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的重建,探讨免疫治疗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残留病灶清除,并将其与化疗有机结合,以延长患者无病生存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后外周血中T、B、NK细胞的含量。结果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月内,患者血循环中CD3^+细胞明显减少,至移植后3月逐渐恢复至正常;CD3^+CD4^+细胞移植后持续减少,至移植后6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逐渐恢复;CD3^+CD8^+细胞于移植后1月内很快恢复。CD19^+细胞于移植后l~3月降低,移植后3~6月逐渐恢复。NK细胞于移植后2月恢复,较T或B淋巴细胞恢复速度快。结论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月T细胞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B细胞于移植后1~3月绝对及相对计数降低,移植后3~6月逐渐恢复;NK细胞于移植后2月恢复,较T或B淋巴细胞恢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后造血重建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4例自体和18例异体PBSCT患者移植后的血常规和骨髓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及分析。结果PBSCT后患者造血重建有一定的规律性。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先后降至最低点,以中位时间计,中性粒细胞(ANC)计数在11d时恢复至>0.5×109/L,血小板计数在17d时恢复至>50×109/L,骨髓第28天恢复至增生活跃。两组移植后造血重建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67%(28/42例)的患者造血重建恢复迅速,33%(14/42例)有不同程度的造血延迟。在造血重建恢复迅速和延迟的患者中分别有3/28例和10/14例在半年内复发或死亡。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移植前状况、输入的CD34+细胞数量和病种3个因素对造血重建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PBSCT后造血重建的动态观察可以指导临床在不同时期及时给予对症治疗,还可以对植入失败作出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4.
5.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bloodstemcelstransplant,PBSCT),是指使用各种方法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去,然后再浓集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含造血干/祖细胞),并冷冻保存,待超剂量放、化疗后,再回输... 相似文献
6.
7.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恶性肿瘤含急、慢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学药物治疗 (简称化疗 )或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 )。其疗效除了依赖肿瘤细胞的敏感性外 ,杀伤性在一定范围内也与治疗效量密切相关。但大剂量化疗或放疗均有引起骨髓衰竭的致死性副作用 ,故受限的主要因素是其对造血的抑制。因此在大剂量化疗 (或放疗 )后给予异体造血干细胞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支持 ,以促进造血的恢复是很有意义的[1] 。外周血中有造血干细胞已为近百年来熟知的事实 ,但因其含量少 ,移植应用上进展缓慢。近些年来有了有效的动员方法 ,使采集造血干细胞成为可能。 1980年以来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7例白血病患者骨髓重建的血象变化规律。方法:采髓,应用百特CS-300分离外周血干细胞,动态观察移植后血象,骨髓象。结果:(1)移植后1-2周骨髓呈极度抑制,第3周出现恢复征象,5-6周骨髓造血恢复正常。(2)红系中最先出现中,晚幼红细胞,粒系以原始,早幼粒先出现,巨核系统恢复最慢;(3)平均血小板体积在处理后明显下降,随着造血功能恢复而逐步回升,早幼粒细胞数,血小板数回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是近年发展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新技术 ,其基本步骤是对患者预先实施超大剂量化疗和 (或 )放疗 ,然后输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以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ALLO PBSCT是根治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现将 2 0 0 1年 11月我们收治的 1例行ALLO PBSCT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 ,18岁 ,学生。因发现颈部肿物和面色苍白 1个月而于 1998年 8月入院住血液科 ,经骨髓细胞学及淋巴结活检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2 型 )。之后 ,先后予“V…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外周血代替骨髓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方法;采用G-CSF动员与患者配型相合供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用血细胞分离要采用PBSC后,对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移植。结果;移植后2例患者的因功能恢复迅速,白细胞计数〉1.0×10^9/L时间分别为+14天和+15天,血小板计数〉20×10^9/L时间分别为+9和+8天,染色体分析或ABO血型检测证实均为供者型。结论;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造血重建,特别是红系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4例ABO主要不合和8例ABO次要不合的HLA相合的allo-HSCT患者造血恢复情况,着重观察了这两组病人移植后溶血现象、血型转变时间、输注红细胞量以及血红蛋白恢复情况来比较分析其红系造血重建.结果:12例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受者在输入造血干细胞悬液时无1例发生急性溶血和输血相关性溶血,主要不合和次要不合对allo-HSCT骨髓植活和血小板恢复均无影响,但主要不合组红系恢复有延迟的趋势,有1例发生迟发性溶血.结论:供受者ABO血型主要不合可能影响红系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时的T细胞免疫状态。方法 应用RT-PCR扩增14例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cGVHD患者及5名正常供者的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BV24个家族的基因序列,并通过基因扫描的方法判断TCRBV家族的克隆表达情况、CDR3克隆性质,并计算BV家族的利用率。结果 在移植后6~19个月,所有患者TCRBV家族的利用仍处于不均一状态,检测到部分BV家族缺失,部分家族出现寡克隆、单克隆T细胞增殖。在24个BV家族的表达为6/24~15/24,并且均出现1~5个单克隆家族表达。单克隆及双克隆表达分布在不同的BV家族,未发现共用的BV家族。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cGVHD患者的T细胞免疫存在缺陷。在不同的TCRBV家族出现与cGVHD相关的克隆增殖的T细胞克隆。 相似文献
