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10 年的努力,磁控胶囊胃镜目前已在国内外临床广泛应用,成为胃病初筛和检查的重要工具。磁控胶囊 胃镜具有无需麻醉和舒适安全等优点,且多项研究证实其诊断准确性高,与电子胃镜高度一致,易被人群接受;磁控 胶囊胃镜用于胃病患者分层,将有益于国家早期胃癌的普查,减少电子胃镜过大的需求负担。但是,磁控胶囊胃镜 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仍需要加大投入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去进一步证实其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是一种无痛的消化道检查方式,检查范围已从小肠逐步扩展至食管、胃、结肠。磁控胶囊胃镜利用 磁场控制对胃黏膜进行观察,检查准确度与传统胃镜高度一致。文章综述了磁控胶囊胃镜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 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疾病的早期诊治,对于判断预后非常重要。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筛查指南中推荐的首要方法,但依存性欠佳。磁控胶囊胃镜(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apsule gastroscopy, MCCG)是一种新型的非侵入性内镜检查技术,可以通过体外磁场的控制,将胶囊内镜精准移动到胃内任何部位,在完成上消化道检查后,可以对小肠进行检查,具有无创、无痛、无交叉感染等优点在消化道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磁控胶囊内镜在消化道检查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无症状人群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期间282例无症状体检者在爱康国宾体检中心采用胶囊内镜行消化道检查的临床资料,观察胶囊内镜检查的耐受性、安全性、消化道各段运行时间以及病变检出情况。结果 282例受检者中,276例(97.9%)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66.3%(183/276)发现消化道病变,57.6%(159/276)检出小肠病变,所检出小肠病变以淋巴管扩张、非特异性小肠炎(充血、糜烂、散在浅溃疡)、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糜烂、毛细血管扩张等多见。胶囊在胃内平均运行时间为(55.0±72.7)min,在小肠内平均运行时间为(243.6±102.6)min。检查过程中,受检者无不适感。受检者均于检查后72 h内排出胶囊。结论小肠病变在无症状人群中的检出率并不低,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安全、有效的消化道检查手段,应用于无症状人群的体检中,有助于小肠病变的早期检出,为小肠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与消化道癌筛查理念的发展与普及,磁控胶囊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凸显。近几年来,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磁控胶囊胃镜与优化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制定相关指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指南以临床证据为依托,充分征询专家意见,对磁控胶囊胃镜的定义和诊断准确性、应用人群、技术优化、检查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陈述推荐,并评估其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以期更好地指导磁控胶囊胃镜的规范化应用和科学化创新,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磁控胶囊胃镜人工智能标注胶囊胃镜图片的方法,以提升内镜医师的工作效率并减少人工智能阅片盲区。方法:按照磁控胶囊胃镜相关共识意见,由10名内镜医师和1名有医学背景的磁控胶囊胃镜研发人员对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2020年3月至8月招募的本公司35名磁控胶囊胃镜受检者(以下简称受检者)共14 775幅磁控胶囊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无症状人群体检中应用价值.方法 受检者为2005年8月-2010年3月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无症状体检人群,受检者按就诊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对照组(B组)、自身对照组(C组).A组受检者按一定体位进行胶囊内镜检查,送服胶囊后立即依次平卧位3 min,左侧卧位3 min,右侧卧位3 min,半卧位3min,观察食管黏膜情况,再观察胃依次左侧卧位10 min,平卧位10 min,右侧卧位10 min,站立位10 min,随后可自由活动,直至胶囊内镜排出体外.B组受检者按常规要求进行胶囊内镜检查.C组受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后即安排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结果 A组和B组胶囊内镜食管运行平均时间和胃排空平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胶囊内镜排出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胶囊内镜食管运行平均时间和排出平均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C组胶囊内镜胃排空平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A组受检者中检出消化道病变者28例,检出率31.11%;160例B组受检者中检出消化道病变者42例,检出率26.25%;110例C组受检者中检出消化道病变者43例,检出率39.09%.A组和B组食管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囊内镜在特定体位下可以提高食管及胃病变检出率.胶囊内镜检查可以指导胃镜及结肠镜检查能更有效提高消化道疾病检出率,用于无症状人群体检无疑是一种安全、无创、无痛苦的消化道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蒋斌  潘骏  钱阳阳  夏季 《胃肠病学》2022,(9):548-553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和消化道癌筛查理念的发展和普及,磁控胶囊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凸显。近年来,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磁控胶囊胃镜和优化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制定相关指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指南以临床证据为依托,充分征询专家意见,对磁控胶囊胃镜的定义和诊断准确性、应用人群、技术优化、检查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陈述推荐,并评估其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以期更好地指导磁控胶囊胃镜的规范化应用和科学化创新,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37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随机进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通过体外巡航胶囊内镜控制系统对磁控胶囊内镜进行控制,完成磁控胶囊内镜对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的观察,并与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磁控胶囊内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检出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 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发现病变34例,磁控胶囊内镜发现病变32例,两者检查一致率为86.5%.磁控胶囊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检查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67%,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40%.结论 磁控胶囊内镜对发现上消化道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并且检查过程无创、可控,可用于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纤维胃镜对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镜作为一种消化道疾病的检查手段,在小儿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自1995年8月以来应用Olympus GIF-P30纤维胃镜对54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进行了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梁玉国  刘伟  吕鹏  甄中锋 《山东医药》2004,44(13):21-21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其诊断方法主要为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为探讨两种方法的优劣,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我们对252例肝硬化患者分别进行了两种方法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消化道病变的种类较多,内镜检查对其中的部分病灶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对源于上消化道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肿瘤,以及消化道管壁外的脏器和(或)肿瘤压迫所引起的隆起性病灶,应用内镜和X线检查进行诊断均较困难,而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对此类病灶的诊断则有较突出的优越性。现将本院67例上消化道病变的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我院自1997年5月至1999年3月应用超声内镜检查了内镜下发现的上消化道病灶67例,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1…  相似文献   

