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临床康复》2011,(36):6824-6824
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中骨形成蛋白2及DLX5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胜华  周政  刘俊  阴金波 《华西医学》2010,(12):2177-2180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对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SVZa)神经干细胞DLX5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VZa神经干细胞,用BMP-2及其拮抗剂Noggin诱导SVZa神经干细胞,分别用免疫荧光染色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LX5表达变化。结果BMP-2组SVZa神经干细胞DLX5蛋白表达和DLX5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该效应能被其拮抗剂Noggin特异性地抑制。结论BMP-2是DLX5上游调节基因,可促进SVZa神经干细胞DLX5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背景:已有大量动物实验表明在成熟动物的大脑存在神经细胞的可再生区域,海马齿状回产生的新生神经细胞可以迁移到颗粒层,分化为有功能的神经细胞.目的:通过对神经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分化、迁移及存活的影响因素的探讨,为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方法:分别以"神经干细胞、PSA-NCAM、脑梗死","Neural stem cells、PSA-NCAM、Cerebral Infarc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 数据库1996/2009有关文章.纳入PSA-NCAM与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发生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48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在海马齿状回、侧脑室下区、嗅球等部位仍然存在神经再生能力,在这些部位存在大量神经干细胞,这些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再生的功能,中枢神经存在大量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细胞因子,其中PSA-NCAM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学术背景:神经干细胞移植是修复和替代受损神经元的有效方法,可部分重建细胞环路和功能,目前基础实验研究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癫痫和脑坏死等鼠炎和灵长类动物模型,已证实行为学训练可促进脑梗死大鼠齿状回区神经干细胞的迁移能力.目的:深入认识当前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及运动对其产生的影响,总结神经干细胞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枪索Pubmed数据库1994-01/2007-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Exercise Training,Neural stem cells,cells Induction,Movement disorder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07-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神经干细胞,细胞诱导,运动训练,运动性疾病",并限定文章语占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27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存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当前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运动引起神经干细胞的变化以及神经干细胞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技体育运动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29篇文献中,10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神经干细胞源于胚胎干细胞和成年干细胞,存在部位包括胚胎脑的端脑、小脑、海马、纹状体、大脑皮质、脑室/脑室下区、室管膜/室管膜下区、脊髓和成年脑的脑室下区、纹状体、海马齿状回、脊髓等处.神经干细胞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两个基本特性外,还存在转分化性(可塑性)、无限增殖分裂、可对称或不对称分裂、损伤或疾病状态下能刺激其增殖分化、迁移能力、低免疫原性等特征.神经干细胞能够特异性表达巢蛋白、波形蛋白、Musashil蛋白及RCI抗原.②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在神经干细胞在神经发育及损伤的修复中发挥作用.植入到神经组织后可整合入神经通路,使治疗基因的表达受到微环境调控.分化产生的神经细胞将逐渐替代有缺陷或死亡的神经细胞,是脑卒中、脱髓鞘病、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③在运动医学领域,神经干细胞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神经干细胞诱导成所需要的细胞类型用于防治一些常见的运动性疾病,诸如由于中脑的神经细胞变性引起神经递质多巴胺减少,导致运动功能发生障碍的帕金森氏病、运动性心脑血管疾病等.利用干细胞技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创伤小、方便易行且没有后遗症.结论:神经干细胞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相关的诱导分化、心肌损伤以及治愈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由于运动员的机体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因子网络,细胞活动受内环境信号间相互作用的调控,如何建立相应的机制或假说来解释观察到的各种相关运动所引起神经干细胞改变现象及体内效应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可被诱导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此外还具有基质细胞的特性,能够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支持造血功能,是组织重塑和功能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目的:对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的各种因素和涉及的常见信号转导通路进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8-01/2009-05),以"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osteogenesis"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1998-01/2009-05),以"成骨、骨形成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检索词.结果与结论:共收集108篇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形成蛋白的文献,中文31篇,英文77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实验设计科学性较差的文献,共15篇文献符合标准被纳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成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诱导分化条件,基本辅剂、骨形成蛋白及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均在此列,此外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办参与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过程.热休克蛋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成组织过程及应对外界刺激的保护效应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背景:某些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潜能,与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坏死、骨缺损等骨相关疾病有着理论上的相通性.