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疾病谱变化规律划分灾难医学救援阶段及其意义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目的探讨划分地震灾难后医学救援阶段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按WHO灾难医学救援疾病分类法,分为外伤/伤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出血性肠炎、急性肠炎和其他共5类疾病。以对巴基斯坦和印尼两次国际救援中所救治的疾病种类为依据,分析灾后3~37 d疾病谱变化规律,划分出地震灾难医学救援三个阶段。结果灾后1周内,外伤/伤口类疾病为主,巴基斯坦和印尼分别占61.46%~79.52%和61.48%~72.35%。1周后,其它类内科疾病明显上升,分别占33.93%~71.11%和31.50%~52.11%;且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病率较高。印尼灾后6~16 d,出血性肠炎病例时有检出(6/2779),约占2/1000人;巴基斯坦灾区未检出出血性肠炎病例,急性肠炎检出例数较高,约占35/1000人。结论将灾难医学救援时间划分为:①早期或应急期(灾后6 d内),以外伤/伤口类疾病为主,抢救生命为首位。②中期或亚急期(灾后7~30 d),各类疾病均有较高发生率。此期需要大量医疗资源以降低患者致残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防治传染病暴发流行。③晚期或恢复期(灾后1~3个月),疾病谱接近或略高于当地常见病、多发病。此期当地医疗自救能力仍差,需要大量医疗资源以治疗各类疾病,同时应重视卫生防疫工作。三个阶段的划分对指导灾区疾病救治、传染病防治、医疗资源的调用有指导意义。对参加国际救援时,出队时间掌握,各类人员、专业、药品器材及设备的配备奠定基础。对当地政府灾害自救决策和我国政府实施救援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地震后1周转运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患者伤情情况,为今后地震伤员救治提供借鉴。方法:统计了地震后1周转入我院的地震患者入院时间,涉及收入诊治的科室,伤情分类,震后手术室每日手术开展台次。结果:入院时间有2高峰,分别出现在震后1d和震后5d。收治科室位居前3位的是:骨科,康复科,神经外科。伤员伤情位居前三位的是:多发伤,四肢及脊柱骨折,头颅外伤。其中多发伤占30.1%。结论:震后救援中,主要救治时期是震后前3d,早期集中各种资源针对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后对我国紧急救援体系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发展.方法 总结汶川地震医学救援的经验,分析我国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发展措施.结果 汶川大地震医学救援过程中,医疗救治与防疫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紧急救援体系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早期.医疗救援信息资源缺乏,救援力量使用不合理,指挥协同机制不顺,应急预案陈旧落后,医疗救治不规范等.结论 在新形势下应不断完善我国灾害医学救援体系.学习国际先进救援理论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加强灾害侦察和信息收集能力,为医学救援指挥决策、灾后分析总结和科学研究提供准确依据;确立灾害及突发事件指挥体系,统筹安排医学救援力量,发挥整体效能;完善医学救援预案;统筹整合军地方救援力量,发挥协同作战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重视超声技术在地震灾害急危重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提高我国灾害医学救援水平。方法:根据近年来我国历次重大地震医学救援中超声技术对急危重伤员的救治经验,综合分析。结果:超声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历次重大地震灾害的医学救援中,对颅脑外伤、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以及四肢骨折等急危重伤情的快速甄别发挥了重要的救治作用。结论:超声技术将在地震急危重伤员的科学救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震后1~14天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时效与绩效,验证和完善汶川经验,为全球类似地震应急医学救援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收集整理震后14天内官方信息通报、公开文件资料、新闻发布、网站信息等数据,并检索国内外地震医学救援相关文献,系统回顾、描述性分析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时效和绩效。结果基于汶川经验,芦山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的特点为:①科学评估灾情与伤情,合理调度人力、资金与物资,以省内区域力量救援为主;②“四集中”治疗危重伤员,创造了震后14天集中治疗0死亡的新记录;③检验、丰富和完善汶川、玉树与彝良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经验,为全球地震医学救援提供循证决策的一手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芦山地震伤病员疾病谱的实际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芦山地震应急药品使用的合理性。方法以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为评价指标,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分析芦山地震后1月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伤病员应急救治药品的使用情况是否为其伤情/病情所需及其合理性。