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6月~2005年12月,共施行185例肝移植,其中再次肝移植8例,回顾性分析该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再移植率4.32%。首次肝移植和再次肝移植前病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平均为15.6分和23.9分;再次肝移植距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平均为316 d(78~725 d);再次肝移植原因中胆道并发症3例,慢性排异2例,肝动脉栓塞、急性排异、乙型肝炎复发各1例。8例患者均平稳渡过手术期,前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第101、16和28天因严重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后5例病人均康复出院,存活至今达27、12、8、4和3个月。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挽救移植肝失功的有效手段。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和围手术期的精心处置,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评估手术疗效。方法结合术后随访,回顾性研究29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次肝移植率为5.2%(29/561)。再次移植主要原因为胆道并发症(44.8%)、血管并发症(20.6%)、原发病复发(17.2%)、跨血型肝移植后(10.3%)及慢性排斥反应(6.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5.2%(16/29),主要并发症包括腹内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血管并发症及感染等。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4.1%。再次肝移植患者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5.5%、51.7%和47.7%。结论尽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但再次肝移植仍不失为治疗首次移植物失功能的有效手段。选择合理的手术指征,把握合适的手术时机,有助于提高再次肝移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Peng ZH  Xing TH  Dai DJ  Chen GQ  Xu JM  Zhong L  Li T  Sun X  Wang SY  Wang Z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4):953-955
目的评价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生存情况和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连续施行的318例肝移植资料(随访至2005年12月),根据UNOS肝功能分级标准,对受体的术前状态进行评估,其中包括54例急性肝功能衰竭(UNOS1和2A)和264例慢性肝病肝硬化(UNOS2B和3),并统计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再移植率、再移植原因和死亡原因。结果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再移植率1.1%,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和86,4%。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l和2A的肝移植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2,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再移植率18.5%,其1、3年生存率分别为74,1%和68,5%。结论肝移植效果主要取决于肝外器官功能和术前肝功能状态,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2B和3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近期和远期疗效较好,而术前肝功能状态为UNOS1和2A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则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ELD评分对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短期生存率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1月33例行肝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受者术前MELD评分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生存率,依据MELD评分结果将受者分为3组(≤20,21~30之间,≥30),分析比较各组生存率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同时比较他们术中的尿量.结果:术后3个月总的生存率为90.1%(30/33),6个月的生存率81.8%(27/33),MELD分值≤20的受者与分值在20~30之间患者的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2.3%(P=0.86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ELD分值≥30的受者术后3个月生存率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12和0.041).术后存活时间大于3个月的受者术中尿量为126.2±118.9 ml/h,术后3个月内死亡的受者为25.3±22.6 ml/h,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01).结论:1.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前MELD评分不能完全预测术后的生存率,因为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只有在达到一临界点的时候,生存率才出现明显下降;2.术中尿量可以综合评价术前、术中各种因素对肾功能的损害程度以及术后肾功能状况,而且与术后生存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再次肝移植是治疗移植肝失功的惟一有效方法.我研究所于1996年5月至2005年11月间共施行再次肝移植18例,占我所同期原位肝移植病例总数(452例)的4.0%.再次肝移植手术难度大,病死率高,血管重建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对我研究所施行的18例再次肝移植进行了回顾分析,以探讨再次肝移植血管重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全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监测有创动脉压(ABP)、心电图(ECG)、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小动脉楔压(PAWP)、连续心输出量(CCO)、心脏指数(CI)、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中心体温(T)、尿量等;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技术监测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积(ITBV)、血管外肺水(EVLW)、全身血管阻力(SVR)、每搏量变异(SVV)等.