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目的 比较间接粘结技术中使用两种不同转移托盘及不同牙列拥挤度时的托槽转移精确度.方法 收集30名患者的上颌或下颌硬石膏模型,各取2付,在之后的托槽转移步骤中根据用单层膜片和双层膜片制作间接粘结的转移托盘,分为A、B两组;根据其牙列拥挤度、1为轻度及以下拥挤,2为中度拥挤,再分为A1、A2、B1、B2组,每组中各有15付模型.模型上粘结托槽后经CBCT扫描并重建数字化三维模型,分别用单层膜片(A1、A2组)和双层膜片(B1、B2组)制作间接粘结的转移托盘,将转移托盘重新放回初始模型完成托槽粘结,再次经过CBCT扫描并重建数字化三维模型,通过Geomagic软件比对前后的数字模型,比较托槽位置在转移过程中的变化程度.结果 托槽转移前后的最大距离及平均距离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平均距离的标准差大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平均距离的标准差大于A1、A2、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单层膜片和双层膜片的间接粘结技术托槽转移精确度无显著差异,单层膜片的稳定性更佳;牙列拥挤度增大会使托槽转移的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体外牙体聚合度测量仪的研制并对其精确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基牙牙体聚合度的基本原理,利用现有的简单器械,稍加改装,设计制作体外牙体聚合度测量仪,用其测量12个后牙基牙的聚合度,并与用3DCaMega光学三维扫描系统所测量出的基牙牙体聚合度进行配对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结果体外牙体聚合度测量仪及3DCaMega光学三维扫描系统两种测量方法测量牙体聚合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56)。结论体外牙体聚合度测量仪满足了设计的需要,精确度高,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能够在教学和临床中进行广泛地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CBCT的普及,术前制作手术导板引导种植体植入,可以实现以修复为导向的精确植入,提高修复质量,减少手术创伤,节省时间,降低技术敏感性,特别是连续多牙缺失,无牙颌及牙槽骨条件较差的患者。但因患者个体差异、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种植系统及导板设计软件、引导系统、制作方法、术中应用,甚至医生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发生误差,每个因素产生的误差逐步累积,影响最终手术导板的精确性,甚至不得不放弃导板改为自由手操作。本文就数字化种植手术导板的组成、虚拟设计与制作步骤、术中应用等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为数字化手术导板在临床的准确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使用的普通石膏与超硬石膏尺寸精确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脱蜡技术进行义齿修复的牙科领域中,模型材料有许多种,使用最广泛的为普通石膏、国产超硬石膏及进口超硬石膏,国外还有使用环氧聚合树脂、Silverplated等材料的,它们都各具优缺点[1]。由于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义齿制作的准确性,因而模型材料...  相似文献   

5.
正畸托槽的精确定位和足够的粘结强度,是正畸治疗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正畸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托槽间接粘结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对托槽间接粘结技术的托槽粘结精确度、粘结强度的研究和发展前景做出综述。  相似文献   

6.
X线检查是口腔临床非侵入性观察牙槽骨变化的常用方法。数字化X线技术与普通X线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牙槽骨病变诊断的精确度。本文主要介绍了口腔科数字化X线技术的优点、两种直接数字化X线技术在检测牙槽骨骨质和密度变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模拟临床中个性化钛补件修复不对称骨缺损的制作过程,比较个性化钛补件、树脂补件与健侧骨组织间的精确度.方法 选取新鲜猪头模拟单侧颧弓缺损,利用健侧数据修复制作缺损部位的树脂补件及个性化钛补件,通过测量,比较树脂补件、个性化钛补件及健侧颧弓标本之间的误差.结果 三组测量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结果无明显差异.树脂补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一种标准化、可重复、简易的数字化评估方法,精确评估计算机辅助游离腓骨下颌骨重建术后效果.方法 通过对20例因肿瘤致下颌骨缺损后行计算机辅助游离腓骨下颌骨重建手术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在Mimics Research 21.0及3-matic Research 13.0软件辅助下对重建术前与术后冠状向、矢状向与轴向...  相似文献   

10.
