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抑制剂对肾脏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现状及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免疫抑制剂和抗体诱导技术的应用,使肾移植后近期急性排斥显著减少,但长期效果仍不理想,免疫抑制剂(IS)对移植肾及其他器官的毒副反应已成为慢性移植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新的策略是:无肾毒性IS替代,对IS药代动力、基因多态、药物毒理及移植受者免疫状态动态监测、识别与评价;以及运用系统生物学方法揭示器官移植免疫的复杂生物学问题,实行IS个体化应用,促进移植受者及肾脏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植免疫学、移植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临床肾脏移植近期存活率已经得到明显提高,但急性排斥反应仍然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目前,B超引导下经皮移植肾穿刺活检仍然是急性排斥反应明确诊断的“金标准”.这种方法大多数是在受者出现了排斥反应的临床症状,或是血肌酐水平等反映移植肾功能的生化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时方被采用.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推广使用,许多受者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加之血肌酐水平变化反映移植肾功能的非特异性和相对滞后性,使得很多亚临床型排斥反应不能及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细胞因子谱系,探讨长期维持不同剂量免疫抑制用药的肾移植受者的免疫学特征。方法:采用多种高灵敏度试剂盒,对存活3年以上,长期维持低剂量免疫抑制用药受者,常规剂量维持用药受者和慢性移植肾失功能受者的外周血多种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分析细胞因子谱系的变化与临床用药量及移植效果的关系。结果:(1)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在长期存活,肾功能正常者中升高,尤其在低剂量组升高明显,而慢性肾功能减退者明显降低,(2)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移植后升高,但低剂量组与正常人接近,功能减退组明显升高。(3)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细胞介素10在移植后的3组病人中均下降,前者在低剂量受者和常规剂量受者中水平相近且下降最明显,后者以功能减退者下降最为明显。结论:细胞因子谱系与免疫抑制剂用量及移植肾功能有关,IL-2R和IL-4可用于评价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并有可能用作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选择标准、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方法 分析1998年3月至2008年7月我院实施的4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评估、配型、手术方法及免疫抑制剂方案.结果 全部供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正常.48例受者中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亲属活体肾移植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尸体肾移植,具有经济、移植肾长期存活效果好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伦理学的争议.  相似文献   

5.
因各种不可回逆的肾脏疾病而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者,都可考虑作肾移植.肾移植手术主要是将移植肾的动脉与受者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移植肾的静脉与受者髂外静脉吻合,移植肾的输尿管与受者膀胱或输尿管吻合.通常无并发症的肾移植手术比较简单,并且大部分患者在术前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已使病情趋于稳定,贫血也因注射红细胞生成素有所改善,所以一般不需要在术中输血.移植后如无并发症也不需要输血.输血与肾侈植间最重要的关系是应用术前输血以减少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肾的存活.自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广泛应用后,对肾移植前输血的价值又有争议.  相似文献   

6.
20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为肾功衰竭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也是临床治疗肾脏衰竭的重要方法。为控制排异反应,受肾者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巨细胞病毒(CMV)的感染严重威胁移植受者的生命,影响移植肾的长期存活,防治CMV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总结我科2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防治CMV感染的体会,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Huang G  Wang CX  Zeng WT  Fei JG  Qiu J  Deng SX  Li J  Chen GD  Fu Q  Chen L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4):2402-2406
目的 了解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在肾移植受者中的发病情况,观察BKVAN的病理特点。方法 对1999年12月至2008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的137份组织标本进行BK病毒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的肾组织标本及尿中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了解BKVAN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诊治特点及预后。应用Kaplan-Meier分析计算BKVAN患者1、3年移植肾存活率。结果 137份移植肾标本中共诊断BKVAN 16份(分属16例患者),占11.7%。其中3份肾组织和7份尿沉渣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内发现直径为35 ~40 nm的病毒颗粒。16例BKVAN患者既往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及使用过多/单克隆抗体者各7例,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酶酚酸酯的10例,14例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类似急性排斥反应。4例患者在使用强效免疫抑制剂后移植肾失功能,8例患者接受减少免疫抑制剂或转换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肾功能得到改善,其余4例患者免疫抑制方案未予调整最终移植肾功能恶化或失功能。BKVAN受者1、3年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81.3%、54. 2%。结论 对于移植后肾功能减退,尤其是有BKVAN高危因素者,要考虑到BKVAN的可能。而BKVAN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与急性排斥反应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或电镜可以鉴别。正确的、适量的减少免疫抑制剂强度治疗BKVAN效果好,相反可加快BKVAN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3 102例次尸体肾移植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1月~2007年1月3 102例次肾移植受者存活率、主要并发症以及死亡因素,并应用Cox模型对组织配型、免疫抑制剂方案、排斥,再次肾移植等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应用钙调神经素抑制剂前、后1、3、5、10年人/肾存活率(%)为65.6/65.6 vs 95.1/94.8, 48.3/48.3 vs 88.4/85.4, 30.1/30.1 vs 78.0/73.2和11.8/11.8vs 66.0/60.6;(2)超急性排斥发生率1997年前后分别为23/1 120 vs 1/1 897;急性排斥反应19.5%,慢性移植物肾病18.9%;(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肾功延迟恢复、高龄受者、配型、免疫药物方案、急性排斥、外科并发症等因素可对移植肾的长期存活产生重要影响;(4)肾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51.4%),肝功能衰竭(23.1%),严重感染(12.9%),消化道出血(6.9%);(5)HLA供、受者配型、淋巴细胞毒和PRA可明显减少超急性排斥反应,有利于移植肾长期存活.结论尸体肾移植是救治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细胞病毒(CMV)是肾移植术后最重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CM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可能导致的直接影响如CMV肺炎、肠炎及肝炎等为人熟知;而对肾移植受者的间接影响多被低估,包括移植肾排斥、继发感染(细菌、真菌和二次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移植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淋巴细胞增生病(PTLD)以及人、肾存活率下降等.肾移植受者术前透析及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会显著增加CMV感染途径及感染风险,使原发感染和潜伏感染被重新激活的可能性增加,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肾移植受者CM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防治至关重要.对于CMV感染的防治策略,目前倾向采用早期优先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巨细胞病毒(CMV)是肾移植术后最重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CM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可能导致的直接影响如CMV肺炎、肠炎及肝炎等为人熟知;而对肾移植受者的间接影响多被低估,包括移植肾排斥、继发感染(细菌、真菌和二次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移植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淋巴细胞增生病(PTLD)以及人、肾存活率下降等.肾移植受者术前透析及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会显著增加CMV感染途径及感染风险,使原发感染和潜伏感染被重新激活的可能性增加,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肾移植受者CM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防治至关重要.对于CMV感染的防治策略,目前倾向采用早期优先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