目的:了解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01/2010-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http://www.cnki.net/)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文检索词为"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英文检索词为"chinese herb,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文献检索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纳入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等及其含药血清在体内或体外对人或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文献,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2篇文献,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背景的文献2篇;有关单味中药的文献5篇,其中补肾药4篇,补气药1篇;有关中药复方的文献10篇,其中补肾方6篇,补肾活血方4篇;有关中药有效组分的文献15篇.补肾、补气及活血类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但以补肾类中药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为体外大量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成骨分化及组织工程骨提供了更多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学术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属于TGF-β超家族的一类多功能分泌型信号分子,通过信号级联传导调节胚胎形态特征、组织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分化;还能促进干细胞沿不同的方向分化与凋亡.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不同类型的干细胞中,其信号转导途径呈多样化;目前原因还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表明可能与受体或其细胞中多重信号的整合作用有关.目的:综述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转导途径在几种类型干细胞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转导机制.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 2007-04/07的相关文献,检索词"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th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stem cell",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45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转导途径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转导途径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1篇文献中,2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属于激酶转导系统,可通过Smads或p38 MAPK通路传递信号,在转导过程中受多种细胞内外因素的调节.②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强弱、时间以及下游信号通路均对早期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产生重要影响,可能与Wnts信号通路等多重级联交互作用有关.③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抑制胰脏祖细胞的分化.骨形态发生蛋白4通过抑制分化作用和阻止其前体细胞的增殖这两方面来调节毛细胞数量,还能促进眼胚胎细胞的增殖与凋亡.骨形态发生蛋白和Nodal信号能通过与膜受体竞争性结合调节中胚层祖细胞的发育、增殖与分化.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受细胞内外多种因素调控,能调控各种来源干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调节靶基因的转录.但其只是干细胞特性的调节因子,不是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标记物.目前,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转导与整合作用的细胞学机制、信号转导作用的时间与空间位置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及修复神经系统功能损伤过程中,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定向诱导分化尤为关键.目的:以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为诱导剂,观察胎鼠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体外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6-12/2007-08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新生2d龄KM小鼠15只,孕16d Wistar大鼠40只,均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采用差速黏附法和振荡分离法纯化培养KM小鼠星形胶质细胞,收集传至第3代、培养5d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20℃冻存待用.体外分离Wistar胎鼠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加入含B27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传至第3代后按0.5×108L-1密度接种,设立2组:对照组单纯加入含体积分数0.1为胎生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予以自然分化,实验组加入已制备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胎鼠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胎鼠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阳性率.结果:培养的神经球细胞袁达巢蛋白,可分化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诱导分化7d后,实验组可见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酪氨酸羟化酶位于胞质及突起中;对照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在数量、细胞成熟形态上均未达到实验组水平.实验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分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35.296,P<0.01).结论:在体外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显著促进胎鼠室管膜前下区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对新生(P0天)大鼠脑室管膜前下区(anteriorsubventricularzone,SVZa)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显示新生大鼠脑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的mRNA表达。结果:新生大鼠的脑内广泛表达TGF-βmRNA,尤以SVZa区经喙侧迁移流(rostralmigratorystream,RMS)至嗅球的通路上最为明显,其强度又以SVZa区最强,阳性细胞数量最多,密度最大,RMS区域相对较弱,嗅球又见增多。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到阳性产物,但阳性产物主要沉积在胞核内。结论:SVZa区神经干细胞表达了较高含量的TGF-β,提示TGF-β参与了维持SVZa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状态,使SVZa区的神经干细胞处于适度稳定的增殖状态,而嗅球区表达量较高的TGF-β则可能主要参与促进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0.
