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受者合并危险因素时,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SRL)转换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应用CNI为主要免疫移植剂的75例器官移植受者,进行以SRL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转换治疗,CNI在2周内迅速撤除。SRL转换治疗的目标血药浓度为48~ng/mL,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SRL转换时距移植后时间平均为(13.2±10.7)月,平均随访时间(9.5±6.8)月。SRL转换后1月和6月的血药浓度分别平均为(6.2±1.7)ng/mL和(4.3±0.9)ng/mL。SRL转换治疗后6月内发生急性排斥3例(4.0%),安全撤除皮质激素4例,2例急性难治性移植肾排斥逆转,肺部感染6例(8.0%);血清肌酐转换时为(187.3±71.7)μmol/L,转换后6月下降至(137.6±30.3)μmol/L(P<0.01);SRL转换后肝功能恢复正常15例,改善2例;血糖恢复正常6例,改善1例;4例恶性肿瘤SRL转换后随访6~13月,2例稳定,2例肿瘤复发。SRL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高脂血症。结论应用CNI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受者出现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时,新型免疫抑制剂SRL提供了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类药物、吗替麦考酚酯(MMF)、醋酸泼尼松(Pred)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患者,早期转换西罗莫司(SRL)治疗的效果及对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转换时间在移植术后6个月以内27例(早期组),转换时间在移植后12个月以上31例(后期组)。两组SRL转换治疗的血药浓度维持在4~10 ng/ml。随访12个月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肝功能、血脂、全血白细胞水平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应用Cockcroft-Gault(C-G)方程计算治疗前后GFR水平。结果早期组Scr及GFR在转换后12个月均有显著性改善(均<0.05);后期组GFR在转换后12个月有所改善,但与转换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在转换后12个月后24h蛋白尿均有显著性增多(均<0.05)。早期组及后期组转换后12个月GFR均好于转换前,早期组转换后12个月数值上GFR高于早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主动转换CNI为SRL治疗后,GFR水平可得到提高,早期转换为SRL治疗对于移植肾GFR的改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以小剂量西罗莫司为主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59例(男44例、女15例)接受三联免疫抑制剂(霉酚酸制剂/咪唑立宾+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剂量的同时加用小剂量西罗莫司(初始剂量0.5 mg/d,目标血药浓度为2~4 ng/mL),转换为四联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记录西罗莫司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血药浓度的变化,分析药物转换前后血肌酐、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59例患者均完成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转换,至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调整完成时,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4.74±1.62)ng/mL;其中53例实现了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血药浓度降低,降低比例为(37.00±19.00)%.调整治疗后,患者血肌酐水平降低[(111.53±24.87)μmol/L vs(148.88±27.64)μmol/L,P<0.01),甘油三酯水平[(1.93±1.08)mmol/L vs(1.89±0.77)mmol/L,P>0.05]和胆固醇水平[(5.30±1.39)mmol/L vs(4.96±1.19)mmol/L,P>0.05]变化不明显.将59例患者分为早期转换组(肾移植术后1~23个月转换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n=44)和晚期转换组(术后32~159个月转换四联免疫抑制剂治疗,n=15),早期转换组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患者比例高于晚期转换组[77.27%(34/44)vs 40.00%(6/15),P<0.05];早期转换组血肌酐水平较转换前降低[(106.41±19.78)μmol/L vs(151.43±28.68)μmol/L,P<0.05],晚期转换组血肌酐水平降低不明显[(126.53±32.18)μmol/L vs(141.40±24.76)μmol/L,P>0.05].结论 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同时增加小剂量西罗莫司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可显著改善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不全,且不会增加血脂异常不良反应,并且对于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西罗莫司在肾移植初始免疫抑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现行的免疫抑制方案仍然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基础,但CNI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了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包括急性和慢性肾毒性、心血管不良事件(高血压、高血脂)、机会性感染(CMV、EBV、BKV等),恶性肿瘤等。Nankivell等历时10年的计划性活检结果证实了CNI类药物环孢素A(CsA)对移植肾的损害作用,而这正是导致慢性移植肾肾病(CAN)进而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全球供体紧张的情况下,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而不良反应更小的免疫抑制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西罗莫司(Sirolimus,SRL,雷帕鸣(?))属于大环内酯类,是一种作用机制不同于CNI和抗代谢类药物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它通过阻断mTOR影响共刺激通路和细胞因子的传递而起作用。SRL在1999年和2000年分别被美国和欧洲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应用于临床。由于其高效的免疫抑制效果、无CNI类肾毒性,并具有抗增殖及抗肿瘤作用,故愈来愈受到移植界的关注。迄今,SRL既可以应用于肾移植初始免疫抑制治疗,也可应用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转换治疗。本文简要介绍前者。  相似文献   

5.
