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力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脾大、肝性脑病以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死率最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70%是因为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入院的432例肝硬化患者,初次治疗后出血停止的325例为对照组(即出血停止组),再出血的107例为研究组(即再出血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进行多个样本率间的多重比较。应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吸烟、血红蛋白、白细胞、ALT、AST、脾脏厚度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相对值(OR=0.976,P=0.034)、白细胞计数(OR=1.173,P=0.007)、门静脉宽度(OR=7.530,P=0.001)和血红蛋白(OR=1.015,P=0.013)与出血具有相关性。结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门静脉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105例出血患者根据出血停止后6周内有无再出血进一步分为再出血组(22例)和未再出血组(73例),比较两组诱因、既住上消化道出血(UGH)史、血生化、凝血相关因...  相似文献   

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326-133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5年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其5年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因重度首次EVB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12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年。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原因、首次出血时是否合并感染、肝硬度(LSM)、脾硬度(SSM)、门静脉内径、生化学指标、再出血时间及预后等临床资料。以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死亡为次要研究终点。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Cox回归分析法筛选出EVB患者治疗后再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及5年的生存预测指标,Kaplan-Meier曲线分析累积未再出血率。结果 129例患者中有87例(67.4%)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组与未再出血组患者比较,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例(χ~2=4.896,P=0.027)、门静脉内径(t=2.203,P=0.030)、LSM(Z=-2.771,P=0.006)和SSM(t=2.678,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平均出血次数和累计出血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酒精性肝硬化、LSM和SSM是EVB患者治疗后5年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687、1.039、1.078,95%CI分别为1.230~26.129、1.010~1.070、1.028~1.129,P值分别为0.025、0.007、0.001)。129例患者中死亡45例(34.9%)。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年龄、出血次数、平均动脉压、门静脉内径、AS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首次出血是否感染等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5年生存率与门静脉内径、年龄、出血次数以及首次出血时是否感染有关(OR值分别为1.459、1.053、1.286、5.239,95%CI分别为1.056~2.014、1.006~1.103、1.040~1.591、1.750~15.641,P值分别为0.022、0.026、0.020、0.003)。结论酒精性肝硬化、LSM和SSM是影响EVB患者5年内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出血次数、门静脉内径以及首次出血时是否合并感染与5年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肝内脂肪沉积或在此基础上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而引起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NAFLD的发生与遗传易感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1-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NAFLC)在欧美的成人患病率在2%~3%[3-4],其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原因[5]。本病在我国的报道少见,本文报道1例NAFLC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都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可以用来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年内再出血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41例,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以再出血作为研究终点,根据1年内是否发生再出血事件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249例)和未再出血组(192例)。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或者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年内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有249例(56.5%)患者在1年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事件,Cox多因素分析显示:INR(AHR=1.566,95%CI:1.023~2.398,P=0.039)、NLR(AHR=1.033,95%CI:1.009~1.058,P=0.006)是1年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CHB(AHR=0.769,95%CI:...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破裂出血,降低再出血的复发率,减少病死率。方法 通过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诱发因素,针对不同诱因采取预防性护理。结果 根据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因素,培养病人的良好生活习惯,提高了其医从性,降低了再出血的复发率。结论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对于降低再出血的复发率、减少病死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1概述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VB)和肝性脑病等,其中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15% ~ 35%[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判断肝硬化患者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gastric varices,EGV)及其程度.