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三承气汤在《伤寒论》和《温病条辨》中应用的异同,总结吴鞠通对三承气汤使用原则的认识。三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原用于阳明腑实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运用了大量三承气汤方,不仅完整保留了仲景急下存阴思想,还进一步说明与补充了三承气汤的使用。吴鞠通运用三承气汤方时重视祛邪与扶正同用,主张主证与兼证两者的同步治疗,强调下后顾复胃阴。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乃近代临证大家 ,创衷中参西之说 ,对于近代中医的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临证过程中 ,对于《伤寒论》方的运用极有心得 ,也颇多独到之处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 ,立专章对伤寒诸方进行论述。作者在研读过程中 ,对于张氏对三承气汤的认识和运用 ,有一些自己的体悟 ,希望能与同道参商 ,以求加深对这三方的认识 ,使之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伤寒论》共论及三承气汤 ,即大、小和调胃承气汤。医家均喜以痞满燥实之孰轻孰重来区别三承气汤。认为痞满甚者与小承气汤 ,燥实甚者与调胃承气汤 ,四者俱甚者与大承气汤。而张锡…  相似文献   

3.
小承气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方剂学》将小承气汤列为大承气汤的附方,归于攻下之剂,言其具有轻下热结的作用,主治阳明腑实轻证。然细读《伤寒论》,张仲景称小承气汤具有“微和胃气”之用,并多次提及小承气汤主“和之”。可知张仲景运用小承气汤其本意不在攻下,但许多医家认为非阳明腑实之证不可妄用小承气汤,恐其攻下伤正,因此大大限制了小承气汤的临床运用。故本文总结《伤寒论》原文及各家观点,提出小承气汤非攻下之剂,实则为“和”法,并且从“微和胃气”、药物组成以及阴平阳秘等角度进行论证。文末通过临床典型案例分析,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临床运用小承气汤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二者仅以一字之差而有别。桃核承气汤为张仲景《伤寒论》之方;桃仁承气汤为吴鞠通《温病条辨》所载。“桃核”与“桃仁”虽为一物,但因二方具不同的名称以及临床所主证候的差异,因而仍为两首不同的方剂。桃核承气汤由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四药组成,功擅通泄瘀热,适用于伤寒表邪不解,随经入里,与血搏于少腹,而致少腹急结、神烦如狂等证。如《伤寒论》第106条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三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此三方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临床中以不大便为主症的一系列病证的治疗.但现在的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临证之时很难机械套用原文处方用药,因此有必要对三承气汤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临证选方用药. 对于三承汤的区别选用,很多人是根据“痞满燥实”四症进行辨别的,即“痞满燥实”四症俱见者选大承气汤,“痞满为主,燥实次之”者选小承气汤,“燥实为主,痞满次之”者选调味承气汤.但“痞满燥实”的具体意义原文中并未提出,从字面来看,“痞满燥实”中“痞、燥”主要是指病机而言,而“满、实”讲的又是症状,病机概念和症状概念一同论述似乎有些不妥.《医宗金鉴》对“痞满燥实”是这样解释的:“满者,腹胁满急膜胀;痞者,心下痞塞硬坚;燥者,肠中燥屎干结;实者,腹痛大便不通.”但根据以上症状套用三承气汤依然不好用,比如调胃承气汤主症有“腹胀满”并非“燥实为主,痞满次之”,还有小承气汤证也有“津液外出,胃中燥”及“便硬”等主要症状,也不全是“痞满为主,燥实次之”,所以简单地根据“痞满燥实”并不能很好的区别运用三方.  相似文献   

