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10例增生性瘢痕和相邻或相近部位的正常皮肤作组织切片,行 HE 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相应各层纤维连接蛋白(FN)的分布特点,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正常皮肤基底膜、真皮乳头层及血管内皮 FN 弱阳性。增生性瘢痕中,“基底膜”FN 弱阳性;“真皮”全层由外至内 FN 呈弱阳性-强阳性-弱阳性;中层含有大量 FN 阳性的成纤维细胞;部分瘢痕最下层 FN 分布呈“树根”状突入皮下组织内。据此认为增生性瘢痕增生最旺盛的部分在中层;FN 与瘢痕增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取10例增生性瘢痕和相邻或相近部位的正常皮肤作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中相应各层纤维连接蛋白(FN)的分布特点,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正常皮肤基底膜、真皮乳头层及血管内皮FN弱阳性。增生性瘢痕中,"基底膜"FN弱阳性;"真皮"全层由外至内FN呈弱阳性─强阳性─弱阳性;中层含有大量FN阳性的成纤维细胞;部分瘢痕最下层FN分布呈"树根"状突入皮下组织内。据此认为增生性瘢痕增生最旺盛的部分在中层;FN与瘢痕增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4.
5.
为探讨NIDDM患者Fn、PAG改变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分析53例NIDDM患者Fu、PAG测定结果,并与53名健康人比较。患者组Fn明显高于(P〈0.01),前者PAG(1)、MAR、I与后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组中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Fn、I较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并发症组PAG(1)、MA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DDM患者Fn降低、PA  相似文献   

6.
7.
血液净化治疗对纤维连接蛋的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快速侵袭力测定法检测C6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的影响;ELISA方法分析迁移诱导剂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 C6细胞上纤维连接蛋白(FN)的基因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以C6细胞和HUVECs的共培养上清液为HUVECs迁移诱导剂组及以C6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为诱导剂组孵育24 h后未见 HUVECs迁移,而以0.1%BSA+RPMI 1640+C6细胞为诱导剂组孵育24 h后可见HUVECs迁移,且这种迁移可被VEGF抗体所封闭(P<0.05),但不被FN抗体所封闭;单纯共培养上清液组、 0.1%BSA+RPMI 1640+C6细胞组及C6细胞+共培养上清液组的VEGF浓度分别为0 ng/L, (261.333±50.013)ng/L,(32.667±15.011)ng/L;C6细胞经和HUVECs共培养后出现FN的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的下调。结论 C6细胞通过VEGF的作用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向肿瘤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9.
10.
IgA肾病肾小球内纤维连接蛋白分布的病理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主要分布于肾小球系膜。但在IgA肾病(IgAN)肾小球内,Fn的分布可变化为系膜型和毛细血管型两种,这种差别的意义尚未明了。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择107例IgAN的患者,常规取肾组织,行光镜、免疫病理及电镜检查。同时取血,尿标本检测。按Fn分布将病人分为:M组,Fn主要聚积于系膜区。B组,除系膜外,Fn在毛细血管攀亦明显沉积。病理分级:参考Lee氏标准[Human Pathol,1982,13:314],按系膜增生及肾小球硬化程度分为5级。临床分组:按入院时病人表现分类为(1)孤立血尿;(2)复发性血尿;(3)尿检异常;(4)肾炎综合征;(5)肾  相似文献   

11.
12.
膀胱癌患者测定尿纤维连接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尿液纤维连接蛋白(Fn)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膀胱癌、30例其他泌尿生殖系疾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尿液Fn含量。结果发现:膀胱癌病人尿液Fn含量为0.68±0.49μg/μmolCr,明显高于正常人0.10±0.04μg/μmolCr及其他泌尿生殖系疾病患者的0.20±0.10μg/μmolCr。尿Fn与肿瘤分期分级也有关。膀胱癌病人术后尿液Fn为0.21±0.11μg/μmolCr,明显下降。提示尿液Fn含量可作为膀胱癌的诊断、估计预后及疗效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对人妊娠5~8周胎盘绒毛和足月胎盘中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分离纯化的同时,分析比较了两者的某些生物化学及免疫化学性质。结果:(1)人早期胎盘 FN(epFN)与人足月胎盘FN(tpFN)分子量相似(约500×10~3),是由两个250×10~3 亚基组成,比人血浆FN(pFN)分子量大(约450×10~3)。两者都能与抗人 pFN 抗体反应;(2)epFN、tpFN 及 pFN 都能与抗人羊水 FN 的3个主要功能区单抗发生反应,但 epFN 与抗肝素结合区单抗亲和力大于与抗胶原结合区单抗亲和力,而 tpFN和 pFN 与3种单抗亲和力无明显差异;(3)凝集素结合力实验表明,epFN 与 tpFN 及 pFN 在糖基组成和含量上均有差异;(4)在人早期胎盘绒毛中 FN-结合蛋白的种类和数量都多于足月胎盘。这些结果表明 epFN 可能是人体内一种新的 FN 亚型。  相似文献   

