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通过对9年间22例(24只眼)因外伤致麻痹性内斜视采用Jensen直肌等联结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组病例24只眼术后均获得正位眼,复视症状,代偿头位消失。22例(24只眼)术后随访时间1~4年,第一眼位正,外展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结论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眼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外伤所致非共同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外伤所致非共同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临床收集外伤所致非共同性斜视25例,在常规的斜视检查基础上,辅以CT、MRI以进行诊断。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配三棱镜等方式进行矫正。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例的眼位偏斜、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及代偿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外伤所致的非共同性斜视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不仅可改善斜视,而且一定程度上达到功能改善目的。  相似文献   

3.
非共同性斜视手术与双眼视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科 1987年 1月~ 1998年 10月手术治疗 95例非共同性斜视 ,对术后视觉情况做一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5例均为在我科行斜视矫正手术的非共同性斜视 ,门诊观察达 1a以上。男 48例 ,女 47例 ,年龄 4~ 5 2岁 ,平均17.2 5岁 ,平均随诊时间 88个月。病例选择标准为 :(1)术前采用角膜映光加遮盖去遮盖法、三棱镜中和法证实斜视存在 ,并明确斜视性质及度数 ,其中麻痹性斜视 5 4例 ,V型外斜视 35例 ,眼球后退综合征 6例 ;(2 )术后斜视角≤± 5°者为正位 ,>± 5°者为欠矫 ;(3)术前 ,术后均行三棱镜中和及同视机检查双眼视觉。2 结…  相似文献   

4.
外伤在非共同性斜视的致病因素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由于外伤病情多样化,其治疗也不尽相同,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外伤致非共同性斜视患者59例,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评价非共同性斜视手术的方式和效果。方法非共同性斜视106例根据术前诊断分别采取斜肌断腱、后徙、并联合水平肌肉手术、上直肌下直肌后徙(缩短)联合水平肌肉手术、水平肌肉移位联合水平肌肉手术等手术方式。结果106例术后均达到治愈标准,异常头位消失。58例恢复了立体视。结论对于非共同性斜视要诊断准确,正确选择手术术式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斜视和小儿眼科角度探讨外展神经麻痹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987年1月至2012年8月就诊于眼科斜视组和小儿眼科组的外展神经麻痹的病例。结果共接诊164例,男106例,女58例。其中单独表现为外直肌麻痹144例,外直肌麻痹合并动眼神经麻痹20例;按病因分,先天性6例;特发性72例,其中40岁以上年龄组46例(占该年龄组63.89%),头部外伤53例,其中20~49岁37例(占该年龄组69.81%,男性30例);颅内肿瘤或鼻咽癌转移12例,其中30~59岁7例(占该年龄组58.33%),脑血管病10例,发病年龄均在40岁以上;糖尿病4例;甲状腺相关眼外肌病3例;中耳炎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疼痛性复发性1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后天性外展神经麻痹病人中48(30.4%)眼球运动正常,25例(15.8%)无复视。结论外展神经麻痹的病因多样,特发性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头部外伤多见于中青年男性,中青年人应特别警惕颅内肿瘤和鼻咽癌转移,老年人要排除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7.
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494例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的效果,术后随访近期(1周)正位率(±5°)为81.78%;远期(≥6周)为81.14%。双眼视功能恢复率是近期45.48%,远期39.63%。以术后正位的404例计算手术量,平均每毫米矫正2.01°。讨论了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手术量、评价标准和远期的界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手术设计和手术技巧。方法分析30例58只眼的临床疗效,此30例患者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角膜映光法测量33cm和5m处矫正状态及上下转25°斜视角,同视机检查三级功能,根据不同的斜视度及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量。术后观察眼位及视觉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术后正位率93.3%。术前有中心融合14.32%,术后有中心融合63.11%,术后较术前立体视锐度提高者占53.24%。无一例出血感染、眼前段缺血等并发症。结论共同性外斜视详细的术前检查、恰当的手术设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手术效果良好,有助于双眼视功能恢复和满足美容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对称性手术矫正共同性斜视的疗效。方法:选择138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其中包括共同性外斜视88例,共同性内斜视50例,合并垂直斜视度<7△的20例,合并轻度眼球隐性震颤的4例。其中外斜视平均斜视度30△~65△,内斜视平均斜视度30△~70△。所有患者均经过屈光矫正,弱视治疗视力提高至0.8以上,或双眼视力平衡0.6以上,同视机检查视功能,内斜患者戴镜矫正6mo以上。三棱镜检查33cm和5m斜视度差值≤15△的基本型斜视患者,斜视度在30△~70△的行单眼水平肌肉后徙加缩短的非对称性手术。术后1wk年龄在6~14岁的做10d同视机功能训练。结果:术后1mo复查:矫正正位126例,欠矫8例,过矫2例,垂直斜视度变化不大,复视2例。术后3mo复查:矫正正位128例,欠矫8例,过矫1例,复视1例。同视机检查三级功能:术后做过功能训练的Ⅰ,Ⅱ,Ⅲ级视功能建立,Ⅰ级视功能建立35例,Ⅱ级视功能建立58例,Ⅲ级视功能建立45例。结论:非对称性手术矫正共同性斜视效果满意,儿童术后行功能训练有助于早日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共同性水平斜视伴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0引言我科1998/2001在矫正水平斜视同时行肌止端移位治疗,无眼外肌麻痹的共同性水平斜视伴垂直斜视1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在同期收治的共同性水平斜视113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同时伴有垂直斜视,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5~22岁,内斜12例,斜视度15°40°,外斜4例,20°~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138例儿童非共同性斜视,并对其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对儿童非共同性斜视进行分类、诊断.132例实施手术治疗,平均随访22个月.结果原在位眼位水平斜视≤10△,垂直斜视≤6△者83例(62.9%).原在位眼位,水平10△~20△,垂直7△~10△者49例(37.1%).代偿头位完全消失39例,减轻9例,无改善3例,术后偏向对侧1例;54例A-V征中,体征消失35例,12例好转,7例仍有A-V征;双眼球运动基本达平衡113例,19例无改善;术后获得双眼单视功能84例.6例后天性非共同斜视均接受了保守治疗,除1例外伤性斜视通过治疗,眼位恢复正常,复视消除;5例无效.结论儿童非共同性斜视,先天性多于后天性,上斜肌不全麻痹最为多见.手术时机选择,依双眼视觉功能的程度,功能丧失者应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成年共同性斜视手术的效果,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26例内斜视进行了内直肌徙后、内直肌断腱和加强外直肌术式;对20例外斜视进行外直肌徙后、外直肌断腱术,与加强内直肌和外直肌延长术式进行矫正。观察1.4年。结果45例治愈,1例外斜欠矫。结论对成年共同性斜视矫正,重度及弱视患者可给予过大量矫正,内斜视内直肌及外斜视外直肌要松够,不足可辅以肌腱延长术,均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许静  尹洁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232-2233
目的:探讨上、下直肌移位手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01/2010-06采用上、下直肌移位术矫正外展神经麻痹所致重度内斜视20例21眼,并进行分析。结果:外展神经麻痹20例行内直肌后徙、上、下直肌1/2移位术,术后患者内斜明显矫正,疗效显著。随访6mo~3a,已矫正的眼位无明显变化,疗效稳定。结论:上、下直肌移位术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斜视是可行的,且疗效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共同性斜视的系统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炜 《眼科》2005,14(5):335-337
在提高共同性斜视手术正位率的基础上,应规范共同性斜视的系统诊疗.儿童共同性斜视需掌握好手术时机的选择、合理的手术设计、术后随访及双眼视觉训练.成年人手术目的不仅为美容外观,部分患者术后可恢复亚正常的双眼视功能.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前、术后应进行双眼视觉的检查和训练.  相似文献   

