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目的观察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4个部位采血在婴幼儿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不同采血部位将352例婴幼儿分为桡动脉采血组92例、肱动脉采血组94例、股动脉采血组73例、足背动脉采血组53例。比较不同部位动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穿刺点血肿及误入静脉发生率均较其他3组低(P0.05);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其他3组(P0.001)。结论桡动脉是婴幼儿动脉穿刺的首选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次性头皮针联合BD动脉采血针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NICU危重患儿78例应用一次性头皮针联合BD动脉采血针桡动脉穿刺采血193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 穿刺一次成功率达90%,二次成功率达%%;避免了采血量不足,降低了穿刺并发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结论 在NICU危重患儿中应用一次性头皮针联合BD动脉采血针桡动脉穿刺采血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不同动脉采血部位的对照分析,探索更适合于新生儿的动脉采血部位.方法 选择新生儿科需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3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采血,并对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率及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均P<0.05),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及产痛情况明显低于后2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动脉是适合于新生儿采血的部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减轻患儿穿刺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综述早产儿病理生理特点对动脉采血影响及动脉采血的解剖定位、穿刺方法、穿刺后止血、疼痛干预及穿刺困难处理现状。发现早产儿动脉采血部位主要有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头皮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胫后动脉采血凸显优势,处于推广应用阶段,有可能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开胸手术的病人术中应用体外循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所以术后要对循环、呼吸进行系统管理。血气分析是判断呼吸、循环功能状态及酸碱平衡有无失调的一项重要检验措施故常需频繁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但反复穿刺动脉给病人造成疼痛、紧张、穿刺部位血肿及可能动脉栓塞形成等不良反应。为了寻找简便、无创、无痛的采血方法,并节省病人血液,我们用动脉测压管“三步采血法”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可行性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背动脉穿刺采血在全麻苏醒期患者动脉血气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0例全麻手术在复苏室苏醒时行血气分析的患者分为3组,160例从足背动脉采血,142例从桡动脉采血,128例从股动脉采血。比较3组患者采血后按压时间、1次采血成功、误入静脉和血肿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采血后按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足背动脉组按压时间最短,股动脉组按压时间最长。3组患者1次采血成功、误入静脉和血肿发生情况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足背动脉组1次采血成功率最高,误入静脉和局部血肿发生率最低。结论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选择足背动脉穿刺进行血气分析,具有按压时间短、1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两种动脉血气采血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动脉血气采集的成功率.[方法] 对采用传统动脉采血针(一次性5 mL注射器)与新型动脉采血针(一次性动脉血气采血针)穿刺成功率及采血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新型动脉采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动脉采血针,误入静脉、凝血发生率低于传统动脉采血针.[结论]新型动脉采血针可提高动脉血气采集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宋爱梅  刘璇  葛永春 《全科护理》2013,(18):1650-1651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136例行动脉穿刺采血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垂直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40°~60°角斜刺法采血,比较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织损伤发生率及病人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进针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可减轻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彭德珍  刘雪群 《护理研究》2009,(5):1262-1262
[目的]提高动脉血气采集的成功率。[方法]对采用传统动脉采血针(一次性5mL注射器)与新型动脉采血针(一次性动脉血气采血针)穿刺成功率及采血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新型动脉采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动脉采血针,误入静脉、凝血发生率低于传统动脉采血针。[结论]新型动脉采血针可提高动脉血气采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新生儿经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比较,探索一种便捷、安全、实用的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对入院治疗的新生儿150例随机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各75例。并对两组采血方法中一针穿刺成功率和穿刺采血所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动脉途径采血一针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穿刺采血所需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桡动脉采血法可替代股动脉采血法,是一种便捷、安全、实用的动脉采血方法,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动脉测压管中采血与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血管外科手术,尤其是体外循环术中及术后的病人,需频繁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监测体内血氧饱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情况;[1]而直接从动脉测压管中采血,不仅避免了因反复穿刺动脉给病人造成的疼痛、紧张、穿刺部位血肿及动脉栓塞等不良反应,又具有方便、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胫后动脉采血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300例需采血的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胫后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颞浅动脉穿刺,将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形成淤斑或血肿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穿刺部位淤斑或血肿情况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胫后动脉采血与颞浅动脉采血相比较,两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相近,胫后动脉穿刺后不易形成局部淤斑或血肿,不受患儿头部输液影响,也不影响机械通气治疗,是继桡动脉之后又一理想采血部位.  相似文献   

13.
