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11岁。住院号11618。因脐部经常溢尿已11年于1981年4月7日入院。患儿出生后脐部即时常有尿液外流,当排尿、咳嗽、跑跳等腹压增加时和夜间熟睡后漏尿更多,每日仍有正常排尿。两岁时曾在基层医院行脐部单纯缝合术未愈。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腹部平坦,压迫膀胱区可见脐孔有尿外流。血、  相似文献   

2.
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符合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的患儿6例.均排除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通过检查患儿咽、口腔、鼻及母亲乳头有无活动性出血灶,排除假性消化道出血:检查全身皮肤粘膜、脐部及血常规等排除先天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他全身血液系统疾病。6例患儿中男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部两孔法腹腔镜手术在儿童小肠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邹城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小肠出血性疾病患儿33例,所有患儿均行放射性核素扫描(ECT)检查,并结合腹腔镜探查,比较ECT检查与腹腔镜检查的结果。结果21例经ECT检查为阳性的患者,腹腔镜检查均为阳性;12例经ECT检查阴性患儿,经腹腔镜检查,10例为阳性,2例为阴性;31例患儿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ECT及腹腔镜检查均为阴性的患儿2例,术后对症治疗,出血停止后出院。结论怀疑儿童小肠出血时,在排除胃、结肠病变所致的出血情况下,应优先考虑ECT检查确诊,再结合脐部两孔法腹腔镜探查术,可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开腹探查的盲目性及创伤性,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病例 男性,66岁,突然出现全程肉眼血尿伴排出暗红色凝血块1个月,于1998年1月31日入院。体检:血压15.0/10.0kPa,贫血貌,膀胱区膨隆、有触压痛。膀胱镜检查:膀胱内冲洗出血块1000余克,膀胱左侧壁有一暗红色肿物,活检报告  相似文献   

5.
男,第一胎第一产,其母因“孕36+4周,妊高征并产前子痫”于2002年1月30日行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250g,Apgar评分8分.出生后纯母乳喂养,未添加牛奶等辅食.出生16d,因“脐带残端未脱落”行二次断脐.观察半小时后,脐部无渗血,让家属抱其离院;第2天,患儿因口腔、脐部出血较多,来院求治.见其口腔黏膜点状渗血,脐部渗血不止.局部用止血纱布与云南白药交替压迫止血治疗,效果不佳.至晚上7时输立止血0.5 ku后,出血止住.继续补充维生素K1,输鲜血50 ml.2 d后,患儿头颅CT提示缺血氧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抗炎、止血、护脑治疗半个月后,患儿痊愈出院.出院诊断:(1)新生儿出血症;(2)早产儿;(3)缺血缺氧性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6.
下生殖泌尿道畸形合并先天性耻骨分离属罕见的复合畸形,国内报道较少。近年来,我院发现3例,现介绍如下。例1女。出生后两天发现脐部肿物而入院,患儿为Gr_3P_1,足月顺产。体检:发育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脐部突出一紫红色肿物约3×2×2cm,可见脐带。新生儿女性外阴,肛门正常。化验:WBC15.6×10~9/L,N0.52,L0.48,尿常规(—)。骨盆片示:耻骨分离1.2cm。拟诊:先天性耻骨分离合并先天性膀胱外翻。遂行膀胱外翻复位术,15天后愈合出院。例2女,19岁。出生后即发现脐部肉团突出,持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严重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小儿机体缺氧缺血、感染、酸中毒密切相关。早产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轻者可影响早期胃肠内营养的摄取,因禁食及消化吸收功能受影响而影响患儿的病情恢复,从而延长住院日增加患儿家长的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重者因出血量大引起失血性贫血、休克而危及生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迅速控制出血,可纠正失血性贫血和失血性休克,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一旦发生严重感染可危及生命,所以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关键就是以预防脐部感染为宗旨。采取正确的脐部护理有利于新生儿脐带残端早日干燥脱落,严防脐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式护理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方法将本科2012年6月20号至2012年7月1号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9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14例和改良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部护理方法,改良组在患儿出生后2d脐带干燥后把带纱布的脐带帽去掉,再采用传统的脐部消毒方法,将两组患儿脐部炎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患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组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而减少了患儿的脐部感染率,保证了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方法在膀胱疾病中的应用。方法膀胱憩室患者,憩室同侧的输尿管内插入支架管以防损伤,保留导尿管。经腹腔途径于脐部,左、右腹直肌旁分别放置10mm、5mm、5mm穿刺套管。先将膀胱充盈,在病变部位剪开腹膜前壁,分离并切除憩室,用2-0可吸收线缝合膀胱壁两层。放入电切镜,切除膀胱颈梗阻或行低压TUR-P。膀胱破裂患者,采取脐部、阑尾切口两端,分别放置10mm、5mm、5mm穿刺套管,先吸尽腹腔内尿液,探查腹腔后,用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膀胱壁两层。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90~120min,术中出血20—40ml,术后1~2d拔除引流管,第7天行膀胱造影无憩室影像,切口愈合好,拔出导尿管,恢复正常排尿。随访时间分别为13—38个月。无复发,排尿正常。结论通过本组患者的疗效观察,笔者认为腹腔镜手术在膀胱疾病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同时行其他手术;一次完成膀胱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儿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病区2016年上半年收治的2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小板输注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2例患儿血小板计数有明显上升,出血情况得到改善,顺利出仓.结论 护理人员掌握重型地贫移植和血小板输注相关知识,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及做好防出血措施和用药护理,坚定患儿和家属意志,积极配合,对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63年收治先天性脐尿一例,用高浓度明矾结晶溶液治愈,现报道如下:患儿薛某,男性,45天龄,足月顺产,生后12天脐带脱落,每次小便均从脐部排出,而从尿道口排尿量极少。经某院泌尿科诊断为先天性脐尿,嘱患儿于9—10岁作膀胱修补术治疗。我们采用了高浓度明矾结晶溶液,加热溶  相似文献   