环孢菌素A代以他克莫司延缓移植肾慢性失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FK506)替代环孢菌素A(CsA)延缓移植肾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和重庆新桥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病理诊断为慢性移植肾肾病肾功能不全、且正在服用CsA的肾移植受者97例.随机将受者分为2个组:A组(50例)以FK506替换CsA,替换剂量比例约为1∶75,其他免疫抑制剂不变;B组(47例)则CsA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均不作调整.比较2个组受者3年后的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减损量、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替换治疗3年后,A组有32例(64.0%)受者移植肾功能稳定或好转,而B组除4例(8.5%)肾功能稳定外,其他受者肾功能均进行性减退; A、B两组Ccr减损量分别为(0.169±0.153)mL/s和(0.378±0.291)mL/s; A、B两组血浆TGF-β1浓度分别为(17.4±8.9)μg/L和(39.5±11.5)μg/L.两组间各结果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0%和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FK506替代CsA可延缓慢性移植肾肾病受者肾功能衰竭的速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介导的移植肾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伏立康唑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60例真菌感染患者131次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测定结果,探讨血药浓度分布情况及联合免疫抑制剂对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并分析血药浓度与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差异较大,有51.15%(67/131)的血药浓度在1.0~5.0μg/mL,而41.98%和6.87%的监测结果分别低于和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占53.33%(32/60),其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为(1.35±1.55)μg/mL,低于未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的(3.37±2.39)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伏立康唑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57/60),治愈组的血药浓度为(4.78±2.28)μg/mL,高于好转组和无效组的血药浓度(P<0.05),并且伏立康唑血药浓度高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上升(P<0.05).结论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差异较大,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有利于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西罗莫司替代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治疗肾移植患者慢性移植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尸体肾移植后因CNI的慢性肾毒性而出现慢性移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将其原有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或他克莫司 霉酚酸酯 泼尼松)转换为西罗莫司 霉酚酸酯 泼尼松用药方案,分别观察药物转换后1,3,6个月患者血肌酐、尿蛋白及患者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药物转换前及转换后1,3,6个月20例患者血肌酐平均水平(μmol/L)分别为180.7±17.2、165.5±29.6、155.5±36.4和146.1±43.2,转换后1,3,6个月患者血肌酐水平和转换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转换前尿蛋白阳性的5例患者中,1例尿蛋白转阴,2例尿蛋白减轻;新增蛋白尿患者1例;药物转换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肾移植后因长期应用CNI而出现慢性移植肾毒性的患者,尽早将CNI转换为西罗莫司可有效缓解慢性移植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霉酚酸是器官移植中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在肾移植受者体内暴露不足或过暴露可造成移植受者的不良临床结局。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主要通过有限采样法估算其血浆浓度,受多种因素(合并用药、有限采样方法、供体特异性抗体等)影响,特别是儿童肾移植受者等特殊人群。此外,霉酚酸在个体间及个体内存在显著的血药浓度变异性,因此霉酚酸的血药浓度监测可为肾移植受者合理个体化用药提供帮助。短期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有助于肾移植受者的良好临床结局,但远期效果仍需更多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个体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CMV)脱氧核糖核酸( DNA)与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变化的关系,并评价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异基因HSCT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移植前采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移植后应用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法定期进行CMV DNA监测。根据CMV DNA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CMV DNA阴性组和CMV DNA阳性组。用酶放大免疫技术(EMIT)定期监测CsA血药浓度,分析CMV DNA与CsA血药浓度的关系。结果: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患者CMV感染率为53.13%(17/32);DNA阳性组的CsA血药浓度明显高于CMV DNA阴性组(P<0.05);通过ROC曲线得出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使用CsA药物第7,14,21天时曲线下面积与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应的血药浓度为203.15, 215.55和302.65 ng/mL。结论:免疫抑制药物浓度可影响CMV DNA的动态变化,CsA血药浓度偏高可能是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移植后对CMV易感的原因之一,适时监测CsA血药浓度对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0.
器官移植受者都要接受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以防止移植物的排异反应。但这种治疗方法与较普通人群高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发病率相关。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价了一项多中心研究的45141例肾脏移植患者和7634例心脏移植受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发病情况。在器官移植后的第一年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发病率在肾移植受者中(101例:普通人群期望值2.7;224/10~5)和心脏移植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