背景:某些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潜能,与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坏死、骨缺损等骨相关疾病有着理论上的相通性。目的:了解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01/2010-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http://www.cnki.net/)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文检索词为"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英文检索词为"chinese herb,mesenchymalstem cel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文献检索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纳入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等及其含药血清在体内或体外对人或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文献,排除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2篇文献,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背景的文献2篇;有关单味中药的文献5篇,其中补肾药4篇,补气药1篇;有关中药复方的文献10篇,其中补肾方6篇,补肾活血方4篇;有关中药有效组分的文献15篇。补肾、补气及活血类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但以补肾类中药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为体外大量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成骨分化及组织工程骨提供了更多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1.
背景: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特定条件下可自组装成含IKVAV 纳米纤维凝胶支架,是一种天然的脊髓基质仿生材料.目的:进一步观察体外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对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取第2代新生 SD 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共培养作为实验组,设置神经干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组、单独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为空白对照组,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1,3,5,7,10,14 d 的细胞增殖与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MTT 法检测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对第2代新生 SD 大鼠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毒性.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率及向神经元分化的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细胞增殖均于第7天达峰值.MTT 法检测结果显示自组装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无细胞毒性.表明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纳米纤维凝胶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提高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最早作为生长因子被认识,近些年来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体内研究较多。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凋亡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孕14dSD大鼠胚脑皮质,体外先悬浮增殖培养后贴壁诱导分化。巢蛋白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以微管相关蛋白2、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取第3代神经干细胞向培养基中添加0.5,5,50,500U/mL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另设不添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对照组。应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检测神经干细胞凋亡,微管相关蛋白2检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的分化。结果与结论:加入≥5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球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显著下降(P<0.01),分化培养后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降低体外培养鼠胚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的凋亡率,促进其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3.
黄斐  赵际童  沈强 《中国临床康复》2012,(41):7647-7650
背景:目前对于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神经干细胞自身分化特性的变化研究的较少。目的:观察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体外分化的时间特异性。方法:利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胚胎皮质神经干细胞,取不同培养时间的神经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检测其分化特性的改变。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早期分化以神经元为主,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分化成神经元的比例下降,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增加,而神经干细胞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的潜能与培养时间无明显相关。提示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其分化成神经元的潜能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分化成神经胶质细胞的潜能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潜能无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Understanding stem cell-differentia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s important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stem cells and for finding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the context of cancer stem cells. To investigate genome-wide changes involved in differentiation, we have used immortalized neural stem cell (NSC) line (HB1.F3) and Olig2-induced NSC differentiation model (F3.Olig2). Using microarray analysis, we revealed that Olig2-induced NSC differentiation involves downregulation of Wnt pathway, which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TOPflash/FOPflash reporter assay, RT-PCR analysis, immunoblots,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Olig2-induced differentiation induces the expression of Dickkopf-1(Dkk1), a potent antagonist of Wnt signaling. Dkk1 treatment blocked Wnt signaling in HB1.F3 in a dosage-dependent manner, and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into astrocytes, oligodendrocytes, and neurons. Our results support cancer stem cell hypothesis which implies that signaling pathway for self-renewal and proliferation of stem cells is maintained till the late stage of differentiation. In our proposed model, Dkk1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ownregulating self-renewal and proliferation pathway of stem cells at the late stag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failure may lead to 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来研究发现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受到来自周围微环境中诸多调控因子的作用,其中音猬因子是神经胚胎发育过程中关键性的诱导信号,有望作为一种有效的诱导剂调节神经细胞的分化.