13.
苏奕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228-229
目的研究二次剪脐法在产科中预防新生儿脐部出血、脐炎发生率和缩短脐部愈合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0例新生儿,按出生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实验组,采用二次剪脐法,双号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剪脐法。结果二次剪脐法在降低新生儿脐部出血、脐炎发生率和缩短脐带愈合时间等方面与传统剪脐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二次剪脐法在降低新生儿脐部出血、脐炎发生率,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剪脐法。  相似文献   

14.
陈平  孙玉振 《江苏医药》1997,23(1):18-18
患儿男,4岁。因脐部息肉状物合并血性分泌物4年,以脐茸入院。患儿为足月顺产,脐带脱落后,脐部残留黄豆粒大小息肉状物,每天分泌少县淡红色液体。体检:脐中央有1.scmXI.ocm暗红色息肉状物,质脆,触之出血。脐周皮肤呈慢性湿疹,术前诊断为脐茸。于全麻下行脐茸切除术,完整切除,切口I期愈合。术后病理报告:表皮下结络组织增生,可见小肠粘膜,粘膜下层有胰腺组织,并可见胰岛。讨论脐茸合并异位胰腺极为罕见,它可能是胚胎期发生卵黄管的胰腺在卵黄管萎缩退化中未能完全消失,而与脐部残存小肠粘膜并存于脐部。脐茸合并异位胰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风险预测评估暴露法在新生儿脐部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本院出生的1000例足月新生儿按双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风险评估暴露法对新生儿脐部的影响,评估:①新生儿营养状态和生产过程对新生儿的影响及脐部的情况;②断脐后,暴露其部位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③家属与产妇对暴露脐部的方法接受程度等.脐部暴露方法的处理:用脐带夹结扎脐带包扎24 h后暴露脐带至脐带脱落,这期间每天用75%酒精消毒脐部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部包扎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天数、脐部愈合时间、脐部红肿、出血、分泌物、新生儿呼吸改变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脐部红肿1例(0.20%)、脐部出血2例(0.40%)、脐炎12例(2.42%)、脐带脱落时间(6.59±1.85)d、脐部愈合时间(2.14±0.59)d,对照组脐部红肿12例(2.41%)、脐部出血11例(2.21%)、脐炎80例(16.06%)、脐带脱落时间(7.52±2.21)d、脐部愈合时间(2.35±0.65)d、呼吸改变5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部暴露法应用于新生儿可促进脐带脱落及脐部愈合,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膀胱外翻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笔者遇见3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2天。患婴于出生时即发现脐部紫红色肿物膨出,表面破溃出血。患婴为第三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前两胎均于妊娠初期流产,出生时体重2.51kg。其母否认孕期病毒感染及服用抗生素类药物,非近亲婚配,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史。体检:脐部见一紫红色肿物隆起,约3×2×2cm,不能返  相似文献   

1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小儿常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而大剂量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更加重了这种状态,强烈的化疗易致骨髓抑制,表现为中性粒细胞质和量的异常、严重贫血、血小板低等,易发生严重感染、出血及贫血等并发症,增加了死亡率,而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和减少感染和严重出血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和经济负担,促进患儿早期康复,保证规范化疗的顺利执行,提高ALL患儿的长期无病生存率.现将本科治疗初发ALL的疗效观察、院内感染及所采取的相关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部暴露的最佳时期.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0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0例,A、B、C、D组分别在断脐即刻、12 h、24 h、48 h暴露脐部残端.观察4组新生儿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脐部感染发生率、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住院期间由专人观察并记录,出院后由同一人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A组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B、C、D组(P<0.05);A、B组脐部感染发生率为5.0%、6.8%,显著低于C、D组(P<0.05).A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均短于B、C、D组(P<0.05).结论 新生儿断脐即刻是暴露脐部残端的最佳时期,可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促使脐部残端愈合,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164-166
目的了解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月的15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对于本次就诊新生儿脐部感染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对于本次就诊新生儿脐部感染患儿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情况、新生儿平均住院的时间;新生儿脐部感染出现率。结果优质护理组满意情况、新生儿平均住院的时间、新生儿脐部感染出现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 0.05。结论新生儿实施优质护理方式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住院的时间,更好改善新生儿的预后,并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性前列腺增生并膀胱大出血急诊手术的效果和预后;方法先纠正出血所导致休克、贫血、心血管疾病,急诊行耻骨上膀胱切开,取出血块、结扎前列腺动脉,对于合并膀胱肿瘤或结石,同时处理膀胱肿瘤或结石,摘除增生前列腺组织后,前列腺窝内用2%明矾纱布压迫止血后,缝合前列腺创缘后,双腔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压迫于前列腺窝囊内),行膀胱持续冲洗。结果23例经急诊手术痊愈,无排尿困难、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老年性前列腺增生并膀胱大出血急诊手术是可行和必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