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报导了259名18~35岁育龄妇女的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水平,GMT为1.70(血清滴度倒数,含量为 0.0066IU/ml,以下类同),阳性率为8.11%,达到保护水平者占 6.56%。经1针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后,GMT为 124.08(0.48IU/ml),阳性率为 91.80%,保护率为 87.50%;经 3针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后,GMT为303.64(1.18IU/ml),阳性率与保护率均为91.96%。各年龄组免疫前后破伤风抗毒素水平多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
Bowie提出在进行破伤风类毒素初次免疫后,不需要进行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免疫,而是在受伤后,当有破伤风倾向时进行免疫注射。研究者对Bowie的观点提出了疑问,究竟什么样的伤口有发生破伤风的危险,在被调查的病人中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的伤口非常危险,需要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免疫。一位87岁的老翁右手偶然被擦破后,很快发展为严重的破伤风(血清破伤风抗体0.13IU/ml),他曾在30年前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加强免疫注射。尽管采用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类毒素、青霉素和外科清创等治疗措施,经过7周的全力抢救,终因血压下降、肌肉痉挛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状况。方法随机抽查部分1~40岁健康人群进行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百日咳抗体几何平均滴度1:77.63,抗体保护率21.97%;白喉、破伤风抗毒素平均滴度1.33IU/ml和0.73IU/ml,阳性率99.08%和81.92%。结论对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但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偏低,应大力推广百白破联合疫苗。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山东省正常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评价既往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工作质量,我们每年均有计划地对部分人群开展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现将1997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的采集 从综合监测点(县级)中随机抽取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2个乡,按<2,2~,5~,8~,11~,15~,20~,40~岁8个年龄组,每组抽30人;每人采血约0.2ml,分离血清,置-20℃保存待检.1.2 试剂来源与检测方法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标准破伤风抗毒素(4 IU/ml)、破伤风抗体致敏血球、对照血球和实验用稀释液(批号97—10).按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要求做间接血凝试验(IHA).1.3 结果的判定以“ ”的血凝滴度作为间接血凝反应终点,以血清中破伤风抗毒素≥0.00156 IU/ml判定为阳性(达到保护水平).待检血清抗毒素单位=待检血清终点稀释度×标准血清终点稀释滴度所含单位数,终点稀释度所含单位为0.0078IU/ml.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潍坊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状况,评价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2006年对青州、寿光2市采取划片轮转的方式,每个市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月龄至60岁人群80人,全市共抽取319人,进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免疫水平检测。[结果]百日咳抗体保护率为68.5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326.14,免疫成功率为79.66%;白喉抗体保护率为83.70%,抗毒素含量为0.1326 IU/ml,免疫成功率为90.00%;破伤风抗体保护率为86.52%,抗毒素含量为0.1472 IU/ml,免疫成功率为90.00%;3种抗体保护率均以2~4岁和15~19岁人群较高,20岁以上人群较低,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百日咳抗体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较白喉和破伤风低,2市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抗体中百日咳抗体保护率最低为68.57%,抗体水平较低,平均为1∶326.14;20岁以上人群白喉和破伤风抗体保护率较低,为68.18%~75.00%,抗体水平较低,抗毒素平均值分别为0.0398 IU/ml~0.1606 IU/ml。应加强疫苗在保存、运输、接种等各个环节的冷链管理,确保疫苗效价;开展成人白破二联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6.
