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常城  陆俊羽  孔佩艳  曾东风  刘红 《西部医学》2010,22(7):1186-1187,1190
目的探讨临床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粘附功能与JWA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临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前后BMSC,检测BMSC粘附能力,ICAM-1、FN表达及JWAmRNA表达变化。结果 ATRA治疗后,APL患者BMSC粘附能力、粘附分子表达及JWAmRAN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ATRA可能通过上调JWA基因表达,促进BMSC粘附功能。  相似文献   

2.
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淋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基质细胞(BMSC)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ATRA加进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培养18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例ALL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阳性率,用MTT方法检测ALL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或淋巴瘤Raji细胞的粘附率。结果 药理浓度的ATRA(1.0μmol/L)使ALL骨髓基质细胞ICAM-1表达明显增高(P<0.05),使ALL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或肿瘤细胞的粘附率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药理浓度的ATRA可增强ALL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造血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3.
Liu YB  Xu B  Wang JW  Fang HQ  Li JT  Li HJ  Tang Z  Qian HR  Feng XD  Peng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414-1418
目的 观察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BEL-7404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前后CX26、CX32、CX43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改变以及对细胞间隙连接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常规培养基和含ATRA浓度为10~mol/L的培养基培养SMMC-7721和BEL-7404两种肝癌细胞株细胞,于药物诱导细胞24、48、72h时,收集各组细胞并提取总mRNA,RT-PCR法检测CX26、CX32、CX43基因表达的情况。通过染料传输实验,观察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变化。结果 SMMC-7721细胞和BEL-7404细胞在ATRA处理前没有CX26 mRNA和CX32 mRNA的表达,但均有CX43 mRNA的表达。经ATRA处理后出现CX26 mRNA和CX32 mRNA的表达。经ATRA处理后SMMC-7721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增强,而且随ATRA作用时间延长,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增强越明显。BEL-7404细胞经ATRA处理24、48、72h后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能够在转录水平上调CX26、CX32基因在肝癌细胞SMMC-7721和BEL-7404中的表达。肝癌细胞SMMC-7721在CX26、CX32基因转录水平上调的同时伴有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增强。肝癌细胞BEL-7404在CX26、CX32基因转录水平上调的同时不伴有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增强。这说明两种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调节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4.
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骨髓间质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1):24-26,I001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并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C6细胞GJIC功能的影响。方法 (1)全反式维甲酸(ATRA)上调(36胶质瘤细胞GJIC功能;(2)划痕荷载染料传输实(SLDT)检测C6细胞ATRA处理前、后的细胞GJIC功能强弱;(3)光学显微镜观察ATRA处理前、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1)C6细胞GJIC功能低下;(2)ATRA上调C6胶质瘤细胞GJIC功能;(3)上调C6胶质瘤细胞GJIC功能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结论 (1)ATRA是C6细胞GJIC功能上调剂之一;(2)GJIC功能强弱可影响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体外无血清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用含2%Utroser G的UltraCULTURE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扩增大鼠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其表面标志,用以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诱导液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和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诱导后的神经细胞。结果经全反式维甲酸、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后的BMSCs表现为神经细胞形态特征,诱导后的细胞可存活14 d以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SE和GFAP均有阳性表达,前者阳性率为65.6%,后者阳性率为12.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在体外高效、稳定地诱导无血清培养的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7.
维甲酸广泛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以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预后有了很大改观,而且以其诱导分化、不引起骨髓抑制、减少致死性感染和出血为其特征。现将1989年元月~1992年8月所遇三例全反式维甲酸引起的骨髓抑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chemerin基因表达的调控并初探其调控机制。方法:培养HepG2细胞,加入全反式维甲酸,观察其对chemerin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PCR检测chemerin在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hemerin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通过构建含不同长度chemerin启动子区域的报告质粒,用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的方法,研究ATRA与维甲酸受体(RAR)β结合对chemerin启动子区域的影响。结果:ATRA可呈量效关系诱导HepG2细胞chemerin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升高,在10μmol/L时作用最强(P<0.05);呈时效关系诱导HepG2细胞chemerin的蛋白水平表达升高,在作用36 h时诱导作用最强(P<0.05);去除chemerin启动子-258bp/+121bp区后,ATRA对chemerin启动子的转录激活作用骤然下降,提示ATRA-RARβ与chemerin启动子的-258bp/-90bp区域结合。结论:ATRA可上调HepG2细胞chemerin的表达,RARβ介导ATRA对chemerin启动子区的转录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3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细胞株PC-3 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RT-PCR法测定Survivin基因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经过ATRA作用后,PC-3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凋亡比例明显增加,Survivin mRNA的表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ATRA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C-3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可诱导其凋亡,提示其可能与Survivin基因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骨髓间质细胞 (B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质细胞并传至第 6代 ,诱导前 2 4h加 1μg·L-1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入培养液中以促分裂 ,再以反式维甲酸作诱导剂 ,然后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对诱导后第 4天的细胞行巢蛋白 (nestin)、神经丝蛋白 (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表达的检测。