寻找无创指标预测EGV及其出血风险,以降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常规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硬化患者高风险胃食管静脉曲张(HRGOV)非创伤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胃镜检查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的肝硬化患者165例,以胃镜检查为金标准,结合Child-Pugh评分诊断有无HRGOV。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算并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应用似然比确定诊断、排除界值。结果 165例患者中83例(50.3%)发生HRGOV; HRGOV组与非HRGOV组比较,Alb(t=-5.118,P0.001)、血小板计数(Z=-5.409,P0.001)、男性比例(χ2=3.883,P=0.049)、PT(Z=-4.433,P0.001)、PTA(Z=-4.447,P0.001)、INR(Z=-4.426,P0.001)、WBC(Z=-2.371,P=0.018)、脾厚度(Z=-6.296,P0.001)、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APRI)(Z=-3.409,P=0.001)、肝纤维化4因子(FIB-4)(Z=-4.494,P0.001)、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Z=-2.377,P=0.01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Z=-5.345,P0.001)、简易肝纤维化检测(eLIFT)(t=3.170,P=0.002)、胃镜分级(χ2=131.714,P0.001)、Child-Pugh分级(χ2=30.66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声脾厚度、血小板计数、RPR、FIB-4、APRI、eLIFT、GPR诊断HRGOV的AUC依次为0.785、0.747、0.744、0.703、0.652、0.622、0.606,AUC0.7的模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脾厚度29.5 mm排除诊断,脾厚度≥53.0 mm确定诊断,51例(30.9%)患者免于行胃镜检查,准确度为94.1%;应用RPR0.067排除诊断、RPR≥0.480确定诊断,19例(11.5%)患者免于胃镜检查,准确度为89.5%;脾厚度序贯联合RPR确定63例(38.2%)患者有无HRGOV,准确度为92.1%。结论脾厚度、RPR、血小板计数、FIB-4诊断HRGOV具有中等效能,诊断效能依次减弱;常规指标超声脾厚度序贯联合RPR可应用于临床筛查肝硬化HRGOV而免除部分患者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症状之一,一旦发生,病情凶险,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大约20%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在6周内死亡,未经治疗的患者,远期再次出血的发生率高达60%,多数在首次出血后1~2年内发生[1].因此,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目前,食管胃静脉曲张的防治手段主要有药物防治、内镜防治、介入诊疗及外科手术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FS)检测脾脏硬度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59例肝硬化患者,同时以30名健康志愿者作健康对照组.使用FS测量脾脏及肝脏弹性值,259例肝硬化患者中有201例患者同时进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脾脏弹性值、肝脏弹性值及PLT/脾厚度的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脾脏弹性值为(44.64±22.27) kPa,肝脏弹性值为(24.27±18.89) kPa,对照组脾脏弹性值(20.94±14.78) kPa,肝脏弹性值为(6.12±5.77) kPa,肝硬化组肝脏弹性值及脾脏弹性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肝脏及脾脏弹性值随Child-Pugh分级增加呈上升趋势,即肝硬化程度越重,肝脏及脾脏弹性值越高(F=0.068,P=0.000);脾脏弹性值在Child-Pugh A级、B级与C级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及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脾脏及肝脏硬度值明显增高,ROC曲线分析脾脏硬度值、肝脏硬度值及PLT/脾厚度对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AUC分别为0.918、0.749和0.743,以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的最大值选定的最佳界限值分别为50.7 kPa、20.1 kPa和1.65.脾脏硬度值的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肝脏硬度值及PLT/脾厚度.结论 应用FS检测脾脏硬度是评价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方法,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谕君  陈俊莲  陈莉  冯晓霞 《肝脏》2021,26(7):724-726,731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QT间期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且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的患者(出血组),另选取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评分与出血组相匹配,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生长抑素前、止血后,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测量Q...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可以评估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临床指标.方法 回顾性总结286例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352例未发生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2组间存在差异性的指标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2组在肝功能分级状况(P<0.05)、白蛋白(t=5.05,P=0.000)、凝血酶原时间(t=-2.80,P=0.005)、门静脉内径(t=-2.28,P=0.006)、脾厚度(t=-2.73,P=0.00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OR=0.944,P=0.000)、凝血酶原时间(OR=1.067,P=0.007)、门静脉内径(OR=3.423,P=0.007)、脾厚度(OR=1.276,P=0.007)与出血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蛋白(OR=0.936,P=0.000)、门静脉内径(OR=4.098,P=0.013)、脾厚度(OR=1.275,P=0.000)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白蛋白、门静脉内径、脾厚度是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改善白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由