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亚鑫 《口腔医学》2022,42(11):1052-1056
定量光激发荧光技术是近年来一种新型检测手段,在口腔临床的应用愈加广泛。它通过对病损区的荧光损失定量分析实现对龋病的诊断,逐渐被用于平滑面龋、窝沟龋、邻面龋的诊断等。本文对定量光激发荧光技术在各类龋病的早期诊断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定量光导荧光技术(quantitative light—induced fluorescence,QLF)是一种能拍摄牙面的荧光图像并对图像龋损区矿物质丢失和病损范围大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技术可以对未形成龋洞的早期釉质龋损牙面定量评价,也可对病损区脱矿和再矿化过程矿物质含量改变进行定量监测。现就QLF的技术背景、设备组成、技术优点、在龋病早期诊断和其他方面的临床应用,以及影响QLF技术的因素等方面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VELscope自体荧光检查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诊断及恶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经临床检查初步诊断符合糜烂型OLP患者1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研究组通过VELscope自体荧光检查确定组织活检部位,对照组根据临床医生经验选取组织活检部位。根据2003年修订的WHO改良OLP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诊断,并计算糜烂型OLP检出率。对糜烂型OLP阳性患者做进一步分析,计算糜烂型OLP恶性筛出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糜烂型OLP检出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408,P = 0.020)。研究组患者糜烂型OLP恶性筛出率(14.2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54,P = 0.042)。结论    VELscope自体荧光检查对于糜烂型OLP患者病理组织活检部位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其还可应用于糜烂型OLP恶变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4.
5.
荧光成像因具有侵入性低、灵敏度高、可实时检测等优点,在癌症诊断及药物靶向等研究领域备受关注。自体荧光检查术可利用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对同一波长激发光产生的荧光差异对癌变组织进行诊断,或是利用药物本身的荧光对癌变组织进行示踪。然而,上述荧光诊断技术的特异性较差且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与现有荧光诊断方法相比,近红外荧光诊断技术受背景信号干扰小且能对更深部组织进行成像,可有效弥补自体荧光检查术的不足,对辅助临床上口腔癌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应用于口腔癌诊断领域的第一、二近红外荧光窗口成像探针的构建方法,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在标记口腔癌症中的研究进展,为实现口腔癌实时精准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荧光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目前在口腔疾病的检测及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对荧光技术在牙菌斑生物膜、口腔黏膜病及口腔肿瘤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已逐渐应用于人类口腔微生物的定量分析,本文对TaqMan实时荧光PCR技术在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密螺旋体和致龋微生物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种植技术在自体牙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牙种植技术在自体牙移植中的应用方法,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磨牙、前磨牙缺失17例及磨牙残根残冠行微创拔除19例,应用Frialit-2种植工具完成移植窝制备,拔除自体第三磨牙并植入移植窝,同期植入自体骨,托槽弓丝固定4周,固定期间进行移植牙根管治疗。结果:1例术后3月移植牙松动被拔除,35例(97.2%)术后随访1~7年,移植牙稳固,咀嚼功能正常,x线示移植牙与牙槽骨紧密贴合,牙根无吸收。结论:应用种植技术实施自体牙移植具有去骨精确,骨损伤小,成功率高的优点,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有机荧光分子材料相比,量子点具有许多独特的光学和电子特性,它可与抗体、寡核苷酸或小分子配体等生物分子交联,用于特异性的细胞或亚细胞结构的标记。本文阐述了量子点作为新型荧光探针在肿瘤细胞成像、靶向活体成像及抗肿瘤药物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畸拔除牙齿的保存与自体移植有助于患者最大限度保留自身牙体组织,低温保存技术使其成为可能。本文拟从低温保存技术在口腔中应用的历史发展,低温冷冻保存方法的研究及其对牙体组织的影响等方面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1.
DIAGNOdent在龋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龋病诊断方法存在精确度过低的不足,因而常遗漏一些早期龋患牙。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龋病诊断仪器DIAGNOdent(DD),弥补了传统诊断方法的不足。关于DD是否可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就DD应用于临床的前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杜文  彭歆 《口腔疾病防治》2022,30(5):361-365
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升,以及医疗数据的积累,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工作中逐步得到应用,可以辅助医生的诊断工作,提升诊疗效率和诊断准确性。近年来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医疗图像的识别上,常用的方法是由专家对大量图像进行标注,供机器学习图像特征,从而实现智能化的诊断。现有研究已经能通过AI技术对影像学图像、病理切片和肿瘤外观照片等进行智能化分析,实现对肿瘤的诊断。现阶段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标注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样本量过小、研究问题局限和数据模态单一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算法的不断完善以及大量优质数据的积累逐步解决。未来AI技术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综合多种来源医疗数据,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探索利用各种无创、易行的新方法早期发现肿瘤,彻底改变现有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口腔癌在常见肿瘤中位于第6位,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手术,放疗及化疗并没有显著提高口腔癌患者的生存率,并且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下降;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系统生物学逐渐受到关注,将系统生物学应用于肿瘤领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系统生物学技术在口腔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自体荧光成像检查是一种新兴的用于筛查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病损的检查技术,在自体荧光成像检查过程中,通过认真完善的护理工作协助医生完成检查,对于安抚患者情绪,获得清晰成像,提高检查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临床工作中自体荧光成像检查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端粒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有逆转录功能的核糖核蛋白酶,端粒酶在维持端粒长度,阻止细胞衰亡,使细胞无限增殖,以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在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均能检测到,因此可作为肿瘤诊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而端粒酶活性抑制剂很有希望应用于肿瘤治疗。本文对端粒酶及其在肿瘤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邻近自体碎骨移植在种植牙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种植体周骨缺损采用邻近自体碎骨同期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8颗种植体周有骨缺损者采用邻近自体碎骨同期移植充填缺损。其中35颗种植体周移植碎骨用钛膜固定。结果 2颗种植体周植骨明显吸收,种植体松动失败,其余均获得成功,临床随访1~5年种植牙功能和形态良好,未见明显骨吸收。结论 对种植体测方、根方、颈部等局部骨缺损,用自体邻近碎骨同期移植解决种植床骨量不足,简单实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荧光技术在牙菌斑生物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菌斑生物膜是龋病和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其形成过程呈时空动态变化,是菌丛赖以生存及细胞间信号交流的场所.对于菌斑生物膜的空间结构、信号交流及生物活性变化的研究渐成热点.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为牙菌斑生物膜研究的重要工具,荧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CLSM在口腔菌斑生物膜研究领域的应用.而近年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被引入细菌生物膜的研究中,使结合CLSM的荧光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本文对几种常见的荧光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核酸定量检测和分析技术,具有实时监测、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及反应后不需电泳检测等优点,已逐步成为口腔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就此技术在牙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外伤、感染、糖尿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病症所引起的骨量不足、种植条件较差的现象在临床中极为普遍,骨增量技术应运而生.骨移植是最常用的骨增量技术,主要来源包括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材料和人工合成骨材料.近年来,自体牙由于优越的生物相容性及易获得性,逐渐成为一种新兴骨替代材料.该文比较了近年发表的关于不同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