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OPD和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EFL、FEV1及IC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深吸气量(IC)和呼气流速受限(EFL)的变化。方法33名急性发作的COPD患者和哮喘13名患者通过定量气雾剂吸入400μg沙丁胺醇,并于吸药前和吸药后20min分别检测常规肺功能,并应用呼气负压(NEP)技术检测EFL。结果33例COPD患者吸药前坐卧位均存在EFL,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仅1例坐位时EFL消失,其余32例坐卧位均仍存在EFL;13例哮喘患者吸药前坐位和(或)卧位均存在EFL,吸药后10例坐卧位EFL均消失,3例坐位EFL消失而卧位存在。26名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显示了IC明显的增加(△IC>15%)。结论对于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较FEV1、EFL的变化更加敏感;而哮喘患者EFL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出患者对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气相气道内负压法(NEP)检测呼气流速受限(EFL)在儿童哮喘缓解期、急性发作期以及支气管激发和扩张试验中实施的可行性,及其与常规阻塞性肺通气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吸困难严重程度(MR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儿童哮喘患者80例,先给予MRC评分,然后分别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及NEP法检测EFL.从48例缓解期患儿中随机选取35例进行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对32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同时行支气管扩张试验.结果 :48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坐位和仰卧位均未出现EFL,35例进行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的缓解期哮喘患儿,激发试验前无1例病人出现EFL,激发试验后有1例病人出现仰卧位EFL,而无1例病人出现坐位EFL.32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12例坐位和仰卧位均存在EFL,20例坐位时无EFL,仅仰卧位出现EFL,在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20分钟:所有患儿无论坐位还是仰卧位EFL均消失.结论 :(1)NEP法检测EFL与FEV1显著相关.(2)NEP法检测EFL指标与FEV1均与MRC评分显著相关,但EFL与MRC评分的相关性更强.(3)NEP法检测EFL能应用于支气管扩张试验以检测气道阻塞的可逆性.(4)NEP法检测EFL应用于支气管激发试验时,不能敏感反映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判断指标(FEV1下降≥20%)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功能深吸气量(IC)的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分别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后肺功能检测,以Borg指数进行呼吸困难的分级.结果 吸入沙丁胺醇后,IC增加超过15%的占67.9%,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超过15%的占17.9%.运动后FEV1的下降程度均不及IC下降明显,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后,Borg指数的变化与IC的变化成显著负相关(P<0.01).吸入沙丁胺醇后.6MWT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均有显著改善,IC的增加(△IC)与△6MWT及△Borg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COPD患者,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时,IC比FEV1更敏感,并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陈培  杨恂  官和立  张怡 《四川医学》2012,33(8):1330-1332
目的探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变化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诊断意义。方法对COPD患者组130例,非COPD患者组79例,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检测到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IC前后变化率及1秒率指标。结果以1秒率作为"金标准"计算并得到IC变化率用于判断COPD的ROC曲线,其最佳截点8.4376%,敏感度为86.9%,特异度为83.5%。结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IC变化率对COPD具有较好诊断价值,可用于COPD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检测深吸气量(IC)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的32例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沙丁胺醇前后,观察6分钟行走距离(6MWD),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量(IC)等指标,以MMRC进行呼吸困难的分级,比较用药前后各变量变化的统计学意义及肺功能各变量与6MWD的相关性。结果:用药后FEV1和FEV1/FVC均有所改善,但与用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IC较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增加(P〈0.05),6MWD用药后较用药前有显著提高(P〈0.01);用药后呼吸困难评分的下降较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IC的变化(△IC)与6MWD的变化(△6MWD)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r=0.5818)。结论:IC的改变与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的改变有更好地相关性,IC的测定较FEV1更能评价COPD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90例变异型哮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变异型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20名疑为变异型哮喘的患者采用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其FEV1的下降值,试验前其FEV1值均≥70%预计值。对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者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90例患者FEV1下降值≥20%,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或糖皮质激素吸入或口服治疗后,症状在短时期内均得到很好地控制。结论: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及支气管扩张剂等的应用可协助诊断及治疗变异型哮喘。  相似文献   

7.
李凡  徐晓雯  邹瑾  沈菊芳  蔡映云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1):926-927,929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诊断和病情变化中的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分析我院2004年5月~2006年5月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8例,依FEV1/FVC〈70%,同时FEV1%pre〈80%为标准,比较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及20min后,两者判断的一致性。以及根据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对COPD病情分级的影响。结果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及吸入20min后,两次同时符合标准者140例;前后均不符合有20例(占9·6%);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符合,但吸入后不符合26例(占12·5%);吸入前不符合,而吸入后符合者16例(占7·7%);吸入前不符合,而吸入后FEV1/FVC〈70%,但FEV1%pre〉80%6例(占2·9%)。最后诊断COPD有156例。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判断一致性较差。吸入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对COPD的病情分级判断一致性也较差。在156例COPD中,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20例(占12·3%)。结论严格执行COPD防治指南,规范COPD诊治中的肺功能检测,对COPD的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塞的可逆性 ,并和哮喘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用 62 0 0AutoboxDL体积描记仪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前后肺通气功能 ,并进行了比较。结果 COPD组和哮喘组的基础肺通气功能并无差异 (P >0 .0 5 ) ;吸药后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明显改善 (P <0 .0 1) ,且COPD患者的PEF %Pred、FEV1%Pred等指标的改变率显著小于哮喘组 (P <0 .0 1) ;COPD患者中有 16.7%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哮喘患者中91.5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结论 COPD患者气道阻塞具有一定可逆性 ,但可逆程度明显低于哮喘患者 ;部分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梁秀琼  徐峰  梁军 《四川医学》2004,25(1):95-96
目的 探讨联合吸入呋塞米-利多卡因对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轻、中度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20例。A组(对照组)吸入生理盐水10ml,B组联合吸入呋塞米50mg(5ml,10mg/ml)和利多卡因10mg(5ml,2mg/ml),C组吸入0.05%沙丁胺醇溶液10ml。观察三组患者吸药后15min肺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 吸药后15min B、C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最大呼气流量(PEF)、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50)、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V25)等与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VC%、FEV1%、PEF%、V50%、V25%均显著高于吸药前。且显著高于A组吸药后。结论 联合吸入呋塞米.利多卡因可减轻气道阻塞。改善发作期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与吸入沙丁胺醇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对肺功能Ⅱ~Ⅲ级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8例中度COPD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照组按需应用氨荼碱、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可能与观察时间短有关.6个月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FEV1、PaO2 、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 01).结论:联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对COPD患者气流阻塞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