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保持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的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方法湿球磨法制备羟基磷灰石与氧化锆复合粉体,复合陶瓷素坯制作后,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氧化锆复合陶瓷,X射线衍射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陶瓷的晶相与超微结构。结果复合陶瓷经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其中有羟基磷灰石相和四方相氧化锆,未发现其他物质以及其他相的氧化锆。扫描电镜下氧化锆相呈白色,羟基磷灰石相呈黑色;黑白区域间隔存在,呈现均匀散在分布,白色区域略多于黑色区域,未见明显孔隙存在。结论用放电等离子法制备得到的复合陶瓷均匀、致密,无明显气孔存在,无羟基磷灰石或氧化锆单一组分的团聚,提示两组分在烧结过程中未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纳米二氧化钛的耐生理腐蚀和抗菌特性,以及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物活性,制备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生物材料,以发挥其综合优势。方法: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材料,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IR)对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实现了羟基磷灰石和二氧化钛以纳米级形式复合,且它们之间产生了化学键合。结论:该种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口腔修复和制备新型无机/有机纳米复合生物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基体烧结温度对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的基体烧结温度制备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测试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扫描电镜观察其显微结构.结果 基体烧结温度采用1 250、1 300、1 350 ℃所得复合渗透陶瓷的3点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不同基体烧结温度下,氧化铝-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都表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新西兰白兔15只,制作10mm长的桡骨节段性缺损模型,分为实验组:15个肢体,骨缺损区植入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人工骨材料;空白对照组:6个肢体,骨缺损区旷置;自体骨对照组:6个肢体,骨缺损区植入自体骨.术后1d,8、16、24周分别进行X线摄片观察,运用ImageTool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点像素测定,24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人工骨植入兔桡骨缺损区8周即有新生骨形成,24周材料与骨组织连接在一起,缺损区得以修复.空白组:8周时缺损区有少量骨痂,24周时修复缺损区约1/2;自体骨植人组:8周时骨断端完全被骨痂包绕,24周时缺损区骨完全修复.像素测量结果显示三组间骨修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P=0.007,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骨组织密度增加.实验组材料两端修复界面新生骨与皮质骨的X射线摄片像素值进行比较:术后1d,8、16周P<0.05,24周P>0.05.说明术后24周前材料两端界面在不断修复,24周时完全修复.扫描电镜摄片示:实验组兔植入材料被新骨组织环形包绕与骨组织镶嵌,皮质骨与界面骨之间形成骨髓腔;在材料表面凹陷中骨细胞环状排列形成骨单位.结论 证实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材料能够修复新西兰兔桡骨节段性缺损,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  相似文献   

5.
共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工艺优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的反应溶剂、温度和分散剂的加入对羟基磷灰石烧结产物性质的影响,探讨羟基磷灰石合成工艺的优化条件。方法:选择不同的反应条件制备羟基磷灰石。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对目标产物羟基磷灰石作定性分析。结果:乙醇作反应溶剂,同时降低沉淀反应温度可改善产物的分散度,降低粒径;分散剂的存在可提高烧结产物的气孔率。结论:该合成工艺可制备晶型结构完整、小粒径、高气孔率的羟基磷灰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纳米氧化锌对羟基磷灰石晶须进行改性,制备合成一种抗菌植骨复合材料,研究其在极限环境中的降解和物质变化.方法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将制备所得纳米氧化锌改性羟基磷灰石晶须,得到羟基磷灰石晶须/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依据IS0 10993-14标准,采用柠檬酸缓冲溶液浸泡测试失重率,并对材料表面的形态变化作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HAPw/n-ZnO、HAPw降解率分别为:25.44%、18.59%,浸泡后通过扫描电镜可以明显观察到断裂的羟基磷灰石晶须,其表面的纳米氧化锌颗粒大量减少.XRD分析羟基磷灰石的三强峰降低.结论 HAPw/n-ZnO属于低可溶性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临界流体干燥制备医用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方法。方法以Ca(NO3)2·4H2O和(NH4)2HPO4为原料,采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SCFD)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呈针状结晶,长度为100~200nm,宽度10~15nm。结论用溶胶凝胶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结晶性好,分散性好、尺寸分布均匀,其结构与骨骼中的分级结构类似。  相似文献   

8.
全瓷桩核断裂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在氧化铝 -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核、粘接瓷核及堆塑复合树脂核三种桩核结合方式对瓷桩断裂强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氧化铝 -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 ,制备全瓷桩试件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件。 A组 :在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瓷核 ;B组 :在瓷桩上粘接瓷核 ;C组 :在瓷桩上直接堆塑光固化复合树脂核。在 INSTRON 4 30 2电子力学万能试验机上垂直瓷桩长轴加载 ,测试瓷桩断裂强度。结果 组间断裂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在氧化铝 -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桩上直接烧结形成氧化铝 -氧化锆纳米复合渗透陶瓷核的结合方式 ,对陶瓷桩的断裂强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简单有效的复合方法和结构及其作为新型骨替代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合成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从牛肌腱中提取可溶性I型胶原,应用戊二醛交联冻干法使二者复合制备成生物膜,用XRD和扫描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晶粒大小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合成工艺研究,制得的生物膜呈三维网孔状结构,孔径10~40 μm,大小均匀,由纳米尺度(10 nm×50 nm~20 nm×80 nm)的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纤维组成。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和尺寸上类似于天然骨。结论:NHAC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0.
高啟坤  吴明月 《安徽医学》2021,42(10):1079-1082
目的 探讨在TiO2纳米管表面构建羟基磷灰石和盐酸米诺环素复合涂层的方法,为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和抗菌化修饰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 通过阳极氧化法制备钛纳米管,应用模拟体液浸泡法将羟基磷灰石沉积在TiO2纳米管基材表面,构建活性涂层.随后采用滴加法加载盐酸米诺环素,构建复合涂层.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基材微观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基材元素组成及含量分布,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基材基团成分,X射线衍射仪分析基材分子结构.结果 场发射扫描电镜见光滑钛片呈镜面状;钛纳米管呈蜂窝状,管径大小均一,大多集中在50~90 nm,其中70 nm管径约占基材表面的2/3;钛纳米管-羟基磷灰石表面有一薄层、云雾状的灰白色沉积物;钛纳米管-羟基磷灰石-米诺环素样品见大块的絮状物将蜂窝状的纳米管和薄层的羟基磷灰石完全覆盖.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结果显示,在140 eV和350 eV处分别出现磷和钙元素的特征性波峰.X射线衍射仪观察在2θ=34°、38°、40°和53°可见4个显著的骨样磷酸盐衍射峰.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查在1550 cm-1和3050 cm-1分别出现C=C和苯环的特征性波峰.结论 通过模拟体液浸泡法和滴加法,可将羟基磷灰石和米诺环素固定在钛纳米管基材表面,成功构建生物化和抗菌化双重修饰的复合涂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