14.
纤维连接蛋白(Fn)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体液和细胞外基质的高分子糖蛋白,是一个免疫调理素,参与细胞免疫过程。在移植肾急性排斥时肾小球组织内Fn含量增加,提示Fn参与肾排斥过程。我们通过对肾移植患者血浆Fn浓度的动态监测,观察在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和并发感染时的血浆Fn演变规律,以期探讨动态监测血浆Fn浓度能否对这些并发症作出早期预测和鉴别诊断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对象:肾移植随访患者39例,肾移植术后  相似文献   

15.
肾疏宁对体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系膜基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肾疏宁防治系膜基质硬化的细胞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采取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肾疏宁药物血清,并分为低,中,高三个剂量梯度,利用血管紧张素Ⅱ为刺激因子,在4h,8h,16h,32h四个时间段观察肾疏宁药物血清对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系膜细胞增殖和分泌系膜基质ColⅣ及FN的含量,RT-PCR检测ColⅣ及FN的mRNA水平。结果:血管紧张素Ⅱ能明显促进MC增殖和系膜基质中ColⅣ及FN的分泌,16h达到高峰,32h时呈下降趋势,肾疏宁血清中,高剂量组对ColⅣ及FN的分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RT-PCR结果也说明肾疏宁血清对正常和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的MC分泌ColⅣ及FN的mRNA表达有下调作用。结论:肾疏宁能明显抑制肾小球系膜基质中ColⅣ及FN的合成与分泌,并在基因水平上对其有影响作用。这可能也是肾疏宁临床治疗MsPGN疗效较佳并且防治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纤维连接蛋白 (FN)在膀胱癌化疗药物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将T2 4膀胱肿瘤细胞分别接种于包被FN、牛血清蛋白 (BSA)的培养板上孵育 2 4h ,加入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作用 2h ,用MTT比色法检测作用后不同时间肿瘤细胞的存活率 ,用ANNEXINⅤ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FN黏附的膀胱肿瘤细胞在不同浓度MMC作用 2h、12h和 2 4h后的平均存活率为 6 8.3%、4 5 .7%及 5 9.1% ,与BSA黏附的膀胱肿瘤细胞平均存活率 4 5 .0 %、2 1.3%、2 6 .6 %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FN黏附的膀胱肿瘤细胞在不同浓度MMC作用 2h和 12h后平均凋亡率分别为 1.4 %和 1.0 % ,而BSA组的细胞平均凋亡率为4 .9%和 8.2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与FN黏附后的膀胱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MMC的敏感性下降 ,细胞存活率增高 ;FN能抑制MMC引起的膀胱肿瘤细胞凋亡 ,产生药物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膀胱癌基底膜中层粘蛋白,胶原蛋白Ⅳ与纤维连接蛋白分布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35例膀胱移行上皮癌和3例低分化鳞状上皮癌肿瘤组织基底膜层粘蛋白(LN),胶原蛋白Ⅳ(ColⅣ)和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与分布,结果病理级别高,浸润性生长的膀胱移行上皮癌,基底膜LN,ColⅣ和FN一样,阳性染色少,分布不连续,反之,病理级别低,非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基底膜LN,ColⅣ也和F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对胶质瘤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及其这种影响与纤维连接蛋白 (FN)表达的关系。方法 在体外利用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进行共培养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经和C6细胞共培养下血管内皮细胞上FN的基因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情况 ;采用体外快速侵袭力测定法检测C6细胞侵袭力在不同状态的血管内皮细胞作用下的变化及FN抗体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和C6细胞共培养后出现FN的基因转录及蛋白的表达 ;在血管内皮细胞 共培养上清液组 ,C6细胞侵袭Matrigel膜最明显 ,其次是以单纯共培养上清液为诱导剂组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而在 0 .1%BSA RPMI 164 0 血管内皮细胞组 ,孵育 2 4h仍未发现C6细胞侵袭Matrigel膜。而在FN抗体封闭下孵育 2 4h时只有血管内皮细胞 共培养上清液组的C6细胞出现侵袭 ,但侵袭的细胞数较未封闭的少 (P <0 .0 5 )。结论 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可促进瘤细胞侵袭 ,这种影响与相互作用后内皮细胞表达FN有关。  相似文献   

20.
膀胱癌化疗中纤维连接蛋白介导的药物耐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连接蛋白 (FN)与肿瘤的浸润、生长、转移有密切的关系。Damiano等[1]发现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粘附于包被FN的培养板后 ,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将其称为细胞粘附介导的药物耐受(CAM DR)。我们的实验检测了膀胱肿瘤细胞与FN粘附后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膀胱癌细胞株T2 4购自中科院上海细胞所 ;MTT、丝裂霉素C(MMC)均购自美国Sigma公司 ;FN与小牛血清 (BSA)购自美国GibcoBRL公司 ;ANNEXINⅤ试剂盒购自Laboratories公司。∑ 960型酶标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