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邻近组织瓣修复唇癌术后缺损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邻近组织瓣同期修复唇癌术后组织缺损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唇、唇颊组织瓣同期修复唇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22例。唇癌切除根据病变的部位及范围大小,采用唇组织全层“V”形或“W”形切除,术后根据唇组织缺损情况,设计采用残存唇组织、对侧唇组织或唇颊组织瓣修复缺损。结果:22例唇癌患者经2~10年随访无复发,唇形态及功能均理想。结论:采用唇、唇颊组织瓣是同期修复唇癌术后部分缺损的理想方法,手术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适合于半侧唇缺损的修复方法,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在上唇矩形切除的术式基础上进行改良,形成一种新的单侧颊部软组织滑行瓣用以修复上唇缺损.结果:4例单侧上唇大部缺损病例行改良的颊部软组织滑行瓣即刻修复,术后的上唇外形(即唇高、唇厚度、前庭沟深度)均恢复良好.结论:改良的颊部软组织滑行瓣较适用于半侧上唇大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下唇带血管复合组织瓣即刻修复半侧上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适合于半侧上唇贯穿缺损的修复方法,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在唇交叉组织瓣术式上进行改良,形成一种新的靠近口角的下唇带血管复合组织瓣旋转修复上唇缺损。结果5例单侧上唇大面积缺损,接受下唇带血管复合组织瓣即刻修复的患者,术后的上唇外形(即唇高、唇的厚度、前庭沟的深度)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改良的下唇带血管复合组织瓣较适用于波及口角的单侧上唇缺损。  相似文献   

4.
唇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的组织缺损,根据缺损的部位和范围,有多种修复的方法。唇缺损范围较广泛时,常规的方法多以口唇交叉组织瓣(Estlander-Abbe手术)、唇颊旋转滑行组织瓣(Gillies扇形瓣手术)修复。这两种手术方法均有组织瓣血运受阻发生  相似文献   

5.
颊部皮下蒂皮瓣在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唇缺损的修复方法尽管很多 ,但大于 2 / 3以上的唇缺损理想修复方法并不多见。虽然各种游离皮瓣为唇大部分缺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但是利用邻近区域组织瓣来恢复其正常解剖形态及肌肉活动能力仍是当今首先考虑的途径。利用双侧扁形瓣滑行仍是目前大多数资料推崇的方法之一 ,然而它是以牺牲对侧唇组织和二次口角开大为代价的 ,为患者增加了痛苦和负担。 1993年我国谢桂成首先报告了用颊部全厚肌蒂推进瓣修复唇缺损 3/ 4以上。作者自 1994年采用谢氏法修复 2 4例唇缺损 ,近 2年来 ,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又做了部分改进 ,认为它是一种技术可靠的修…  相似文献   

6.
双侧上唇矩形瓣修复下唇缺损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上唇瓣修复下唇大部分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下唇大部分缺损的患者采用双侧上唇矩形瓣修复,评价修复后的唇外形和功能。结果:所有患者的唇外形良好,没有出现大的疤痕,口唇闭合良好,无流涎和开口受限。结论:应用双侧上唇瓣修复下唇大部分缺损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7.
下唇缺损修复方法较多,但在某种程度上要牺牲正常组织,或留有明显瘢痕。作者参考Goldstein单侧红唇瓣修复半侧红唇缺损的方法,并加以改进,使用双侧红唇瓣修复下唇缺损5例。缺损重建方法取决于两种情况。一是单纯红唇缺损,直接选用双恻红唇瓣修复(图1);二是红唇伴有白唇缺损,使用双侧红唇瓣同时应用带有皮下蒂的V-  相似文献   