动脉血气分析可以监测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判断急、慢性呼吸衰竭的程度,并为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股动脉管腔粗大,搏动感强,易于采取,临床中常选其作为采血部位。但股动脉位于腹股沟内,取血时对体位要求较严格。临床中一些不清醒患者,或因病情原因不能平卧者,常不能有效配合护士进行采血;其次股动脉较滑不易固定,频繁穿刺易造成穿刺部位感染、局部血肿、动脉血栓栓塞、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采血部位的选择对穿刺疼痛、成功率、血肿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需要进行采血的63例3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肱动脉采血、桡动脉采血两组,比较两组患儿血肿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的满意度及疼痛评分。[结果]桡动脉采血组患儿疼痛评分(6.42±2.1)分低于肱动脉采血组(8.27±1.46)分;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高于肱动脉采血组;血肿(瘀青)发生率低于肱动脉采血组(P0.05)。[结论]采血部位选择桡动脉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疼痛,降低血肿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较小儿经颞浅动脉与桡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方式的效果,寻求最方便、有效的采血方法。【方法】选择本院择期下行全麻手术的患儿100例,年龄6个月至8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分别经颞浅动脉(T组)和桡动脉(R组)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质量及手术类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R组比较,T组采血一次成功率较高、穿刺所需时间缩短,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穿刺并发症及血液标本凝固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颞浅动脉采血相对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对血液标本无明显影响,不增加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且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所需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开胸手术的病人术中应用体外循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所以术后要对循环、呼吸进行系统管理。血气分析是判断呼吸、循环功能状态及酸碱平衡有无失调的一项重要检验措施故常需频繁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但反复穿刺动脉给病人造成疼痛、紧张、穿刺部位血肿及可能动脉栓塞形成等不良反应。为了寻找简便、无创、无痛的采血方法 ,并节省病人血液 ,我们用动脉测压管“三步采血法”采血 ,进行血气分析的可行性探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0例病人均为全麻低温体外循环术后病人 ,均带有动脉插管 ,其中男 2 1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00例需采血的住院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胫后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桡动脉穿刺,将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形成瘀斑或血肿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采用胫后动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45例、占90%,局部形成瘀斑2例、占4%;对照组采用桡动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46例、占92%,局部形成瘀斑6例和血肿2例、占16%.结论 2种方法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相近(P〉0.05),但胫后动脉穿刺后不易形成局部瘀斑或血肿(P〈0.05),胫后动脉是继桡动脉之后又一理想采血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动脉穿刺采血方法。方法对急诊ICU收治的168例采取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采血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三种穿刺方法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率、按压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外伤患者和非外伤患者在股动脉穿刺成功率上存在差异。结论足背动脉采血成功率较高,比股动脉、桡动脉采血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且足背动脉穿刺按压时间短,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节约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工作强度,值得在急诊ICU日常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展胫后动脉穿刺,对于住院时间长、病情危重需要做动脉采血的患儿多提供一个穿刺部位。方法将本科收治的180例极低体重儿随机分成3组:A组60例,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60例,采用肱动脉采血;C组60例,采用胫后动脉采血。比较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和患儿哭泣时长。结果 3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操作时间和患儿哭泣时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经胫后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较高,操作时间短,对患儿疼痛刺激小,患儿哭泣时间短,可以作为一个采血部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万秀玲 《家庭护士》2007,5(4):25-27
[目的]比较头皮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两种方法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穿刺成功率.[方法]新生儿110例,其中5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股动脉穿刺,60例采用头皮动脉穿刺采血.[结果]股动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40/50),头皮动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7%(5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头皮动脉穿刺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是一项符合临床需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