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其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方法检测RA患者(RA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A153)水平,收集RA患者相关资料,分析RA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与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98例,对照组受试者100例。RA组CEA和CA125浓度及CA125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1.11,2.52)ngml vs.1.50(1.00,2.28)ngml,18.10(9.87,33.88)Uml vs.10.20(7.10,14.78)Uml,23.5%vs.2.0%,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与C反应蛋白[比值比(odds ratio,OR)=1.04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002~1.082,P=0.041]、Ig A(OR=1.003,95%CI为1.001~1.006,P=0.020)、Ig M(OR=1.006,95%CI为1.002~1.010,P=0.004)水平及肺部疾病受累(OR=3.740,95%CI为1.304~10.729,P=0.014)有关,而与其他实验室指标及高血压、吸烟、贫血、血小板计数升高、胸腔积液、病程、疾病活动度DAS28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肺部受累(OR=3.909,95%CI为1.201~12.722,P=0.024)和Ig M水平(OR=1.005,95%CI为1.001~1.010,P=0.020)与CA125水平升高显著相关。结论 RA患者某些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25)会升高,其CA125水平的升高与疾病活动度等无关,可能与肺部器官的受累相关。  相似文献   

2.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银屑病关节炎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为代表的生物制剂为临床治疗炎性关节病,如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PsA)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目前使用的TNF抑制剂有3种:(1)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Etanercept,依那西普),是由Ⅱ型TNF受体(p75)与IgG1的F  相似文献   

3.
TNF-α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中MAPK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TNF-α作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后滑细胞中MAPK的激活。方法 3~5代体外增减的RA滑膜细胞加外源性TNF-α刺激后,裂解细胞,收获蛋白,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TNF-α刺激后滑名有多种蛋白发生酷氨酸磷酸化,其中以MAPK最明显,MAPK的激活呈时间和剂量相关。结论 TNF-α作用于RA滑膜细胞伴有明显的MAPK激活,MAPK可能是TNF-α作用于RA滑膜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多肽库中筛选出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特异结合,并能阻断其生物活性的小肽,为建立一种新型的抗TNF-α多肽药物奠定基础。方法 用突变体TNF-α和天然型TNF-α分别作为靶蛋白,用噬菌体随体多肽库进行多次淘筛,经序列测定及体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验选出侯选多肽,进行抗TNF-α诱导的L929细胞毒作用。结果 筛选到的二个序列不同但有一定相关性的侯选小肽,其中由然型TNF-α作为靶蛋白筛选出的12肽具有抗TNF-α诱导的L929细胞毒作用。结论 这些序列可以做为合成小肽TNF-α活性拮抗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以及影响其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控制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因素后纳入观察组66例RA初治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54名。采用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炎性指标,分析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血压、血脂、血白细胞介素(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D141高于对照组(P〈0.05);仅舒张压、TNF-α和CD141水平与该组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相关。结论RA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TNF-α可能在其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关节病的疗效以及加重或新发银屑病的原因.方法 分析2例使用TNF治疗过程中出现银屑病加重和新发银屑病的关节病[1例为银屑病关节炎(PsA),1例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1例PsA患者在使用抗TNF过程中出现银屑病皮损加重,停药后缓解,加用后再次出现皮损加重;1例确诊的AS使用抗TNF过程中出现新发银屑病,停药后皮损消失,再次使用后皮损再次出现.结论 抗TNF是治疗脊柱关节病(SpA)等关节病的有效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银屑病皮损,停药后可以减轻,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 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 及脊柱关节炎(SpA) 症状,但长期大量使用可引 起不良反应风险上升并产生高昂的治疗费用,故减量乃至停药具有必要性。目前多数临床研究提示RA 及SpA 患 者降低TNFi 用量后仍可维持病情稳定,但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尚须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与TNF β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发病机制,除发现其与HLAB27的强相关之外,很多证据提示还可能有其它遗传因素参与〔1〕。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β是一种参与免疫应答的细...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都是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炎症性细胞因子,为进一步探讨三者对RA的影响及作用,本文应用ELISA法对56...  相似文献   

10.
儿童恶性肿瘤可以表现为关节痛或关节炎,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见于幼儿。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病变部位隐匿,早期无症状,原发肿瘤及肿瘤转移的临床表现各异,容易误诊。本文报告一例以关节炎为突出表现的少年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男,15岁,因“左膝关节肿痛伴发热2个月”入院。  相似文献   

