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间的关系。方法监测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天平均脉压差(PP),以PP 60 mmHg为界分为两组。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E/A值)、左室质量指数(LVM I)、相对室壁厚度(RWT)、颈动脉各段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各段阻力指数(R I)。观察不同脉压差对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PP≥60 mmHg组与PP<60 mmHg组比较,E/A值下降(P<0.05),IMT增高(P<0.05),R I明显增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P与IMT左侧颈内动脉及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R I双侧颈总动脉呈明显相关(r分别为0.346、0.341、0.557、0.518,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差增大,与心脏、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脉压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及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233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病(EH)组、2型糖尿病(DM)组和代谢综合征(MS)组,检测24小时动态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CAPR)、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比值(E/A值)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MA).结果:(1)进餐前后SBP和PP差值≥10mmHg的高血压病患者,其CAPR、IMT、LVMI、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2)进餐前后PP差值≥10mmHg代谢综合征患者,其CAPR、IMT、LVMI和MA均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而其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者,其MA显著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5);(3)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的糖尿病患者,其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1);(4)与靶器官损害相关分析显示:早餐后1小时血压变化与心脏、颈动脉及肾脏病变呈显著相关.结论:餐后血压和脉压是预测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血管及肾脏损害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3.
杨靖  夏阳 《广西医学》2012,34(10):1360-136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计算其脉压,根据脉压大小分为3组:A组38例,脉压<50 mmHg;B组42例,脉压50~70 mmHg;C组40例,脉压>70 mmHg.用多普勒超声检测3组患者IMT和IMT/内径比值,分析脉压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1)A组高血压患者IMT、IMT/内径比率分别为(0.82±0.18)mm、(12.36±2.00)%,B组分别为(0.96±0.23)mm、(13.84±2.20)%,C组分别为(1.09±0.25)mm、(15.39±2.90)%,IMT和IMT/内径比值均C组>B组>A组(P<0.01).(2)脉压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r=0.624,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随脉压增大而增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后状态血压和脉压变化及其与心血管及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233例住院患者,分为高血压病(EH)组、2型糖尿病(DM)组和代谢综合征(MS)组,检测24h动态血压、颈动脉粥样宽块发生率(CAPR)、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PFV)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PFV)比值(E/A值)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MA)。结果 (1)进餐前后SBP和PP差值≥10mmHg(1mmHg=0.133kPa)的高血压痛患者,其CAPR、IMT、LVMI、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2)进餐前后PP差值≥10mmHg代谢综合征患者,其CAPR、IMT、LVMI和MA均明显高于差值〈10mmHg者(P〈0.01),而其E/A和CcR明显低于差值〈10mmHg者(P〈0.01);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者,其MA显著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5)。(3)进餐前后SBP差值≥10mmHg、DBP差值≥5mmHg的糖尿病患者,其MA明显高于差值〈10mmHg和〈5mmHg者(P〈0.01)。(4)与靶器官损害相关分析显示:早餐后1h血压变化与心脏、颈动脉及肾脏病变呈显著相关。结论 餐后血压和脉压是预测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血管及肾脏损害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PP)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EH患者190例,对入选者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定血清hs-CRP浓度,并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按动态脉压水平分为三组:PP 1组[PP≤45 mm Hg(1 mm Hg=0.133 kPa)];PP 2组(45 mm Hg<PP<65 mm Hg);PP 3组(PP≥65 mm Hg).据斑块的分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共四组.结果 高脉压组的hs-CRP和IMT水平均高于低脉压组(P<0.05).随着脉压增大,斑块检出率、Ⅱ级及以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斑块高级别组hs-CRP和IMT显著高于斑块低级别组(P<0.05或P<0.01),并且IMT与PP及hs-CRP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3和0.622(P均<0.01).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SBP及hs-CRP与IMT增厚呈正相关.结论 动态脉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老年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与左室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分别测量ABP和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将24h PP≥60 mmHg的患者62例列为甲组,24 h PP<80 mmHg的患者68例列为乙组.结果甲、乙两组LVH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24h Pp、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呈密切正相关(r分别为0.49、0.44,P<0.01),与脉压(PP)呈弱相关(r分别为0.27、0.21,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脉压对左室结构及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6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6例,按动态脉压指数水平分为3组:脉压指数≤0.40组(44例),脉压指数0.41~0.50组(56例),脉压指数≥0.51组(46例)。3组患者均化验血清肌酐,行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颅脑CT和(或)MRI检查;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h平均舒张压(24hMDBP)、24h平均脉压(24hMPP)、脉压指数、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峰)及舒张晚期左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峰)比值(E/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3组患者左室肥厚、脑损害、肾功能损害及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指数0.41~0.50组及脉压指数≥0.51组以上指标患病率与脉压指数≤0.4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指数≥0.51组以上指标患病率与脉压指数0.41~0.5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指数≥0.51组LVEF〈50%患病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A〈1的患病率与脉压指数≤0.4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动态脉压指数与心脑肾及颈动脉损害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指数增大与靶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动态脉压指数可以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有针对性的干预PP、预防高血压并发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动态PP进行比较,同时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组与正常组的动态PP进行比较。结果1)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的24h动态脉压(24hAPP)、白昼脉压(dPP)、夜间脉压(nPP)水平显著增大,24h平均收缩压(24hA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水平显著升高,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水平显著下降,而两组间dS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老年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的24hAPP、dPP和nPP水平均显著增高于IMT正常组;3)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升高;4)与动态PP〈60mmHg者比较,动态PP≥60mmHg的单纯高血压患者的IMT显著增厚。结论动态PP增大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未来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与脉压的关系.方法 检测126例MS患者和98例非MS患者的IMT增厚率,并分析IMT增厚率与脉压(PP)的关系.结果 (1)两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颈内动脉IMT增厚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PP与颈动脉IMT增厚率呈正相关(r=0.62,P<0.05).结论 MS患者IMT增厚率高于非MS患者;检测PP和颈动脉IMT对早期发现MS患者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最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max),按颈动脉超声分为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平均脉压及脉压指数,观察两组脉压及脉压指数的差异以及IMTmax与脉压及脉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PP及PP均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IMTmax与PP及PP密切相关(r分别为0.357和0.412,P均<0.01).结论 脉压及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