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相应”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一个特点。就四时来分,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就昼夜来分,“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是鸡鸣无之阴,阴由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人亦应之(《系  相似文献   

2.
《内经》论述时间生物学的内容颇为丰富,对临床各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阴阳的生物节律与临床《金匮真言论》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界中,逐渐形成了适应外界自然的生物节律。以昼夜言,子时阴极阳始生,午时阳极阴始生,卯酉之时阴阳平均。人体阴阳的生物节律随昼夜更复而变,从之则治,逆之则乱。《生气通天论》云:“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巳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都直接影响人体并使人体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故人体内的五脏必然受到天地间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1五脏与四时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体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其中心与夏季相通应,《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与夏季相通,是因为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天人相应,自然界在夏季以火热为主,在人体则与“阳中之太阳”的心相应。从五运看,火为二运;从六气看,少阴君火为二之气,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  相似文献   

4.
上期思考题答案 〔填空题一 ].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2.木曰曲直、火日炎上、士爱稼稿、金日从革、水曰润下。 〔选择题〕 1,子脏先病,传及母脏。2.侮所不胜。3.阳中之阴脏。(提示:五脏对六腑而言属阴,但五脏之中又可再分阴阳,心肺居高位,属阳,如心肺再分阴阳,则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脾、肝、肾位于下属阴,如再分阴阳,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l’4为阴中之阴。)4.阴阳的相互转化。5.五行的相克关系。6.泻南补北。了.在补阳的同时兼以补阴。8.补阳之法,消退阴盛。 〔问答题解〕 一、…  相似文献   

5.
五更泻之所以发生在五更黎明时分,这是天人相应、人体阳气与天时阳气相互感召的结果。《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鸡鸣至平旦是阴中之阳,天时之阳气与人体之阳气均处于逐渐萌动而未隆盛阶段.此时,若人体阳气的升发发生障碍,则阴寒内邪结聚,正邪交争,患者便出现腹痛肠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阳气借天时阳气的资助,足以把阴寒之气驱逐出体外,这时患者便发生泄泻.通过排便,缓解了体内阴寒之气,腑气疏通,人体阳气得以回复,故患  相似文献   

6.
所谓养生 ,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息 ,从而达到防病、延年、益寿之目的。关于如何养生 ,《内经》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防重于治是《内经》贯串始终的预防指导思想 ,并提出了具体的养生防病方法。这些方法在今天看来 ,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以下几方面予以探讨。1 天人统一与养生《内经》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自然界有密切的联系 ,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 ,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 ,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季节气候的变化 ,昼夜晨昏的差异 ,…  相似文献   

7.
气味厚薄理论渊源于《内经》,形成于金元易水学派,明清也有不少医家继承和应用之,而现在却弃之不用或予以回避。其实,它本身就是从中药气味学说发展起来的,对阐明药物性能功用具一定指导作用,何谓气味厚薄?张元素从天地阴阳属性立论,将气味厚薄表述为:“味之薄者,阴中之阳……酸、苦、咸、平是也”,“味之厚者,阴中之阴……酸、苦、咸、寒是也”;“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辛、甘、淡、平、寒、凉是也”,“气之厚者,阳中之阳……辛、甘、温、热是也”。此文对气味厚薄之划分已很显豁。此外,对某些特殊药物来说,气味厚薄还应包括味觉和嗅觉对药  相似文献   

8.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 ,共 15分 )1.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 (   ) A .精的作用      B .气的作用  C .神的作用D .精气互化的作用2 .言人身五脏之阴阳则心为 (   )A .阳中之阳 B .阳中之阴C .阴中之阳D .阴中之阴3.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   )A .事物的一分为二B .事物的对立统一C .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D .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4 .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   )A .推动功能B .温煦作用C .固摄作用D .气化运动5 .下列哪项属肾阳虚的症状 (   )A .心烦不安B .午后潮热C .脉迟无力D .舌质干红…  相似文献   

9.
《易经》主论阴阳分正邪,注意阴阳对立,统一。根据阴阳正邪的道理,称帝王收藏的至真至要言论,落款为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所谓得道的《金匮真言》论篇,却是一篇五脏不清,六腑不明,错把三焦归六腑,导致只有“肝为阴中之阳”,没有“肝为阳中之阴”;只有肺为“阳中之阴”没有肺为“阴中之阳”和只有“腹为阳,阴中这至阴,脾也,”,没有“背为阳,阳中之至阳,胃也”的误出生缺篇。  相似文献   

10.
月经与月象     
<正>月经与月象的关系有某些相通之处。《灵枢·岁露篇》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就明说,人的肌体与所处环境、自然气候等,不断地相适应而生存,从而与自然界确立了生物节律同步的关系。中医学认为:太阳影响人体同属阳的物质,如气、腑、督脉等;月亮则影响人体内属阴的物质,如血、脏、任脉等。中医的子午流注学说指出,人体在一天内经脉气血的运行、穴位的开阖、经脉的交接、营卫的运行等,  相似文献   

