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血清microRNA-145(miR-145)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HCC患者和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45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5和甲胎蛋白(AFP)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 在治疗1个月末,16例(22.2 %)为PR,13例(18.1%)为SD,43例(59.7 %)为PD;HCC组血清miR-145水平为(0.59±0.25),显著低于对照组【(1.02±0.28),P<0.05】,术后1个月,HCC患者血清miR-145水平为(0.81±0.26),显著高于术前(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癌栓和Child-Pugh分级患者血清miR-145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TNM分级和术前AFP水平患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 PD组血清miR-145水平为(0.86±0.21),显著高于PR组或SD组【分别为(0.62±0.19)和(0.75±0.19),P<0.05】;随访3年,28例(38.9%)患者死亡,其中高miR-14 水平患者3 a生存率为75.6 %,显著高于低水平患者的41.9 %(x2=8.765,P<0.05);血清miR-145、AFP和miR-145联合AFP预测HCC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0.851和0.942,两者联合预测的敏感度为91.7 %,准确度为90.2%。结论 TACE术后检测血清miR-145水平可能预示HCC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FP联合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在预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接受TACE治疗的85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ACE术前、连续2次TACE术后患者血清AFP、DCP的水平变化,以mRECIST标准评价TACE治疗效果,将AFP、DCP水平变化情况与同期影像学(mRECIST标准)进行对照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mRECIST分级与AFP、DCP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缓解组的价值。结果依据mRECIST标准,缓解组38例,未缓解组31例。缓解组治疗后AFP和DCP均明显低于未缓解组(Z值分别为-3. 366、-4. 065,P值均0. 05)。缓解组△AFP、△DCP、△AFP%及△DCP%与未缓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 837、-5. 597、-4. 210、-5. 851,P值均0. 001)。mRECIST分期与△AFP、△DCP均呈明显的负相关(rs分别为-0. 552、-0. 593,P值均0. 001)。△AFP%用于诊断缓解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 796,△DCP%为0. 912,△AFP%+△DCP%联合为0. 921,△AFP%+△DCP%的诊断价值最大。结论联合分析TACE前后血清AFP和DCP水平变化可评估肝细胞癌TACE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4.
5.
6.
脱γ-羧基(异常)凝血酶原(DCP)是一新发现的肝细胞癌(HCC)标志物。1984年Liebman等报告约90%HCC患者血浆中含有DCP。此 相似文献
8.
手术切除和肝移植被认为是肝细胞癌(HCC)根治性治疗手段,但仅有10%~20%的HCC患者能接受这些治疗。近些年来,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及新近出现的不可逆电穿孔消融等局部治疗方法逐渐成为无法手术患者的替代治疗。除了局部控制肿瘤生长改善预后外,消融技术还有助于肿瘤降级以便二次切除。重点介绍了射频消融及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HCC的进展,对射频消融与其他局部消融进行了比较,简述了智能导航技术在辅助消融中的应用,认为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进步,未来消融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临床指标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治疗的6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冷冻消融治疗组(n=30)和微波消融治疗组(n=32)。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1周及手术后2 d的血常规(WBC、Hb、PLT)、肝功能(ALT、AST、TBil、ALb)、凝血功能(INR)和外周血细胞因子[IL-2、TNFα、IL-6、IL-8、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A]。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hey U检验。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WBC均升高、PL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冷冻消融组:t值分别为-7. 480、-4. 280;微波消融组:t值分别为-5. 735、-3. 075,P值均0. 001),其中冷冻消融组PLT变化更显著(Z=-4. 457,P 0. 001);两组患者术后ALT、AST、TBil水平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冷冻消融组:Z值分别为-4. 457、-4. 445、-4. 229;微波消融组Z值分别为-3. 617、-4. 703、-4. 228,P值均0. 001),其中冷冻消融组ALT、AST变化更显著(Z值分别为-3. 411、-3. 829,P值均0. 05);冷冻消融组患者术后IL-6、HGF、VEGFA水平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 076、-4. 311、-3. 123,P值均0. 05),与微波消融组相比,冷冻消融组IL-6、HGF、VEGFA变化更显著(Z值分别为-2. 735、-2. 578、-2. 201,P值均0. 05)。