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2):1335-1336
原发性肝癌(pri 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消化系统肿瘤第3位。临床上,超过4/5的PHC患者为肝细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ncer,HCC)。防治HCC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虽然影像诊断技术不断发 相似文献
2.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
目的研究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检测在早期肝细胞癌(HCC)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6年本院收治的40例HCC患者;另外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其他肝脏疾病患者40例作为肝病组,同期住院治疗的其他肿瘤患者作为肿瘤组,行健康体检的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4组的DCP及甲胎蛋白(AFP),同时分析DCP和AFP浓度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联。结果 HCC组、肝病组、肿瘤组、对照组的DCP浓度(ng/ml)分别为642.70±467.80、8.96±6.71、10.62±7.71、3.69±2.00;AFP浓度(ng/ml)分别为781.00±683.90、8.92±7.65、9.10±8.42、4.16±2.83;其中HCC组的DCP浓度、AFP浓度均高于其他3组(P0.01);肿瘤组、肝病组的平均DCP浓度与AFP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CC诊断界定值进行判定:DCP12 ng/ml,灵敏度为80.0%,特异性为83.2%。AFP20 ng/ml,灵敏度为75.0%,特异性为86.0%。两种方式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7.5%,特异性为88.7%。根据DCP与AFP浓度对病灶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DCP浓度与患者的病灶直径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632,P0.021)。结论DCP可作为检测HCC的重要手段,联合AFP阳性检出率更高,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去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172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25例、慢性肝炎组20例、肝硬化组51例及HCC组76例,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DCP浓度,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血清AFP浓度,应用Logistic回归、ROC曲线对DCP、AFP、两者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HCC组DCP平均浓度分别为(17.72±9.59)、(26.12±12.64)、(37.45±18.26)和(806.71±639.79) mAU/mL,DCP浓度在4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且HCC组DCP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HCC组AFP平均浓度分别为(7.93±5.42)、(14.59±11.91)、(16.29±14.10)和(547.47±544.98) ng/mL,HCC组AFP浓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2)DCP、AFP单独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891、0.813,DCP综合诊断效能优于AFP (P< 0.05);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形成的联合预测因子(combining predictors,Comb)为分析指标,DCP、AFP联合检测时AUROC为0.932,优于DCP或AFP单独检测(P<0.05).(3)通过ROC曲线确定DCP、AFP及Comb诊断HCC的最佳界定值分别为73.35 mAU/mL、35.38 ng/mL、0.28,此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DCP对我国HCC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运用Logistic回归、ROC曲线及诊断界定值综合分析DCP、AFP对HCC进行诊断,大大提高了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6,(5)
正在世界范围内,肝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第5位,而病死率则占肿瘤致死原因的第2位,每年有近80万的新增肝癌患者和超过70万的死亡病例。在原发性肝癌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主要的组织学分型,占全球肝癌发生率的70%~85%[1]。HCC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属中晚期,预后不佳,因此对HCC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于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并结合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在我院收治的住院病人及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标本共1599例,其中HCC组202例,慢性肝病组1288例,健康对照组109例。分别检测血清PIVKA-Ⅱ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不同组别血清PIVKA-Ⅱ水平;计算PIVKA-Ⅱ对HCC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Kappa值以及ROC曲线;分析不同组别血清PIVKA-Ⅱ与血浆PT值的相关性。结果 HCC组血清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PIVKA-Ⅱ诊断HCC的敏感性为95.05%;在健康组、慢性肝病组和总人群中,PIVKA-Ⅱ检测HCC的特异性分别为98.17%、90.30%、90.91%,Kappa值分别0.917、0.688、0.68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7、0.973、0.974。慢性肝病组PIVKA-Ⅱ异常患者中的PT异常率要高于HCC组(P=0.000),同时慢性肝病组PIVKA-Ⅱ异常率与PT呈显著相关(P=0.000),而HCC组中PIVKA-Ⅱ异常率与PT无显著相关(P=0.199)。