13.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与消化道癌筛查理念的发展和普及, 磁控胶囊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凸显。近几年来, 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磁控胶囊胃镜与优化技术发展迅速, 应用广泛, 制定相关指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指南以临床证据为依托, 充分征询专家意见, 对磁控胶囊胃镜的定义和诊断准确性、应用人群、技术优化、检查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陈述推荐, 并评估其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 以期更好地指导磁控胶囊胃镜的规范化应用和科学化创新, 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伴发的上消化道病变电子胃镜检查诊断疾病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与30例单纯上消化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电子胃镜检查。结果两组在食管黏膜、胃底红斑、胃底胃窦红斑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贲门口、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食管糜烂、十二指肠糜烂、复合型溃疡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胃糜烂、2个部位以上糜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胃镜用于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病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疾病区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2月《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指南(2021,上海)》正式发布,新指南对原有2017年版专家共识进行修订增补,根据标准原则规范流程制定,细化明确了磁控胶囊胃镜的定义范畴、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检查过程与质控要点、局限与优化方向等内容。本文将对新指南的特点与重点内容进行简要说明与解读,以便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MCCE)检查中卧位或立位吞服胶囊内镜对食管的观察效果。[方法]前瞻性分析行MCCE检查的27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卧位与立位吞服胶囊内镜时,齿状线可视范围、MCCE通过食管时间、食管病变检出率及安全性。[结果]卧位吞服组齿状线可视度明显高于立位吞服组(64.4%∶38.6%,P<0.001);卧位吞服组的MCCE通过食管的时间明显长于立位吞服组[(84.1±6.14)s∶(17.01±4.73)s,P<0.001];卧位吞服组病变检出率高于立位吞服组(26.0%∶13.3%,P<0.001)。所有检查者均无胶囊滞留。[结论]卧位吞服胶囊内镜组比立位组对食管观察更清楚,有利于提高食管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开发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辅助质量控制系统,实现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过程实时质量控制。 方法回顾性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美兆健康科技、莒县美年大健康三家内镜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共320例患者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图像资料,经内镜医师标注,基于Resnet-50开发出一套磁控胶囊胃镜辅助质量控制系统,实时进行检查完整度,部位清洁度,检查时间等指标监控,同时向操作者反馈检查质量,规范内镜操作者检查过程,实现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质量控制。 结果该磁控胶囊胃镜辅助质量控制系统识别胃内6解剖部位准确度为92.30~98.28%,4类清洁度识别准确度为91.46~95.37%,实际外部磁场操作时间计时准确度可达100%。同时,该质控系统整合至磁控操作系统,可安全运行。 结论磁控胶囊胃镜辅助质量控制系统可实现质量控制,实时向内镜操作员反馈检查质量,规范内镜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染色放大胃镜结合肾上腺素对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荆门市中医医院2010年9月-2012年4月常规胃镜下显示胃黏膜粗糙、糜烂、斑块、颜色异常、微隆或凹陷等改变的24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121例).观察组采用染色放大胃镜(MCE)联合肾上腺素检查,对照组采用单纯MCE检查.比较两组图像清晰度评分以及两组不同检查方法与病理检查的一致率.结果 观察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清晰度为2.7±0.4、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清晰度为2.1±0.5、癌清晰度为1.9±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5、1.7±0.4、1.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病理检查的一致率为98.36%(120/122),显著高于对照组89.26%(10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E联合肾上腺素能很好地对胃微血管病变进行诊断,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不同频率探头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不同频率超声探头对180例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检查,总结内镜超声特点,并与最终EMR、ESD或外科手术得出的病理诊断相比较。结果发现慢性炎症71例,上消化道早癌10例,表现为黏膜层等回声或稍低回声改变,病变均未突破黏膜下层。间质瘤或平滑肌瘤46例,多位于食管或胃,表现为黏膜肌层及以下各层次的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为主,外覆强回声包膜,两者在超声下很难区别。脂肪瘤10例,多位于胃体及胃窦,表现为黏膜下层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囊肿14例,多位于十二指肠,表现为位于黏膜下层的单房或多房性的无回声区,包膜完整。恶性淋巴瘤1例,位于胃体,表现为局部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增厚,呈中低回声,不均匀,较少侵及固有肌层。血管性病变(血管瘤、静脉曲张)12例,多位于食管及胃底,表现为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无回声,部分中高回声,圆形或不规则形,散在或成簇状分布,部分互相沟通。另外还有食管结核2例,异位胰腺6例,壁外压迫10例。超声与最终诊断结果均相符。结论内镜不同频率探头超声检查可以明确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病变的大小,消化管壁起源和边界,根据超声特征对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的价值,同时能与腔外压迫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对小肠克罗恩病(CD)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临床怀疑小肠CD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消化内科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203例小肠CD高危患者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参照De Bona等[ 6 ]的标准进行分组,随访各组治疗情况、病情进展及转归。 结果A组17例符合确诊标准;B组87例符合可疑标准,随访1~2年后,7例确诊为CD;C组67例符合非特异性肠炎。B组和C组治疗前后各项炎症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有效。 结论磁控胶囊内镜对小肠CD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早期用于指导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