统计距离首次肝移植时间、合并腹腔感染或多系统器官衰竭(MOSF)情况、再次手术方式.统计两次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以及羟乙基淀粉(万汶)、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碳酸氢钠使用量;统计再次移植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值对照值,术前肌酐、术前胆红素,并与首次移植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20例再次肝移植患者无麻醉死亡,麻醉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尿量、电解质、酸碱平衡基本稳定.再次移植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再次肝移植术中出血量、输血量、纤维蛋白原使用量、凝血酶原复合物使用量、碳酸氢钠使用量明显增多.结论:再次肝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技术相当复杂, 对病情的充分估计和对手术的了解、术中的细心观察和及时的正确处理是再次肝移植术麻醉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急诊肝移植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WL  Zheng SS  Xu X  Liang TB  Jin J  Shen Y  Zhang M  W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9):3460-3463
目的探讨急诊肝移植救治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制定急诊肝移植标准和预后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6例急诊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32例)与死亡组(14例)患者的术前各临床与生化指标的差异,探讨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全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29d±460d,存活组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为575.5(257~1766)d,死亡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0.5(5~267)d;全组术后3、6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73.9%、71.7%和69.6%;原发病为乙肝重型肝炎死亡比例达31.0%,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的0%(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清肌酐水平(96.6μmol/L±50.6μmol/L vs190.4μmol/L±138.7μmol/L)、MELD积分(35.5±9.0vs42.3±8.6)和CTP评分(10.5±1.4vs11.9±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TP和MELD评分各级别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肝移植能有效救治危重肝病患者;术前高血清肌酐水平与移植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MELD评分较之CTP评分能更好地评估急诊肝移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临床肝移植     
目的:采用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方法:改变传统的血管吻合顺序,吻合肝上下腔静脉后吻合门静脉,随即开放血流。缩短了无肝期的时间。术后使用FK506作为主要的抗排斥治疗药物。结果:原位肝移植是治疗肝脏终末期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非传流下能顺利完成原位肝移植。结论:吻合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后开放血流,有效地缩短了无肝期的时间,FK506的抗排斥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27例肝移植术(OLT)后患者行非肝脏手术的临床麻醉经验,探讨其特点。方法2003年2月—2007年6月共有27例OLT术后患者施行了非肝脏手术,其中,术后早期开腹探查8例,腰椎肿瘤14例,神经纤维瘤3例,上臂肿瘤1例,肾上腺肿瘤1例,5例合并高血压。男性22例,女性5例。26例患者采用了静吸复合全身麻醉;1例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结果术后早期开腹探查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2±33)min,19例非肝脏手术时间为(1564-21)min;早期开腹探查术术后拔管时间平均为(304-21)min,非肝脏手术术后拔管时间平均为(184-11)min;早期开腹探查术术中出血平均为(2824-198)ml,非肝脏手术术中出血平均为(8374-221)ml,术中8例患者输血。全部患者均未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所有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无肺部感染和其他部位感染;术后无一例发生肝、肾功能衰竭;术后未发生一例急性排异反应。结论OLT术后患者再手术的麻醉选择应考虑多方因素,围术期应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保护肝脏功能,防治感染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MELD评分患者术前的临床特征及MELD评分对终末期肝病病人肝移植手术中循环调控的影响.方法124例2004年1月至12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疗中心行肝移植手术病人,根据术前患者MELD评分分为2组,MELD≤30为低MELD评分组,MELD〉30为高MELD评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实验室生化指标和术中输血量及升压药使用情况.结果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肌酐、血球压积和纤维蛋白原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高MELD评分组术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使用升压药更常见,术中输血量及升压药使用率明显增加.结论高MELD评分患者术前病情较重,术中有较多的并发症,需更严密的麻醉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液保护和输血策略。方法 对46例行再次肝移植的患者,进行两次手术各项指标的比较,包括术前凝血功能、术中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各类血液成分输入量及临床预后等。