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EN)和胃肠外营养(PN)支持对维持和改善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状态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肝移植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各2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和第8天检测营养指标,测定每日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观察术后感染率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EN组白蛋白显著高于PN组,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血糖水平明显低于PN组(P<0.05);术后第3天起,两组间每日氮平衡和累计氮平衡均有差异显著(P<0.05,P<0.01);EN组血液、肺部、消化道等感染率显著低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PN组(P<0.01),平均营养支持费用也明显少于PN组(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EN是安全可行的。与PN支持相比,EN可更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术后营养状态,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恢复,同时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对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适量热能的肠内营养支持。7例患者顺利度过代谢紊乱期,达到良好的营养支持效果。表明肝移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济、安全、有效,是一种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对维持和改善肝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成年患者40例随机进入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PN)组,每组2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状态指标,营养支持期间每日测定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统计术后感染率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EN组白蛋白为(39.8±3.9)g/L,明显高于PN组的(35.7±3.5)g/L(P<0.05);血糖为(7.1±0.4)mmol/L,明显低于PN组的(10.5±0.5)mmol/L(P<0.05);肛门排气时间为(65.0±12.8)h,明显短于PN组的(98.0±9.6)h(P<0.01);平均营养费用为(4800±530)元,明显少于PN组的(11300±1120)元(P<0.01)。术后第3天起EN组每日氮平衡与PN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EN组的累计氮平衡为(-22.077±26.61 6)g,显著高于PN组的(-109.549±40.937)g (P<0.01)。EN组血液、肺部、消化道等处感染率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移植术后EN安全、可行。与PN支持相经,EN可更有效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恢复,且可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王东  冯化林  饶飞 《吉林医学》2011,(33):7126-7127
目的:观察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肠外营养支持(PN)组术后每天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营养为主,第2天开始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逐步减少静脉支持。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体重、血红蛋白(HB)血浆前白蛋白(PALB)、外周淋巴细胞计数(Ly)和住院时间。结果: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3/11),明显低于PN组的54.6%(6/11)。EN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天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支持,PN组患者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并观察记录各项营养指标和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和术后第7天体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N组的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增加更明显(P〈0.05),EN组的临床指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半流质时间)均比PN组短(P〈0.05),且EN组的并发症比PN组少。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可作为首选的理想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胃癌手术的26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13例。检测手术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和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结果:术后两组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和Hb、Alb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8天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同时术后第4、8天时两组的FN提高比术前明显(P<0.05﹑P<0.01),而且术后第8天时EN组的上升比PN组更明显(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为早(P<0.05)。结论:老年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营养代谢,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食管贵门癌切除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履在防治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90例管责门癌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常规静脉输液,B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两组病人监测术前、术后第10天的体重、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疲劳评分,吻合口瘘反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在体重、肠功能恢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明显(P〈0.01)。结论鼻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具有易于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机体康复,尽快恢复正氮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但因病人病史长、体质差、肝功能不良以及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等,当门静脉和下腔静脉被完全阻断进入无肝期后,病人胃肠道会发生严重淤血,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在防治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90例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常规静脉输液,B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两组病人监测术前、术后第10天的体重、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疲劳评分,吻合口瘘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在体重、肠功能恢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明显(P<0.01)。结论鼻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具有易于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机体康复,尽快恢复正氮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用自制的肠内营养剂“液体膳”对术后病人行早期肠内营养(EN),并与肠外营养(PN)比较代谢效应;22例腹部中等以上手术后病人,随机分成EN和PN两组,接受1~7日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氨酶、尿素氮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平均下降程度,EN组-1.6±0.4kg、PN组-2.1±0.3kg,有差别,但P>0.05。两组术后第4天平均氮平衡,EN+0.49±0.61g,PN-0.59±1.15g,P<0.05有显著性差异;术后第7日,EN+1.08±0.37g,PN+0.52±1.44g,P>0.05,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维持和改善肝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1~7 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EN,每组各15例,各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检测营养指标,测定术后每天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统计术后感染及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术后第8天,EN组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PN组(P<0.05);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比较,EN组显著低于PN组(P<0.01);EN组的血糖水平及胆汁引流量显著优于PN组(P<0.05).术后第4天起,患者每日氮平衡比较,EN组显著优于PN组(P<0.05);术后7 d累计氮平衡比较,EN组显著优于PN组(P<0.01).术后早期感染比较,EN组显著低于PN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营养支持费用比较,EN组显著低于PN组(P<0.01).EN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PN组(P<0.05).EN组无严重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PN相比,EN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的功能恢复,降低术后感染率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对术后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 .方法 :对外科手术后的危重病人采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观察营养治疗前后病人的身体质量指数 (BMI)的变化及营养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 .结果 :肠内营养治疗对术后病人营养状况改善效果明显 ,营养治疗前后的BMI值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 ,促进机体健康 ,应在相关领域推广应用 .  相似文献   

13.
腹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  刘斌  侯宇  郑南 《医学新知杂志》2004,14(4):252-254
肠内或称经肠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可满足、超过或补充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方式。自1957年Greenstein等勾宇航员开发要素膳以来,肠内营养有了显著进展。近年来外科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研究增多,发现EEN不仅安全、可行,且有较多优势。现对EEN的临床研究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术后24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种营养方式均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在恢复氮平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减少经济消耗方面优于肠外营养,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靠,且费用低廉,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烧伤是一种常见创伤,随着烧伤的面积和深度增加,机体的代谢紊乱和能量消耗也相应增加。严重烧伤患者常伴有肠黏膜屏障功能不全,所引起的细菌、毒素易位是全身异常炎症反应的重要启动因素,增加不良预后。对于严重烧伤患者使用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烧伤后高代谢状态,维持肠屏障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具体实施过程中最关键在于使用时机,推荐使用早期小剂量滋养性肠内营养。目前对于烧伤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已不单为满足营养需求,更在于其营养药理学、微生态免疫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6月在我院肝胆病区住院的梗阻性黄疸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20例;分别于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共7 d。观察术前、术后8 d患者的一般情况、肝功能、临床营养、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肠内营养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较肠外营养组显著缩短[(42.5±7.2)h与(56.2±10.4)h],平均营养费用较肠外营养组显著减少[(809.5±45.6)元与(1 209.5±125.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8 d肠内营养组患者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及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7.
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3例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PN组),23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EN组)。比较术前、术后第1、5、9天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第9天氮平衡,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1、5、9天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RP。结果EN组与PN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能明显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水平(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术后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治疗1周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并观察术后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相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郝清源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10-1311
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90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早期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营养水平、免疫功能指标以及氮平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CD4、CD8、CD4/CD8)水平与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虽然两组患者的氮平衡情况仍暂时处于负平衡状态,但观察组各时段的氮平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显著提升其营养水平、提高免疫力、改善负氮平衡状态,因此该治疗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