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当今国内外治疗冠心病的最新技术,它应用于临床的人数正在显著增长。我院1998年1月~1999年6月成功地为8例病人进行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笔者参加了手术配合。并就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1 临床资料本组8例均为心内科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7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51~72岁,平均64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约在70%以上,单支病变3例,双支或多支病变5例,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心绞痛等症状报告消失。8例病人均接受了健康教育。2 健康教育21 术前教育术前教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22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管狭窄70%-100%,其中完全闭塞2例。共扩张27支血管的30处病变,术后定期随访包括症状、生活能力、动态心电图等。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95.5%,1例导丝无法通过完全闭塞病变。随访平均15个月(6-24个月),临床有效率95%,1例复发心绞痛,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术成功率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冠脉球囊扩张术并冠脉内支架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加冠脉内支架术(CS)是一种较新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冠脉内支架术能成功打开血管 ,黏合撕裂内膜防止血管弹性回缩 ,建立正常血流 ,从而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或免除搭桥术 ,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 ,效果可靠等优点 ,高质量术中配合与护理对于安全和有效地开展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意义重大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至 12月我院施行 47例PTCA加CS ,均获成功 ,其中男 39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6 2岁 (38岁~ 81岁 )。其中安装 3个支架 2例 ,2个支架 9例 ,1个支架 36例。急…  相似文献   

4.
张杰  韩培立  崔玉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098-1098
我院自 1998年 3月至 2 0 0 3年 3月对 3 8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 8例中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 45~ 62岁 ,平均 58.4岁 ,均有胸痛史 ,典型心绞痛 12例 ,陈旧性心梗 5例 ,支架术后再狭窄 2例 ,室壁瘤l例 ,高血压史 2 0例 ,糖尿病 2例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病变 8例 ,3支以上病变 2 7例 ,2支病变 9例 ,单支病变 2例 ,左室射血分数 >45% 2 5例 ,45%~ 3 0 % 11例 ,<3 0 % 2例。1 2 手术方法  3 8例均在全麻胸骨正中切口下进行 ,1例在常温右…  相似文献   

5.
我科2005~2006年对冠心病患者行介入诊断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STENT)31例,男28例,女3例,年龄42~80(68.7±10.5)岁。PTCA 26例,支架术5例。所有介入治疗均获成功。2护理(1)重视术前教育,对患者进行有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一旦确认患者有行介入诊断及治疗的可能时,就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目的的宣讲,以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宣讲的内容:心脏的解剖及生理.冠心病基本知识及常用的治疗方法,介入性治疗的指征,手术的必要性,疗效,术前术后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人术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对选择性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01年3月在我院实施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Stenting)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总结此术式患者主要的护理诊断和措施.结果通过接受健康宣教及精心的治疗和整体护理,本组实施PTCA+支架术的86例患者顺利康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做好患者住院评估、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监护、术后护理,是提高PTCA及支架术的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对选择性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01年3月在我院实施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Stenting)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总结此术式患者主要的护理诊断和措施。结果 通过接受健康宣教及精心的治疗和整体护理,本组实施PTCA 支架术的86例患者顺利康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运用护理程序何等好患者住院评估、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监护、术后护理,是提高PTCA及支架术的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 ,患者康复快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们为 88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术后经精心护理 ,提高了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 ,现将术后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8例中男 74例 ,女 14例 ,40~ 75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 70例 ,急性心肌梗死 18例 ,术前均因心慌 ,胸闷或心绞痛反复发作而入院。其中 3例发生低血压 ,4例发生穿刺部位渗血 ,经积极处理 ,很快得到纠正 ,均痊愈出院。2…  相似文献   

9.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我院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 (PTCA)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中男 2 8例 ,女 10例 ,4 3~ 74岁 ,平均 6 1 2岁。梗死部位前壁 18例 ,下壁 9例 ,下壁+后壁 4例 ,合并右室梗死 4例 ,侧壁 3例。单支血管病变 2 2例 ,2支血管病变 9例 ,3支血管病变 7例。梗死相关血管中左主干 1例 ,前降支 19例 ,回旋支 4例 ,右冠状动脉 14例。1 2 病例选择  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症PTCA治疗。入选标准是 :(…  相似文献   

10.
2002年5月~2004年8月,我院有109例患者施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51例,40~72岁,平均61·2岁。78例患者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其中1次手术植入2个,支架15例。1·2方法在局麻下,经皮右(左)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先以与血管直径相等或小于0·5mm的球囊进行预扩张,然后将带有支架的球囊导管送至病变部位,用气压扩张支架球囊30~60s撤退球囊导管,及时造影观察,效果不满意时再次扩张,直至狭窄完全消失。术中,插入股动脉鞘管后,静脉注射肝素钠1万U,根据手术…  相似文献   

