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臂丛肌间沟两点法阻滞麻醉和臂丛腋路两点法阻滞麻醉在急诊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诊就诊拟行手外伤手术的儿童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肌间沟组和腋路组,每组44例。肌间沟组采用臂丛肌间沟两点法进行阻滞麻醉,腋路组采用臂丛腋路两点法进行阻滞麻醉。对两组患儿麻醉参数、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腋路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和完全阻滞时间明显优于肌间沟组(P〈0.05);腋路组麻醉有效率95.45%较之肌间沟组患儿93.18%(P〉0.05);腋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肌间沟组的18.18%(P〈0.05)。结论臂丛腋路两点法阻滞麻醉在急诊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达到急诊小儿麻醉快速、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蒙丽宇  招国宝 《中国当代医药》2013,(17):107-108,112
目的研究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患者上肢手术中的神经阻滞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6—60岁,无明显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斜角肌间沟法组(A组)、腋路法组(B组)、肌间沟-腋路联合法组(C组)。3组均使用0.5%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混合局麻药液25~40mL。比较3组间阻滞效果、阻滞持续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麻醉满意度。结果臂丛各支神经阻滞完善时间C组短于A、B组,且阻滞时间显著延长,主要分支阻滞完善率C组高于A、B组,C组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阻滞满意度提高。结论肌问沟一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法阻滞效果完善,可以满足各种上肢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上肢复杂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其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联合组(30例),其中两组患者用药量相同,对照组患者在较高浓度下行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组患者在较低浓度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麻醉阻滞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麻醉后10、40 min,术毕10 min阻滞效果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不增加药量的基础上,麻醉阻滞率大大提高,麻醉效果好,且并不增加麻醉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曲马多加入利多卡因注射液中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36例病人,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12例.A、B两组采用常规腋路臂丛阻滞法给药.A组给予1.3%利多卡因30ml+曲马多100mg,B组给予1.3%利多卡因30ml+0.9%氯化钠2ml.C组给予1.3%利多卡因30ml+0.9%氯化钠2ml常规腋路臂丛阻滞法给药,曲马多100mg静脉推注.麻醉前,给药后5、10、30、60、120、180和360分钟时记录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和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结果A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极显著长于B组、C组(P<0.01).结论曲马多100mg加利多卡因进行腋路臂丛阻滞时可显著增强阻滞效果和延长镇痛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肘部及以下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肘部及以下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2组均选用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各20ml局部麻醉。A组用1根7号输液针头在腋动脉的一侧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B组用2根7号输液针头在腋动脉上缘穿刺破腋鞘后再向腋动脉的后下方缓慢进针少许,松开持针手,然后再在腋动脉搏动最明显下缘穿刺腋鞘后局部麻醉,用拇指在局部作近心按摩1min后将上肢紧贴胸侧壁,以使药液均匀扩散。评价分布在肘以下神经的阻滞情况,同时观察中毒反应、血管神经损伤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优良率95.0%优于A组的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肘部及以下的手术,具有成功率高、阻滞更完善、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6—2008年应用肌间沟+腋路联合法臂丛神经阻滞进行上肢手术424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臂丛神经阻滞占麻醉总数的66.58%,从2006—2008年两点联合法(肌间沟+腋路联合法)臂丛神经阻滞4243例,年龄10~78岁,体质量31~102kg,男性3429例,女性651例,患儿163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腋路臂丛血管旁单点法和腋窝远端扇行法的麻醉效果,并发症.方法 以扇行法和血管旁法分别注入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观察记录麻醉效果、并发症.结果 腋路臂丛扇行法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血管旁法,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腋路臂丛扇行阻滞法使臂丛完善阻滞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臂丛的成功率和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臂丛肌间沟两点法与臂丛腋路两点法阻滞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外伤手术治疗的110例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阻滞麻醉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n=55)采用臂丛肌间沟两点法进行麻醉,研究组(n=55)采用臂丛腋路两点法进行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评比两组麻醉效果及总有效率。统计分析两组麻醉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维持时间与对照组基本保持一致,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及总有效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腋路两点法阻滞麻醉在小儿手外伤手术中作用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高效,应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袁东 《海峡药学》2016,(2):193-194
目的:观察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4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患者能够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秦国昕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124+126-124,126
目的比较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10月60例前臂骨折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喙突组(30例)和腋窝组(30例),分别运用喙突下和腋路途径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同样容量的局麻药,喙突组的神经阻滞范围和效果优于腋窝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喙突下途径施行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骨折的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正>臂丛阻滞主要有4种方法:肌间沟、锁骨上、锁骨下和腋路神经阻滞。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相比,在锁骨水平的臂丛神经阻滞可以麻醉全部上肢远端末梢神经,而不需要再单独的进行肌皮神经的阻滞。锁骨上法其独特的解剖结构是它的优点,在锁骨上水平,神经丛是聚在一起的,所以在此用单点法注射就能起到非常快的起效[1]。解剖上来讲,锁骨下法几乎在所有的患者身上都是可行的。它理论上具有锁骨上和腋路两者的优势:具有神经丛紧  相似文献   

12.