8.
唇缺损除导致患者面部外貌缺陷外,常引起面部功能障碍,如进食不便、语言障碍、咀嚼困难、流涎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唇缺损一般是指全层复合组织缺损,可由先天性疾病、炎症、外伤或肿瘤所导致,唇癌是造成唇缺损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唇癌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各单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许多患者术后唇外形与功能缺陷,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进一步规范唇癌切除术后修复重建的诊疗技术,使唇癌切除手术修复治疗更加标准化,提高唇癌切除后修复重建的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我们组织国内相关专家,讨论并制定了唇缺损局部组织瓣修复重建的专家共识。由于游离组织瓣修复唇缺损种类繁多,过于复杂,仅适用于局部组织瓣无法修复的情况,难以制定统一标准,故未纳入本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9.
贾振川  杨振群 《口腔医学》1991,11(4):171-173
本文对86例唇癌的有关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唇缺损的立即整复等的经验体会作了回顾和小结。本组中唇癌大多为分化良好的鳞癌,下唇发生最多占69.8%(60/86),男多于女,约5:2,多见于老年,平均发病年龄为59.8岁。本组唇癌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切除肿瘤与立即修复大多同时进行,术中转移综合瓣修复尽可能利用残留口唇、对侧组织或邻近组织。并介绍了大型颊组织瓣滑形推移的整复方法,报告了典型病例。作者认为对癌灶切除术后唇缺损采用成形术立即整复有许多优点:(1)可缩短治疗时间;(2)便于护理;(3)缺损周围组织处于正常状态便于手术成形、延伸和转移修复,术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降下唇肌瓣和胸锁乳突肌瓣联合修复口底全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010年5月—2013年9月间,对5例口底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遗留的口底全层软组织缺损采用降下唇肌瓣和胸锁乳突肌瓣联合修复。通过观察组织瓣成活、伤口愈合、舌活动度及唇和颏部外形等情况,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随访3-15个月,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出现伤口感染和口颈瘘,舌活动良好,唇和颏部外形良好。结论:降下唇肌瓣和胸锁乳突肌瓣制备简便,创伤小,两者联合应用是口底全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修复鼻翼缺损简单易行、形态效果佳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30例鼻缺损患者,其中额部中央皮瓣3例,以一侧滑车上血管蒂经鼻根皮下隧道穿行到鼻部缺损区;鼻唇沟组织瓣者17例19侧,均设计蒂在上的组织瓣;耳廓全厚三明治式游离瓣10例11侧。结果:额部中央皮瓣3例,鼻唇沟组织瓣17例全部成活;耳廓全厚三明治式游离瓣10例,其中1例首次移植坏死,第2次手术成功。结论:扩张增容后的中央额瓣是全鼻缺损再造的首选治疗方案;整复鼻翼、鼻尖缺损,单侧鼻唇沟皮瓣长度在4~5cm,宽度在1.2~1.5cm为佳。耳廓全厚三明治式游离瓣,宽度在1.8cm以内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带蒂瓣修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带蒂(肌)皮瓣或黏膜瓣修复颊癌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3年,39例颊癌术后缺损行带蒂瓣修复的病历资料,其中颈阔肌瓣修复12例,舌瓣修复9例,额瓣10例,胸大肌瓣3例,颏下岛状皮瓣2例,腭瓣、胸锁乳突肌皮瓣各1例,舌瓣联合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缺损1例。结果:39例颊癌术后缺损的带蒂瓣修复中,成活或基本成活34例,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3例,成活率为87.2%。结论:带蒂瓣是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经验。方法:临床应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30例,其中面部6例,颊部9例(伴下唇缺损1例,口角缺损1例),舌部9例,口底2例,磨牙后区1例,硬腭1例,上唇1例,下唇1例。术后观察组织瓣生长情况以及修复效果。结果:男性患者组织瓣上生长胡须,2例静脉回流障碍,1例组织瓣坏死,其余成活良好。缺损部位修复后,基本恢复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结论:颏下岛状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前臂皮瓣与胸大肌皮瓣在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臂皮瓣和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口腔癌患者在常规联合根治术后,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前臂桡侧皮瓣游离移植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缺损,B组采用胸大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A组13例(86.67%)前臂皮瓣顺利成活,B组皮瓣成活率100%。A组中有6例患者虎口感觉消失、4例患者供区颜色极深或极浅;B组中有4例女性患者术后两侧乳房不对称。结论:前臂皮瓣和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两种皮瓣均适用于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胸锁乳突肌瓣与常用游离皮瓣用于不同年龄、原发灶大小及部位、颈部淋巴转移及全身情况的口腔癌患者的信息,为胸锁乳突肌瓣临床适应证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8年3月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同一术者手术的口腔癌患者58例,其中鳞状细胞癌53例,腺样囊性癌4例,下颌骨肉瘤1例。