11.
五脏配五行原理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尚书》说是以五脏解剖位置与五行所属方位相比拟而来;今文《尚书》说则是以五脏与五行各自阴阳属性相互匹配的结果,即五行的阴阳属性是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水为太阴;而五脏的阴阳属性,则是心为阳中之太阳,肝为阴中之少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要想使二者的阴阳属性相符合自然应当是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土”于五行居于“中”,较之东与西、南与北可以两两相比来说,“土”之属阴可视为一个特例,而脾为阴同样也是一个特例,故脾配土。  相似文献   

12.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 :“五气所病……肺为咳。”小儿咳嗽的基本病机是气机升降失常。其中肝、肺两脏最为显著。肺位居上焦 ,为阳中之阴脏 ,其气主肃降 ;肝位于中焦 ,为阴中之阳脏 ,其经脉“(以期门 )从肝别贯膈 ,上注肺 (接手太阳肺经 )” ,其气升发。如此一阴一阳 ,一升一降 ,共同维持人体气机的功能正常。如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循经上行 ,灼肺伤津 ,则出现“肝火犯肺”、“气郁伤肺”、“肝肾两虚”之证。反之 ,肺失清肃 ,燥热下行 ,亦可累及肝失条达 ,疏泄失常 ,往往咳嗽与面红目赤 ,胸胁眼痛同时出现。另外 ,咳嗽剧烈时常触犯肝胃…  相似文献   

13.
诊病疗疾必察阴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说明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如:“以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等,以理推之来概括事物的属性。对人体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反应着人体内脏与体表之间存在的相对立与制约的关系。脏为阴,腑为阳,反应了脏腑之间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对、相用、相制的对立与统一。所谓“形为阴,气为阳”,形是指人体物质结构,而气是生理功能的动力,反应了人体物质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  相似文献   

14.
1 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
  1.1顺应自然
  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人体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顺应四时阴阳变化和自然规律是病人生活起居不可违背的基本法则之一。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人的生理活动也会随之改变。善于养生者就要使人体与四季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以祛病延年。若不顺应其变化,就等于削伐、伤害了生命的根本,对于维护和恢复健康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生活起居护理,首先必须从顺应一年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人手,制定出不同的护理方法。在春夏季节的护理中,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阳气不要消耗过分;秋冬时节则应注意防寒,积蓄阴精。同样,一日之中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昼夜晨昏而变化。随着阴阳之气的消长,人气也有着朝生夕衰的规律,从而使疾病出现“旦慧”、“夜甚”的现象。除此之外,气候、地域和居处等环境的改变,也会引起人体生理、病理方面变化。因此,必须根据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进行生活起居护理,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15.
<正>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昼夜、四季和岁月的变化,是人体生理、生化机能变动的重要原因。在病理情况下,自然界的环境变化,也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这种天人相应的观点,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点。经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活肝)患者历年肝功及转氨酶波动的高峰,多数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即同一慢活肝患者,历年肝功及转氨酶波动的高峰,多在同一季节,且在哪个季节发病,往往即在哪一季节反复。十年来,我们较系统地观察了109例住院慢活肝患者转氨酶及肝功波动情况,初步发现转氨酶及肝功  相似文献   

16.
肾主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时间医学是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发展而来,主要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自然界昼夜晨昏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而脏腑则相应地产生昼夜节律性反应[1]。随着中医学理论以及时间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中医肾的形体基础及其时间医学研究已有所进展,现将其主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天人相应”是关于祖国医学中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论。春夏秋冬四时自然气候的变化 ,对应着人体生长老已的生命规律 ;一日中四时阴阳消长变化对应着人体昼夜消长盛衰的规律。人体必须随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才能维护生存 ,防病治病。“天人相应”的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是现代中医护理值得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生命活动是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进行的。人们的饮食也应根据四季气候及阴阳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阳气上升,有利于人体精气津血的生化。这时候养生应注意养阳,在饮食上应选用辛甘微温之品,辛甘之品性擅发  相似文献   

19.
肝肾相关的病机及治疗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属东方甲乙木,为阴中之阳脏;肾属北方壬癸水,为阴中之阴脏.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化,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故肝肾同病极为常见.探索肝肾相关病机及治疗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经》昼夜节律理论认为,人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人与天地相应"的表现,是人适应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受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节律主要表现为阴阳消长、卫气运行和经脉气血流注昼夜节律,阴阳跷脉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寐,阴出于阳则寤,进而导致人体表现出睡眠-觉醒等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