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张中明 《中国医刊》2002,37(1):13-14
心内膜病在心血管疾病总发生率中占较大比例。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疾病 ,可分别或同时引起心内膜病变 :如心内膜炎、心瓣膜狭窄、关闭不全、脱垂、粘液样变性、纤维化、钙化、或撕裂等 ,这些病变可引起心功能损害 ,有时需急诊治疗。为加深对心内膜病的全面认识 ,了解心内膜病的临床现状及国内外进展概况 ,本刊编辑部邀请国内心血管病的临床专家就心内膜病的病因 ,临床、诊断、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等多方面作了专题论述评价 ,这对提高本病的诊疗防治水平有助益 ,也可作为医学继续教育的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3.
人造心脏瓣膜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人造心脏瓣膜的研制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Hufnage最早开始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于1952年首次应用甲基丙烯球人造瓣膜缝置于降主动脉以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虽然失败,但是人类第一次大胆地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尝试。1960年9月21日Starr首次应用笼球型瓣膜替换二尖瓣获得成功,揭开了心脏瓣膜病治疗的新纪元,同年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的瓣膜替换术吉林省人民医院(130021)江萍林世平张旭李惠君王伯杰【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闭式扩张术瓣膜替换术我院从1991年3月~1997年3月,共行二尖瓣替换术166例,其中的27例为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  相似文献   

5.
王闽  李玮 《铁道医学》1997,25(2):94-95
目的 探讨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膜替换术围术期的处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术前常规应用GIK液7-14d。瓣膜替换术在全身中度低温,心脏深低温下进行,伴有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附加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严重心律失常,37例出院时心脏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充分加强心肌保护,术前心脏功能Ⅳ-Ⅴ级可视为预置  相似文献   

6.
微创外科技术在心脏瓣膜外科应用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海宁 《右江医学》2006,34(5):555-557
近些年来微创心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MICS)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在学术上已逐渐成为一门新的学科领域。一、微创心脏瓣膜外科的发展历程在心脏外科的微创技术方面,由于手术复杂而相对发展滞后。微创外科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2001年,中国工程院举办了关于“微创外科”的专题研讨会,提出了微创外科的内在含义,即微创外科学应包含两个方面:①手术工具、途径和技艺的改进,将医疗介入给病人带来的损伤减少到最低;②在器官、组织、细胞和基因调控的不同水平干预人体对重大创伤的反应,使其趋向“…  相似文献   