测定孕妇破伤风免疫状况,可以估计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危险度。我们应用微量间接血凝法对成都地区城乡400例孕妇进行了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水平调查.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400例健康孕妇,平均年龄25.60±2.45岁,无破伤风病史,近1年内未注射过破伤风抗毒素.抽样静脉血分离血清。1.2 血清破伤风抗毒素测定.采用微量间接血凝法。破伤风类毒素致敏红细胞、对照红细胞和标准品抗毒素均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操作方法按照1984年全国计划免疫监测标准化会议制定的《间接血凝法测定白喉、破伤风抗体细则》进行。由专门实验人员测定。致敏红细胞敏感度为1:2048,相当于抗毒素0.005IU/mL.  相似文献   

7.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多次给马注射,待其产生大量抗毒素后,分离血清,再浓缩纯化制成,具有抗原性。外伤患者特别是污染伤口及穿刺伤,常规注射TAT是预防破伤风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TAT对人体是异种蛋白,注射后易引起过敏反应,故注射前需作过敏试验(皮试),确定个体对该药物的反应,以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及休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宁市1~4岁儿童及成人血清破伤风IgG保护性抗体水平,并比较两种试剂的检测效率。方法用间接ELISA法,两种试剂盒分别定性和定量检测儿童及正常成人血清破伤风IgG抗体,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度并评价之。结果儿童及成人血清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0%~76.0%和5.3%~6.3%;抗体水平中位数分别为0.228IU/ml和0.027 IU/ml;破伤风IgG抗体≥0.1 IU/ml者分别占57.8%和13.5%;两种试剂定性检测结果有很好的符合度。结论本地区1~4岁儿童及成人血清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较低,加强人群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8年广安市邻水县健康人群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乙型肝炎免疫水平状况,及时为免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邻水县随机抽取7个年龄组304名健康人群作为监测对象,进行麻疹IgG抗体、白喉和破伤风抗毒素、乙肝表面抗体和百日咳凝集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麻疹IgG抗体阳性(〉200mIU/ml)有289人,阳性率为95.07%;白喉抗毒素达到保护水平的有290人,阳性率为95.39%,抗毒素平均值为0.28IU/ml;百日咳抗体阳性(≥1∶20)有295人,阳性率为97.04%,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66.78%;破伤风抗毒素达到保护水平的有247人,阳性率为81.25%;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有164人,阳性率为53.95%;结论广安市邻水县健康人群麻疹、白喉和百日咳抗体达到标准水平;破伤风抗毒素和乙肝表面抗体未达到标准水平,需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58名加强注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破伤风抗毒素≥20 IU,白喉抗毒素≥2 IU)的成人(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2岁)进行了两年的随访,主要调查他们血中破伤风和白喉抗体的浓度.采用双毒素酶联免疫标准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1.
<正>破伤风抗毒素制剂的产生,为一些外伤病人对防治破伤风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出现破伤风或者是其他的可疑破伤风的时候,在进行其他外科处理的同时,应该及时的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或者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破伤风抗毒素对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异体蛋白(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清等处理所得),故注射后有可能引起过敏。那么对于破伤风抗毒素的皮试与过敏反应该进行怎样的处理呢?因为破伤风抗毒素有着引起过敏的可能,所以在临床使用前都应该进行破伤风抗毒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皮试与按照传统方法皮试对皮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7月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急诊外伤患者共6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把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均为324例。我们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皮试,即于患者前臂掌侧下1/3处皮内注射0.1 ml TAT皮试液,人体注入量为31.8 IU,20 min之后观察皮试结果;实验组患者按说明书上的方法进行,于患者前臂掌侧下1/3处皮内注射0.05 ml TAT皮试液,人体注入量15.9 IU,30 min之后观察皮试结果。结果 对照组TAT皮试液人体注入量和TAT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按药品说明书进行TAT皮试,更接近标准浓度要求的15 IU,有效降低了破伤风皮试的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儿童生性活泼好动,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外伤。为了预防破伤风的发生,就诊时家长常要求给孩子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其实,这大可不必。破伤风抗毒素虽然有预防破伤风发生的作用,但它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所得的血浆制成,是一种含有异种蛋白的抗毒素血清,注射后会  相似文献   

14.