6.
读贵刊“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一文(1983年第9期“园地”),颇受启发,但对文中认为“桃仁承气汤”为吴鞠通所创之说不敢苟同。《温病条辨》中虽载有桃仁承气汤方,但并非为吴鞠通所创。此方最早见于吴又可《温疫论》中。从两书原序可知,《温疫论》成书于明·崇祯年间(1642年),较《温病条辨》写于清·嘉庆戌午年间(1798年)为早。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用药法度严谨,变化灵活,但有规律可循。现就笔者学习体会,略述于下。1根据主证,制定主方,是《伤寒论》用药基本原则《伤寒论》用药是根据主证(包括病机),制定主方,辨证用药,在确定主证的前提下,层层展开,有顺有逆,随证变方。抓着主证,是为了制定主方.证是方的基础,方是证的归宿,有一证则有其对证的一方。如表寒实证的麻黄汤,表寒虚证的桂枝汤,里热实证的白虎汤、承气汤等,其理法方药是极其严密的。临证运用时,对《伤寒论》的主证主方,应将原文和实际病例相印证,方能取得良效。如三承气汤:大承气汤由大黄…  相似文献   

8.
根据张仲景《伤寒论》阳明病原文,从热证、实证病机角度分析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证之病机演变,以期为运用三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之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答:《伤寒论》阳明病明文提到“潮热”一症的条文有213、214、217、219、220,225、232、234八条,其中217条明文提到“日晡所发潮热”。它如242条的“日脯所发热”和244条的“时有微热”亦属此类。论中以此症作为阳明燥热内结成实的指征,因而也是使用大承气汤攻下的重要指征。然湿温证与阴虚证也有这一特征,如《温病条辨·上焦篇》43条的“午后身热,状  相似文献   

10.
承气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针对阳明腑实证而设,具有通腑泄热,荡涤积滞,推陈致新的作用。吴瑭辑采前贤精妙,间附已意,在《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中对承气汤的运用颇多创新,研读之后,薄有体会,试叙之以就正于同道。遵承气之法而不拘于承气之方承气汤是苦寒攻下剂,伤寒和湿病均用之,俱以攻下中焦胃腑郁热、燥结,挽拯阴液为目的。《条辨》指出:“承气者,承胃气也。……邪气蟠踞于中,阻其下降之气,胃虽自欲下降而不能,非药力助之不可,故承气汤通胃结,救胃阴,仍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脾约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伤寒论》阳明病症中,开宗明义,指明阳明病以“胃家实”作为辨证纲领。在阳明病腑证下,条文列有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麻仁丸和蜜煎导法。其中三承气汤在现今临床中广泛运用。笔者则多年来喜用麻子仁丸治疗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病症。现将体会介绍如下。阳明病的下证,虽由于“胃家实”。但其原因不一,所以治法亦不同。《伤寒论》179条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说明阳明下证中有三  相似文献   

12.
承气汤首见于《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具有泄热通下之功效,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承气汤有所发挥,形成了一系列承气汤类方,承气汤类方在承气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在治法上有所拓展,可有效指导临床。张仲景创制了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陷胸汤、十枣汤、麻子仁丸等诸多承气汤类方,从单纯的通腑、泻热发展到活血、逐水,从而扩大了应用范围,后世对承气汤类方的发展基于张仲景而有所发扬光大。俞根初治伤寒独重阳明,创制了三仁承气汤、犀连承气汤、陷胸承气汤、解毒承气汤等,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针对温热病邪易化燥伤阴,腑实之证多兼夹他病的特点,扩展了承气汤的治疗范围,在所著的《温病条辨》中焦篇中,出现了14个承气汤类方(含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本研究将承气汤类方大抵按治法分为5类,分别为:清热通腑法、扶正祛邪法、泄热逐饮法、活血散瘀法、解毒凉血法。承气汤及其类方的应用,遵循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以治法分类,可以指导临床中尽早确立正确的治疗方向,在此方向指引下,可以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灵活用药,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3.
桃核承气汤首见于《伤寒论》,桃仁承气汤首见于《温疫论》,二者方名相似,又同为治疗蓄血证之方,后世医家不免将其混称,出现一方多名、同名异方的情况。桃核承气汤主治太阳蓄血证;温疫病胃腑实热当下而未下,温病热毒内陷血分形成瘀血,血分热瘀俱重,用桃仁承气汤深入血分,化瘀清热,瘀热共去。采用Jaccard相似度计算桃核承气汤和桃仁承气汤两个方剂药物组成的相似度,桃核承气汤与桃仁承气汤并非一方,药物组成方面的相似度为37.5%,药物剂量方面的相似度为54.37%。《伤寒论》之桃核承气汤非温病之桃仁承气汤,二者在方名、源流、药物组成及剂量和用药特点等方面皆有差异,故临床上有关蓄血证辨证用药时要审度病机,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段妍君 《光明中医》2012,27(10):1955-1956
仲景于《伤寒论》中创承气汤三方,以苦寒攻下之剂治疗阳明腑实之证,开下法治病之先河。后世医家于此法应用方面多有发挥,如清代医家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中又随证斟酌,或兼扶正,或兼养阴,或用导法,法活而机圆,实堪效法。今略做探讨,以期能明下法之纲目。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之桃核承气汤与《温病条辨》之桃仁承气汤,两方虽药物有出入,但均能治疗邪热深入下焦,与血相结之蓄血证。该证不但有少腹硬满疼痛拒按之症可征,而且还出现如狂、发  相似文献   