7.
人工瓣膜血栓形成(Prothetic valve thrombosis,PVT)为非感染性血栓引起的人工瓣膜梗阻或功能障碍.1998年7月至2007年4月共为12例人工机械瓣膜血栓形成患者施行二次换瓣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特点及术后抗凝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急诊心脏瓣膜置换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急诊心脏瓣膜置换的体会.方法对10例心脏瓣膜病并发难治性心衰患者施行人造瓣膜置换术,其中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4例,中低温心脏停跳手术6例,共施行主动脉瓣置换3例,二尖瓣置换5例,双辨置换2例.结果1例病人术后5 d死于急性肾衰,其余9例均治愈出院,住院天数12~36 d,平均(22±9.4)d,随访时间2~111个月,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3例,术后9个月足月妊娠顺产1例.结论严重心脏瓣膜病变并发难治性心衰时在内科治疗无效,急诊瓣膜置换可使部分病例获得生存机会.必要的术前检查,平稳的麻醉诱导,接近生理的体外循环灌注,熟练的外科操作技巧,合并畸形的矫正,术后心功能的辅助等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巨大心脏瓣膜换术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家宜 《上海医学》1996,19(11):631-633
为提高巨大心脏(CTR〉0.70)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作者回顾性分析了33例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及随访结果,33例病人中,心功能Ⅲ级22例,Ⅳ级11例,其中属心源性恶液质7例,巨大左室(EDD〉70mm)11例,手术方式:二尖瓣替换术(MVR)17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3例,AVR+MVR13例,并行三尖瓣成形术11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6.1%),长期生存的31例中,心功能I级13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185例心脏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外科治疗的185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后死亡18例,总病死率9.73%(18/185);97年前病死率为19.51%(16/82),97年后病死率降为1.94%(2/103)。其他病例心功能、肺淤血、心脏大小变化及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或明显改善。结论 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前心功能调节、术中心肌保护及外科技术提高与改进、术后综合处理君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二尖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66例年龄≥60岁的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围术期各个相关因素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早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9.09%.心功能NYHA分级、复发性心脏瓣膜病、转机时间长是影响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术后发生并发症27例,主要包括: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肺部感染、急性肾衰竭、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结论]对症状严重而合并症少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二尖瓣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Current Status of Cardiac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unt  Sharon A. 《JAMA》1998,280(19):1692-1698
Cardiac transplantation, first introduced 30 years ago, has become a widely used and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rocedure for treatment of truly end-stage heart disease. Current use is limited strictly by donor supply, making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recipients an important ethical and societal issue. Survival rates after transplantation rose in the 1980s with the use of cyclosporine and have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istent since then, although recipients older than 65 years or younger than 1 year have lower survival rates than recipients of other ages. Although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have helped establish cardiac transplantation as a successful procedure, risks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and rejection, as well as coronary arteriopathy, have led to development of new 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currently under study. Future alternatives to the current technology of cardiac allotransplantation may include xenotransplantation and/or nonbiological replacement of the heart with mechanical devices.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对59例心脏瓣膜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实施的护理过程.结果 ICU监护期间出现的严重并发症59例,发生率为9.0%.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5例,发生率为3.8%;严重心律失常23例,发生率为3.5%;急性肾功能不全7例,发生率为1.1%;左心室破裂4例,发生率为0.6%;无心包压塞病例.死亡8例,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致多器官脏器衰竭2例,左心室破裂3例.结论 早期预防﹑准确诊断﹑及时处理﹑精心护理是减少心脏瓣膜术后严重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巨结肠诊断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虎 《医学综述》2010,16(16):2433-2435
先天性巨结肠(HD)是引起新生儿低位肠梗阻的常见原因。由于该期发病症状不典型,各辅助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病理基础的复杂性,导致临床上对其诊断尚存在许多争论。通过介绍目前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诊断的各种方法的现状、在不同类型巨结肠中应用的优缺点及最新进展,希望能提高外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作出正确诊断和合理的处理方式,避免误诊、漏诊及选择错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换瓣和先天性心脏病人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35例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人,其中风心组19例,先心组16例,用放免法分别于诱导前、后及术毕测定T3、T4、FT3、FT4、及TSH。结果:两组病人术毕T3、FT3显著低于术前;风心组术前、术毕T3、FT3均显著低于先心组;风心组心功能Ⅳ级病人术前、术毕T3均显著低于心功能Ⅱ~Ⅲ级者。结论:我们认为,T3替代疗法主要适用于术前心功能较差的病人。  相似文献   

17.
18.
异丙酚和异氟烷在瓣膜置换术中对脑保护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以异丙酚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与以异氟烷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瓣膜置换术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脑损伤标志蛋白质S100β蛋白的浓度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ECC下瓣膜置换术3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与静吸复合麻醉组,分别在麻醉后、ECC开始10 min时、升主动脉开放前5 min、ECC结束30 min时抽取桡动脉血及颈内静脉球部血测血气并测定颈内静脉血浆S100β蛋白的浓度。结果 两组均观察到在降温期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明显增高,动脉-颈动脉氧含量差(D(a-jv)O2)和氧摄取率(O2ER)则明显降低,而在复温时两组(SjvO2)较ECC前降低,而D(a-jv)O2和O2ER则明显增加(P〈0.01)。其中静脉麻醉组的变化幅度要远远低于静吸复合组(P〈0.01)。ECC前所有患者的血浆S100β蛋白的水平均低于0.5μg/L。两组ECC开始后血浆S100β蛋白的水平迅速升高,ECC结束时达峰值水平,但静脉麻醉组较静吸复合麻醉组低(P〈0.01)。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ECC下瓣膜置换手术的需要,但根据本实验结果,全凭静脉麻醉比静吸复合麻醉更有利于ECC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脑保护。  相似文献   

19.
姚美燕 《医学综述》2012,18(2):291-293
随着"无瘢痕手术"设想的提出,自然腔道内镜手术的兴起,减少医源性创伤,使手术方式越来越微创是每位外科医师的愿望。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不仅具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而且还可隐藏手术瘢痕,该技术自被引入微创外科领域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回顾单孔腹腔镜称谓的由来;国内外,尤其是在妇科的发展过程及应用现状;介绍单孔腹腔镜的特点及在技术上的改进,并对单孔腹腔镜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胃癌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外科手术仍然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从Billroth医生第一例胃大部切除至今已有120余年,胃癌外科治疗从一般的胃大部切除术进入以清除淋巴结为目的的根治术;从解剖学为基础的手术走向以解剖学、肿瘤生物学及免疫学为基础的手术;从只重视手术的安全性到根治性、安全性及机能性统一;从只重视切除肿瘤到以切除原发肿瘤及受侵器官,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及杀灭腹腔脱落癌细胞的外科治疗;从单一的手术进入以围手术期治疗加规范化手术的新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