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39岁,因咳嗽、咯痰1周入院.入院前1周无任何诱因开始咳嗽,咯痰,痰为白色黏稠,不黄,痰中不带血.患者无畏寒、发热及盗汗,无胸痛及呼吸困难.CT:右肺近上中下叶交界处有一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界清,约2.0 cm×2.5 cm×5.5 cm.查体:步入病房,神清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叩清,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腹柔软,肝脾肋下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及其他生化指标均未见异常.骨扫描无异常,腹部超声未见包块.术中见肿块位于右肺上、中、下叶交界处,大小5.0 cm×4.0 cm×3.0 cm,形状不规则,边界清,包膜完整.胸膜无粘连,胸腔内未见积液.术后半年,患者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性,82岁,偶感胸闷、咳嗽3个月余,肉眼血尿1周入院,肺部及纵隔CT示:上纵隔占位并累及气管上段,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纵隔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胸腺瘤,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符合B3型胸腺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后壁有一直径1.2 cm息肉状隆起灶,表面局部暗红色,溃疡状,其余膀胱黏膜光滑,行病灶处活检。既往史:患者2年前有胸腺瘤手术切除史,术后病理诊断为:B3型胸腺瘤,手术切缘可见肿瘤组织。术后患者未进一步治疗。病理检查 眼观: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61岁.因发现左侧颈前下部肿块3年入院,发病以来肿块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恶性肿瘤及相关疾病家族史.专科体检:气管居中,颈前下部稍偏左侧可扪及一4 cm×3 cm大小肿块,不随吞咽移动,质软,边界尚清,活动度可,无压痛及压迫感,表面皮肤颜色正常.颈部B超:颈部胸骨上窝偏左侧软组织内可见不均质等回声,大小37 mm×24 mm,边界欠清,CDFI示内部及周边可见高阻动脉血供(图1). 相似文献
4.
黄伟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8,(3)
食管巨大平滑肌瘤1例黄伟良患者女,11岁,5年来常有梗噎伴吞咽困难,吃硬食常需饮水冲服。餐后有饱胀、压迫感,时常进食后呕吐,近1周症状加重伴咳嗽。无呕血、黑便史。体检:颈静脉轻度怒张,胸廓无畸形,右侧呼吸运动减弱伴呼吸音低,右背部叩诊呈浊音。食管餐钡...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63岁,因乏力、纳差、腹胀不适半年余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伴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不佳.2017年6月5日于当地医院检查,胸椎MRI示:胸1椎体前方、椎体、椎管及椎间孔内占位性病变,压迫脊髓,胸9、胸12莫氏结节形成;遂于2017年6月7日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胸腹部CT平扫+增强示:胸廓入口... 相似文献
6.
颅内硬膜外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1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患者女性 ,4 9岁。右耳鸣进行性加重 1年余 ,伴右面部麻木、视物不清、站立不稳半年。查体 :右颞肌萎缩、额纹消失 ,右眼睑下垂 ,右眼不能外展 ,复视。MRI示 :右侧颅中窝蝶骨脑脊膜瘤。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岩尖和颅后窝斜坡硬膜外 ,大小约 4cm× 5cm ,破坏颅骨。临床诊断 :右侧岩尖 -斜坡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病理检查 巨检 :灰红破碎组织共约 4cm× 3 5cm× 2cm ,部分呈胶冻状。镜检 :肿瘤细胞小 ,呈立方或低柱状 ,形态、大小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 ,染色质致密深染 ,异型性不明显 ,核分裂象少见。部分瘤细胞胞质内可见空泡… 相似文献
7.
死者男性,28岁.2010年7月3日22时左右,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及呼吸困难,急送至当地医院时已死亡,总病程为45 min.