求医问药     
儿童外伤后注射 TAT要注意雨田医生:孩子头部外伤,是否需要打破伤风?贵阳王女士“TAT”是预防破伤风的抗毒素,但它是一种异种蛋白抗毒寨血清,反复注射会刺激人体对其产生相应的抗体,不仅使药效降低,而且还易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得血清病。凡注射过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种疫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对外伤患者 ,进行破伤风抗毒素 ( TAT)注射 ,以预防破伤风。但是 ,很多患者皮试结果呈阳性反应。 TAT皮试阳性率高与什么因素有关 ?为此 ,我观察了 3 0 0例患者的皮试结果 ,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及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8~ 2 0 0 0年到我站门诊注射室进行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的 3 0 0例外伤病人的皮试的资料 ;3 0 0例患者按以前是否注射过 TAT分为两组已注组与初注组 ;再将已注组的 59例患者按有无TAT注射过敏史分为两组有过敏史组与无过敏史组。试剂采用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 ( 50 0 IU/支 ,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鄞州区健康人群破伤风抗毒素免疫水平 ,为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间接血凝法检测健康人群破伤风抗毒素水平。[结果 ]破伤风抗毒素阳性率为 97 3 % ,破伤风抗毒素几何均数 (GMT)为 0 0 5 68IU/ml。各年龄组之间GMT差异显著 (P <0 0 1)。不同性别间阳性率相近 ,育龄期妇女阳性率为 92 1% ,GMT为 0 0 171IU/ml。 [结论 ]对 >2 0岁的成人尤其是流动人口育龄期妇女采取加强 2剂的免疫策略 ,以有效地控制或消除新生儿发生破伤风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成都市健康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情况,评价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免疫效果,为优化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抽取成都市一、二、三圈层5个区(市)县,共调查1 105名健康人群人口和疫苗接种信息,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破伤风IgG检测。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人群总破伤风抗体浓度M为0.34 IU/ml,达到充分免疫或长期保护水平(>0.1 IU/ml)的率为68.60%。5个地区破伤风抗体浓度M在0.270 IU/ml^0.415 IU/ml之间(H=21.392,P<0.01),抗体浓度达到充分免疫或长期保护水平的率在63.96%~75.41%之间(χ~2=104.402,P<0.01);各年龄组破伤风抗体浓度M在0.030 IU/ml^0.955 IU/ml之间(H=599.017,P<0.01),抗体浓度达到充分免疫或长期保护水平的率在14.29%~95.83%之间(χ~2=690.965,P<0.001);男性破伤风抗体浓度(0.415 IU/ml)比女性(0.280 IU/ml)高(Z=-3.069,P=0.002)、男性(73.33%)抗体浓度达到充分免疫或长期保护水平的率也高于女性(64.96%)(χ~2=8.876,P=0.012)。结论需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流动儿童及郊区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建议在成年人群中引入第6剂次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的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费县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评价百白破三联制剂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随机抽取费县446名健康人群进行血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检测446人,百日咳抗体保护率为68.3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306.56;白喉抗毒索均值为0.11IU/ml,保护率为77.13%;破伤风抗毒素均值为0.12IU/ml,保护率为76.01%。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保护率,〈15岁组分别为76.53%、84.24%、83.42%。[结论]费县15岁以下健康人群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均有较高的免疫水平,但15岁以上人群的抗体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摸清济宁市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济宁市2-39岁健康人群中的540人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结果: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60.2%,37.0%达到保护水平,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例数(GMRT)为120;白喉抗毒素阳性率为82.0%,GMRT为109,抗毒素平均含量(ATC)0.107IU/ml;破伤风抗毒素阳性率为77.2%,GMRT为18,ATC为0.066IU/ml。25-39岁人群白喉、破伤风ATC低于其他年龄组,但均在保护水平以上。结论:本市的白喉、破伤风免疫水平较高,提示本市近期不会有白喉、破伤风流行;但百日咳免疫水平较低,提醒我们应做好其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施琴 《工企医刊》2006,19(5):49-49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5岁。因手指外伤于2004年8月15日来急诊外科就诊。手指伤口消毒缝合包扎后至急诊室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梭菌感染。用1ml含1500IU的破伤风的抗毒索药液取0.1毫升加0,9%氯化钠稀释到1毫升(即150IU)用0.1毫升(即15IU)在患者左前臂内侧作皮内试验.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见注射处皮丘扩大至直径3.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