11.
高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极易并发心源性休克 ,死亡率极高[1] 。为了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抢救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及愈后生活质量的意义 ,1999年7月~ 2 0 0 0年 7月我院心内科对 9例高龄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9例AMI患者中 ,男 5例 ,女 4例。年龄 74~ 86岁 ,平均 (77 0± 5 6 )岁。患者在发病 2 4h内入院 ,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功能低下。动脉血压 :收缩压 <80mmHg(1mmHg=0 133kPa) ,舒张压 <6 0mmHg,E…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救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3—02~2006—02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3例,经积极抢救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30例.女3例.年龄38~79(平均56.8)岁。广泛心肌梗死25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2例,冠状动脉造影示三支血管严重病变16例,全部患者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检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及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失血性、过敏性、感染性休克。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及支架术29例,最后抢救成功31例,2例由于入院时反复出现室颤,住院后2~4h死亡。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靶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一项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可用于预测临床预后。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对靶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选择2005—03/2007—03解放军第三0五医院住院的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患者82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52例,均符合WHO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单支血管经皮冠状动脉心血管支架置入,置入前采血测定基础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具体值将患者分为C-反应蛋白〈3.0mg/L33例和C-反应蛋白≥3.0mg/L49例。置入后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及支架两端5mm范围内管腔直径丢失≥50%为支架内再狭窄,其他部位新出现的病变使管腔狭窄≥30%为新生血管病变。主要观察指标:支架内再狭窄及靶血管病变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结果:C-反应蛋白〈3.0mg/L的33例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为6.1%,显著低于C反应蛋白≥3.0mg/L的49例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18.4%(P〈0.01)。C-反应蛋白〈3.0mg/L的33例患者靶血管新生病变率为3.0%(1/33),亦明显低于C-反应蛋白≥3.0mg/L的49例患者靶血管新生病变率6.1%(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心血管支架置入前基础C-反应蛋白水平与置入后1年支架内再狭窄及靶血管新生病变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PTCA术后鞘管拔除的护理和观察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它的主要原理是在X线下于股动脉插入鞘管将导管经鞘管插入病变的冠状动脉内 ,通过直接用球囊扩张病变血管或扩张血管后安放支架 ,达到使狭窄或阻塞的血管再通的目的。它的手术难度大、术后护理要求高 ,尤其是术后鞘管拔除的配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内容。本文仅就PTCA术后鞘管拔除的护理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97年 7月~ 2 0 0 0年 10月 ,我院共做PTCA及植入支架术 30 2例。其中急诊PTCA和支架 2 31例 ,择期PTCA和支架 71例 ,男 2 37例 ,女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及时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完成冠脉造影检查,并行血运重建术(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术,1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救治成功,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无胸部不适症状,可耐受正常活动。另1例死亡。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中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护理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2月~ 2 0 0 4年 2月 ,我们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护理方法护理支架植入患者 35例 ,护理效果良好 ,病人均痊愈出院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 ,男 2 4例 ,女 11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年龄 (5 0 0± 7.5 )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 15例 ,心肌梗死 2 0例 (其中前壁心肌梗死 8例 ,前间壁心肌梗死 6例 ,下壁心肌梗死 5例 ,下壁心梗合并右室心肌梗死 1例 ) ;所有病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临床表现、心电图、酶学变化均支持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2 .治疗方法。入导管室前嚼服阿司匹林 0 .3g。穿刺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估冠心病支架术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价值。方法  2 8例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对狭窄的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后各置入 1枚支架。分别于术前、术后 72h内 ,采用经胸超声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远端静息舒张期血流峰速 (r Vd)、注射潘生丁时最大舒张期血流峰速 (d Vd)及CFR。结果  2 8例患者行支架术均获成功 ,狭窄率由术前 84.2 %± 8.6%降至术后 5 .4%± 0 .8% ,(P <0 .0 5 ) 。 2 8例患者共 40支病变血管中 ,3 4支狭窄冠状动脉远端检测到多普勒频谱 (检出率 85 % )。支架术后r Vd较术前r Vd有增加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 ;术后静脉注射潘生丁后最大d Vd及CFR均较术前明显增加 [( 0 .94± 0 .2 1)m/s对 ( 0 .5 1± 0 .18)m /s ,3 .2 1± 1.2 1对 1.89± 0 .40 ,均P <0 .0 5 ]。结论经胸超声多普勒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结合潘生丁试验是一种简便、易行、无创性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储备变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廓内动脉桥通畅性的价值。方法对左胸廓内动脉一冠状动脉搭桥术并行桥血管造影术的9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转流至左前降支者8例,转流至对角支者1例。3例因桥血管狭窄或闭塞于造影术中行左前降支近中段支架术。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超声探测胸廓内动脉桥起始段、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段,分别测量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收缩期流速时间积分、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评价桥血管通畅性,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行支架术患者于支架术后再行超声检查,观察上述参数变化。结果超声根据桥血管起始段频谱形态诊断桥血管通畅3例,狭窄3例,桥血管功能不良2例,闭塞1例。行支架术的3例患者,2例为吻合口狭窄患者表现为支架术后桥血管舒张期流速降低,其中1例阻力增高;1例胸廓内动脉桥闭塞无改变。3例患者左前降支远段舒张期流速增高。结论常规超声结合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是可行、可信、无创性探测桥血管通畅性的方法,可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介入治疗术的护理1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是指病变特征不利于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的一类病变,通常包括左主干病变、开口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等[1].近年来,随着对冠状动脉复杂病变患者实施介入治疗以后,手术的风险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有所增高.为此,选取我科2003年1月-2004年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且病变特点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128例,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整体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 6l例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行介入治疗,并置入支架共76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 61例患者病变相关血管重建后达TIMI-3血流,残余狭窄≤10%,无局部出血及血肿等并发症,患者不适症状轻。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