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的辨治,祖国医学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著名医家叶天士、吴鞠通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使温病的辨证论治基本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然而,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对于温热病治疗确实具有指导意义,但对于湿热病的治疗指导意义不大,因为湿热病以伤阳为主,湿热未化燥化火之前,它很少伤阴而出现营血分证。同时,湿热病初起,在卫气界限往往不明显;而吴鞠通的三焦辨证,虽然对温热病和湿热病的辨证论治均作了详细论述,但它以三焦为纲,以病名为目,把卫气营血辩证穿插于三焦辩证之中,却使两类辩证纲领纵横交错、混淆不清,让人难以掌握。从临床实  相似文献   

2.
从干燥综合征看“燥必入血”的病变特点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秦长林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10-712
干燥综合征的病变特点一般多强调阴伤燥盛,治疗多从滋阴生津入手。本文从中医传统理论、现代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三方面,论述了干燥综合征燥病日久必入血分的病理机制与临床特点。强调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不仅应滋阴润燥,更应养血活血、生津除燥,通过活血通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湿疹属于中医“湿疮”范畴,临床表现为瘙痒剧烈,皮损多形性,渗出倾向,对称发生,易成慢性,反复发作[1].中医学认为湿疮总由禀赋不耐,或因外感风湿热之邪,郁于腠理,致湿热内蕴而发本病;或由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厚腻,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而发病;或湿热蕴久入血,致使血热内蕴,发于肌肤而致病;久病则耗血伤津,致脾虚血燥而成慢性[2].《外科正宗》认为湿疮大多由于风湿、血热、血燥而成,其有云:“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湿疮外因多为风、湿、热邪,内因注重血分的变化,病位在心、脾,病证为湿热、血热、血燥.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医温病理论,结合临床反馈信息,系统探讨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名、病因、病机、治法及预防。本病宜命名为"温疫"或"伏暑";病因是杂气,具体为外有风热疫毒侵袭,内有湿热疫毒蕴中,属多因素戾气;病机为初起卫气同病,继则气分湿热,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之分。湿邪化燥者,可有营血分传变,后期可伤阴,也可伤阳。病位在肺脾;治以温病理论立法处方,提出宣畅肺气、寒温并施、宜用芳香的治法;归纳"三早""四护"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温病条辨》总结吴鞠通燥病辨治的治学思想,以期对燥病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吴鞠通认为燥病以外感为主,以三焦为通道进行传变,主要侵犯气分和血分。其病性有温凉之分,凉燥易阻滞气机出现寒化,温燥易伤津耗液出现热化。在治疗上,三焦用药有别,上焦气分病者多用辛药,中焦寒热里坚者皆用苦下,下焦血分阴伤者咸寒填精等,同时又根据卫气营血部位不同,精准用药。总之,寒者治以苦温,热者治以甘寒。《温病条辨》中深刻揭示了燥病的传变、用药规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燥病诊治体系。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治疗体会山西省吕梁地区医院(033000)张巧英关键词糖尿病性神经病,中医药疗法一、阴虚血燥、热毒蕴盛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而长期不愈,邪热入营血,灼血伤络,以致经脉涩滞,肌肤失养,甚则热蕴成毒,血燥生风,出现各种异常感...  相似文献   

7.
苦寒解毒是温病营血分证重要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热毒病邪乃致营血分证之主因一般地说,温病在卫、气分,风热、暑热、湿热及燥热毒邪,除了“热毒”共性外,又分别有风、暑、湿、燥的不同特性。邪入营血后,风、暑、湿、燥等病邪特性已消失,而转变为“热毒”。如何廉臣所指的风热入营血后化为热毒,致使“发斑发疹”等营血分症状。张景岳指出:“暑毒伤人多令人吐血衄血”,此为“火毒刑肺也”,说明暑热入营血成热毒迫血妄行。湿热毒邪一  相似文献   

8.
蒋啸  郑旭锐  程巾  李文杰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2-114,126
针对湿热为病,化燥入营的问题,以明清温病学家提出的四分、三焦辨证为基础,结合温病四大家经验,提出湿热与燥邪都属模式推理范畴中对病邪的理解,是根植于中医特有的思维方法与视角下对疾病属性的归纳与认识.温热病邪必然沿由叶天士所提出的"卫、气、营、血"的"层次观念",由卫、气,由三焦与肠腑侵袭营分而传变;传变后病邪性质在模式推...  相似文献   

9.
<正> 温热入营动血之证,多为医者所重视,而湿热伤及营血之证,每为医者所忽略。本文试列举薛生白《湿热条辨》有关营血证的论述,进行归类分析,仅供参考。一、湿热营血证的病因病机(一) 湿热郁滞是其病理根结;薛氏认为:“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11条)“阳阴太阴湿热郁,部甚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表里上下充斥肆逆”(1条)。可见湿热郁滞日久是湿热化火化燥之主因,一旦化火则“上下充斥,内外煎熬”,(11条)伤津耗阴,伤劫营血,引起痉厥、昏谵、伤血动血之变。湿热之传变不仅有三焦之传,亦有由表及里、由气伤血之气血之传。再者湿热未化火之前,湿热内郁,使气滞络阻,血脉不畅而为痉(4条)。或湿热日久不解,深入厥阴心包,气钝血滞,瘀塞心包;或浊邪  相似文献   

