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增生病与癌前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增生病是外科常见病,据报道,占乳腺外科门诊量的50%以上。多年来因该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体征不典型,组织病理学表现多样化,有些类型又有癌变的可能,这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现就该病与乳腺癌的关系做一总结。1病因一般认为该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主要是卵巢内分泌失调。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发生着周而复始的增生与复原,在此漫长的周期性变化中,激素水平和比例的失调,尤其是黄体素的减少或缺乏与雌激素的相对升高,导致腺体的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而垂体前叶激素分泌过多,卵巢激素的减少均可引起黄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肺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SD/CIS)的病理形态特点,为肺癌前病变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60例手术切除的肺癌和肺炎性大体标本,HE染色,显微镜下寻找各级增生病变,观察和分析SD/CIS的病理形态特点。结果:肺癌组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病变的发生率为23.9%(55/230)、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34.8%(80/230);在肺炎性组,轻度不典型增生病变的发生率为9.2%(12/130),无一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病变。54.4%(80/147)的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病变覆盖原有的支气管上皮细胞。SD/CIS的生长方式有两种,86.3%(69/80)为“蔓延型“生长,16.3%(13/80)为“假浸润型“生长。结论:SD/CIS主要存在于肺癌旁的各级支气管上皮。支气管上皮的SD/CIS不同于食管和宫颈等部位的癌前病变。依据WHO的分类标准,难以将覆盖支气管上皮的SD/CIS分级。实践中可以忽略覆盖在不典型增生病变之上的呼吸道上皮,只考虑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病变,将SD/CIS分为“低级“和“高级“两种病变。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研究70例良、恶性乳腺病变基底膜层粘蛋白(Laminin,LN)的分布;通过对连续切片进行偶氮荧光桃红染色,观察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肌上皮细胞的改变及其与LN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正常乳腺组织基底膜呈连续线状,肌上皮细胞为不连续单层环绕腺泡及导管。乳腺良性病变及原位癌未发生浸润时基底膜完整,肌上皮细胞增生。在浸润乳腺癌中基底膜缺损,缺损程度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加。各型乳腺癌中均见到癌性肌上皮细胞。在癌性肌上皮细胞附近以及两例恶性肌上皮瘤中基底膜减少或缺失。本研究表明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基底膜的分布有助于区别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人类肌上皮细胞参与基底膜的合成,当肌上皮细胞发生恶变时,其产生基底膜的功能下降,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总结134例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超声初步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0.04%(126/134),误诊为5.97%(81/134)。结论超声检查乳腺肿瘤方法简便,重复性强,无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前病变的病理和人群干预阻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食管癌前病变的定义进行了精确的描述和修正,使这一理论研究为食管癌的Ⅱ级预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就食管癌前病变的病理学研究和临床干预阻断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观点作一练这1食管癌前病变的病理学研究食管癌前病变是指与发生癌的危险性有关的一类粘膜上皮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它并非必然发展成癌,很多病例可维持较长时间(数年)不变,也可退会到正常状五。根据其性质和发展速度可分为两类.(1)发展缓慢的癌前病变,即组织形态学异常而呈良性经过,不出现肿瘤性克隆细胞增生这种病变见个炎症萎情和上皮柱状化生;(2)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7.