13.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恶性和部分非恶性疾病有效乃至唯一根治手段。获得造血干细胞的供者是成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前提。H L A相合同胞是供者来源之首选,然而仅有大约25%的患者能找到H L A相合同胞供者。在我国,随着单子女家庭的普及,H L A相合同胞供者将逐年减少。非血缘关系志愿供者库已在世界各地建立。造血干细胞移植找到H L A-A、B、D R完全相合供者的机率随骨髓库、民族及受者H L A基因及其在人群频度分布而有差异。例如在美国,白种人找到H L A相合供者的可能性为75%,而少数民族人群找到的机会仅不到50%。中华骨髓库… 相似文献
14.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BES》2022,35(9):804-810
ObjectiveTo detect the Epstein-Barr virus (EBV) viral load of children 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using chip digital PCR (cdPCR).MethodsThe sensitivity of cdPCR was determined using EBV plasmids and the EBV B95-8 strain. The specificity of EBV cdPCR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EBV B95-8 strain and other herpesviruses (herpes simplex virus 1, herpes simplex virus 2, varicella zoster virus, human cytomegalovirus, human herpesvirus 6, and human herpesvirus 7). From May 2019 to September 2020, 64 serum samples of children following HSCT were collected. EBV infection and the viral load of serum samples were detected by cdPCR.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BV infections were analyzed in HSCT patients.ResultsThe limit of detection of EBV cdPCR was 110 copies/mL, and the limit of detection of EBV quantitative PCR was 327 copies/mL for the pUC57-BALF5 plasmid. The result of EBV cdPCR was up to 121 copies/mL in the EBV B95-8 strain, and both were more sensitive than that of quantitative PCR. Using cdPCR, the incidence of EBV infection was 18.75% in 64 children after HSCT. The minimum EBV viral load was 140 copies/mL, and the maximum viral load was 3,209 copies/mL using cdPCR.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of children with EBV infection (184 ± 91 days)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children without EBV infection (125 ± 79 days), P = 0.026.ConclusionEBV cdPCR had good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e incidence of EBV infection was 18.75% in 64 children after HSCT from May 2019 to September 2020. EBV cdPCR could therefore be a novel method to detect EBV viral load in children after HSCT.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外周血P58阳性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外周血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P58^ 细胞比率动态变化,为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提供依据。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6例HSCT病人移植后不同时期表达P58分子的NK、CD3^+、CD6^+和CD4^+细胞的比率。结果 HSCT后外周血P58^+细胞随造血免疫功能恢复而逐渐升高,到移植后第80d时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P58^ 细胞比率在CD4^ 、CD8^ 细胞的上升幅度高于NK细胞。结论 P58受异抗原激活表达,CD4^ 和CD8^ 细胞中的P58表达受抗原诱导更为明显。异基因HSC移植诱导P58表达或P58^ 细胞增殖,其生物学意义是对抗HSC移植后的过强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本院14例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7例(50%),其中Ⅳ级2例(14.3%)。Ⅰ~Ⅱ级5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14.3%)。9例胎肝移植中1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Ⅰ级。1例自体骨髓移植后因输未经照射的异体血引起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收集1988年至1991年12月国内文献报告异基因骨髓移植57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4例(77.19%),Ⅲ级以上12例(2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4例(24.56%)。初步分析我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率与欧美早期报告近似。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告介绍了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医学综述》2019,(4)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目前治疗各种恶性血液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改善优化,HSCT的临床应用日趋成熟,但急性肾损伤(AKI)是HSC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并与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有关。AKI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复杂,主要包括肝窦梗阻综合征、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血栓性微血管病、脓毒症等。目前,强调积极预防、强化管理应对HSCT术后AKI的措施,及时处理相关危险因素等。临床上可通过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新型生物学标志物早期识别AKI,从而减少HSCT术后AKI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