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患者男,12岁。因中上腹隐痛伴进食后呕吐7d入院。巩膜黄染,右上腹可及一8cm×8cm×7cm质硬包块,压痛,表面不平,活动度差,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化验ALT634U,AST342U,TBil149.4μmol/L,DBil72.5μmol/L,WB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索原发性Burkit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例原发于精索的Burkitt淋巴瘤,并复习临床资料及文献。结果:男性患儿,4岁。偶尔发现阴囊处肿块1个月。术中见肿块位于左侧精索,大小5cm×3cm×2cm,切面灰红,鱼肉样。组织学:瘤组织由单一的、弥漫浸润的中等大小圆细胞组成,其中散在分布着吞噬细胞碎片的组织细胞,呈“星空样”改变。免疫表型:瘤细胞弥漫表达CD20和CD79,部分表达CD10,约95%的瘤细胞Ki-67阳性。瘤细胞不表达CD3、CD43、bcl-2和TdT。EBV原位杂交:瘤细胞阴性。结论:原发于精索的Burkitt淋巴瘤非常罕见,此型淋巴瘤高度恶性,预后较差。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标记,并且该肿瘤要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及非淋巴系统的小细胞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精囊原发性Burkitt淋巴瘤(B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精囊原发性BL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本例临床表现以尿频和排尿困难为特征,发病2个月后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显示病灶精囊呈低密度阴影,组织学呈弥漫单一性中等大小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伴肿瘤性坏死,核分裂易见并有"星空"图象。免疫标记肿瘤细胞表达CD10、CD20、CD79α和Bcl-6,而CD3、CD5、CD23、MPO、Bcl-2、CyclinD1和TdT缺乏表达,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95%,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EBER阳性。结论:精囊原发性B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病程进展快,诊断时应除外精囊外BL累及,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和实验室检查,并需要与精囊或前列腺发生的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小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5.
6.
患者男,2岁。因发现左、右侧腹股沟肿块1 5天和30天入院,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精神状态好,营养一般,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节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无腹胀及压痛,未触及包块。左右侧精索分别可触及1 .5cm×1 .0cm和2 .5cm×1 .4cm大小卵圆形肿块,质硬,表面呈结节状,无压痛,活动度好,可随睾丸牵拉而移动,肿块距睾丸约1 .6cm。双侧睾丸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 .7×1 0 9/L ,血红蛋白7.6g/L。X线胸片及腹部平片未见异常。彩超示双侧精索囊性占位性病变,有少量腹水。与2 0 0 3年1月7日行右侧精索肿瘤探查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 相似文献
7.
病人 女 ,5 5岁。胸闷、心悸 1月余。查体 :心率 1 0 2次/min ,颈静脉中度怒张 ,心律齐 ,心尖区可闻及 2 /VI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室占位病变 ,三尖瓣活动受限 ,少量心包积液。心脏CT示右心房内不规则分叶状充盈缺损 ,约 4 5cm× 5 5cm ,右室后壁厚 ,右室腔变小 ,三尖瓣显示不清。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低电压 ,ST段下移。2 0 0 3年 9月急诊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探查。术中见心包内中等量血性积液 ,右心室全层被肿瘤侵犯并侵入右心房 ,右室内约 7 5cm× 6 0cm× 2 5cm大小 ,右房内约 4 0cm× 3 0cm× 3 0cm大小 ,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gA肾病并发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1例IgA肾病并发ARF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1)本组11例IgA肾病患者并发ARF,占我院同期IgA肾病的1.28%(11/860);(2)本组患者7例患者以浮肿、少尿为首发症状,3例以反复肉眼血尿为主诉、1例以恶性高血压为主要症状,6例患者蛋白尿≥2.0g/d;(3)肾活检示系膜增生性肾炎7例、新月体肾炎1例、增生硬化性肾炎伴新月体形成1例,余2例为In肾病的基础上伴发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4)本组资料中8例患者行激素加MP/CTX冲击治疗,4例予以单纯对症处理;8例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肾功能部分缓解,2例患者肾功能进展行维持性透析治疗,总有效率为81.8%。结论:IgA肾病并发ARF发生率不低,病理可表现为多种病理类型,病理改变轻,预后好,多数患者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11.