对第 8天的细胞行脂肪细胞特异性苏丹Ⅱ染色。【结果】诱导后第 4天的部分细胞不仅在形态上表现为神经元样 ,而且呈nestin、NF及NSE阳性 ;诱导后第 8天的部分细胞呈苏丹Ⅱ染色阳性。【结论】骨髓间质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在反式维甲酸作用下 ,可被诱导成神经元样细胞及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人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应用于骨科局部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用RT-PCR法从人胎肾组织中克隆人BMP-7基因全长cDNA并测序.将BMP-7基因cDNA克隆到穿梭载体pShuttle中构建表达载体pShuttle-BMP-7,经鉴定后利用LipofectAMINE2000瞬时转染rBMSC,用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检测BMP-7基因的表达.结果用RT-PCR法从胎肾组织中克隆出1296 bp的cDNA,测序证实为人BMP-7基因.RT-PCR方法及免疫组化检测证实其能在rBMSC中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人BMP-7基因并证实其在rBMSC的表达,为下一步腺病毒介导的局部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兔活性骨组织在共培养条件下对同种骨髓基质细胞粘附特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生理盐水和三蒸水浸泡新鲜兔骨碎粒5h后与同种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作为实验组;末进行共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作为对照组。应用体视学计数法观察接种后0.5、1、2、4、8h各时间点骨髓基质细胞贴壁情况,计量贴壁细胞数,计算出细胞贴壁率。结果实验组的骨髓基质细胞贴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但三蒸水浸泡的兔活性骨组织共培养的同种骨髓基质细胞的贴壁率最高。结论 活性骨组织在体外具有调节和促进同种骨髓基质细胞粘附特性的作用,用三蒸水浸泡的活性骨组织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釉基质蛋白(EMPs)对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全骨髓法体外传代培养hBMSCs。以200μg/mLEMPs刺激hBMSCs作为实验组,以正常培养的hBMSCs作为对照组。培养5d后,选择含4096种人类基因的cDNA基因芯片进行检测和分析。运用实时PCR方法对呈差异表达基因中的4条进行扩增和检测,以验证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结果hBMSCs经EMPs刺激后,有27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条基因表达上调,9条基因表达下调。经实时PCR检测的4条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可筛选经EMPs诱导后hBMSCs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EMPs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分子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的成骨能力,为细胞移植修复骨缺损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大转子处骨髓,进行体外培养,纯化,10-14天后进行转代。培养后的细胞经倒置显微镜,透射地镜,钙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培养纯化后的细胞呈梭形,多角形,电镜显示具有分泌功能旺盛的结构,碱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培养3-4周后,能形成钙结节。细胞在体外能多次传代,维持成骨表型。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纯化后,骨与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能形成钙化的骨样组织。  相似文献   

15.
贾骏  段嫄嫄  周建学  张少锋 《医学争鸣》2007,28(13):1153-1155
目的:观察聚己内酯(PCL)电纺纤维支架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特点的影响,评价其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的应用前景.方法:将兔BMSCs与PCL电纺纤维支架材料在培养板内共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MTT法及ALP检测等方法检测BMSCs在PCL电纺纤维表面的粘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s能在PCL电纺纤维表面正常粘附和增殖,并且表达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PCL电纺纤维适合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BMSCs为种子细胞的组织构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基因修饰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表达TPO的变化特点。方法以脂质体介导法将TPO cD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BMSCs,RT-PCR方法检测TPO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测定TPO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TPO基因的BMSCs其TPO mRNA及TPO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1)及未转染组(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能有效介导TPO cD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BMSCs,且转染后BMSCs中TPO mRNA及TPO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17.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及生物学特性并加以鉴定.方法:取Wistar大鼠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BMSC),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传代后观察其生长特性,用免疫组化方法加以鉴定.结果:原代培养20d后可分离得到BMSC,在5代以前生长形态相对稳定,典型的BMSC可分为两个类型.结论:BMSC具有贴壁生长特性,较易对其进行分离扩增,增殖速度快,可用于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载体pEGFP-PDX-1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并对其转染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较高效率。方法:构建的重组载体鉴定后,以脂质体介导其转染骨髓基质细胞,改变DNA,脂质体的量,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并计算转染效率;转染后48 h进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限制性酶切分析证实重组后的载体成功载入PDX-1基因;克隆的目的片断经序列测定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质粒∶脂质体为1∶1或1∶2的转染效率最佳;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证实转染后骨髓基质细胞有PDX-1基因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PDX-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优化转染条件提高了pEGFP-PDX-1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效率,为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正常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Jurkat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与正常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共培养10d的Jurkat细胞,观测Jurka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凋亡、分化及DNR摄药量的改变。结果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Jurkat细胞黏附、趋化及降低摄药量的作用强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抑制增殖及促分化作用弱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抑制Jurkat细胞凋亡,而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促进其凋亡。结论正常骨髓源基质细胞微环境较白血病源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Jurkat细胞具有更强的促进凋亡、分化及抑制增殖的作用,增加Jurkat细胞对DNR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