结论血清PIVKA-Ⅱ对HCC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很好的HCC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当出现血清PIVKA-Ⅱ和PT同时异常,应考虑是否是慢性肝病导致维生素K的吸收利用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肿瘤标志物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到我院收治的34例肝细胞癌患者(HCC)作为肝癌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0例良性肝病患者作为肝脏良性疾病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比较分析二者单项和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肝癌组的PIVKA-Ⅱ和AFP水平均高于肝脏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57,明显高于AFP(0.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2,P=0.001);略高于PIVKA-Ⅱ(0.949),但无统计学意义(Z=0.27,P=0.788)。PIVKA-Ⅱ和AFP单项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8.2%和58.0%,特异度分别为85.7%和94.3%;二者联合检测采用并联方式诊断HCC的灵敏度是91.2%(vs PIVKA-Ⅱ,P=0.480;vs AFP,P=0.0026),采用串联方式诊断HCC的特异度为98.6%(vs PIVKA-Ⅱ,P=0.004)。结论 AFP和PIVKA-Ⅱ单项检测时,相比AFP,PIVKA-Ⅱ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对HCC的诊断效能,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手术治疗同时病理结果为HCC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VI分为MVI阳性组(38例)和MVI阴性组(66例)。收集患者术前的影像学、PIVKA-Ⅱ、AFP、肝功能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IVKA-Ⅱ联合AFP预测HCC发生MVI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3.65 cm、PIVKA-Ⅱ>220 mAU/mL、AFP>305 ng/mL均是HCC发生MVI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IVKA-Ⅱ(OR=3.741,P=0.011)、AFP(OR=3.837,P=0.004)均是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IVKA-Ⅱ和AFP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6.3%、54.5%、0.709和55.3...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肝细胞及胆管混合癌几种类型,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区,并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主(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该病早期时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故疗效不理想,因此早发现尤显重要。目前临床上诊断肝癌主要以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B超、CT、MRI、肝血管造影等)结合为主, 相似文献
11.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97,(3)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α)是从镶嵌在细胞膜上的大分子前体分离出来的一含50个氨基酸的多肽。TGFα的表达最常见于肿瘤细胞系。在各种恶性细胞中刺激DNα合成。报刘TGFα以自分泌的方式起致癌或促癌的作用,其血清和尿浓度的增高反映了上述记录。尽管TGFα在体内外肝细胞癌(HCC)细胞中的表达和产生已有许多报道,但血清TGFα浓度在诊断肝硬化(LC)并发HCC的价值仍未明确。作者采用了一个既灵敏又特异的夹心ELISA法来测定血清TGFα浓度,以此评价血清TGFα浓度在诊断LC并发HCC中的意义。方法对124例LC病人进行研究,80… 相似文献
12.
13.
温建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1999,(4)
MauroPanteglnni,etc.ClinicalChemistry,1997;43(8):1455~1457本文对新生儿心肌损伤(MI)诊断中,测定血清中心脏肌钙蛋白T(cTnT)利用一种敏感而特异的单克隆抗肌酸激酶(CK)-MB抗体测定CK-MB进行评价。病例和方法 新生儿分三组,第一组:27名早产儿(孕龄28~36w),无呼吸及心血管功能障碍。第二组:27名健康足月新生儿(平均孕龄39.7w),其中15名自然分娩,12名剖宫产。第三组:7名新生儿(4名早产儿和3名足月儿),生后三天内均有MI的临床、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征象。特别是当在两个以上心前区导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清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46例肝硬化患者和44例HCC患者的血清GPC3和AFP水平,血清GPC3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AFP测定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统计分析GPC3和AFP单独使用及联合检测对HCC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HCC组的血清GPC3和AFP浓度分别为611.09 ng/L和958.37 ng/ml,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190.53 ng/L和55.12 ng/ml)(P<0.05).GPC3和AFP的浓度之间无相关关系.AFP阴性的HCC患者15例中GPC3阳性者6例,GPC3阴性的HCC组患者17例中AFP阳性者8例.AFP联合GPC3检测用于HCC诊断的灵敏度(79.54%)优于AFP(65.91%)及GPC3单独使用(61.36%).GPC3浓度与HCC病灶大小、PVI浸润和HBV感染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GPC3对于HCC具有与AFP相似的诊断价值,GPC3可以协同AFP的诊断作用,二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HCC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97,(4)
转化生长因子a(TGFa)是粘附在细胞膜上的一条5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它在肿瘤细胞及癌基因、逆转录病毒和肿瘤启动基因转化的细胞中表达最多,TGFa刺激多种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在癌以自分议方式在促进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恶性肿瘤病人可出现血清及尿液TGFa的升高。为确定肝细胞癌(HCC)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GFa值,作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来检测血清TGFa,研究了80例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病人(HCC),男6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岁,其中16例经过导管动脉栓塞术(TAE),7例部分肝切除;44例肝硬化无肝细胞癌病人(… 相似文献
16.