应用胸锁乳突肌瓣28例、游离皮瓣30例对口腔癌缺损进行同期修复。采用SPSS 22.0软件包分析2种皮瓣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信息及术后功能状况。结果 与游离皮瓣相比,应用胸锁乳突肌瓣的患者原发灶面积多属T1~T2期,部位集中于舌、下牙龈、口底、舌根或口咽,平均年龄较大,术前合并全身疾病较多,手术费用低,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少,气管切开率低(P<0.05)。术后随访提示,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相仿(P>0.05)。结论 口腔癌患者手术缺损选用胸锁乳突肌瓣或游离皮瓣修复,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原发灶大小及部位、颈部淋巴转移及全身情况等多种因素。对于高龄、原发灶较小、合并全身疾病较多的患者,建议多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缺损。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using cervical myocutaneous flaps for re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oral defects. PATIENTS AND METHODS: One hundred thirty-one cervical pedicle flaps were used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defects after resection of oral cancer. Primary sites of the lesions were the tongue, buccal mucosa, floor of the mouth, and lower gingiva. RESULTS: 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s were used in 53 cases, sternocleidomastoid flaps in 47 cases, and platysma flaps in 31 cases. Among the 131 patients, there was complete necrosis of the skin paddle in 5 cases and partial necrosis in 7 cases. The success rate was 92.5%, 89.4%, and 90.3%, respectively for the 3 types of flaps. CONCLUSIONS: It was concluded that cervical pedicle flaps have clinical value in selected patients needing reconstr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defects after intraoral cancer surgery.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下蒂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放射性骨坏死致口腔面颈部软组织缺损,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在对斜方肌及其血供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颈横动脉浅降支为蒂,设计下蒂型斜方肌皮瓣,皮瓣转移修复因放射性骨坏死致口腔、颌面及上颈部软组织缺损9例,共11侧。术后随访1~6个月,观察皮瓣生长情况和患者张口度的变化。结果:临床应用该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及颈部组织缺损9例,其中2例采用双侧肌皮瓣转移修复,除1块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外,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且术后患者张口度最大者增加2.5cm。结论:下蒂型斜方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及上颈部组织缺损的效果良好,成功率高,方法可靠,操作简单,是一种治疗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肩胛骨及邻近瓣在颌面复合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肩胛骨及其复合瓣在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因不同原因造成部分颌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实施肩胛骨及其复合瓣修复治疗,术前根据不同部位颌骨、软组织、皮肤缺损量的大小。选择肩胛骨及与其匹配的肌瓣或肌皮瓣;术中顺向或逆向寻找血管蒂,制备肩胛骨及肌瓣或肌皮瓣,吻合血管后,先固定肩胛骨,后关闭软组织。结果:除1例因血管栓塞、修复失败而改用胸大肌皮瓣外,其余11例组织瓣全部成活,咬合关系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与其他游离组织瓣相比,肩胛骨及其复合瓣具有切口隐蔽、单一、对供区功能影响小、修复组织范围广等特点.其修复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胸锁乳突肌皮瓣、额肌皮瓣与钛板联合修复口腔颁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47例舌癌、19例口底癌行颌颈联合根治术遗留的下颌骨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采用大小为6 cm×7 cm带蒂胸大肌肌皮瓣、3 cm×5 cm胸锁乳突肌皮瓣、额肌皮瓣与钛板即刻修复.对1例上颌骨骨癌遗留的巨大缺损,采用大小为9 cm×2...  相似文献   

20.
用面动脉肌皮瓣修复舌及其毗邻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面动脉肌皮瓣修复舌及其毗邻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面动脉肌皮瓣修复27例患者舌及其毗邻组织缺损,供区伤口直接拉拢缝合。观察皮瓣的成活、修复区外形及口腔与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25个皮瓣完全成活,2个皮瓣有部分尖端坏死,坏死部份经处理后痊愈。修复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面部畸形。结论:面动脉肌皮瓣是修复舌及其毗邻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