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810 nm半导体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BN大鼠35只,随机等分为7组,每组各取1只作为对照,其余4只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光凝大鼠双眼视网膜,于光凝后1、3、7、14、21、28、56 d观察眼底情况,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于检查后立即处死,摘取眼球行光学显微镜(LM)检查。结果FFA、ICGA和LM检查均证实,光凝后7 d见CNV开始形成,14 d逐渐增多,21 d达到高峰并能保持稳定,56 d CNV有所减少。结论810 nm半导体激光能成功诱导BN大鼠CNV模型建立,成模所需时间短,成模率高,持续时间较长,操作方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CNV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半导体激光诱导建立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雄性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30只,9只为对照组,21只为实验组;用半导体激光光凝实验组BN大鼠的视网膜,分别于光凝后1h,3、7及14d行眼底荧光造影(fi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3、7和14d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光凝后7dFFA及光镜检查均证实CNV开始形成。14dCNV大量形成。结论 半导体激光损伤可以成功地诱导BN大鼠形成CNV模型,成模时间短,成模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CNV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氩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eularization,CNV)模型建立的可行性,为明确CNV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雄性BN大鼠20只(40只眼)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每只鼠一只眼作为实验眼,另一只眼作为对照眼(空白对照,不进行激光光凝).用氩激光(波长为647 nm)对大鼠实验眼视网膜进行光凝,激光功率、光凝斑直径和曝光时间分别为200 mW、100 μm及0.04 s,每只眼10个光凝斑点.光凝后7,14,21,56 d分别随机抽取1组大鼠,实验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检查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制作标本,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LM)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FFA、LM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均证实,光凝后7 d见CNV开始形成,14 d逐渐增多,21 d达到高峰并能保持稳定,56 d CNV有所减少. 结论 氩激光损伤可以创建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成模时间短,成模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CNV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氪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和CNV病变特点.方法 通过氪激光(波长647 nm,光斑直径50 靘,功率360 mW,曝光时间0.05 s)围绕视盘光凝建立大鼠CNV模型.分别于光凝后第3、7、14、21、30 d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造影后6 h待其体内荧光素染料大部分被排出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取眼后段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选取有明确血管化的激光斑连续切片中"最大CNV膜"切片,常规HE染色,并计算CNV膜相对厚度.随机选取光凝后21 d大鼠作电镜检查.结果 光凝后7d出现CNV,21 d达高峰,大鼠CNV发生率达77.78%.FFA表现为造影早期强荧光斑,晚期出现与视网膜血管无关的荧光素渗漏.光镜和电镜下可见到CNV自脉络膜穿过破裂的Bruch膜突向视网膜下,以及巨噬细胞浸润、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迁移增生等.CNV相对厚度在光凝后7~21 d逐渐增加(P<0.01),21 d达高峰,之后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 氪激光诱导BN大鼠CNV模型具有稳定、可靠、价廉、成模时间短,成模率较高等特点.激光诱导的CNV中有巨噬细胞浸润,存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氩激光诱导C57BL/6J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28只,用数字表法随机等分为7组,每组4只。用氩激光光凝小鼠双眼视网膜,于光凝后2h、3d、7d、10d、14d、28d和60d观察眼底情况,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于检查后立即处死,摘取眼球行光学显微镜(lightmicroscopy,LM)检查。结果FFA和LM检查均证实,光凝后7d CNV开始形成,10d渐增多,28d到高峰并能保持稳定,60d有所减少。结论氩激光能成功诱导C57BL/6J小鼠CNV模型,成模所需时间短,成模率高,持续时间较长,操作方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CNV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病理组织切片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检测半导体激光诱导Brown Norway(BN)大鼠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半导体激光(波长810nm,曝光时间0.1s,光斑100μm,能量100-140mW)对10只BN大鼠视乳头附近的视网膜进行光凝,每眼10个激光点,光凝后2h,3天,1、2、4周分别行FFA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光斑区CNV的产生及变化过程。结果 激光照射后2h及3天无CNV形成,FFA显示无荧光渗漏。激光光凝后1周出现CNV,FFA1周时荧光渗漏34点(34/102,33.3%),2周时荧光渗漏42点(42/68,61.8%),4周时荧光渗漏21点(21/35,60.0%),且CNV出现不一定伴有荧光渗漏,病理切片证实激光光凝后1、2、4周CNV发生率分别为35.7%、72.2%、70.6%。结论 相对而言,病理组织切片对CNV的检出率要比FFA高,但它和FFA一样也存在一些技术缺陷,这两种常用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532nm半导体激光诱导棕色挪威(brown norway,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半导体激光(功率150mW,光斑直径75μm,曝光时间0.1s)对10只BN大鼠建立CNV模型。分别于光凝后7、14、21和28?d随机选取5只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FFA早期(<2min)和晚期(>10min)荧光渗漏斑数/平均渗漏面积(mm2)的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光凝后FFA检查经组间两两比较,14、21和28d的早期荧光渗漏斑数/渗漏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1和28d与7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14、21和28d早期和晚期荧光渗漏斑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斑视网膜的平均厚度与平均荧光渗漏面积有相关性(r=0.73,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诱导BN大鼠的CNV模型是可行的。FFA联合OCT可有效检测CNV的形成和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半导激光诱导Brown Norway(BN)大鼠的脉胳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eularizafion,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用半导体激光(波长810nm,曝光时间0.1s。光斑100μm,能量100~140mV)对10只BN大鼠视乳头附近的视网膜进行光凝。每眼10个激光点,光凝后2小时。3天,1、2,4周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光斑区CNV的产生及变化过程。结果 激光照射后2小时及3天无DNV形成,激光光凝后1周出现CNV。且病理切片证实激光光凝后1、2.4周CNV发生率分别为35.7%、72.2%、70.6%。结论 通过半导体激光诱导BN大鼠CNV模型是可行的有效的。特别是针对CNV的药物干预及相关基因水平研究。  相似文献   

9.
氩激光诱导色素兔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氩激光诱导色素兔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实验条件。方法:分别对3组动物实验眼用不同功率(0.4,0.8,1W)的氩激光光凝视网膜,光凝后3,7,14,28,56及91d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后处死动物,取光凝区眼球壁制作标本,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第1组未见CNV生长,第2,3组光凝后7d出现CNV,28d达高峰,56d后开始减少。结论:高功率(0.8~1W)的氩激光能有效诱导色素兔CNV,是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实验性兔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氩激光创建有色家兔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初步探讨CNV的有关发生机制,为其进一步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健康有色家免20只(40只限),每只兔一眼为实验眼,另眼为对照眼.以波长514.5 nm的氩绿激光(光斑直径50um,功率0.7W,时间0.1s),在距视盘2~3个视盘直径的颢侧髓线上下视网膜处密集照射20个点.分别于光凝后3,7,14,21,30天进行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脉络膜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后处死动物(4只/次),摘除眼球取眼后段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及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光凝后7天出现CNV,兔CNV发生率尚(63.8%),眼底造影和光镜下均有相应改变,FFA表现为视网膜血管无关的荧光素渗漏,ICGA见CNV充盈;光镜下可见到CNV结构;光凝后2周开始VEGF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以及内核层有表达.结论:氩激光诱导有色家免CNV模型成模时间短,成模率较高;VEGF参与了CNV的形成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