15.
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至2005年在我科行手术治疗有随访记录的126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术后眼位、视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近期正位率87.3%(110/126),远期正位率为80.8%(76/94)。术后部分患者获得双眼视功能。结论及时手术治疗外斜视既可以改善外观又可以恢复部分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共同性斜视手术引起的复视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共同性斜视手术后发生复视的几率及若干相关因素,研究如何尽量避免复视、促使复视消失。方法统计分析2003年7月~2005年7月住院的共同性斜视病例583例,其中内斜202例,外斜381例,手术矫正后均随访半年。结果年龄大复视发生几率大,过矫发生复视几率大,斜视度大发生复视几率大,外斜术后发生复视几率大,有正常视网膜对应关系复视发生几率小。结论成人大度数的斜视宜欠矫或分期手术,早期同视机训练有利于建立正常视网膜对应关系、消除复视。  相似文献   

17.
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儿童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84例年龄在4~12岁共同性外斜视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4~12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后74例眼位正位,占手术总数88.10%;25例恢复了双眼单视功能,占术前无双眼单视功能者的50.00%,30例恢复立体视功能,占术前无立体视功能者的53.57%。结论手术在纠正儿童共同性外斜视眼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恢复部分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和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80年代,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领域。90年代,国外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眼外肌学的研究,发现了眼外直肌的眶层;提出了新的眼球运动模型,即“滑车”机制的眼球运动模型;对某些非共同性斜视,如:上斜肌麻痹、AV征等提出新的病因解释;此外,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对非共同性斜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现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共同性斜视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共同性斜视再次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方法对近5年来在我院住院手术的1329例共同性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例因各种原因再次手术。结果 22例患者因手术欠矫或术后眼位回退再次手术,其中内斜视4例,外斜视18例2;0例因过矫再次手术,其中内斜视12例,外斜视8例。结论共同性斜视患者双眼视功能是否正常、是否伴有弱视、术前斜视度测定是否准确、斜视类型、手术者临床经验等都是斜视再次手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共同性斜视的病因多样且发病机制复杂,家族聚集发病现象并不少见,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遗传模式复杂且遗传异质性高,内斜视和外斜视在不同的研究中表现出了不同的遗传模式与遗传度。7q31.2和4q28.3基因位点、ARIX等基因的变异、NPLOC4-TSPAN10-PDE6G基因簇等与共同性斜视发病相关,未来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研究和家系研究及更多基因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