口腔种植修复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无牙颌患者的主要方式之一.与传统种植手术相比,计算机辅助下的数字化引导种植手术具有精确度高、患者满意度高、手术时间短、疼痛少、出血少、术后肿胀轻等优点,因而更受医师与患者青睐.目前临床上对数字化种植导板研究多为对其精确度的探讨,致力于进一步减少手术误差.本综述旨在介绍数字化种植导板中黏膜支持式导板在无牙颌种植术中的应用,对黏膜支持式种植导板的制作流程、优缺点、精确度、影响因素及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数字化模型三维配准方法,观察模型表面特点及扫描方法对口内直接扫描精度的影响.方法:对石膏和树脂材质的上下颌牙列模型分别以仓式扫描仪和口内扫描仪进行6次重复扫描,验证扫描仪的精确度.然后以仓式扫描仪获得的数字化模型为参考模型,口内扫描仪采用3种不同扫描方法获取的数字化模型为配准模型,通过三维配准技术,对比二者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双膜透明矫治器对兔下颌中切牙进行正畸移动,评价双膜透明矫治器移动牙的效果。方法:选用6只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组为双膜透明矫治器加力组(3只),设计戴用3步矫治器,每一步牙移动0.33 mm,先戴用薄膜透明矫治器2 d,再戴用厚膜透明矫治器2 d;对照组为常规厚度膜片透明矫治器加力组(3只),设计戴用3步矫治器,每一步牙移动0.20 mm,每步矫治器戴4 d。在每组兔分别戴用第1、2和3步矫治器后制取模型,测量牙移动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牙移动表达的精确度从牙冠切端向龈端逐渐降低,实验组的精确度随矫治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组的精确度随矫治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牙冠切端、中端和龈端牙移动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兔下颌中切牙在透明矫治器的作用下产生倾斜移动。采用双膜透明矫治器矫治,牙移动速率加快,但牙移动表达的精确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利用数字化导板进行种植手术的精确度,探讨其在口腔种植中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3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行种植手术的60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Ⅰ、Ⅱ2组,每组30例。术前均拍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并利用Simplant软件规划手术方案。其中I组采用无种植导板辅助植入种植体;Ⅱ组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数字化导板,辅助植入种植体。术后2组均拍摄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利用Simplant软件将术前图像与术后图像进行配准融合,测量比较种植体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的差异。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组共植入52颗种植体,测量偏差为:顶部(2.07±0.51) mm(1.33~2.79 mm),根尖部(2.89±1.02) mm(1.51~4.43 mm),深度(0.78±0.33) mm(0.30~1.28 mm)和角度(8.84±4.64)°(3.29~16.21°);Ⅱ组共植入57颗种植体,测量偏差为:顶部(1.18±0.72) mm(0.12~2.35 mm),根尖部(1.43±0.74) mm(0.20~2.66 mm),深度(0.54±0.29) mm(0.20~1.07 mm)和角度(4.21±1.91)°(0.82~7.79°)。种植体植入的精确度在顶部、根尖部和角度有显著差异(P<0.01),而深度偏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利用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手术,可以更好地控制种植体植入的精确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种植外科手术(computer assisted implantology,CAI)的精确度,对黏膜支持式导板全程引导的种植手术的误差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接受CAI的无牙颌患者9例,共植入63枚种植体(27枚植入在上颌,36枚植入在下颌).9例患者术前均制作放射导板并采用双扫描技术(Dual-Scan)拍摄CBCT,即患者佩戴放射导板进行CBCT检查及放射导板单独拍摄CBCT,并将所得数据以DICOM格式导出,再将该数据导入到Simplant软件中并进行种植体术前虚拟设计,设计结果和患者口腔硬石膏模型发往Materi-alise公司(Belgium)制作SurgiGuide黏膜支持式手术导板,在导板全程引导下完成种植体的植入,术后再次获取患者颌骨及种植体的CBCT数据,应用Simplant软件对种植体术前虚拟设计位置和术后实际位置进行匹配,获取术前、术后种植体肩部、根尖部、角度以及深度4项误差距离.结果 63枚种植体术后随访6个月至10年,留存率为100%,肩部的平均误差为(0.73±0.53)mm;根部的平均误差为(1.16±0.62)mm;深度的平均误差为(0.95±0.64)mm;种植体角度的平均误差为4.10° ±3.23°.结论 SurgiGuide黏膜支持式种植导板引导的种植手术存在一定误差,术前设计时应将误差结果考虑在内,以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来保证手术安全,术中要正确操作以减少种植体植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3D打印导板在上前牙种植的精确度,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行上前牙区种植手术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G组(导板组)和R组(常规组),每组30例,均在术前拍摄锥形束CT(CBCT),应用“Dentiq Guide种植导板软件”进行设计。