10.
中医经典理论认为,“燥”邪致病,多发于秋。提示了燥证之成,与外环境(季节)之变化有关。从临证实际看,又不可拘于燥证仅发于秋之说。以痔瘘病之发病学意义看,燥邪发痔瘘,天干而燥之季均可发生;外环境之“燥”,易引起或加剧内燥,诱发或加重痔瘘病;燥多由外入内,易伤肺经,累及相表之腑大肠,遂发痔瘘;燥邪所致痔瘘病,有多种变证,形成多种证型。临证分阴虚血燥、气虚血燥、血虚肠燥、血热而燥四型辨治。  相似文献   

11.
三焦辨证临证意义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永学 《中医药学刊》2002,20(1):76-76,84
认为吴鞠通所创立的三焦辨证在揭示温病演变规律、明确温病病变部位、指导临床立法选方有重要意义。从三焦辨证创立的理由、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关系论述了三焦辨证临床意义。指出,湿热类温病初起有卫分证,邪从燥化可深入营血,必须结合卫气营血辨证,才得全面。  相似文献   

12.
《国医论坛》2021,36(5):19-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且多身热不扬,无壮热或烦热,部分病例不发热,不伴恶寒,多伴纳差、恶心、便溏等消化道症状,舌质多暗或边尖稍红,舌苔厚腻。湿温病势缠绵难愈,病变脏腑以脾胃为主,病邪可弥漫三焦,初期湿中蕴热、邪遏卫气,中期邪在气分,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不同,湿热化燥可深入营血;后期湿热消除,胃气未醒,脾虚不运为主。新冠肺炎与湿温的临床特征相似。新冠肺炎主要病机是湿热疫毒非时之气犯表困脾。治疗上从脾论治,以清肺排毒汤攻补兼施,升降相因,寒热并用,宣清导浊,共奏健脾化湿之功效。  相似文献   

13.
吴寿善教授对"燥气大纲"有独到见解,不仅提出了有凉燥、温燥伤人、燥化寒湿、湿热伤人,并且提出燥气有"胜复"不同:化热伤津之证属燥之复气伤人,寒湿之证是燥之胜气伤人。因此,可见《温病条辨》中所列杏苏散等方,正是为治燥之胜气、治燥之正化、治燥之本病而设。所列的桑杏汤等方则是为治燥之复病、治燥之对化、治燥之标病而设,从而使燥气之本标胜复病机霍然。吴教授还强调见化气为病有寒热之别,见寒湿者自当用温化,见湿热者自当用清泄。临证时还须注意表里寒热之不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技药愈病之目的。燥伤本脏除识别复气现症外,还要选药精当。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凡见杏苏散证而有痰黏、频咳、唾出不爽者,视其轻重而选加冬瓜仁、贝母、鱼腥草、半枝莲等品,以清复热,效果较好,若见小青龙汤证而兼复气为患者,追加药物亦可仿此。  相似文献   

14.
<正>寻常型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顽癣"等范畴,为皮肤科常见病,病情顽固,易于复发。当今中医治疗银屑病,多从血分论治,辨证分血热、血虚、血燥、血瘀等,治以凉血润燥、清热解毒、养血祛瘀等法。笔者认为,本病除此四病机外还与湿热毒虫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用黄连解毒汤治疗内毒素性家兔温病营血分证,对改善家兔的渴饮及舌红苔燥阴伤之症明显疗效,从而认为:苦寒有化燥伤阴之弊”的说法值得质疑。  相似文献   

16.
高天舒教授运用三仁汤治疗消渴病湿热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渴病湿热证病机为肝肾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其湿热病机多太阴湿化,郁久化热。方用三仁汤,淡渗、芳化、苦燥同用,宣上、畅中、渗下并行,诸药合用可达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特点湿疹即中医所说的风湿疡,临床多分为湿热疡(急性湿疹)和顽湿疡(慢性湿疹)两种,临床特点有四:皮损形态呈多形性、皮损分布呈对称性、复发性、瘙痒性。局部特点是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鳞屑、抓痕、苔癣化、脓疱、肥厚、皲裂。病因病机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膏梁厚味或嗜食辛辣腥味,致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或久居潮湿之地,风湿热邪相搏,蕴于肌肤,浸淫皮外,而发湿热疡;或久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燥伤津液,肌肤失养,而成顽湿  相似文献   

18.
赵振波 《陕西中医》2009,30(1):124-125
中医认为银屑病的病因为外受风寒暑湿燥火毒之邪,内因人体素有血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等。 寻常型银屑病证乃为血热风盛、血虚风燥、血瘀、血热挟湿所致。脓疱型银屑病则为风热外受,复兼湿热,湿热内蕴,日久化毒所致。关节病型银屑病则为风寒湿邪阻于经络以致气滞血瘀,肿痛内生。当湿热化毒,毒热伤营,皮损大面积遍于全身,甚至全身发热,面红目赤,口干舌燥,热入肌肤,气血两伤时则为红皮病型银屑病。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在禀赋阴精不足的易感体质下,感受燥邪或六淫之邪化燥,以及内伤耗精伤液化燥均是干燥综合征(SS)的病因。随着SS病情发展,可损及多个脏器,但其本在肾,可出现津枯血燥,由气及血,瘀血生成,进而瘀血化燥,燥毒益甚的证候演变。  相似文献   

20.
浅析温病养阴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伤是温病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病理结果,温邪伤人每易伤津耗液.化燥伤津贯穿温病发展终始,它的出现直接影响了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因此,保阴护津是温病治疗之关键,津液固存对温热病的治疗和预后有决定性作用.温病的发展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不同.本文对养阴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运用规律进行浅要的分析,提出邪在卫表,辛凉甘润,禁汗护阴;邪入气分,清气逐郁;泄热保津;邪热入营,清营透热,滋阴生津;邪入血分,凉血散血,救阴增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