体外循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死亡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6月 ,6 8kg。因咳嗽发热 3d、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心脏杂音转入我院。查体发现胸骨左缘 3~ 4肋间听诊可闻及Ⅱ /Ⅵ收缩期返流样杂音 ,心界扩大。心导管检查示室缺 9 2mm ,房缺 3 8mm ,动脉导管未闭 1mm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平均压为 4 2mmHg ,肺血管阻力 /体循环阻力为 1∶1 5 ,肺循环血流量 /体循环血流量 1∶1。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多发畸形矫治术。术前血红蛋白 1 30 g/L ,血小板 1 98×1 0 9/L ,全身肝素化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ACT)达到 4 80s行体外循环。人工心肺机为Sarns 80 0 0 ,膜肺为索林公司的Dideco90 1D型 ,转流中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进一步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 ARF 患者,临床根据病因不同,将 ARF 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三组,其中肾前性组51例,肾性组27例(其中不包括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 ARF,后文亦同),肾后性组8例。肾前性组及肾性组 ARF 患者积极给予对症治疗,病情未缓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肾后性组患者在解除梗阻后,病情未缓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采用超声检查,观测其平均肾脏长度、平均肾脏体积及肾脏血流灌注情况,测量血流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结果:肾性组与肾前性组及肾后性组其 Scr 及 BUN 分别比较,P ﹤0.05;肾性组与肾前性组及肾后性组分别比较,其平均肾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性组与肾前性组平均肾脏体积比较,P ﹤0.05;而肾性组与肾后性组比较,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肾前性及肾性ARF 超声表现为肾脏体积增大,实质增厚,回声增强,肾锥体肿胀,回声增强。肾后性 ARF 超声表现为:双肾增大伴中、重度积水,肾实质变薄,肾锥体消失或基本消失。结论:不同病因的 ARF 其超声影像有其相应的特征性变化,早期识别有助于临床的进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13.
以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肾小球肾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 例患者 ,女 ,13岁 ,学生 ,因发热 10d、颜面双下肢浮肿少尿 7d于 2 0 0 1年 1月 7日急诊入院。病者于 10d前开始出现发热 ,在当地卫生所予“庆大霉素”8万u肌注 1次及“安痛定”1支肌注 1次后 ,发热消退。用药 3d后出现颜面双下肢浮肿少尿 ,2 4h尿量 2 0 0~ 30 0ml,无肉眼血尿 ,于 2 0 0 1年 1月 2日到市级医院住院治疗 ,入院检查尿常规 :尿蛋白5 0 0mg/dl,红细胞 ,肾功能呈进行性恶化 ,每日尿量10 0~ 2 0 0ml,血肌酐由 1月 2日的 2 15 .9μmol/L上升到 1月 6日的 5 0 5 .6 μmol/L。腹部B超 :双肾增大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1~2017年病理诊断为前列腺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9~76岁,中位年龄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前列腺无痛性肿大伴下尿路梗阻,对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免疫组化和B系基因重排检测进行观察,结合文献对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组织学分型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例(66.7%),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LBL)1例(16.7%),Burkitt淋巴瘤(BL)1例(16.7%)。组织学特征:DLBCL的肿瘤组织呈弥漫性分布,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中等偏大,呈圆形、卵圆形;B-LBL主要为形态一致、较多中等偏小呈弥漫分布的淋巴样细胞,凋亡小体和核分裂象易见;BL的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呈中等大小,核圆或卵圆形,形态较一致,染色质粗,核分裂象非常易见。1例DLBCL患者进行5次R-CHOP化疗后,至今仍在随访中,余3例DLBCL患者失访;B-LBL患者于诊断1个月后死亡,BL患者放弃治疗后失访。结论:前列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型多为DLBCL,确诊需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基础上应用免疫组化检查及相关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以肾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小儿慢性肾衰竭(CRF)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以肾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小儿慢性肾衰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生长迟缓为首诊原因的CRF患儿病因以遗传性肾脏病和先天肾畸形为主,以贫血、乏力、纳差为首诊原因的患儿病因以肾小球疾病为主.