病理检查 眼观:胸腺重量为68 g(26~35)岁男性正常胸腺重量为20 g[1],或成人13.84±1.64 g[2]),大小为12.0 cm×8.0 cm×1.5 cm,表面及切面呈灰白、暗红及黄色相间.镜检:胸腺组织40%~50%脂肪化.胸腺组织类似于正常胸腺,皮髓质由分化清楚的小叶构成.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性,54岁。因间断性右肩背部疼痛1个月,发现纵隔肿物近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背部疼痛,休息后可缓解,无四肢无力,无眼睑下垂和视物成双。增强CT示右前纵隔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影,不均匀强化,肿块大小5.2 cm×4.4 cm×4.7 cm, 边界欠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化生型胸腺瘤(metaplastic thymoma,MT)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复习1例MT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liV ision两步法染色和EBER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性,67岁,肿瘤直径4.6 cm,位于右侧甲状腺下极靠近胸骨上窝,境界清楚,包膜完整。镜下表现为双相性结构,由互相盘绕的上皮岛和短束状梭形细胞构成,两种成分在肿瘤的不同区域变化较大,部分区域由梭形细胞占优势的双相性结构构成,部分区域由纯梭形细胞构成。上皮细胞形成网格状或宽梁状吻合岛,形态类似非角化型鳞状细胞,胞核小而深染;部分上皮细胞较成熟,胞核大而空泡状,核内假包涵体易见,胞质嗜酸性。梭形细胞形态类似纤维母细胞,多排列成短束状、漩涡状、编织状或席纹状,可见胸腺小体样结构。背景有较多成熟小淋巴细胞浸润,梭形细胞区域散在较多微砂砾体。免疫表型:两种成分均弥漫表达EMA,BCL-2、CD99均弱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2%;上皮成分CKpan、CK5/6、p63均弥漫阳性,vimentin、CD5均阴性;梭形细胞vimentin弥漫阳性,CKpan、CK5/6、p63均阴性;间质小淋巴细胞CD3、CD5、CD20均阳性;TDT、CD1a、CD34、S-100、actin、Calretinin、D2-40等均阴性。原位杂交EBV呈阴性。结论 MT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交界性胸腺肿瘤,掌握其独特的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易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A/AB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胸腺瘤分类将具有梭形细胞和梭形细胞与淋巴细胞混合组成的胸腺瘤归入A、AB型[1] ,由于该类型的肿瘤以梭形细胞 /淋巴细胞为其病理特征并具有浸润性生长 ,故认识本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8例肿瘤患者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1983~ 2 0 0 1年间收治住院患者 ,复习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 ,肿瘤标本常规病理制片光镜观察 ,同时选择肿瘤性石蜡包埋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 (SP)法标记 :细胞角蛋白 (CKpan)、波形蛋白、癌胚抗原 (CEA)、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57岁,因"背部巨大肿物"入院.患者3年前无意中发现背部"枣子"大小肿物,不伴疼痛,无发热.曾在外院行3次手术切除,具体情况不详,但均术后复发.体检:患者背部可见1约45 cm×30 cm×30 cm大小肿物,质较硬,界限清,活动度可,表面部分破溃,有淡黄色液体溢出.另于全身皮肤散在多个"疣状"突起,手术切除巨大肿块.临床诊断:神经纤维瘤伴感染(背部).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76岁,主述腹部包块25年伴间歇性下腹部疼痛2年及双下肢肿痛近2个月.遂来我院就诊,以巨大卵巢包块收住.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初潮16岁,月经量中等,白带量中等,无异味,绝经后无异常阴道流血及异常阴道排液,一般情况良好.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体征无异常,腹部外形高度膨隆,剑突下可扪及一巨大实性包块,直径约40 cm,张力大、质硬、无压痛;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发育无异常,阴道畅,阴道壁充血,宫颈未见,子宫及附件无法触诊(因盆腔巨大包块).