胡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88,(6)
作者对于HCC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特别是抗核抗体出现之意义进行了讨论.以58例HCC、28例肝硬化、34例慢性肝炎、145例健康人为对象,用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了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DNA抗体等.用胶乳凝集反应检测类风湿因子(RF),LE因子(LE)、 相似文献
17.
张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85,(5)
作者用亲和柱层析和放射免疫分析(RIA)法研究了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继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对伴刁豆球蛋白(Con A)的结合特性。抽取2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8例继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两组患者均经肝活检和组织学检查证实)进行试验。将5.0mlCon A—葡聚糖4B层析柱先用Tris-HCl缓冲液平衡(该缓冲液含1M NaCl、1.0mM CaCl_2、1.0mMMgCl_2和0.2ml吐温-20),然后加血清0.2ml,并用上述缓冲液洗提。弃去开始的3.0ml,随即收集5.0ml含非ConA结合AFP的组分。层析柱用含有0.1mM葡萄糖的平衡缓冲液再生。用RTA法测定血清和 相似文献
18.
19.
原发性肝细胞癌在低场MRI的诊断(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经0.15T 低场 MRI 检查诊断、并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患者50例.发现 PHC 多见于肝右叶(占70%),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占64%).癌区信号:T_1加权像主要呈偏低信号(占74%),T_2加权像多呈混杂高信号(占86%),癌区内、外及肝内血管异常是常见的表现,其他征象有肿瘤假性包膜、瘤内间隔、瘤栓、肝硬化以及转移灶等.一般易与肝转移癌、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鉴别.所以低场 MRI 对 PHC 诊断是有价值的.但对小肝癌有一定限度,应结合其他检查慎重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检验医学》2016,(11)
目的分析一种新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行肝癌切除术的HBV感染相关的HCC患者95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HBcrAg水平,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分别对配对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cccDNA、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乙型肝炎e抗体(HBe Ab)-组、HBe Ag+/HBe Ab+组、HBe Ag-/HBe Ab+组HBcrAg水平分别为(6.41±1.18)、(5.80±0.50)和(5.16±0.94)lg U/m L,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C患者HBcr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癌旁组织HBV DNA具有相关性(r=0.359、0.440,P0.001),TNMⅠ期HCC患者HBcr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癌旁组织HBV DNA具有相关性(r=0.491、0.578,P0.01),TNMⅡ期HCC患者HBcr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癌旁组织HBV DNA具有相关性(r=0.339、0.402,P0.05),TNMⅢ期HCC患者HBcr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癌旁组织HBV DNA无相关性。结论 HBcrAg可以辅助区分发生HBe Ag血清学转换和未发生转换的患者;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CC患者中,HBcrAg与癌旁组织HBV DNA及癌旁组织cccDNA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相关性未表现出比现有血清标志物(HBe Ag及HBV DNA)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