以遗传性肾脏病和先天肾畸形为病因的CRF患儿肾功能衰退相对于原发病为肾小球疾病的CRF患儿轻.结论:定期尿筛查与尽早生化与肾B 超检查有利于症状不典型的小儿CRF的早期诊断以便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2岁。咳嗽、咳痰、发热40d,少尿、无尿7~8d,于2006年8月5日入院。患者10年前患肺结核,顿服“雷米封0.3g/d、利福平胶囊0.45g/d”半年。胸片提示病灶钙化,故停用。入院40d前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喘息,当地医院拟诊“肺结核”复发,给予顿服“雷米封0.3g/d、利福平0.45g/d”共5d,效果不明显,予停用。入院15日前,上述症状加重,自行顿服“雷米封0.3g、利福平0.45g”后,约0.5h出现寒战、发热,腹泻1次,为稀水样便,无皮疹、晕厥,村医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好转,当时无小便异常。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73岁.因“间断性发热伴体重明显下降1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体温最高达39℃,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寒战,无腹泻,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报告,肝脏多发结节,直径最大约5 cm,考虑转移性肝癌.行腹部增强CT检查,发现肝脏肿瘤,左肾上腺及盆腔肿物,考虑为左肾上腺癌肝转移,盆腔转移.来我院住院后常规各项检查,血常规:WBC 4.41×109/L,Lymphocyte 32%,HGB 84 g/L,RBC 3.1×1012/L,PLT 75×109/L;血生化八项:TP 48.8 g/L,ALB 28 g/L,ALT 23 U/L,LDH 875 U/L,TBIL 9.9μmol/L,DBIL 3.4 μmol/L,Glu 4.2μmol/L,Cr 46 μmol/L.血清电解质正常,抗EBV(-),抗CMV(-),抗HIV(-),抗梅毒(-),乙肝检查:抗HBs(+),余(-),肿瘤标志物均正常(CA12-5 13.6 U/ml,CEA1.2 ng/ml,CA15-3 7.7 U/ml,NSCC 4.2 ng/ml,CA19-94.9 U/ml,AFP 2.1 ng/ml, CA 72-4 2.5 U/ml, NSE12.9 μg/L).肾功能、凝血功能功能、血沉等正常.仔细阅读当地医院腹部增强CT片,发现腹主动脉周围有淋巴结肿大,肝门区淋巴结肿大(图1).行全身PET-CT检查,发现:(1)子宫恶性病变,原发?(2)肝脏多发转移癌;(3)肝门区淋巴结转移癌;(4)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5)全身多发骨转移癌,腰椎、双侧髂骨转移癌(图2).患者原发肿瘤难以确定,行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报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肝脏转移性淋巴瘤(图3).诊断明确后,转血液科治疗,行R-CHOP方案,给予利妥昔单抗、长春地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地塞米松1周后,患者体温正常,LDH明显下降至146 U/L. 相似文献
18.
虫白蜡是中医治疗金疮出血、尿血、下血、疮疡久溃不敛等的一种中草药〔1〕。虫白蜡引起的肾损害尚未见临床报道 ,现将我院 1例报道如下 ,以期同行重视。病 例患者 ,男 ,5 5岁 ,因服用虫白蜡后无尿 5d ,颜面及双下肢水肿 2d入院。 6d前 ,患者服用虫白蜡 10 g“清热解毒” ,次日出现无尿 ,腹胀 ,纳差 ,恶心 ,头昏乏力等症状。当地医院对症治疗 ,上述症状无任何缓解 ,并出现呕吐胃内容物 2次 ,转入我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 :T :3 7.5℃BP :19/ 11kPa ,颜面水肿 ,心肺阴性 ,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 ,双肾区轻叩击痛 ,双下肢膝以下凹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肾衰竭患者。结果90例患者中男53例,女37例,平均年龄(46.08±16.33)岁。肾前性29例,主要为手术后低血容量、感染;肾性41例,主要为肾小球疾病及药物所致;肾后性20例,主要为梗阻性。90例中5例死亡,32例痊愈,16例需透析治疗,37例好转。年龄、器官衰竭数、ATN-ISI评分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肾小球疾病所致的ARF应尽早行肾穿刺检查;术后低血容量所致的ARF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时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20.
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特发性急性肾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INS)并发特发性急性肾衰竭(idiopathic acute renal failure,IARF)的临床、病理、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6月入院INS并发急性肾衰竭(ARF)8例患儿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均为男性,年龄3岁~12岁,平均(8±3)岁,全部病例发生在NS活动期,均表现为少尿型肾衰竭,以微小病变为主(85.7%),予标准剂量激素及对症或透析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儿童INS合并IARF,以男性为主,临床表现为少尿型肾衰竭,病理以微小病变多见,经常规激素、对症或透析治疗,肾功能可恢复正常,预后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