盆腔CT提示:盆腹腔巨大包块,考虑为巨大子宫肌瘤,伴变性,子宫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5岁.因右臀部肿物5年、切除术后2年复发入院.患者于5年前因外伤查体发现骶骨右侧一肿物,约枣形大小,未进行治疗,后肿物逐渐增大,蔓延至整个臀部.2年前在当地县医院行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脊索瘤.术后半年复发.3个月前肿物增长迅速,来河北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6 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粘痰 1个月而就诊 ,于 2 0 0 0年 2月 2 0日入院。CT检查示左上纵膈有一 2 5cm× 2 0cm巨大肿块 ,突向左侧胸腔。术中所见 :肿块大小约 2 5cm× 2 0cm× 2 0cm ,位于左上前纵膈 ,源于胸腺左下极 ,肿块包膜完整 ,血运丰富。病理检查 :椭圆形肿物约 2 5cm× 2 0cm× 10cm ,包膜完整 ,切面灰白暗红相间 ,质嫩 ,鱼肉状 ,部分呈囊性 ,重 1kg。镜下检查 :肿瘤由较单一的小圆细胞组成 ,瘤细胞核小而规则 ,圆或卵圆形 ,胞质少到中量 ,淡嗜碱性。瘤细胞排列成不规则巢状 ,梁索状 ,癌细…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3岁.因反复头痛近1年入院,入院查神经系统各项均正常.MRI示:增强扫描后右侧窦旁病变均匀明显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边界清楚,信号均匀,病灶呈宽基底大脑镰相边,中线结构无偏移.诊断:右顶枕叶矢状窦旁占位,右侧矢状窦脑膜瘤首先考虑.术中见肿瘤血供丰富,边界清楚,有包膜,质中,与矢状窦粘连紧密,硬膜受侵犯,反复行游离电凝肿瘤包膜及包膜内肿瘤分块切除.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性,26岁,因腰椎管内肿瘤术后复发入院。既往于2013年在外院行腰椎管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不详。体检:双上肢肌力对称V级,双下肢肌力I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对疼痛刺激敏感。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磁共振平扫示腰椎管肿瘤术后,腰椎生理曲度轻度存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1,37(11)
正患者男性,26岁,2019年5月1日因“外院CT检查发现胸部前纵隔结节”入我院就诊。患者一般情况可,无胸痛、胸闷、憋喘,无发热、寒战,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无力、眼睑下垂等不适。强化CT示:前上纵膈多发结节,淋巴结可能。既往强直性脊柱炎病史,规律服药治疗,有青霉素、链霉素过敏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无明显异常。于5月4日在全麻气管插管胸腔镜经剑突下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胸腺瘤是前纵隔内常见的原发肿瘤,但是其内继发肿瘤转移比较罕见。现报道1例发生于前纵隔的瘤对瘤转移——乳腺癌转移至B2型胸腺瘤内。患者女,55岁,因"发现纵隔肿物2年,近期肿物增大1个月"就诊。肿物最大径6 cm,有包膜,灰白色、实性、质地坚实。显微镜下,绝大部分区域形态符合B2型胸腺瘤,即在大量未成熟淋巴细胞背景上散在巢团状分布肿瘤性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细胞核大而疏松,可见核仁。但局部可见形态与以上形态完全不同的小灶上皮细胞巢,巢内细胞较胸腺瘤上皮细胞大,呈圆形或多边形,异型性明显,核质比大,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7、雌激素受体、GATA3和GCDFP15,且上皮细胞膜抗原部分阳性。诊断为(前纵隔)乳腺癌转移至B2型胸腺瘤内。 相似文献
19.
小肠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 ,15岁。因阵发性腹痛入院。患者 10余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脐周疼痛 ,阵发性 ,持续数日、数月发作1次 ,伴轻度恶心、呕吐、大便减少。近 1月来发作频繁。体检 :腹部可触及一包块。CT及MRI示 :盆腔及中下腹区巨大囊实性占位。临床诊断 :回肠系膜淋巴管瘤。硬膜外麻醉下行回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术中见回肠起始段肠系膜增厚 ,内有大量乳白色液体 ,部分肠管呈乳白色 ,病变肠管切除。病理检查 眼观 :回肠一段 ,长 2 5cm ,外径 3cm。距一端 8cm处黏膜面呈乳白色 ,长径 7cm。肿块占据黏膜层、肌层及肠系膜 12cm× 7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