结果震后1周,地震伤员以外伤和伤口感染类为主,主要选用抗菌药物。震后4周,地震病员以非外伤性疾病和内科疾病为主,主要选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用药。在可计算DUI值的49种药物中,注射给药多于非注射给药(59.18%vs.40.82%)。DUI值=1者仅12.24%。DUI值<1者(均值:0.65)占38.78%,提示用药量不足。DUI值>1者(均值:1.77)占46.94%,提示用药可能过度。结论震后1月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各系统疾病用药基本为对症对因用药,且用药及时。采用常态下DUI=1判断应急药品使用合理性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地震灾害后呼吸系统疾病谱,探讨地震后呼吸系统疾病特征及其防治经验.方法 依据第三军医大学所有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德阳、映秀、理县、汶川)医疗队诊治的呼吸系统疾病及第三军医大学三所附属医院救治的后送地震伤员中的呼吸系统疾病数据分析灾后1~4周呼吸系统疾病谱,分析野战条件下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经验和对药品、器械的需求.结果 5·12震后1~4周,第三军大学赴灾区医疗队共诊治呼吸系统疾病3854例,第三军医大学三所附院收治病例中发生呼吸系统疾病829例.灾后第1、2、3、4周,呼吸系统病例数分别为:674、1058、1606、1345例,疾病种类达20种.发生率排名前5的分别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38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50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4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301例)、哮喘(243例).呼吸系统危重症包括:咯血、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肺挫伤、气胸.所用药物包括14类共41种,其中抗生素、化痰药及止咳药用量最多,而止血药、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及解痉药物在危重症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便携式呼吸机、气管插管器械、指氧监测仪、胸腔穿刺包及胸腔闭式引流包是野战条件下呼吸系统疾病急救必需的器械.结论 地震灾后1~4周,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至第3周达高峰,第4周稍有下降.病种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危重症的发生率约为17%.药品及器械准备除考虑常见病的诊治外,还需兼顾危重症所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雪灾春运时大量密集人群长期滞留的紧急医学救援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2日至2月6日雪灾春运期各类急诊患者20 966例的临床资料,对医学救助现场医疗中各系统疾病的构成比,院前急救的特点以及院内急诊门诊和危重病急救情况与日常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现场医疗中以呼吸道疾病(57.3%)、消化道疾病(25.5%)和外伤(6.2%)为主,院前急救中以外伤、晕厥、昏迷、抽搐的呼叫为主,但空车率高达30.3%,院内急诊与现场医疗情况相似,外伤中以四肢外伤(56%)和头部外伤(24%)发病率最高,在严重创伤患者中,高处坠落伤的发生率较高(35.7%),外伤致死的2例中,1例因踩踏死亡,另1例为高处坠落伤并电击烧伤.结论 大型综合医院足城市灾害医疗救援中的主体,应把医院应对群体性灾害的能力列入医院质量考核指标,只有认真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才能高效地进行紧急医疗救援,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灾难救援中远程医疗救援的作用和地位。方法:以汶川和玉树地震救援为例,分别收集两次地震中湖北省紧急医疗救援队接诊的1801例和19例地震伤病员资料,分析病情特点、救援方法、实际效果与病员流向。结果:汶川地震接诊1801例伤病员中,外伤病例明显多于其他病种(P<0.01);外伤病例中,单部位伤多于复合伤(P<0.01),且以四肢损伤居多;伤病员在地震后1周内最多,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对所有伤病员进行了检伤分诊,科学规范地进行了院前急救处理,1206例患者在震区部队医院或当地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手术或其他稳定病情措施后分流至德阳、成都等其他地区,救治效果良好。玉树接诊伤病员全部为地震造成的外伤病例,灾区救出伤员、规范处置后全部转运至机场,与空军合作,全程跟踪救护伤病员,抢救转送了19位藏族同胞,无一例死亡。结论:远程医疗救援的快速启动响应,对规范灾区医疗救治秩序,及时有效救治短期内出现的大批伤病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绵竹模式"探索了一条远程医疗救援的新模式,在玉树救援中得到了检验与升华,为今后开展灾难救援探索了一条远程医疗救援组织与灾区医疗部门合作、与部队救援力量合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慧萍  王鑫  赵延杰  余娟  陈燕  殷燕斌 《华西医学》2014,(11):2116-2118
目的分析医疗救援队在芦山地震中药品使用情况,总结地震救治的药品供需经验。方法对2013年4月22日-29日医疗救援队在地震灾区宝兴县实施医疗救援中,按世界卫生组织灾难医学救援疾病分类法,对疾病分类与疾病使用的药品量进行统计。结果前30位药品以救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药品为主,其次依次为四肢扭伤药品、消化道疾病药品、皮肤病药品。结论根据疾病谱分类特点,可预计地震灾区阶段性药品的需要量,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