,妊娠率9.49%,活产122例,活产率6.40%。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AIH者,其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低于因其他因素行AIH者(P<0.05)。促排卵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P=0.04)。同一周期AIH 2次的妊娠率显著高于AIH 1次(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影响AIH活产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者不建议采用AIH作为首选助孕方式;药物诱导排卵可提高AIH妊娠率;授精24h后未排卵者,再次授精可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冷冻精液行供精宫颈内人工授精(ICI)的治疗周期,评价人类精子库冷冻精液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AID室自2002年7月 ̄2004年3月用冷冻精液对有适应证的641例妇女行供精ICI1263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641例行供精人工授精1263个周期中共有201例获临床妊娠,截稿时已有39例分娩正常婴儿,周期妊娠率15.91%,受孕率31.35%,其中自然流产18例(8.96%),畸形引产3例(1.49%)。妊娠201例中3周期累计妊娠率98.5%(198/201)。结论:现行人类精子库的冷冻精液各项指标均达到并超过部颁标准,可用作供精ICI,建议ICI治疗周期3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枸橼酸氯米芬(CC)和来曲唑(LE)两种促排卵方案用于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9月我院生殖门诊因女性排卵障碍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技术助孕患者123例,随机分为2组,CC组60例,选用CC促排卵;LE组63例,选用LE促排卵。观察2组卵泡发育、妊娠率及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结果:CC组共完成60个治疗周期,观察到优势卵泡发育周期57个,有排卵周期52个,排卵率86.7%,单卵泡发育周期30个,单卵泡发育率50.0%。LE组共完成63个治疗周期,观察到优势卵泡发育周期59个,有排卵周期56个,排卵率88.9%,单卵泡发育周期52个,单卵泡发育率82.5%。2组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卵泡发育率LE组高于C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C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7.5±0.8mm,显著低于LE组(9.8±0.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妊娠率无差别(P0.05)。结论: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妊娠率CC相当,但作用温和,更有利于胚胎在子宫内膜着床和妊娠维持。  相似文献   

15.
莫凤媚  丘映  唐稚莉  邓李文 《医学综述》2011,17(18):2870-2871
目的探讨受精时机与人工授精妊娠率、出生婴儿性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供精人工授精1227周期656例及单胎分娩的200例婴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受精时间行人工授精的妊娠率、流产率、出生婴性别的比例,比较左侧卵巢排卵与右侧卵巢排卵婴儿性别比例。结果人工授精在排卵前后24 h内的周期妊娠率最高,在排卵前48 h以上施行者,妊娠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卵巢排卵与右卵巢排卵及排卵前与排卵后行人工授精的婴儿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卵前后24 h是人工授精最佳时机,排卵前或排卵后行人工授精及左或右卵巢排卵对出生的婴儿性别无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种促排卵方案在AID助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应用来曲唑(LE)两种促排卵方案用于供精人工授精(AID)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治疗及妊娠结局,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ID治疗的126名不孕患者,分为单用LE组(n=58)与LE联合尿促性素(HMG)组(n=68),比较两组间肌注HCG 日优势卵泡数(≥15 mm)、子宫内膜厚度、妊娠...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无精子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占男性不育病人的7%~14%。对于某些不可逆的无精子症或无法治疗的男性不孕症夫妇来说,供精人工授精(AID)是有效的治疗手段。AID被称为异源人工授精,是指通过非性交的  相似文献   

18.
供精人工授精者医疗需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精人工授精是治疗不育症有效的、且医疗费用负担较轻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多的不育夫妇通过接受供精人工授精治疗来获得他们的孩子。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开放程度不同,对接受供精人工授精(AID)治疗的态度可能不同。本研究于2006年2—5月在广东计划生育专科医院对接受AID治疗的夫妇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不育症人群的诊治需求及对相关问题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卢兴宏  陆杉  倪运萍  邓雪梅  王小云 《广东医学》2012,33(23):3607-3609
目的分析促排卵治疗及排卵数目对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UI(技术)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UI治疗的122例共22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促排卵治疗以及排卵治疗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自然周期临床妊娠率7.4%,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1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无流产、异位妊娠及双胎妊娠;促排卵周期流产2例,异位妊娠1例,双胎妊娠2例。结论对于存在排卵障碍的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排卵数目可显著提高妊娠率。促排卵治疗不会降低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但可能增加双胎妊娠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行供精人工授精(AID)助孕后异位妊娠(EP)发生的情况及临床表现,并探讨EP发生前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等检查和手术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4月—2012年10月期间AID术后发生33例EP的临床资料,对HSG等检查与EP发生、手术治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3例EP占同期AID术后临床妊娠的1.37%;EP前HSG提示异常者12例,占36.36%(12/33)。EP行手术治疗25例,术中发现合并盆腔异常12例,占48%(12/25)。发生双侧输卵管妊娠1例,腹腔妊娠1例,其余为单侧输卵管妊娠。5例在HSG及EP术中均未发现异常,占20%(5/25)。除停经、妊娠试验阳性及B超宫内未见妊娠囊外,表现为少量或反复阴道流血22例,下腹痛21例,B超检查发现盆腔/附件区包块28例,占84.85%(28/33)。结论 AID助孕后EP发生率较低,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在AID助孕后发生EP的患者中,孕前近40%的患者经HSG检查发现宫腔及输卵管的异常;近50%的患者在EP手术中发现盆腔的异常。阴道B超检查在EP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