目的:探讨音猬因子诱导恒河猴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信号分子表达变化.方法:常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恒河猴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组加入含FGF2、B27、胎牛血清的L-DMEM预诱导24 h撤离血清后,分别加入含0.5 μmol/L维甲酸或400 μmol/L音猬因子的DMEM诱导8 d,以未诱导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经神经元烯醇化酶荧光标记后,流式细胞仪筛选阳性细胞,应用RT-PCR与Western-blot法检测音猬因子和维甲酸诱导的细胞膜受体、细胞内信号蛋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音猬因子特异性膜受体Ptc、维甲酸特异性受体RARα、信号蛋白分子ptch1及Smad在正常细胞均有表达.经音猬因子诱导的细胞其Ptc表达上调,且随着诱导时间延长持续高表达,明显强于维甲酸诱导组及对照组(P < 0.01);其细胞内ptch1蛋白分子表达与此趋势一致,但不能引起RARα表达上调.经维甲酸刺激的细胞在诱导过程中没有激活Ptc通路,诱导4 d后RARα表达出现小幅上调并持续至6 d,但这一结果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tch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经音猬因子、维甲酸诱导的细胞Smad分子表达均上调,但无明显差异.证实音猬因子诱导方案通过持续激活其特异性受体途径参与细胞诱导分化过程,而维甲酸诱导方案和音猬因子诱导方案之间没有显著受体途径交叉.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后内源性干细胞的诱导修复.方法脊髓半横断后高压氧治疗,进行行为学评分、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后较对照组增多.结论高压氧使实验动物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加强,脊髓损伤后的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背景:胚胎来源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不仅受到诱导条件影响,也受来源胚胎胚龄的影响.目的:实验拟观察不同胎龄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能力.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7-03/2007-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室完成.成年孕SD大鼠30只,体质量350~400 g,由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许可证号码为SCXK(粤)2007-0034.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温桌硌П曜?DMEM/F12无血清培养液、B27添加剂、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为英国Gibco公司产晶;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1、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购自美国R&D公司:白血病抑制因子购自英国PEPROTECH公司:酪氨酸羟化酶抗体购自美国Santa Cruz公司;巢蛋白抗体、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为美国CHEMICON公司产品.方法:①分别于大鼠孕10,12,14,16,18天摸球法随机选取6只,麻醉后处死孕鼠,无菌条件下剖腹取胚胎,分离中脑腹侧脑组织进行神经干细胞培养.在含表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液中分别培养不同胎龄大鼠脑神经干细胞,经传代扩增后,在含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1、白血病抑制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诱导分化液中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②诱导分化6 d后观察分化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酪氨酸羟化酶染色标记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比率.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胎龄大鼠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生长情况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②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后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的比率.结果:①孕10,12,14,16,18 d胚胎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球在诱导分化液中贴壁生长,球内细胞从球体中央逐渐向外呈放射状生长,分化6天的细胞多数有1~2个长突起或有多个短突起.神经球经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大部分细胞胞浆染色呈阳性.②孕10,12,14,16,18 d胚胎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在诱导分化液中培养6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分化成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的比率分别为(10.3±2.5)%,(21.6±3.4)%,(16.7±2.8)%,(14.2±3.2)%,(8.9±1.8)%,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孕12 d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比例最高.结论:不同胎龄大鼠中脑的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能力不同,以孕12 d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远志皂苷元对体外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血清DMEM/F12 体外培养技术从新生Wistar 大鼠大脑海马中培养NSCs,添加不同浓度(0、1、2、4 μg/ml)远志皂苷元。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NSCs及其分化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NSCs能够表达Nestin,并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在同一接种密度条件下,远志皂苷元干预组的Nestin 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远志皂苷元能促进新生大鼠大脑海马NSCs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脉冲磁刺激对离体神经干细胞内CDK5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神经干细胞克隆在体外培养传代后,置于0.5Hz,1.44T的磁刺激,每天1次,30个脉冲;作用3d后诱导分化,用CDK5的特异性引物对诱导分化后0、48和72h的神经干细胞进行RT—PCR分析,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神经干细胞中CDK5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RT-PCR可见,对照组CDK5在分化前已有表达,随着分化的进展,CDK5的表达逐渐增强,至48h达高峰,然后逐渐减低;磁刺激组与对照组呈现相同的趋势,但在不同时间点CDK5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Western-Blot显示神经干细胞中CDK5蛋白的表达与RT-PCR的结果一致。结论:0.5Hz,1.44T磁刺激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时CDK5基因和蛋白表达,这可能是磁刺激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