结论与微波消融相比,冷冻消融术后短期内可诱发更显著的急性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更高的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微创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血清铁蛋白(SF)和γ-羧基凝血酶原(DCP)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收录了43例HCC患者,其中包括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患者24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的患者19例,分别于术前2 d及术后7 d测定血清AFP、SF和DCP的值,用酶联免疫法检测DCP的值,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SF、AFP的值。将患者治疗前血清AFP、SF和DCP的值作为基线,以变化50%作为分组标准,分为术后AFP、SF和DCP的值下降超过50%组(A1、B1和C1组),术后AFP、SF和DCP的值升高及降低变化在50%范围以内组(A2、B2和C2组),分别比较A1和A2、B1和B2、C1和C2之间的总生存时间(OS)。结果 43例患者中,有22例术后血清AFP值下降超过50%,25例术后血清SF值下降超过50%,25例术后血清DCP值下降超过50%。平均随访(20.26±6.50)个月,A1组OS明显长于A2组(P<0.05);C1组明显长于C2组(P<0.05);B1组和B2组的OS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CC患者微创治疗前后血清AFP和DC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HCC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作为影响HCC患者术后的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米兰标准施行微波消融术(MWA)治疗肝细胞癌(HCC)患者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94例直径≤5 cm的HCC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随访5年。分析不同HCC结节个数和不同肿瘤直径对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的影响。结果 随访5年,本组HCC患者OS为64.9%,1 a和2 a 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2.8%和53.2%;HCC直径> 3 cm患者的PFS显著短于直径≤3 cm的患者(P=0.005),PFS≤2年的HCC患者OS显著低于PFS> 2年的患者(48.0%对 84.1%,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CC直径> 3 cm (HR=0.42,95%CI:0.21~0.83,P=0.01)是MWA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细胞计数< 4.0×109 /L (HR=0.38, 95%CI:0.18~0.84,P=0.017)和PFS≤2 年(HR=0.24, 95%CI:0.10~0.56,P=0.001)是影响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直径> 3 cm的HCC患者PFS较短,但似乎不影响OS,因为大多数肝内复发的HCC患者仍然可进行重复MWA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肝细胞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短期疗效监测中的评价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14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单纯接受传统TACE治疗且PIVKA-Ⅱ基线数值≥40.00 m AU/ml。分析TACE术前与术后第1、3、6个月之间PIVKA-Ⅱ血清学反应情况,并与同期影像学反应(采用mRECIST标准)进行对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血清学反应与同期影像学反应的相关性。采用配对χ2检验探索血清学反应与影像学反应评价方式敏感度的一致性。以影像学反应为金标准,分析PIVKA-Ⅱ血清学反应的真实性及可靠性评价指标。结果纳入患者的PIVKA-Ⅱ水平为7225.44 (40.13~30 000.00) m AU/ml。术后1、3、6个月,分别有104(91.2%)、94(90.3%)、86(90.5%)例患者分为血清学有反应组,分别有103(90.3%)、90(86.5%)、82(86.3%)例患者分为影像学有反应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影像学反应与血清学反应呈正相关(术后1、3、6个月对应r值分别为0.739、0.731、0.708,P值均0.001)。配对χ2检验提示血清学反应与影像学反应评价方式敏感度较为一致(术后1、3、6个月χ2值分别为0、1.5、1.5,P值分别为1.000、0.219、0.219)。血清学反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评价指标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准。结论基于影像学反应评价标准,PIVKA-Ⅱ对肝细胞癌患者TACE短期疗效有良好的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ALAD模型在HBV相关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HBV感染住院患者,根据诊断分为HCC组及对照组,比较AFP、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三项联合及GALAD模型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差异。结果HCC组中AFP、AFP-L3%、DCP及GALAD模型Z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FP、AFP-L3%、DCP单项、三者联合及GALAD模型诊断的AUC分别为0.760、0.742、0.865、0.887,0.937,GALAD模型AUC与三项标志物及其联合的AUC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AD模型诊断的敏感性为83.82%,高于AFP、AFP-L3、DCP单项,与三项并联相当,特异性为86.03%。