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性脑损伤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 I)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94例中、重度TB I患者,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以及是否伴有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对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394例中、重型TB I患者中,33例(8.38%)发生脑积水,时间在伤后2~4周;高龄患者创伤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脑积水与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有关(P<0.01)。结论高龄患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出血和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创伤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7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挫裂伤、脑室出血、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腰穿治疗与脑积水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32)、GCS评分(P=0.027)、脑挫裂伤(P=0.034)、脑室出血(P=0.025)、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0.030)、开颅去骨瓣减压术(P=0.009)均是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而前期进行腰穿治疗则是其保护因素(P=0.015),结论:年龄大、GCS评分低、脑挫裂伤、脑室出血、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未进行腰穿治疗均是发生颅脑外伤后慢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工作中应提早预防,以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创伤后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部位、昏迷时间、GCS评分等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脑积水发生率为19.17%,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昏迷时间、去骨瓣减压、血肿部位、GCS评分与脑积水形成相关.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后脑积水形成的重要因素是高龄、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去骨瓣减压术、GCS评分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密切因素.方法:收集710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对其年龄、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范围、挫伤及血肿范围、脑室积血范围、去骨瓣减压情况、颅内感染、腰穿情况等因素与迟发性脑积水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与脑积水发生有关系的因素.结果: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为6.34%.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首要危险因素,尤其对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腰穿可以明显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迟发性脑积水.去骨瓣减压术、脑室积血、颅内感染及高龄也是迟发性脑积水的重要相关因素,而颅内血肿量及GCS评分与外伤迟发性脑积水的相关度较低.结论: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腰穿及防治颅内感染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方法 760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3例)和非脑积水组(707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0 d;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骨修补时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瞳孔反射及瞳孔散大、环池情况、硬膜下积液、颅内感染、损伤部位、术后脑室积血及术后昏迷时间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的影响因素。结果 76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53例(6.97%);脑积水组患者GCS 3~8分、中线移位≥10 mm、硬膜下积液、颅骨修补时机≥3个月、SAH、术后昏迷时间≥30 d等指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脑积水组(P<0.05);GCS 3~8分、硬膜下积液、颅骨修补时机≥3个月、SAH、术后昏迷时间≥30 d均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后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70、2.212、1.960、1.990、2.188,P<0.05)。结论 GCS 3~8分、硬膜下...  相似文献   

6.
朱勇  孟祥伟  余跃  曹飞 《河北医学》2014,(1):139-141
目的:探讨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后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入院时GCS 评分、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布及脑室内出血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脑积水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组80例患者,20例(25.00%)发生脑积水。对各临床因素与脑积水的发生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脑积水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布及脑室内出血明显相关,与去骨瓣减压术无明显相关。多因素Logistic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布及脑室内出血是脑积水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入院GCS评分与其发生无明显相关。结论:脑积水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脑积水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布及脑室内出血有明显关系,临床上可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颅脑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6例脑部创伤术后颅内感染、创伤性脑脊液耳鼻漏、动脉瘤夹闭术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难治性颅内高压、重型脑室出血行脑室单侧或双侧外引流术后患者进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结果颅内感染、创伤性脑脊液耳鼻漏、动脉瘤夹闭术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痊愈;硬膜下血肿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的颅内压明显降低,减少脱水药物的应用而治愈;重型脑室出血行外引流术后除1例感染转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3例均治愈。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可以使患者避免开颅创伤,损伤轻微,方法简便,安全有效,病死率低,改善预后,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在颅脑疾病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性SAH患者143例,其中创伤性SAH并发脑积水者17例作为脑积水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创伤性SAH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创伤性SAH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去骨瓣减压术、创伤性SAH分布、创伤性SAH厚度、腰大池引流、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行去骨瓣减压术、弥漫创伤性SAH、创伤性SAH厚度≥5 mm、未行腰大池引流、脑室内出血为创伤性SAH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龄、行去骨瓣减压术、弥漫创伤性SAH、创伤性SAH厚度≥5 mm、未行腰大池引流、脑室内出血为创伤性SAH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应对合并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更加积极治疗方案,从而减少创伤性SAH后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患者20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较低、存在中线移位、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血肿、合并硬膜下积液、接受去骨瓣减压术与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关系较为密切。结论:入院时的GCS评分较低、存在中线移位、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血肿、合并硬膜下积液、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是诱发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多个危险因素与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关系,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193例颅脑外伤患者,并分别对其GCS评分、脑挫裂伤、开颅去骨瓣减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腰穿/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与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35例(18.1%)颅脑外伤患者发生了迟发性脑积水,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CS评分、脑室出血、去骨瓣减压、腰穿/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为影响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腰穿/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为其保护因素(P=0.024)。结论:外伤后昏迷程度、脑室出血、去骨瓣减压是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而早期进行腰穿或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可明显减少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