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入路双重阻滞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阐述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入路双重阻滞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08例分两组,S组采用肌间沟和腋路两点入路进行阻滞,D组采用单一入路阻滞,或肌间沟、或腋路、或锁骨上,选择哪一种入路根据伤情来定。两种方法注入相同浓度的药物。结果S组与D组中的各组比较,各分支神经阻滞完善所需要的时间均缩短P〈0.05,完善率普遍增高P〈0.05,并发症未见增加。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入路双重阻滞法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磊  江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296-297
<正>随着神经刺激器在北京市丰台医院麻醉领域的广泛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数量明显增多,尤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著。神经刺激器的引入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技术有了客观指标,大大提高了阻滞定位的准确性和阻滞效果[1]。但是由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肘部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100例上肢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腋动脉穿透法和传统腋路法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简便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并与氯胺酮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选择行手外伤,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S组)和氯胺酮(K组),每组20例,记录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S组患者术中SpO2变化不明显,而K组术中SpO2变化明显,S组患者术中HR、RR变化均不显著,K组HR、RR均明显升高,S组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均较K组缩短,S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结论七氟醚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科手术的方法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8月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80例,通过随机盲选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0例。甲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乙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1 h的脉搏、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患者术后首次疼痛时间、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后1 h,乙组患者的脉搏明显低于甲组(P<0.01);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乙组患者神经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甲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甲组(P<0.01)。乙组患者的首次疼痛时间明显晚于甲组,术后首次疼痛评分明显低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低于乙组的1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2)。结论 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可缩短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感觉、运动阻滞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侧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引导法在腋路臂丛阻滞中应用的麻醉操作时间和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ASA分级Ⅰ~Ⅱ级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50例:每组又都分为动脉搏动清楚和不清楚亚组。实验组在同侧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用盲探技术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结果实验组麻醉优良率为86.00%,对照组优良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搏动清楚时两组在优良率和麻醉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搏动不清楚时两组在优良率和麻醉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引导法在腋路臂丛阻滞增加了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尤其在遇到动脉搏动不清楚患者时,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波形引导腋路臂丛阻滞可以提高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并减少麻醉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8.
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有多种,但各有优劣,有时不能满足上肢复杂手术的需要。笔者应用肌间沟、腋路联合阻滞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上肢手术60例(年龄19~67 y,男45例,女15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苯巴比妥钠。两组均选用2%利多卡因10 ml加0.75%布比卡因10 ml的混和液。第一组行肌间沟腋路联合阻滞术(简称联合阻滞组)。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尽量使肩胛下垂,在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前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阻滞情况、运动及感觉阻滞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前臂手术患者的麻醉优良率、首次阻滞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时间、手术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同神经的感觉阻滞评分、运动阻滞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前臂手术中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腋路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麻醉阻滞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曲马多加入利多卡因液中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 30例病人,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例。A组:1.3%利多卡因30ml 曲马多100mg;B组:1.3%利多卡因30ml 0.9%氯化钠2ml;C组:1.3%利多卡因30ml 0.9%氯化钠2ml 曲马多100mg静脉注射。麻醉前,注药后5、10、60、120、180和360min时记录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效果和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结果(1)各组间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显效时间没有差异;(2)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比较,A组显著长于B、C组,P<0.01。结论 腋路臂丛阻滞时,曲马多100mg加入1.3%利多卡因液中,可显著增强阻滞效果和延长镇痛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