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所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占比例最大;三腔二囊管临床运用可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为后期治疗提供时间;基础治疗包括止血、输血、抑酸、补液等,后期以硬化剂、套扎、硬化剂+套扎、手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为主,但套扎运用最为广泛;患者出血初期各项指标变化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结论扬州地区肝硬化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因呈现复杂交叉性,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以达到个体化治疗水平;及时正确的救治,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早期的健康体检,对疾病诊治起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ALBI评分预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以明确风险分层和增加临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8年8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7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标准化治疗,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及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生存情况,根据随访至2020年8月时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109)和存活组(n=16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连续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识别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ALBI分级患者的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ALBI评分、CTP评分及MELD评分预测患者短期(6周)及长期预后的能力。结果随访期间,109例(39.9%)患者死亡,死亡组患者的ALBI评分[-1.49(-1.82~-1.1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79(-2.22~-1.49)](Z=5.63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血红蛋白≤100 g/L、中性粒细胞计数≥3.4×109/L、血小板≤42×109/L、白蛋白≤28 g/L、总胆红素≥21μmol/L、ALT≥42 U/L或AST≥48 U/L、肌酐≥94μmol/L、血钠≤137 mmol/L、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1.5、腹水、肝性脑病为肝硬化EGVB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且ALBI分级为3级的患者较1级和2级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而预防性套扎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生存改善的保护性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HR(95%CI):2.531(1.624~3.946),P<0.001]、肌酐≥94μmol/L[HR(95%CI):1.935(1.208~3.100),P=0.006]、血钠≤137 mmol/L[HR(95%CI):1.519(1.015~2.274),P=0.042]、腹水[HR(95%CI):1.641(1.041~2.585),P=0.033]、肝性脑病[HR(95%CI):9.972(3.961~25.106),P<0.001]、ALBI 3级[HR(95%CI):1.591(1.007~2.515),P=0.047]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LBI 3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ALBI 1级(χ2=18.691,P<0.001)和ALBI 2级(χ2=21.364,P<0.001),ALBI 1级患者的生存率高于ALBI 2级(χ2=6.513,P=0.011)。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预测短期(6周)及长期预后方面,ALBI评分、CTP评分及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730、0.706和0.701、0.685、0.659。结论ALBI评分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6周)及长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患者的死亡风险随ALBI分级的升高而升高,ALBI评分作为一个客观、简单的模型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伍婷  唐奇远  廖雪姣  赖长祥  何清 《肝脏》2023,(8):903-906+911
目的 探讨影响深圳地区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危险因素及再出血防治现况。方法 收集深圳地区54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有无出血分为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回顾性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及辅助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肝功能、凝血功能、脾脏直径及有无腹水等)结果,探究EGVB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再出血防治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病因、Child-Pugh分级、有无腹水、有无肝性脑病、血小板计数等9项因素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与EGVB呈负相关,OR值在0~1之间,合并腹水与EGVB呈正相关,OR值为3.068。出血组患者中行再出血预防治疗109例(约51.4%),包括内镜治疗90例,手术治疗2例,介入及肝移植治疗均为1例,联合治疗15例。结论 合并腹水的深圳地区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临床应予以重视,同时需注意临床保护措施,必要时可行规范性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急诊套扎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90例行急诊食管静脉套扎术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根据患者随访1年时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各145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急诊食管静脉套扎术后再出血的独立相关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预测再出血概率的指标并建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血小板计数(PLT)(t=-1.888,P=0.047)、Child-Pugh评分(χ2=5.975,P=0.049)、白蛋白(Alb)水平(t=-2.229,P=0.029)、脾静脉直径(DSV)(t=3.808,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评分[比值比(OR)=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