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粘膜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是指具有恶变潜能的胃粘膜病理学改变 ,主要包括肠生化、异型增生和腺瘤[1] 。由正常胃粘膜到胃癌不仅是顺次的形态学改变 ,而且有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凋亡相关基因失调控、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异常、端粒酶激活和微卫星不稳定等分子生物学基础。对胃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将有助于对胃癌发生机制及过程的理解 ,对胃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胃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以综述。1 原癌基因ras基因家庭包括h ras、k ras和n ras,它们分别定位于 11p、 12 p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浸润癌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关系以及与其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2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VEGF的表达 ,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间的关系。结果 ①癌肿中央MVD为 (10 1 4± 30 8)个 /mm2 ,而癌旁组织MVD为 (146 3± 5 4 2 )个 /mm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②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MVD为 (138 4± 5 2 1)个 /mm2 ,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MVD为 (97 8± 33 5 )个 /mm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③转移组VEGF表达阳性率为 87 7% (2 8/ 32 ) ,无转移组为 5 5 % (11/ 2 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④VEGF阳性组MVD为 132 5个 /mm2 ,而VEGF阴性组MVD为 91 2个 /mm2 ,MVD和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 <0 0 1)。结论 肿瘤细胞表达VEGF可能是微血管密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乳腺癌血管生成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总结54例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超声影像特征.结果:超声初步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0.04%(126/134),误诊为5.97%(81/134).结论:超声检查乳腺肿瘤方法简便,重复性强,无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1例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特殊乳腺炎性表现以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回顾和讨论文献报道的62例病例.结果: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起病时间短,淋巴结转移率高,5年生存率低于乳腺黏液癌.黏液分布上的病理学特点可资与黏液癌鉴别,免疫组化MUC1 /MUC4-可与转移性印戒细胞癌鉴别.结论: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虽少见,但生物学行为恶性度高,需通过其独特的病理特征鉴别,一经诊断应重视早期全身治疗包括采取极积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研究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图像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1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资料完整.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p53、Ki67、p63、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超声图像观察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内部回声为混合性回声,无回声区中见强回声,呈乳头状突起,后方回声增强,未见钙化灶,可见血流信号;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导管扩张或扩张的导管内见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后方回声未增强,可见钙化灶和血流信号.HE染色后显微镜下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中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衬覆的肿瘤上皮细胞核为低或中等级别,外裹纤维囊;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上皮细胞呈肿瘤性增生和异型,其中乳头型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无纤维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的上皮细胞中ER和PR均呈强阳性表达,p53、Ki67和CerbB-2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乳头内和病变周围肌上皮细胞中p63均呈阴性表达;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乳头内肌上皮细胞中p63呈阴性表达,而病变周围肌上皮细胞中p63呈阳性表达.结论 超声图像和病理学独特表现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3.
乳腺叶状肿瘤23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良性7例,交界性14例,恶性2例,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0岁。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腺上皮和不同异型性的间质成分混合组成。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需与分叶状纤维腺瘤、巨纤维腺瘤、乳腺癌肉瘤和乳腺肉瘤等鉴别,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易复发和转移,临床目前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年龄为49~86岁;肿块均位于左侧乳房,肿块界清,切面灰白或灰黄色,呈分叶状或囊性;镜下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有筛状和管状-梁状和突体型构型。肿瘤实质由腺上皮细胞、基底样细胞和皮脂腺分化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ER、PR和Cerb B-2均阴性,上皮细胞表达CK7、CK5/6和CD117;基底样细胞具有肌上皮细胞特征,表达CK5/6和P63。4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均无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随访3~6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情况发生。结论 乳腺腺样囊性癌为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预后较好,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鉴别诊断以及与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复习11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按WHO标准重新分类,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分三类:良性者6例,交界者4例,恶性者1例.乳腺叶状肿瘤临床易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此外,还要与癌肉瘤、其他肉瘤及化生性癌鉴别.结论 临床及病理均易误诊,病理诊断时应多部位取材,镜下以细胞最密集区为准,并做综合分析.此瘤易复发,良性者应做乳腺扩大切除术,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者应行乳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CLE上消化道检查患者的资料,根据已知胃黏膜病变的pCLE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pCLE诊断萎缩性胃炎(AG)、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包含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119例患者,共计154个胃黏膜病变。pCLE诊断AG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34%、91.09%,符合率为92.21%,κ值为0.83。pCLE诊断GIM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47%、92.16%,符合率为87.01%,κ值为0.72。pCLE与病理诊断完全型GIM的符合率为0.75,κ值为0.49;诊断不完全型GIM的符合率为0.79,κ值为0.48。pCLE诊断LGI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29%、87.50%,符合率为87.01%,κ值为0.66;pCLE诊断HGI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83%、97.17%,符合率为96.75%,κ值为0.92。结论: pCLE可用于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且诊断效能高,并可对GIM进行初步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细胞印片及快速石蜡切片在乳腺肿块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 117例乳腺肿块术中快速病检病例 ,进行细胞印片及快速石蜡切片诊断 ,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细胞印片制片时间 5min ,确诊率 97.4 % ;快速石蜡制片时间 2 0~ 2 5min ,确诊率99.1%。结论 细胞印片制片时间短 ,可用于乳腺肿块或其他肿瘤的术中快速病理诊断 ,必要时结合快速石蜡切片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乳腺肿块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超声诊断为乳腺癌179例中术后病理证实164例,符合率为91.6%;超声诊断为乳腺良性肿块161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153例,符合率为95.1%。超声提示典型乳腺癌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砂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血流信号较丰富。结论超声对乳腺肿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观察钼靶X线表现并与病理分级对照。结果:癌灶的X线表现为有钙化者23例(43.4%),有肿块者39例(73.6%),有结构扭曲者8例(15.1%)。级的肿块率高于级、级;级,级的结构扭曲率高于级。结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多样,不同级别的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