G组制作3D打印导板辅助种植手术,R组行常规种植手术。术后即刻拍摄CBCT,应用“Dentiq Guide种植导板软件”将术前、术后CT重叠,测量术前设计与种植体实际位置差异,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组共植入46颗种植体,测量偏差角度(2.34±1.03)°,顶部(0.63±0.38)mm,根尖部(0.71±0.38)mm,深度(0.41±0.40)mm;R组共植入43颗种植体,测量偏差角度(6.72±3.65)°,顶部(1.59±0.35)mm,根尖部(2.05±0.92)mm,深度(0.77±0.63)mm。2组在角度、顶部、根尖部、深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上前牙种植手术,可提高手术精确度,满足种植修复需要,践行以修复为导向的精确种植理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比3种数字化测量方法,评估静态导板辅助种植的精确度并探讨同一导板辅助种植多颗种植体的影响误差及种植体之间的平行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3名下颌无牙颌患者的CBCT数据,数据提取后通过Straumann P20+3D打印机仿形态各打印10个模型,共30个下颌无牙颌树脂模型。按照无牙颌固定修复在46位点、44位点、42位点、32位点、34位点、36位点常规植入6颗平行种植体,并设计手术导板。由1名种植医生从46位点开始依次顺序种植6颗种植体,共180颗种植体,术后分别用3种测量方法评估植入种植体的3D距离偏差及轴向角度偏差。结果 术后种植体合计平均角度偏差为1.89°±0.87°,平均3D距离偏差颈部为(0.46±0.19)mm、根方为(0.58±0.21)mm;扫描杆&Qualify、扫描杆&coDiagnostiX和CBCT&coDiagnostiX 3种测量方法的测量数据轴向角度偏差分别为1.96°(1.26°)、1.82°(1.15°)和1.60°(1.12°),颈部3D距离偏差分别为0.37mm(0.23mm)、0.41mm(0.15mm)和0.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数字化导板应用于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的精确度。方法 选择50例需接受上前牙种植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分别实施常规种植修复(对照组,45枚种植体)和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修复(试验组,51枚种植体),术后测量2组植入体术前虚拟设计位置与实际植入位置的颈部距离、根尖部距离、深度和角度偏差。在全瓷冠修复完成后1周(基线)、6个月和1年,观察2组患者术后种植体的临床修复疗效,采用红白美学评分[包括红美学分数(PES)和白美学分数(WES)]评价软组织及牙冠修复的美学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的96颗种植体术后均取得了良好的骨结合。试验组种植体植入位置的各项偏差均小于对照组(P<0.05);修复完成后1周、6个月和1年,试验组的PES及WES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数字化导板辅助种植修复技术可以提高种植体三维位置的准确性和前牙美学区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锥形束 CT(CBCT)对牙体长度各参数测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通过 InVivoDental软件对 40例患者 109颗活体牙的 CBCT扫描数据进行组织分割以及重建,得到目标牙长轴的颊舌向断层图像,测量根长、冠长和牙体全长。相同活体牙经外科拔除后,进行相应参数测量。比较实体测量值和 CBCT测量值的差异,检验 CBCT测量牙体长度的精确性。结果 实验牙根长、冠长及牙体全长的CBCT测量值与实体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 0.790、0.621、0.657),两种测量方法差值的 95%可信区间分别为(-1.10~1.13)、( -1.00~0.96)、(-1.00~1.05) mm。结论 CBCT对活体牙的根长、冠长及牙体全长的无创测量与实体测量的一致性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上颌后牙区使用数字化外科导板引导进行倾斜种植的精确性.方法 上颌后牙缺失伴垂直骨量不足病例14例,术前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获得颌骨数据,扫描上颌石膏模型获得上颌数字化模型,将数据输入种植设计软件后完成导板的设计,再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完成导板的制作.在导板的引导下完成手术,术后拍摄CBCT,将CBCT数据导入种植设计软件,与术前种植设计数据进行匹配整合后测量种植体设计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差异.结果 纳入研究的14例患者在数字化外科手术导板引导下共植入26枚种植体.种植体计划植入位置尖端与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尖端的平均距离是(0.820±0.208)mm,两尖端水平向平均距离是(0.509±0.139)mm,垂直向平均距离是(0.638±0.178)mm.种植体计划植入位置的顶端与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顶端的平均距离是(0.625±0.183)mm,两顶端水平向平均距离是(0.314±0.070)mm,垂直向平均距离是(0.538±0.178)mm.结论 上颌后牙区倾斜种植技术能降低手术风险及创伤,使用数字化外科导板能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但该技术仍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