结论GALAD模型在HBV相关HCC诊断中显示了良好的效能,优于AFP、AFP-L3%、DCP及三项联合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冷冻消融(CRYO)联合无水酒精注射(PEI)对早期老年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老年肝细胞癌患者,其中单一CRYO治疗组46例,CRYO联合PEI(联合治疗)组4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并随访患者肿瘤的复发及生存预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的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的差异;通过Cox回归法确定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CRYO组初次消融的有效率分别为89.1%和73.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YO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2和3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20%、21%和21%,明显低于CRYO组的30...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本研究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中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NLR对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行TACE联合MWA治疗的中期HCC患者。确定NLR值;使用Xtile软件计算TACE前NLR和MWA后的最佳cut-off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Log-rank秩和检验比较患者PFS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索PFS相关独立预后因子。结果 1)中位随访时间29.8 (95%CI:20.2-39.4)个月,总体的中位PFS时间为18.3(95%CI:14.7-22.9)个月。2)通过Xtile软件计算出TACE前NLR和MWA后NLR cut-off值分别为3和2.4。3)TACE前NLR分组患者之间临床资料比较:高NLR组患者肝硬化的比例(25/31 vs.21/40,P=0.029)、肿瘤数目>3的比例(17/31 vs. 5/40,P<...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寡糖链检测(G-Test)试剂盒(荧光毛细管电泳法)辅助诊断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18年6月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的患者血清样本310例,其中HBV相关HCC(HCC组)1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5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组)85例,其他脏器恶性肿瘤(其他恶性肿瘤组)5例。检测血清寡糖链组分的相对浓度,计算并分析G-Test试剂盒在临床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与血清AFP进行方法学比较。非正态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使用Dunn’s多重比较,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建立G-Test与AFP联合诊断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HCC组患者G值[6.46(5.73~7.07)]明显高于肝炎组[3.38(2.85~4.18)]及肝硬化组[3.99(3.13~5.21)]患者(H值分别为107.9、104.2,P值均<0.001)。HCC组患者AFP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患者[0.77(0.45~1.77)log10 ng/ml vs 0.58(0.41~0.89)log10 ng/ml,H=33.65,P=0.025]。G-Test的灵敏度83.53%,特异度为74.29%,总体符合率为79.36%,阳性预测值79.78%,阴性预测值78.79%。G-Test与AFP单独诊断的AUC分别为0.846与0.611,G-Test的AUC明显高于AFP(Z=5.795,P<0.001),G-Test联合AFP诊断的AUC为0.870,明显优于G-Test(Z=2.523,P=0.012)与AFP(Z=6.943,P<0.001)单独诊断效能。HCC早期与中晚期组间G-Test检出率均高于AFP>400 ng/ml检出率(χ2值分别为26.441、38.379,P值均<0.001)。AFP分别以<20、<200、<400 ng/ml为阴性临界值,G-Test在AFP阴性的HCC患者中检出率分别为86.24%、85.93%、85.31%。结论G-Tes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具有辅助诊断HCC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AFP诊断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DcR3水平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DcR3水平对HCC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67例HCC、8例肝硬化、17例胆囊炎患者和28例正常人血清DcR3水平; 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AFP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HCC癌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结果:HCC组和肝硬化组血清DcR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HCC血清DcR3水平与伴有肝硬化、包膜浸润和复发转移有关( P<0.05). DcR3蛋白在HC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清水平呈正相关( r = 0.395, P<0.01), 但DcR3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癌组织IHC( P<0.05). AFP与DcR3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灵敏度可由单项检测的82%和76%提高到93%.结论:血清DcR3升高在HCC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高危人群以及肝癌患者血清中的DcR3水平, 同时联合检测AFP, 可能对HCC的筛查、诊断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