16.
热结旁流在《伤寒论》第321条曰:“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躁者,可下之,应大承气汤”。其证名见于《温疫论·大便节》。在《温病条辨》中对此证有更进一步论述:“阳明温病,纯利稀水无粪者.谓之热结旁流.调胃承气汤主之”.热结旁流是由于肠中实热积滞较甚,燥屎内结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少明篇设的三急下证,引起历代医家的争鸣。他们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三急下证的成因。笔者通过研究承气汤在《伤寒论》中的运用,用以方论证的方法,对少阴三急下证探讨如下。1承气场在《伤寒论》中的运用少阴三急下证,由于仲景论及的条文简单,很难阐述清楚,因而众说纷法。笔者认为讨论该证时,先辨清承气扬在《伤寒论》中的作用,这样就容易明了少阴病为何用大承气汤了。大承气场主治阳明腑实证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仲景在《伤寒论》中使用承气扬,除了列举燥屎引起腹胀满、大便难为主要指征外,还有“谵语”。《伤寒论》提及谵…  相似文献   

18.
杨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56-1757
增液汤、增液承气汤均出至清代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焦篇之阳明温病。六版《方剂学》教材将增液汤归类于治燥剂中滋阴润燥法 ,将增液承气汤归类于泻下剂中攻补兼施法。在教材P2 3 6,增液汤方解中最后一句写到“本方咸寒苦甘同用 ,为增水行舟之计 ,…” ;同时在P50~ 51,增液承气汤方解中又写到 :“此即《温病条辨》‘津液不足 ,无水舟停’之意… ,共成‘增水行舟’之剂”。笔者长期从事《方剂学》教学 ,对教材在不同章节 ,属不同治疗大法及其小法 ,不同 (程度 )的主治证 ,且药物组成、药性等均同而有异的二方 ,同称“增水行舟” ,疑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列举了《温病条辨》中焦篇有关下法的证治方药,借以说明吴氏以仲景三承气之方与法为基础,随证变通而增设了增液汤、增液承气汤、护胃承气汤、宣白承气汤、承气合小陷胸汤、新加黄龙汤、牛黄承气汤、导赤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小承气合茵陈蒿、黄连解毒汤等证治方药,辨证精细,各有所主,用之效验,对仲景学说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0.
1 桃仁承气汤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桃仁承气汤,由大黄五钱,芒硝二钱,桃仁三钱,当归三钱,芍药三钱,丹皮三钱所组成。主治温热之邪传入下焦,瘀血内结。笔者近日重读明代吴又可之《温疫论》,发现该书中所载之桃仁承气汤,药物与《温病条辨》之方相同,不过没有剂量。由此可以断定《温病条辨》中之桃仁承气汤来源于《温疫论》。注明∶《温病条辨》中的另一桃仁承气汤,来自《临证指南医案》。2 甘露消毒丹与神犀丹甘露消毒丹、神犀丹,为叶天士验方,王孟英将其收入《温热经纬》中。余阅清代魏之王秀编著的《续名医类案·疫门》说∶“雍正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