结果 两次手术的术前凝血功能、手术用时、无肝期时间、术中尿量、总入液量、总出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再次移植患者术中出血量、去白红细胞、血浆及去白血小板输入量明显增多(P <0.05)。结论 再次肝移植的术前备血要充足,调整患者术前基础条件,术中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选择合理的输血指征, 降低失血和输血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辨治慢性肝病的临证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的根本,治疗慢性肝病,应辨证结合辨病。对证型重叠交杂者应分清主次;当无证可辨时,应遵循“有证辨证、无证辨病”的原则。肝病的发生和演变十分复杂,要考虑“病”和“期”的动态变化;对于临证用药,主张一法为主,多法联用;同时治肝不忘和胃、益肾,时时注意顾护脾胃;对病情复杂者,要善处治疗矛盾,灵活掌握药味和比重,做到“正邪兼顾,分清主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缺血性胆管铸型症的经验。方法对1例肝移植术后15个月并发缺血性胆管铸型症患者实施再次肝移植,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过程、手术及病理发现并结合文献探讨该并发症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结果患者顺利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肝功能完全正常。结论肝动脉供血障碍是胆管铸型症的重要病因,胆管组织全层坏死是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为术后远期进行性黄疸,再次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In recent years, with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changes in dietary structure and technical progress in medical tests, the rate of detecting fatty liver has been rising, hence constant increase in its incidence. Based on the TCM principle for differentiating syndromes, the author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s in treating fatty liver. TCM Conception on Fatty Liver There is no fatty liver in the terms of TCM. However, according to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disease may belong to the categories of “abdominal mass”, “mass at hypochondria”, “hypochondriac pain”, “accumulation of phlegm with stasis”. Its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mainly lie in uncontrolled diet or  相似文献   

15.
李军  李冠雄  杨中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11-4013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并发症、病死率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0a施行的102例PD的手术并发症、病死率和生存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组织学诊断包括壶腹周围癌48例、胰头癌43例、胰头慢性炎症4例、胃癌和结肠癌胰腺转移各2例、十二指肠腺癌瘤、胰头部囊腺癌和胰岛细胞癌各1例。近15年胰头癌切除率增加。总手术病死率9.9%。死因包括胰瘘3例和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中大出血、术后腹腔内继发出血、呼吸衰竭、腹腔内感染和脑出血各1例。恶性肿瘤1a~5a存活率分别为57%、38%、27%、19%和8%。结论:出血和胰瘘是导致PD术后死亡的主要并发症,胰肠和胆肠吻合口的腔内引流是预防胆瘘和胰瘘的有效方法。为了增加肿瘤切除率,当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也无法排除胰头肿大和梗阻性黄疸是肿瘤引起时,即使未获得病理学的支持,也应施行P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衰竭患者临床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12例,观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结果  112例肝衰竭患者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后ALB明显升高、ALT、AST、CHE、TBIL、DBIL、IBIL、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结果,将112例患者分为好转组(61例),无好转组(51例),就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整体疗效而言,AST、 TBIL、DBIL、IBIL、PT、INR、MELD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非生物型人工肝可有效改善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降低胆红素,降低患者死亡率;MELD值可用于评估肝衰竭患者情况,指导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钝性肝损伤的诊断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33例钝性肝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Ⅰ级~Ⅱ级19例中除4例因合并脾脏破裂中转手术外均非手术治疗;Ⅲ级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2例中转手术;Ⅳ级以上均手术治疗。结论:循环稳定的Ⅰ级~Ⅱ级单纯肝损伤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循环不稳定、有明显腹膜炎体征者、Ⅳ级以上手术治疗较为稳妥。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报》2017,(2):181-184
肝癌病位在肝,与胆、脾胃、肾密切相关。病机为脏腑气血亏虚,气、血、湿、热、痰、瘀、毒互结。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肝热血瘀证、脾虚湿困证、肝肾阴虚证五型,临证可分别选用逍遥散合四君子汤、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合下瘀血汤、四君子汤合五皮饮以及一贯煎为基础方,并按照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随证灵活加减。同时可联合神农化瘤克癌膏中药巴布制剂外敷,以疏通气血、消散积块,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