11.
张方泽  李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21-362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老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O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ORA患者(n=30)、青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YORA)患者(n=30)及健康对照者(n=30)血清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EORA及YO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EORA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YORA组.EO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TNF-α在EORA患者发病及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监测EORA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TNF-α在EORA及YOR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生物制剂尤其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痛、晨僵等症状和体征,减缓或阻止关节骨质破坏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经过多年广泛的应用,在很多方面已经积累了经验并达成了共识,这些可为中国医生更恰当地使用生物制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对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慢性疾病性贫血(ACD)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76例RA伴ACD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7例,为使用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3个月以上并同时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患者;B组39例,为单纯使用传统DMARDs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随访54周,并于不同观察时点记录相关指标。结果随访54周,A组患者贫血改善者35例,改善率为94.6%,其中30例贫血得到完全纠正,完全纠正率81.1%;B组患者贫血改善率为51.3%,明显低于A组(P<0.01),贫血完全纠正者12例,纠正率为30.8%,明显低于A组(P<0.01)。A组患者12~54周内的最高一次血红蛋白(Hb)质量浓度显著高于B组[(117.2±14.2)g/L对(106.7±13.4)g/L,P<0.01]。A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AS28)的降低与Hb质量浓度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9,P<0.01);而在B组两者之间未呈现明显相关关系(r=0.21,P>0.05)。结论与DMARDs相比,英夫利西单抗可以更迅速、显著地改善RA相关ACD,并且贫血的改善可以作为评价英夫利西单抗有效性的一个敏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骨侵蚀性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的慢性炎症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功能渐进性障碍,随之而来的是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和死亡率上升.RA患者致残率可达30%,死亡率增加至52%,另外还会导致感染和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1].治疗RA目的就是为了缓解病情的活动性,预防和控制关节破坏,减少其他严重的合并症,如心脏病和脑卒中等.早期干预对RA患者改善关节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研究发现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单克隆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疗效相关的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入组患者为17例经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治疗后病情仍为中至重度活动性RA患者,分别在第0、2、6、14和22周联合英夫利西单抗(200mg/次)静脉滴注。分别留取治疗前(第0周)、治疗中(第14周)及治疗后(第26周)血清,并进行详细临床病情评估。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检测血清中蛋白组学。结果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临床改善者13例(76.5%),无改善者4例(23.5%)。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蛋白组学分析共有10种小分子蛋白水平随治疗而下降;而治疗无效的患者上述10种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此外,无论是治疗有效还是治疗无改善的患者血清中均有2种蛋白分子峰值随治疗升高。结论利用蛋白组学方法可发现与TNF抑制剂治疗相关的血清蛋白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能有助于预测TNF抑制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308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113例RA患者及126例健康人进行TNF-α的-308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RA组与对照组TNF-α的-30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G/G、G/A、A/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NF-α的-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RA活动期指标ESR和CRP高低无关。结论:TNF-α启动子区-308基因多态性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一个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关节炎症、骨质破坏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以大鼠CIA为动物模型,予以^99Tc-MDP对其进行干预,通过观察关节肿胀变化、放射学和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因子TNF-α水平变化评价药物的治疗作用。结果大体评分显示:^99Tc-MDP对关节肿胀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放射学评分和组织学切片显示:^99Tc-MDP能明显减轻骨质破坏。^99Tc-MDP治疗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99Tc-MDP可减轻CIA炎症和抑制骨质破坏;并能显著抑制TNF-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治疗放射学阴性中轴性脊柱关节炎(nr-ax Sp A)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被确诊为nr-ax Sp A和AS患者各50例,采用TNF抑制剂对两组患者进行4 w治疗,观察、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特征、临床疾病活动度指标与影像学改变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C反应蛋白(CRP)升高比率、平均病程、外周关节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除两组Bath AS测量指数(BASMI)、CRP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之外,其余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治疗后两组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显示两组骨髓水肿、侵蚀、脂肪沉积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且治疗后两组MRI检查病变结果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采用TNF抑制剂治疗nr-ax Sp A和AS患者,临床特征和磁共振诊断结果均有明显改善,TNF抑制剂对nr-ax Sp A同样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仍然不清楚,但遗传因素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RA作为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多基因性疾病,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乃至不同个体之间遗传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人类最常见的遗传变异是基因组中散在的单个碱基的不同.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eleotide polymorphism,SNP)。  相似文献   

20.
IL-6及TNF-α在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滑膜慢性炎症,软骨吸收,骨质破坏和骨纤维化。细胞因子网络失调与RA的发病密切相关,其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